1999年夏天的武汉,对于冷若彤来说,不仅是身在火炉之城的燥热,更是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的煎熬。离一本线仅差两分的总分对于文科生来说不算太低,进入一个较好的二本完全没有问题,也有资格参加军校招生体检。可是,从知道分数线到收到录取通知书,冷若彤一家被整整折磨了两个月。
冷父是个转业军人,脱下军装十多年了,可军人情结依然强烈,拿着高考志愿表研究了半天,最后填上了两处军校。一个是提前批志愿,某海军院校的“军队文化管理”专业,另一个就是第二批志愿的某陆军院校“新闻学”专业,后面还有个括号,注明“军队为地方培养”。括号里的那句话意味着什么,冷若彤不得而知,十八岁的女孩,正是做梦的年纪,向往象牙塔内的菁菁校园,也对神秘的军校充满了好奇。
可是在军校招生体检时,海军院校招生办那个慈眉善目的上校本来和冷若彤聊得正欢,听到“军队为地方培养”的志愿,顿时皱了一下眉头。
“听我一句劝,如果你没有被我们学校录取,也千万别去那里。”他说。
“为什么?”冷若彤有些奇怪。
“委培,你懂吗?”他说。
冷若彤不懂,可是从上校的表情来看,“委培”并不是什么好词,这让她隐隐有些担忧,但很快就释然了——那个陆军院校在第二批的最后一个志愿,怎么也轮不到的。
她错了,当冷父听说所谓的“军队文化管理”实际上是文艺性质时,果断地放弃了海军院校,然后通过各种关系,直接把她送进了陆军院校。
那个夏天,家里几乎是争吵不断,可是谁都拗不过固执且专断的老爸。于是,在母亲的泪眼和不舍中,冷若彤和父亲登上了去临江市的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