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已成为当今社会诸多家庭抚养孩子的主基调,溺爱与被溺爱,两个活生生的主体正一步步占据着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与溺爱接壤,或催生出玩世不恭的官富二代、或催生出不求上进、抱怨满腹的啃老一族、或催生出厌世嫉俗、苟且偷安的愤青标兵。
然在溺爱土壤的孕育下,反溺爱的种子也正在萌芽、生长、茁壮。溺爱如薄纱,有心者,一眼即看穿,无心者,双手难捅破。
高毅与刘纪凡是高中时代校友,他们相识三年,虽不在一个班,可每天都见面,两人关系自然处的火热,寒窗苦读十二年,一朝夕决定成败,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半月有余,今年高考,他们也是几百万考生中渺小的一员。
高毅的家庭条件好一些,父亲是本市刑警队的副队长,母亲自己开了一家小超市,虽不大富大贵,比起工薪阶层总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刘纪凡的父亲是桥梁工程师,在一家路桥企业从事项目管理工作,母亲是企业的退休职工,哥哥是一家私营企业的普通员工,收入很低,相比高毅的家庭,负担要重一些。
高毅和刘纪凡的学习成绩一般,但高毅的爸爸是刑警,有路子,在孩子以后的就业问题上,早已规划的十全十美。
高毅是独生子,从小在温室里长大,这些年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就连自己的臭袜子,前一天脱下扔在床底,五天后才被妈妈洗掉,要不是气味儿重,恐怕变成标本也不会被发现。
高毅爸爸凭着做刑警工作的便利条件,从高毅上小学开始,就每天开着单位的车接送他上下学,而每次接送,车到校门口,其他学生的眼光齐刷刷转移到这款八零年代的公车上,高毅则不以为然,离老远就喊自己的爸爸“阿SIR”,可能是香港电影看多了,也不怕廉政公署步行来调查。
就在高毅高考前半年,家人就已经在省城为他选好了警官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公安局,风风光光成为国家执法人员,身份地位也会顺其自然的被提升。
而刘纪凡没那么幸运,和正常理工男一样,他报考了省城的一所普通大学的机械工程系,刘纪凡的父母没有路子,可上大学的钱早已准备充足,对于报考志愿,他们没有给出意见,认为孩子上了大学,一切便万事无忧。
纪凡小时候和高毅的待遇一样,爸爸从企业单位的基层干起,妈妈为了他,家里什么活都承包下来,退休以后还给别人卖过包子,老俩口省吃俭用,供着纪凡与纪东哥俩。
高考成绩张榜,高毅、刘纪凡榜上有名,由于高毅被提前录取,所以上学校报道的时间要比刘纪凡早一个月。去省城报道的那天,高毅的爸妈左一提,右一提,行李卷、武侠小说、应季服装,还有他最喜欢的PS游戏机,而高毅两手空空,直到登上火车的月台,将要上车时,他才回过神看看已是汗流浃背的父母,或许良心发现,接过了他们手中的行李包裹。
三个人走到六号车厢登车口,在乘务员查验了车票以后,告知他们这是六号车厢,而车票却是十号车厢,走错登车口了,高毅的妈妈忙上前笑容可掬的态度说:“同志,你看我们大包小包的,就让我们在这里上车吧,要不一会儿车开了”,乘务员一面查验着其他旅客的车票,一面摆出不行的手势。
此时,高毅急了,挤到登车口,瞅着乘务员,“你是不是这里的人,我爸爸是警察,以后有什么事儿找我爸”,话音刚落,乘务员上下左右的打量了高毅一家三口,随即态度温和的说:“快上车吧”。高毅的爸爸是刑警,除非你犯了刑事案,要不然一辈子也不会和他扯上一丝一毫的关系。
火车缓缓驶出月台,高毅被车窗开启时带过的一丝微风吹的懒散起来,倚靠在车窗边,一脸诡异的满足感,不知是被刚才的灵机一动还是几年后自己也将成为警察而喜形于色。
“高毅,你这张破嘴,到哪都瞎得啵”,平静被高毅爸爸的一句冷言打破,“以后出门在外,别有事没事就把你爸往外端,你是不惹事儿不罢休”,“爸,我不这么说,那小子还不能让我们上车吗,你和他态度好,他不吃你这套,告诉他我们的身份,吓死他”。高毅的爸妈相互对视无语……
车行半程,车厢里多数人都困倦的靠在椅背上,中途站停车,上来一批新乘客,高毅爸爸下意识的抬头看看车上的人,猛然间将眼神定格在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孩子身上,紧接着连忙起身热情的走过去,“这不是老李吗,送孩子上学啊,你孩子报考的哪所大学”,“老高啊,你也坐这趟车,我孩子报的警察学校,你儿子呢”。“巧了,和我儿子报的一个学校,到这边来,有位子,聊会儿”。
显然,接下来的一半车程,高毅爸爸和老李成了这几个人的主角。“老李,你儿子长得瘦,这当警察,以后的身体素质可是一定不能差的”,“也没别的法子啊,咱们局里这几年一直都接收新人,尤其是家属,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好的政策,要是报别的学校,以后的工作也不好找,这不,趁着我还没退,赶紧让他借点儿光”。
“恩,也对,以后孩子当了警察,这行与不行的,全靠他们自己的造化了,这些年,净往孩子身上搭钱,搭精力了,我和你嫂子就是希望他以后能有一个稳定的好工作,娶个好媳妇,我们老俩口也该享享福了”。
“可不是吗,养个孩子一年两三万,这三年警察学校不还得往里搭啊,反正别给我惹事儿就行”。“李叔,你儿子建成没准儿和我分一个班呢,到时候我也有个伴儿了,要是有人欺负他,我会第一个出头帮他摆平”。“高毅,就你那样,还保护人家呢,我告诉你,上学就是上学,别一天天胡打乱凿,你要给我捅出什么乱子来,我和你妈可管不了你”,“哈哈,老高,你儿子跟你真像,好打抱不平”……一路上说说笑笑,火车很快停靠在省城车站。
当局者听言,只是闲聊,局外者旁观,却被这一颦一笑间击碎的粉沫散射出社会的现状,一心为儿,二心准备,三心算计,话外无心。
老高一行五人简单吃了顿午饭,尔后坐上去学校报道的城市的士,正如高毅在车上说的,他和李健成被分到一个班,但两个人不在一个寝室。
高毅的妈妈来到他的寝室,寝室里一共有六个学生,可此时的狭小空间已被十二个家长占据,打扫屋子、铺垫被褥,显然,这些被娇惯的孩子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懂、基本的生活家务都不会做,父母走以后,他们的寝室将变成什么样,可想而知,别有一番洞天。
“高毅,这是一张银行卡,里面是你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一万块钱,如果不够,到时候你再给妈打电话,我给你汇”。高毅接过他生命中的第一张银行卡,兴奋之余,他没忘记给妈妈和爸爸一个拥抱。爸妈走之前,特意叮嘱他:“和同学好好相处,向老师认真求教,三年结束,本领学到手是真的,其他的不用你惦记”。
“放心吧,阿SIR,每周我都打一个报平安的电话”。高毅才二十岁,说起话来却不再像个学生,他是念书,不是独闯社会,报什么平安,学生生涯未见三分起色,乳臭未干的毛小子偏偏梦想着奔社会上找乐。
离高毅求学近一个月的时间,刘纪凡也如愿接到了学校的一纸录取通知书,他如释重负,感觉到了莫名的轻松,在和父母商量以后,决定去学校报道时,只爸爸陪同便可,其他的就是带上充足的钱,万一有需要打点的地方,好拿出来应应急,纪凡的提议和父母的想法一拍即合。
临去报道的前一天,妈妈把纪凡叫到卧室,“小凡,根据现在的消费水平,除去每年的学费,你爸妈每个月给你拿1500元的生活费,记得到时候别乱花,赶上周末,要是食堂没有顺口的,就到外边改善改善,钱不够就记得打电话,你爸这两年的工资待遇也涨了不少,你哥纪东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了,所以我和你爸也得给他攒点儿”。
“妈,这些钱够我每个月的开销了,没准儿还能剩下点儿,到时候我也留点儿私.房钱,万一处个好对象,不得三天两头大炮小炮的”。“你呀,这人还没走呢,先想起对象了,你得好好念啊,怎么也得把毕业证拿到手,到时候找工作用得着,咱家可不像高毅家,毕业就有安排,以后的出路可就得你自己选择了”。书念的好不好先不提,纪凡先把处女朋友摆到桌面上来,就算是有心读书,也应该是无意成才。
高毅报道的第二天,就给纪凡去了电话,说省城的车多、人多、热闹、繁华,这自然就勾起了纪凡蠢蠢欲动的急于去那里读书的欲.望。高毅与纪凡这一去,前程未卜,父母用毕生的精力与金钱为你铺就一条顺风顺水的大路,这条路上,没有十足把握成功的人,却有十足把握不放弃的人,结果或许不重要,但起程的心思却成为太多人今后成与败的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