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15200000808

第808章 比喻

“好,既然房琯把话说到这样的地步,我也把话说透了。房琯,且不说你私底下探查我是否属于行为不当,就算任你背地里探查于我,起码你也该查清楚了再出手吧?你探查的情报一点也不准确却凭此来指责我,当真愚蠢之极。不错,我确实囤积了不少的粮食和物资,而且不止后街公仓中的那点粮食,北城马场横街处还有一处仓库,两下里共囤积了近四十余万石的粮食呢。你却只查到了一处,可见你的手下是多么的不卖力气。”王源冷笑道。

玄宗愕然道:“你……囤积了这么多粮食么?”

房琯自以为得计,高声叫道:“陛下,臣说的没错吧。囤积了这么多粮食不拿出来用,这是什么行为?”

王源喝道:“房琯,亏你还是相国,朝廷政务交到你手上会有什么好?你竟不知屯粮应急之理。陛下,这四十余万石粮食是臣这几年陆续积累的粮食,便是用来以备不时之需的。陛下想一想,如今叛军作乱,百姓颠沛流离惶然失所,大片的耕地无人耕种,田地一片荒芜。无人种粮食,粮食的价格便要飞涨。如今我剑南陇右两地人满为患,数百万难民聚集于此,加上本地的百万百姓,这么多张嘴要吃饭,这件事该怎么解决?”

玄宗咂嘴道:“这个……朕也没有什么好法子。都是安禄山这贼子的过错。”

王源冷笑道:“现在怪安禄山却也无用,这么多张嘴都要喂饱,方显朝廷之恩,方能让人心安定。人心不定,必出祸乱,后方不稳,如何平叛?然而凭着剑南陇右两地的少量耕地养活这么多人,显然是不太可能的。眼下各地粮价已经飞涨,逃难而来的百姓很快便耗尽了财物买不起粮食吃了。一旦饿肚子发生饥荒,那么局势便将大乱。外有叛军大患,内里再有饥民暴乱,便是崩坏之局。故而必须要对此有应对之策。我不让人动用这四十万石粮食,便是在危急时候拿出来应急的。一旦百姓们没有饭吃,这四十万石粮食便可以拿出来赈济百姓安定民心。虽然只有四十万石,但一勺稀粥便可活人,在饥荒危机之时,便可以让百姓不至于饿死。这便是我屯粮不动的初衷。”

玄宗缓缓点头,此举其实是朝廷必为之策。国家储备粮草物资的目的一则为战备之需,二则是以丰补欠在饥荒之年平抑粮价赈济百姓,这是任何一个朝代都必为之事。屯粮以备不时之需,这是基本的手段。大唐虽繁盛数十年,粮食年年丰收,粮价贱如草芥。然而在玄宗所经历的年月之中,也出现过地方大旱或者大涝之年,部分道州粮价飞涨,饥饿之民流窜作乱之事。那时候,朝廷最快捷的解决办法便是调运粮食去该地平抑粮价赈济百姓,根本无需任何激烈手段便可快速解决此事。

眼下王源储备的这四十万石粮食虽然数量很少,也压根起不到平抑大唐正飞涨的粮价的作用,但作为赈济之用还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的。一石粮食一百多斤,熬成稀粥可供数百人食用一日。未必能吃饱,但一定饿不死。四十万石粮食可以让百万百姓坚持不少日子不至于饿死,这确实是可以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

但听王源继续道:“现在朝廷还能依靠东南州府运来的钱粮应付过去,但不知陛下想过没有,一旦战事时间拖的太久,叛军攻蜀不力,便很可能会转而挥军南下攻击东南州府,断我大唐钱粮。东南州府如今是朝廷唯一的钱粮来源,一旦陷落,朝廷将陷入绝境之中。这个时候,房琯不去想着这些迫在眉睫的隐忧,不去想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却在其后蝇营狗苟弄些手段,简直辜负大唐相国之职,辜负了陛下和诸位同僚对你的信任。正如陛下所言,这是变相的资敌之行,唯恐我大唐不亡不灭,这是决然不可容忍的举动。”

房琯满脸涨红道:“你莫血口喷人,我何时蝇营狗苟了,就算挪用了你的军粮,我也是用于寿王募兵之事。我一片忠心为大唐为陛下,岂会去资敌?再说我也没说不给大军发粮。等下一批的粮食物资抵达,我便会发运的,不过时间上暂时运转不开,迟延数日罢了。”

王源瞠目怒喝道:“住口,等你调运粮草到达之前,我大军便全部扎紧裤腰带喝西北风不成?我大军十余万将士在前方死战,你却连他们的粮食都不供应,你这不是变相资敌是什么?你是成心想扯后腿让叛军胜利,是否你已经和安禄山安通款曲,安禄山许诺了你什么好处?”

“血口喷人,王源,你不要血口喷人。”房琯大叫道。

王源厉声喝道:“血口喷人么?你的种种行为都很可疑。若我没猜错的话,寿王募兵的举动也是你怂恿所为。如此缺粮的境地,你还要寿王大肆募兵,而非组织青壮百姓趁着春光大好垦田开荒,增加粮食的收获,你这种行为便是唯恐我内部不乱。要募兵,我难道不会募兵?数百万流散难民在这里,我难道不知道募集兵马壮大军队?便是考虑到兵马太多,无太多钱粮供应,会让朝廷不堪重负,故而我才只能用十余万兵马抵挡叛军数十万大军。你不会不知道这后果,你是故意为之。”

房琯结结巴巴的叫道:“我没有,你一派胡言。”

房琯脑脑门上青筋暴起,脸上通红几乎要渗出血来。王源将大帽子死死扣在自己的头上,看来今日是真的要对自己动手了。眼下唯一能解决的办法便是说服玄宗不要相信王源的话。

于是房琯噗通跪倒在玄宗面前泪下如雨叫道:“陛下,臣对大唐忠心耿耿,此心可昭日月。陛下万莫相信王源的话,臣确实犯了过错,但这只是无心之失,并非刻意为之。挪用粮草募兵也是想着能更早的平息叛乱,早日让陛下能回归长安啊陛下。”

玄宗面色沉郁,他也不知该如何是好。房琯跪在自己面前连连磕头的样子甚是可怜,玄宗也根本不信房琯会真的故意捣乱。然而一旁的王源双目喷火气势汹汹,玄宗却也不能无视。或者说他不敢无视。若要在王源和房琯之间选择的话,目前情势下,玄宗当然只能选择王源。

“莫要吵闹,朕要问个清楚。”玄宗眉头紧锁喝道。房琯赶忙闭嘴,跪在地上仰头呆呆看着玄宗。玄宗转过头来,对一旁垂首而立的李瑁沉声道:“李瑁,募兵之计当真是房琯教你的么?”

李瑁脸上流着汗,心中‘噗通噗通’狂跳不已。这个王源已经将房琯的行为界定为资敌谋乱的举动了,到这时候自己可不能犯糊涂。

“启禀……父皇。这件事确实是……房琯去寻儿臣时提及。儿臣思虑不周,加之又平叛心切,便脑子一热开始干了。儿臣该死,请父皇恕罪。”

玄宗无语,原以为自己的儿子之中也有有见识之人,但现在看来却还是别人给出的主意。失望之余,玄宗心中叹息:“你脑子一热,朕何尝不是脑子一热?王源刚才那话虽然是说房琯,但你募兵的事情是朕准许的,他的话何尝不是在说朕?”

但事到如今,玄宗是绝不肯将过错往自己身上揽的。

“房琯,你太让朕失望了,朕……朕差点让你蒙蔽了。”玄宗叹道。

房琯彻底傻了眼,呆呆看着玄宗道:“陛下……臣没有,臣岂敢蒙蔽陛下……陛下明鉴……”

“莫说了,你怂恿寿王募兵,挪用大军军粮给他,便是陷他于不义。寿王被你蒙蔽,他跑来跟朕说,朕也是糊涂,没有派人去查清楚,所以朕也被你蒙蔽了。你啊你,你太让朕失望了。”玄宗叹息道。

房琯呆呆的看这一对父子,他明白了,陛下和寿王这是要彻底划清和此事的界限并且要放弃自己了。陛下的话只维护了寿王,责任尽数推到了自己的头上,这不仅是放弃,而且是落井下石了。

情急之下,房琯已经不顾一切,仰头对着王源咬牙叫道:“王源,你不过是不希望陛下身边有另外的兵马保护罢了。你只是要用神策军牢牢控制住陛下。我知道你的心思,你是在学曹操,你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此言一出,全场寂静无声,所有人都呆呆的看着房琯。散花楼的院子里就连风都似乎停了,花枝也似乎停止了摇摆,鸟儿都呆愣在枝头,全部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般。

玄宗看着房琯的眼神很是无奈,这房琯当真是个蠢货,本来自己还打算尽量保住他的性命,毕竟所谓资敌勾结之举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无什么根据。无非便是挪用大军粮草的罪责,自己若执意保他不死,最多只是革职而已,不会人头落地,王源应该也不会太坚持己见。然而,当房琯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便再也没有活路了。就算王源不动手,玄宗也要下旨杀了房琯。自己不这么做的话,便是表示对他这种极度冒犯王源之言的认可,那样一来王源怕是真的要做出一切不可预料之事了。虽然在玄宗看来,房琯说的话未必没有道理,可是目前的局面,得罪了王源便失去了一切,玄宗很清楚这一点。

“呵呵呵,很好,我当你为何在后面搞小动作,原来你对我竟然已经恨之入骨,不惜以这种话来污蔑我。好,我是曹操,我挟天子以令诸侯,我是个大奸臣。你比喻的很好。早知如此,我便不该去马嵬坡迎驾,不该请陛下入蜀避难。没想到到如今居然落得这般评语,当真是让人心冷。”王源冷笑连声,站起身来。

玄宗忙道:“王源,莫要听他瞎说,朕知道你对朕忠心不二,此人口不择言,朕要重重的处罚他。”

王源拱手道:“陛下,您虽大度,臣却小气,臣被人冠以如此污名,臣已经无法再立足朝堂之上。臣这便告退回府,等候陛下降旨赐罪。臣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谋逆之罪。臣和一家老小都会在府里等着陛下抄家灭杀,臣愿意以全家性命证明自己的清白。臣告退了。”

王源转身阔步走下台阶,玄宗在后高声叫道:“王源,王源,朕并不那么想,你且留步。”

王源回身拱手道:“陛下,请恕臣无礼,臣不能留在这里了,臣已经心灰意冷,臣不想再看到这个人。”

在玄宗目瞪口呆的目光中,王源扬长而去,阔步消失在垂门之后。

同类推荐
  • 三国的刺客信条

    三国的刺客信条

    “当其他人盲目追求真相和真实的时候,记住.....”“万物皆虚”“当其他人受到道德和法律约束的时候,记住.....”“万事皆允。”作为刺客信条忠实粉丝的吕泰意外穿越到了三国,从那以后,三国的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组织,兄弟会......咳咳,新人新书,多指教....
  • 这一道轮

    这一道轮

    自夏国建立以来,夏、齐两国纷争不断。夏历391年、夏历406年,齐国两次大举进攻夏国,却都以失败告终,损失惨重。夏国太子,后君王李源,生性本暴戾,却因岳父韩崇感化,以为自己可以让国家安定,百姓安乐,却不知这只是一个阴谋。。。
  • 中唐枭雄

    中唐枭雄

    一囚徒浑身是胆破枷锁,驰骋千里,横空出世一缕烽烟,朽木又逢春。又逢春,山河烂漫,通衢歧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中唐枭雄》
  • 混在唐初

    混在唐初

    银鞍白鼻驹,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临风丽人吹玉箫,向月嫦娥解罗裙,三杯然诺五岳轻,意气素霓生勇心。平明拭剑出乡门,十步杀人千里寻,薄幕垂鞭归柳巷,事了拂衣藏名身。穿到初唐,方兴发现自己只是个无所事事的游侠,而家中有妹妹还有个童养媳,都等着他来养。既然如此,那就从游侠做起,混在大唐吧。
  • 神厨之境

    神厨之境

    厨道生活在现代的高中生小肆无意中唤醒了被封印在厨刀的、曾有“厨神”之称的千年魂魄——上官玉。而此时,小肆寄住的“何家老店”也正面临着倒闭危机!小肆和上官玉将会展现怎样精湛酷炫、超乎想象的厨艺拯救“何家老店”呢?
热门推荐
  • 非相

    非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回到大唐之绝世年华

    回到大唐之绝世年华

    当一个历史系学生真正穿越回古代,她所面对的是什么?唐朝,是让中国闻名世界的一个辉煌朝代,所面对的是世界给与的赞赏,而宋初也是这样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前卫少女遇见青楼公子,会展开一段如何的情缘?还是向历史低头?当文学男神和绝世美男子同时向你伸出手,你又会选择谁?诶,帅哥,给个联络方式吧!有兴趣可以加我3361419820木日宇
  • 无赦魔女,不得好死

    无赦魔女,不得好死

    她不过是一个人人都抛弃的可怜虫,却无意间成为了睥睨天下的女王。可一切的一切,都被他捏在手里,毫无保留的被他蹂躏,真的毫无保留的,,,最后因恨,毅力爆发,杀光了跟他所有有关系的人,逃离出走。。。想想以前的仁慈,这一次,抛开所有,姐要当一代奸雄,不管不顾。。。可是,为何每天过得如此艰难:不是被人绑去坐皇后,就是天天被人提亲,,终于有一天,那个被她杀死了的男人,突然出现:我告诉你,迟早有一天,你会死在我的手里。,,好啊,我等着你。最后的最后,芬芳馥郁,花落散负,独独唯有这一生,我们不见不散。。。
  • TFboys之初然恋雨

    TFboys之初然恋雨

    爱情..…就像是邂逅一场盛景后,摆出美丽苍凉的手势。?就如: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如果,所有伤痕都能够痊愈。如果,所有真心都能够换来真意。如果,所有相信都能够坚持。如果,所有情感都能够完美。如果,依然能相遇在某座城。单纯的微笑,微微的幸福,肆意的拥抱。该多好。可是真的只是如果。?我的世界不允许你的消失,不管结局是否完美,可你……却永远的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再也不回头了……?你知道吗?有个傻瓜想你了,你答应我的都不作数了吗?难道约定也会过期?难道我们的誓言已成逝言?
  • 妻约婚色之暖宠入骨

    妻约婚色之暖宠入骨

    一夜之间陌城三大龙头企业联袂发出天价寻人启事,悬赏半壁江山。大到天价水幕荧屏,小到路灯广告牌。安茜蓉这三个字和她的绝美容颜刻进千万陌城人心里无人不晓,却无人得见看客说,车祸频繁路段,年年都有不要命的。交警说,车辆起火迅速,多半尸骨无存。他说:那就拿骨灰来。只要一天不见尸骨,我就一日一日的寻下去。直到我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当王源遇到猴

    当王源遇到猴

    一个可爱天使般的女孩子——唐雨萌!一个可爱天使般的男孩子——王源!她第一次看见他是一次在电视机前的偶遇,之后她知道他在南开中学上学。于是,她也考进了他的学校,渐渐的,一种爱和情在他和她之间浮现,短短几个月,她便走红全球。但她愿意以一个小小的粉丝身份来守护他。十年后,他公布了他和她的恋情,在婚礼殿堂上,千万粉丝为他和她而落泪…………
  • 岁月之巅

    岁月之巅

    流星的划过代表着生命的结束,也代表着另一个开始!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起点。用岁月的痕迹走向巅峰!异世界看他如何横塌天地,如何破碎虚空!
  • 对穿时空嫁到郎:冷宫嫔妃古今情

    对穿时空嫁到郎:冷宫嫔妃古今情

    人家穿越是大闹古代好不逍遥,等轮到她穿越却被送到敌国皇宫任那太子百般欺凌。另一时空,大总裁偏偏爱上秀逗女,哪怕她是长裙脱落最具囧相的时刻也要挺身相救。一边是仇情虐爱,一头是多金痴心,冷曼冬与丁雪瑶,这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女孩会在各自不同的时空里有着怎样的遭遇呢?
  • With Lee in Virginia

    With Lee in Virgin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守阁

    天守阁

    天地不仁,百姓生如刍狗。天守阁立,复还朗朗乾坤。如草芥,如飞絮,如蝼蚁,如沧海一粟,如九牛一毛。生如“草民”事事哀,但求平地一声雷,敢把乾坤来颠倒。本文主人公:苏哲,梅岭人,永定候苏仁耀之子,聪慧,性仁厚。于少年时突遭变故,险命丧,机缘之下得入天守阁,年十三岁。刻苦经年,终有所成。承天守阁,继济世业,守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