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静谧的陵园路上,风景如画的景区内,秀美的婉珍仿若是那如墨的江南水乡款款走来的女子,又似那古画中不食烟火的倾城仕女。好像老天将一个女孩所有的美好都眷顾在了婉珍的身上。如果说非要在她身上找出一些瑕疵,就是婉珍那谜一般的眼眸,那双眸子如当烟秋水,又像是在美丽的画布上不小心沾上了墨汁。永远都有着股淡淡的水雾弥漫着,似哀伤般化不开,令人不由的怜惜与莫名的伤感。
2009年6月,明孝陵风景区于6月17日-7月1日,举行为期半个月的“百年明代历史文化节”活动。而作为这次明文化节丝绸艺术推广方,丝绸品鉴会自然落在婉珍所在的明孝陵丝绸织造馆。
很快,大批中外游人被一件件具有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丝绸服饰以及婉珍等丝织艺人们在大花楼木织机上“提经织纬”的娴熟技艺所吸引而来。织造馆每天都被围的水泄不通,婉珍整天都很忙碌。眼看闭幕式的日子近了,婉珍的脑袋却没来由的一天天隐隐作痛了起来。疼痛难耐时如同有万只蚂蚁在脑中撕咬。
这会,“织手”的她坐在大花楼木织机下脑袋又一次痛了起来,这次仿佛是要撕裂了一般的剧痛。这丝织本就操作劳动强度大、尤其织手更要做到脑中配色、眼观六路,不能有一点的走神。见婉珍抱着脑袋,纬线给凌乱的丢在了一旁,织机上层的“拽花工”阿琴担心着问着:“婉珍,你怎么了?要不要去休息一下?”婉珍笑了笑,苍白着脸直说没事。
其实,婉珍心里清楚,明文化节期间,是织造馆通过品鉴会推广丝绸的大好时期。加上她和阿琴负责的这块丝绸是位外商定制的。这段日子,织造馆上下都关注着这件订单,嘱咐阿琴和婉珍一定要全力织出。外商定好在7月1日明文化节闭幕式下午5点取货,这说什么都不能给耽误了。
与此同时,明孝陵景区每天的接待量也都是在超负荷的运作着。南京白局;丝绸走秀;方城明楼前专场“大明遗风汉服表演”等活动的开展,几乎将游客量推到了不堪重荷的地步。游人的喧闹声,孩子们嬉笑声;扩音喇叭讲解声;景区商贩吆喝声。热闹、汗水味,嘈杂声,满满的充斥在了景区内。
这会,明文化节游人最为期盼的“追寻大明遗风,感受朝圣之旅—明太祖朱元璋奉安孝陵600周年大型祭典表演”正在内红门上演着。这内红门也叫阴阳门,门外为祭祀活动区,门内为墓主的灵魂安息区,是分割阴阳两界的地方。根据建筑的理念,进入了内红门便到了阴间。
此时,这场阵势恢弘的祭奠在古琴声中正式开始。来自各大高校的学子统一着汉服登场。他们将祭器祀品摆放齐备,由“大太监”赞礼,引“皇帝皇后文武百官”行礼。初献礼后由“武士”表演乐舞,献礼后由“宫女”表演乐舞。祭拜礼乐声中,演员们登上了方城明楼。方城之后就是宝顶,是一座直径约325米到400米近似圆形的小丘。四周围有砖墙,墙以条石作基础,依山就势而筑,高约7米,墙顶厚度2.1米。宝顶之上树木参天,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至今未曾发掘。
方城明楼上,演员们手执三柱香对天叩拜。当中一位年老的汉服教授,面对太祖朱元璋的地宫宝顶前行大礼,囔囔有词。其他汉服学子们,跟着高声的念词,一声声明太祖高皇帝的呼声响在了地宫的上端,久久的回荡着。
明楼下,古琴奏乐。在一阵清扬激越的拨弹后,古曲中一汉服女子合乐诵读道,“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这悲戚昂扬之声悠悠着,也飘向了明孝陵地宫的深处。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这边,沉睡了600年的地宫,在黑暗孤寂中竟发出了一丝细微的叹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