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管家终于回来了,田大姐赶紧带着惜月上前请安,她知道于管家是个严谨麻利的人,不喜欢拖泥带水,而且他已面露倦意。田大姐问过好,直接说明来意。于管家侧脸看着惜月,惜月低着头,心头如小鹿乱撞。
于管家缓缓地问:“叫什么,多大了?”
惜月低声回答:“杜惜月,十七了。”
“不小了,成亲了么?”
“从小定了亲,他从军去了,一直没回来,所以在等。”
“认得字么?”
“识得些字。”
“女工针线做得怎样?”
“家里穷,吃穿都是自己张罗,衣服都是自己做的,缝缝补补每日针不离手。”
于管家点了点头,“很好,不过在府里,不光缝缝补补就行了,老爷夫人们的吃穿用度和你以往在家里的不同,有很多规矩,都要从头学。”
惜月赶紧应声是。
于管家转头对田大姐说:“三夫人房里的小莲前几日家里来人说想把她赎回去,刚好这丫头来了。带她到三夫人房里,让小莲教她,教会了,就让小莲回去。”
田大姐和惜月都是千恩万谢。惜月心头一颗石头算是落地。
于管家又说,“试工期三个月,合适了,就留下来。能不能留下来,就看你自己了。明早让人领着到三夫人房里。”
二人又是保证,又是一番道谢,于管家挥挥手,让她们退下。
从管家处出来,惜月对田大姐表不进的谢意,心中暗暗打定主意:等发了工钱,一定买份厚礼,表达心意。田大姐反复嘱咐她要机灵勤快。
晚上惜月住在田大姐处,第二天早早就去见管家,管家着人领她到三夫人处。
三夫人的院子,叫“梅香苑”,她领着儿子住在这里。门口石凿一副对联“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院内株株梅花,如今还不是开放时节,只有空枝尚无花。院子中间有一水池,上有假山,有水从山上留下,似乎瀑布,一群鱼儿水里游。山上有小亭,亭内两位老者对弈,旁边立着一个樵夫观棋,神态都栩栩如生,山上还种着些松柏和花草。院子边上放着一个兵器架,上面放着刀枪剑戟棍棒,都有相对应小号的。惜月想,可能是晓谦少爷用的。她又想起了小侄子盛儿,等他再大一些,也可以习武,防身健体。不知道嫂嫂是否舍得他辛苦,自己爹娘一定舍不得。想到这儿,不觉伤感:不管爹娘舍得不舍得,如今盛儿不在身边,他们什么也做不了。
三夫人正在房内看晓谦习字,听说惜月是接替小莲的,简单端详了她,问了些基本情况,笑着说,“大管家看的人不会错。你这几日跟着小莲,熟悉情况,看看要做哪些事情,怎么做。”小莲就在三夫人旁边伺候着,听三夫人说,马上道,“夫人放心,奴婢一定尽心教她。”三夫人正如田大姐所说,相貌普通,衣着朴素,但眉眼开阔,像是心胸宽广的人。惜月看着三夫人,心头升起一种亲近感。
接下几日,惜月就住在梅香苑,时时跟着小莲。惜月感觉小莲对自己有些排斥。惜月有不懂的问小莲,在人前小莲笑脸相迎,人后就冷漠无视。惜月不解,但她和同屋的丫鬟们还都不熟,无人能多说话,有事只能藏在心中,如此过了几日,只觉心中郁闷,每天度日如年。得闲见到田大姐,向她请教。田大姐说,“她什么都教给你,你学得好了,夫人喜欢你,你好了,对她没什么好处,甚至会将原来的她比下去。虽说她要走了,但是对自己没利的事,她不愿意做。”惜月想着有道理,但是自己做不好,怎么向三夫人交代?而且如果过不了试工期,就不能留在林府了。
还要自己多留心。她原来把心思都放在向小莲学,经田大姐提醒,变了想法,自己多琢磨。又过了几日,三夫人的饮食起居习惯,惜月已经心中有数,不过也出了不少错,好在三夫人哈哈一笑,不计较。惜月是知恩图报的人,人家越大度,她越心中有愧,更加卖力;有些人刚好相反,主子心宽,她反而得寸进尺,越发懈怠。经过三夫人验证,惜月可以出师了。小莲就离开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