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次次地问自己“怎么办”、“怎么办”,最后,他完全失去了信心和毅力,把最后的子弹,也就是第五颗子弹对准了自己的头打响了。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最后的第五颗子弹鸣响的时候,伙伴回来了,手里拿着满壶的清水……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关。此时,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逃避,甚至于像那位中暑的人那样,用第五颗子弹结束自己的生命;要不就咬紧牙关挺过去。显然,任何人都应该作第二种选择。因为,只有挺过去,才能为自己赢得机会——生命的机会!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少说多听,会更利于谈判者抓住对方的种种细节,以便找准突破口,使谈判成功。工于心计的谈判高手,往往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而留下20分钟让对方发言。
倾听是了解对方需要、发现事实真相的最简捷的途径。谈判是双方沟通和交流的活动,掌握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一方不仅要了解对方的目的、意图,还要掌握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谈判的双方都十分注意收集整理对方的情况,力争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但是没有什么方式能比倾听更直接、更简便地了解对方的信息了。
倾听能使你更真实地了解对方的立场、观点、态度,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内部关系,甚至是小组内成员的意见分歧,从而使你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日本某公司在与美国某公司因购买设备而进行的谈判中,接连派出3个谈判小组,都是只提问、记录,而美方则滔滔不绝地介绍,把他们自己的底细全盘交给了日本人。当然,结果是日本人大获全胜,以最不利的交易条件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可见,会利用倾听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谈判战术。
其实,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机遇就来自这浩如烟海的资讯,有时,一句话、一则消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包含着难得的机遇,关键看你是否善于倾听,留心这些信息以及如何对待它,能不能及时抓住它。
香港有“假发业之父”称号的刘文汉则是靠餐桌上的一句话抓住机遇的。
1958年,不满足于经营汽车零配件的小商人刘文汉到美国旅行,考察商务。有一天,他到克利夫兰市的一家餐馆同两个美国人共进午餐,美国人一边吃、一边叽哩哇啦谈着生意经,其中一个美国人说了一句只有两个字的话:“假发。”刘文汉眼睛一亮,脱口问道:“假发?”美国商人又一次说道:“假发”,说着,拿出一个长的黑色假发表示说,他想购买13种不同颜色的假发。
像这样餐桌上的交谈,在当时来说,只不过是商场上普通的谈话,一句只有两个字的话,按说也没什么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刘文汉凭着他那敏捷的头脑,很快就作出了判断:假发可以大做一番文章。这顿午餐,竟成了刘文汉发迹的起点。
他经过一翻苦心的调查了解发现,一个戴假发的热潮,正在美国兴起,在刘文汉面前展现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市场。他一回香港,就马不停蹄,开始对制造假发的原料来源的调查。他发现,把从印度和印尼输入香港人发(真发)制成各种发型的发笠(假发笠),成本相当低廉,最贵的每个不超过100港元,而售价却高达500港元。刘文汉喜出望外,算盘珠一拨,立即作出决定:在香港创办工厂,制造假发的专家到哪里去找?刘文汉又陷入了苦恼和焦虑。一天,一位朋友来访,闲谈中提到了一个专门为粤剧演员制造假须假发的师傅。刘文汉不辞辛苦地追踪开了,终于找到了他。可是,这位高手制造一个假发,需要3个月的时间!这样怎么能做生意?怎么办?刘文汉的思路没有就此停止,他在头脑中飞快地将手工操作与机器操作联系起来,终于想出了办法。把这位独一无二的假发“专家”请来,再招来一批女工,精通机械之道的刘文汉又改造了几架机器,他手把手地教工人操作,由老师傅把质量关,发明与生产同步进行,世界第一个假发工厂就这样建成了。
各种颜色的假发大批量地生产出来,消息不胫而走,数千张订货单雪片般飞来,刘文汉兜里的钞票也与日俱增,到了1970年,他的假发处销额突破了10亿港元,并当选为香港假发制造商会的主席。
刘文汉学会了听别人的话从而抓住了机遇,这不是点石成金,而是给他打开了一座机遇的宝库。所以说者无意,听者要有心。
说起来,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她不在等待中出现,更不在幻想中降临,她只偏爱那些专注细节善于留心各种信息的人们,偏爱那些时刻奋斗着的人们,但是,很少有人会知道世界闻名的“希尔顿饭店”的诞生竟然是从一句话开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还不满30岁的希尔顿从法国战场回到美国,光荣退伍。
可是不久,他的父亲车祸丧生,这使他伤心至极。这时,他突发奇想,想在一种流浪式的移动中充分认识自己,从而寻找到未来生活的归宿。
他几乎走遍了新墨西哥州,并且处处留心观察州内的石油工业、小城镇的银行业、杂货店、公寓及旅店的生意情况,最后,他终于下定决心从事银行业。
希尔顿在新墨西哥州找不到银行业的事做,他的口袋里还有5000美元,于是他不想放弃,就继续向前,越过了州界,来到德克萨斯州。
德州盛产石油,他便决定到充满石油和发财机会的休斯哥镇去冒险。抵达镇上,得知靠近火车站有一家银行,便走进去问经理:“你们这家银行要多少钱才出售?”
经理告诉他:“只要你出得起7.5万美元就会售给你。”
希尔顿听了满怀信心,心里对自己说:“对于一个渴望得到某种东西的人应该而且完全能够想尽办法去获得它。”
这时,他完全忘了自己身上有多少钱,也顾不得和对方讨价还价,就急忙走到火车站,在电报柜台给那家银行的业主拍出一份电报,表示他愿意以7.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这家银行。
电报发出之后,希尔顿的心情轻松起来,便悠闲自得地来到大街上漫步,心里还想着今后如何专心经营这家银行。他开始梦想着如何成为“银行业王国”的国王。
然而,当他重新回到这家银行时,报务员立即交给他一份电报说:“售价已经涨到8万美元,买不买随你。”
希尔顿挨了这当头一棒,一时气得面红耳赤,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只好悻悻地从银行里退了出来。
这时天色已晚。路灯照得街道对面的“莫利希饭店”几个字闪闪发亮,希尔顿想在那里住一夜,就横过街去。
“莫利希饭店”是一幢两层楼的红砖房,生意很好,希尔顿走进店门,见走道里站满了人,许多人挤到服务台前,争着要服务员办理住宿登记手续。
希尔顿想要一个房间,也挤上前去,话还没说出来,那个服务员就把旅店登记簿合上了,说:“别挤啦,客满了!”
这时,挤在走道里的人群又骚动起来了,还没等希尔顿反应过来,许多人就像小孩子抢座位似的,拼命争抢走道里仅有的几张椅子。
希尔顿明白过来时,也想争一把椅子,但椅子早就被人抢光了,留下来的只有他身旁的那根柱子,他只好靠在柱子上站着,闭目盘算着,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他突然觉得有人推了他一下,睁开眼来,见是一个绷紧了面孔的人在推这个又推那个,并一路叫着:“出去!”原来他是在驱赶坐在椅子上的人。希尔顿站直了身子没有动,那人又走过来对他说:“对不起,朋友,请在8点钟我们腾空了这个地方的时候,你们再到这里来。”
希尔顿听此觉得有些好奇,于是,问:“你的意思是说,你只让他们睡8个小时,就做第二轮生意吗?”
那人说:“是的,一天到晚,每24小时分做三轮生意。如果你愿意付款,我允许你睡在餐厅的餐桌上。”
希尔顿又问:“你是这家旅店的老板吗?”
那人说:“是的,但我也被它紧紧地束缚住了。这个时候,我应该出去,到油田那边去多赚几个实实在在的钱。”
希尔顿觉得纳闷,这里的生意这么好,他怎么还不安心呢?难道他想出售这家店吗?于是试探着说:“可是,你的旅店生意很不错呀!”
旅店老板说:“不,在别人一夜之间便可成为百万富翁的时候,你愿意呆在旅店里和一群浑人纠纠缠缠吗?唉,只要我能够摆脱这个地方……”
希尔顿听他这一说,简直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但他还是抑制住了内心的兴奋,用平静的口气问:“老板,你是不是说,准备出售这家旅店?”
老板说:“是的,不管任何人,只要他愿意付出5万美元的现金,谁就可以得到这座旅店,连里面的所有设备都归他。”
希尔顿立时把头昂起来,说:“老板,你已经找到买主了!”
希尔顿俨然成了店主人似的,用了3个小时,先查阅了莫利希旅店的账簿,心里想,这个想发石油财的家伙真是一个十足的大傻瓜。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后,店主愿以45000美元的价格出售。
就这样希尔顿在和店主的交谈之中,意外地获得了此店要出售的消息,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遇,想尽一切办法筹集资金,最终,成功地买下了莫希利旅店,从此翻开了“希尔顿饭店帝国”发迹史的第一页。
看准时机,敢于冒险
面对机遇,如果少几分瞻前顾后的犹豫,多几分义无反顾的勇气,说不定会闯出“柳暗花明”来。
19世纪中叶,美国人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这个消息就像长上了翅膀,很快就吸引了很多的美国人。在通往加利福尼亚州的每一条路上,每天都挤满了去淘金的人。他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恨不得马上就赶到那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在这些做着美梦的人流中,有一个叫菲利普·亚默尔的年轻人,他当年才17岁,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穷人。
就是这个亚默尔,后来却干出了使人感到很惊奇的事情,到了加利福尼亚州之后,他的“黄金梦”很快就破灭了:各地涌来的人太多了。茫茫大荒原上挤满了采金的人,吃饭喝水都成了大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亚默尔也跟其他人一样,整天在烈日下拼命地埋头苦干,每天都是口干舌燥,一般人无法忍受这种折磨。
亚默尔很快就意识到,在这里,水和黄金一样贵重。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到有人说:“谁给我一碗凉水,我就给他一块金币!”可是很多人都被金灿灿的黄金迷住了,没有人想到去找水。
亚默尔想到了,他很快就下了决心,不再淘金了,弄水来卖给这些淘金的人,赚淘金者的钱。
卖水其实很简单,挖一条水沟,把河里的水引到水池里,然后用细沙过滤,就可以得到清凉可口的水了。他把这些水分装在瓶里,运到工地上去卖给那些口干舌燥的人。那些人一看到水,就像苍蝇发现血迹,一下子就拥了过来,纷纷慷慨解囊,拿出自己的辛苦钱来买亚默尔的水解渴。
看到亚默尔的举动,很多淘金者都感到很可笑:这傻小子,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来,不去挖金子,而干这种玩意儿,没出息!
这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决策,亚默尔自然不会被这些话吓回去,依然我行我素,天天坚持不懈,一直在工地上卖水。
经过一段时间,很多淘金者的热情减退了,本钱用完了,血本无归,两手空空地离开了加利福尼亚。亚默尔的顾客越来越少,“点水成金”已经成为昨日黄花,他也应该走人了。
这时,他已经净赚了6000美元,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一个小富翁了。
追求成功的人不害怕犯错,更不会因一时的错误就谴责自己,不原谅自己。因为他们知道,害怕犯错实际上是一个最大的错误,因为它制造了恐惧、疑惑和自卑,这些使他们不能够放开心志,瞄准时机,大敢去冒险和尝试。
有一次,但维尔地区经济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元可以买到100双袜子。
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一家织制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材!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和商店抛售的货物,并租了很大的货仓来贮货。
他妻子劝他说,不要把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入,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是准备用做子女教养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
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过后又安慰她道:“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了。”
甘布士的话似乎兑现不了。
过了10多天后,那些工厂即使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
他太太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但维尔地区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业。
这时,但维尔地区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约翰·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
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妻子又劝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一天飞涨。
他平静地说:
“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
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业务也十分发达。
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