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54700000010

第10章 君子佩玉——晶莹剔透玉印

玉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被视为吉祥的器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玉“石之美有五德。”《礼记》中春秋时代孔子述“玉有十一德”及“仁、知、义、礼、乐、忠、信”等,他对学生教育中也有崇玉的教诲。对玉崇尚达到了至高无上的程度。为什么古人对玉这样推崇,玉实际上是由透闪石为主的矿物集合体,主要成分是钙、镁、铝、铁等硅酸盐类组成,其硬度4~6.5不宜破碎具有微透明的美丽,吸引者古今爱玉者,在长达1.2万年的历史发展中,玉被加工成各类器物融入到社会中,世代相传沉淀了厚重的文化趣味,崇玉、藏玉、佩玉、的文化传统一直相传不衰,玉不但是精美的艺术品,也反映了玉在古代科技、工艺美术、宗教信仰、礼仪观念及社会风尚物质遗存。

玉印即是玉器又是印章,这是古人崇德思想的完美结合。由于玉具有特殊的美感和质地,被历代王朝权贵重视。玉印逐渐成了显示等级地位的实用品和礼仪装饰品。在春秋战国时期,玉印作为凭信开始流行,到了秦汉时期玉印被归纳到了官印的范畴内,对玉印(玺印)从天子到百官在印制上有了明确的规定。

《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引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此说对历来的玺印制度研究影响极大,也许是秦官印制度的影响,据韩天衡、孙慰祖先生《古玉印集存》载,目前发现古玉印500余方,数量最少的为秦代,战国一般,汉代最多,如:“所戊昌”,此印为秦代玉质姓名印,高0.9厘米,边长1.8厘米。又如“公孙谷”其印制格式,笔势有秦小篆寓意,为秦玉印中罕见之品。从汉代所发现的玉印中,其等级最高莫过于西汉早期“皇后之玺”(下节详述)。及南越文王“赵”玉印。当时对于玉印的佩制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官印用玉范围极小,私印没有很严格的限制,如“辛偃”,鸟虫篆在玉印更显出了迷人的魅力,如“伃妾娋”在印界此印闻名遐迩。婕妤为女官名,汉武帝时置婕妤,娥等女官,各有爵位。妾是古代女子谦称,当人名。此印传明代出土,刀法篆法精美,当时,得印者钤盖印蜕索要价为四两纹银一印花,几经周转此印终收入“十钟山房”。曾有人认为此印为汉赵飞燕印。

玉印用玉基本上为透闪石(软玉)类的、青玉、白玉、黄玉、墨玉、也有彩石、玛瑙、绿松石、琉璃水晶、滑石、煤精石等。从发现的玉印中钮制多为覆斗形,偶有螭钮,如西汉柏杨侯“刘终(冬)古”,特有的玉印钮式,战国至汉沿用不废,也是玉印一个显著的标识。

玉印在刻制中一般使用的是传统的砣磨(砂石)方法。因玉质硬度在4—6.5度,在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琢玉方法,用硬度达摩氏七度的石英砂对加工的玉器进行砣磨,一方精制的玉印在解料,刻制完成估计大约需要7—8个月的时间,笔者在80年代曾用金刚砂制作刀头,用修牙机器刻玉,玛瑙章数千,急功近利,无法达到汉人之意,这种刻磨法相当于古人砣磨。传说有一种“昆吾刀”切玉如泥而失传。又传说古代有一种中药“浸泡法”。将所需刻玉印用配制中药浸泡后,玉质变软,刻玉如泥,过后即回复玉质,此法只是传说,不可当真。

战国玉印文字形成风格是和砣磨工具有很大的关系。其笔画两头尖,到了汉代,玉印制作者的砣磨水平已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汉代因其篆书印风已基本完善,加之汉篆(摹印篆)的方正也决定了汉玉印的完美,其笔画方正宽博起笔收笔出现鱼尾形,有王者风范,帝王之气象。如“魏”,玉印雍容华贵历来被收藏者所重视,据计大多数玉印都出自陕西,出土后并大量流入经济发达,藏家云集的南方城市,这也必须引起“老陕”的重视。

同类推荐
  •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静观的艺术

    静观的艺术

    本书共11章,内容包括:静观的基本概念、静观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静观与其修炼方法的关系、我们的静观的特点、先天本我和后天自我、观念、意愿、意象、给没有修炼意识的朋友们的话等。
  •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本书内容包括人的本质作为美的本质、人的外化成为丑的本质、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真善美批判、从动物式享受到美感、觉悟之维与美感标准等。
  • 评剧

    评剧

    《评剧》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御赐驸马如胶似狼

    御赐驸马如胶似狼

    在苏蓉蓉的认知里,嬷嬷≈老女人。穿越成史上最貌美的嬷嬷,苏蓉蓉是多么庆幸自己不是满脸褶子,可是这该死的鄂尔敏……为了娶她就能毁她的容吗,简直是丧心病狂!“鄂尔敏,你一直都在算计我!”“恩,谁叫你对别的男人垂涎欲滴的,追你不如算计你,不然怎么能这么快就把你骗到手?”卑鄙,阴险,无耻!身为男人,身为正义的御前侍卫,怎么能这么贱!————苏蓉蓉:小人物求逆袭玩转后宫鄂尔敏:大腹黑揣着明白装糊涂————某天,鄂尔敏将厚厚的一叠银票摆在苏蓉蓉面前:看到这些,你现在最想做什么?苏蓉蓉:打昏你,把钱抢走。鄂尔敏恨铁不成钢:你只对钱有想法?苏蓉蓉狡黠一笑:打昏你,劫个色,再把钱抢走。鄂尔敏满脸黑线:难道不应该是嫁给我,然后我的人和钱都归你?————格格要创业,驸马请投资!办个健身房,男练腹肌女瘦腰,赠个教练任你撩!开个美容馆,让你从头美到脚,引得郎君追你跑!建个大超市,送货上门还包邮!开个补习班,乘法口诀背的溜!设个侦探所,接受委托把案查……“亲,办个会员呗,打折哟!”————人人都道驸马好,文武双全样貌俊,却不知驸马总是惹她恼。心力交瘁的苏蓉蓉好言相劝:夜深了,驸马请节制!神采奕奕的鄂尔敏循循善诱:格格,克制伤身。终于,她爆吼:过度也伤身!他轻声哄之:横竖都是伤身,又何必压抑自己的天性?————受不了驸马情真意切的火热,苏蓉蓉决定……要逃跑!某日,鄂尔敏发现,苏蓉蓉携款潜逃,追!南方有一“公子苏”,相貌出众,家财万贯。鄂尔敏见了,曰:这位公子,恕我直言,你与我家娘子相貌如出一辙啊。苏蓉蓉答曰:家父风流成性,处处留种,想必你家娘子与我本是同根生,有机会定要见一见,好认祖归宗。————南城有传闻,公子苏好男色,夜夜与鄂尔敏秉烛夜谈。京城有传闻,格格出走,驸马伤心欲绝,从此性情大变,不近女色,改好龙阳之癖……【简介无能,精彩内容请戳文阅读,保证不吃亏不上当!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
  • 红风传

    红风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白蛮

    白蛮

    谁言至尊好风景?一片苍天遮望眼。都道长生笑古今,岂闻始终影作伴。蛮族少年方好白,阴差阳错一线生,从此天涯作路人。
  • 玉影月幻

    玉影月幻

    赵国,统一大陆?月芜宫,修仙你最强?紫惜,你不当我的人?本将军说,不行!
  • 凤里栖

    凤里栖

    里栖一直在想,像她这样穿越而来的新兴人类,又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凤梧皇后,怎么就过得如此窝囊。“皇上,臣妾错了。”“皇上,您说得是。”
  • 降龙圣尊

    降龙圣尊

    降龙罗汉在被自己的师尊如来佛祖赏赐的大日如来真经后,他的四师兄托塔尊者因为嫉妒,想要背着如来佛祖除掉他。但是在降龙死去的最后时刻,他忽然想起了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所得的灵魂出窍之术才躲过了飞灰湮灭。当他在醒来的时候,他的灵魂已经附在了一个十二岁,而且满身是病的少年身上。最可怕的是,就算他已经是度过十世比丘僧了,但是这个世界也让他很陌生!半托伽你个卑鄙小人,总有一天我要重新回到西天,让你魂飞魄散,阿……这个上一世是普度众生的善良充满睿智的济公,在这一世有什么转变呢?曾经的降龙尊者在三界的威名之响亮,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
  • 男配女配不是配

    男配女配不是配

    什么是配呢,男女主角爱情路上的试金石?感情催化剂?作为一枚配角,人生可以照样精彩
  • 战场对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战场对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德军在苏联战场受挫地中海、北非的反击欧洲战场的战略转移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
  • 敦煌的诅咒

    敦煌的诅咒

    敦煌万千壁画究竟是神迹还是有意为之的阴谋?古丝绸之路留下的诸多未解之谜到底向世人隐藏了什么?这是敦煌现如今虽已成为全世界旅游胜地,却仍旧守口如瓶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