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虞喝着亭生送来的鸡汤,心里暗道:自己给他说了一通鸡汤,他倒是真真送了碗鸡汤给自己。喝了一口自己做的鸡汤,晏夫子表示味道妙极。
因着傅老的推荐信,亭生得以进入翰墨堂学习进修。墨翰堂是当朝卫丞相卫德昭所开设的供当今学子潜心修学的处所。这里果不负其盛名。其中书籍之广,之深,都不禁让人为之一叹,翰墨堂,果不负其名。
现下倒是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感叹,晏虞找了一处临窗的位置,抱了厚厚的一叠书置于桌上,竟是有五十余册。
正当她翻完第三本时,有一嘲讽嚣张的声音传来。“这位同学,确误贪多嚼不烂啊~本小爷要看这些书,你怎的全拿了,教其余的学子怎么看?”
晏虞头也不抬,拿着第四本书又翻了一遍,才道:“我记得这些书都是有多余的,这位同学该是不曾去找吧。”
“你……”那出声嘲讽的年轻学子脸涨得通红,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末了,他似乎想到什么,神情又变得得意起来。“同学这么认真地看书,想必对书中内容也有所了解,不若可否讨教一番?”
这些书他早看过了,不过是个面生的新人,也敢这么挑衅于他!
“好吵。”晏虞指了指墙壁上的“静心修身”四个大字,复又低头继续看书。刚刚和他说话,已是浪费了不少时间。得抓紧看书了。
“……”那位年轻学子被气得仰倒,脸色变换不定,似是想起了什么,才气冲冲地走了。
晏虞看了五十余本,许多人嗤笑,也有些人惊疑。此后三个多月,晏虞日日如此,且一次比一次多的书籍,惊人的阅读量,让不少人都为之瞩目。
而就在前天少年突然不来了,这在学子之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浪。有些机敏的人略略一算,少年一次比一次多的阅读量,如此算来,他莫非是将翰墨堂的书全都看完了?要知道这翰墨堂可是有上万本书,他莫非全都看完并都记于脑中,如果正是如此,那少年定是一位惊艳绝伦,天资聪颖的人才,怕是只有“鬼才”之称的卫丞相才能与之一较高下。想当年,卫丞相以十岁稚龄力压当朝群儒,得天启帝赞为“得之,朕幸。”。如今十八年华,位高权重,容貌欺霜赛雪,绝代风华,不知引得多少闺中女儿引颈望断。
而那日被晏虞嘲讽的年轻学子却是冷冷一笑,“不过是跳梁小丑,虚张声势!”
晏虞确实读完了翰墨院的书,不过用脑过度的后果却是睡了一天一夜,其中的还需梳理一番。亭生生怕她身体吃不消,便日日炖了猪脑羹,看不出是用什么食材所做,晏虞浑然不觉这是她绝对不吃的动物内脏之一,吃得很是开心。
她花了七个日夜,写成一本读书笔记,名曰:“翰墨记”。又去了京城的一家勉强维持运转的小印刷局——章记,章记的当家一看,只觉凤章词藻,读之令人两颊生香,连忙端茶倒水,对晏虞的要求是满口答应。他知道,自家印刷局的机遇就在于这本笔记了。
市集上慢慢出现了一本笔记,引得学子争相购买,章记的当家笑得合不拢嘴,暗暗得意自己的决定,大手一挥,加印两千册,底下的工人干活干的更勤快了。
而晏虞也收到了一笔不菲的资金。她和章记签订了一份协议,书的销量和分成成正比,五五分。想必这比资金也能令章记更上一层楼了。这些钱她存进了广通钱庄,里面的利息也足够每月的花销了。
思及此,晏虞心中的石头分量轻了一些。是夜,难得的睡了个安稳觉。
这些天,京城中的酒楼,茶馆,学堂等地常常有人谈论最近风靡的《翰墨记》。更有学子如痴如醉,手不释卷,直赞大才。而这本大火的书,作者一栏却是三文。大家都认为这是作者不愿透露真名而取的笔名。不过“三文”究竟是何意?有些想的比较崇高,认为文有三境界;有些则想的比较简单,难道作者之前穷困潦倒,身上只有三文钱?不得不说,有时候真相往往是最简单又让人最不敢相信的一种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