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忧心,忧心何故?回首时,故国却在夜夜夜的月明中。
我忧我思,以写我忧。当是《载驰》着多少忧心忡忡啊!一腔热血,儿女自古多情,怎能忘却家国曾经的美好,可如今,狼烟烽火四起,故园岌岌可危中,请许我,与祖国同在,肝胆相照,护卫江山,不容欺凌!
许穆夫人,春秋时期著名女诗人。
有家有国才有你我。大千世界,万物共存,享天地之悠悠,采日月之精粹,乐山水之逍遥,这些自然态势,架构了世间最美好的元素,因子,单元,社会因个体、家庭、单位、集团等细胞工程而产生、发展、繁荣、壮大。在你来我往,商贸交易,生产生活中和谐发展。建设“小家”,心怀“大家”,于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家”就成为了人们心中最温暖的地方。国即是“家”,有国才有家,这是每个中国人应该牢记的。
当“家”受到伤害时,发生不和谐时,“家人”同样也会深受其害,因此,爱家即是爱国主义情怀,人人有责,人人要树立保家卫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春秋时期的女诗人许穆夫人,就为后人做了表率,她是当之无愧的女英雄,爱国者!
先说一个“玩物丧志”成语,据说与许穆夫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从其中了解到不一般的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不姓许,因她嫁给了许国的穆公,后来人便尊称她为许穆夫人。她本姓姬,是卫宣公昭伯之女,公元前690年出生于卫国都城朝歌。说到朝歌,必然会让人想起商纣王的荒淫无度、残忍暴烈,也曾经发生在这个都城里。这是一个充满了腐味与血腥的城市,但在许穆夫人眼里,这里是多么地干净而美丽。而她的心中,故乡无处不美,无处不充满了乐趣。无论何时何地,她都深深眷恋着故乡的一山一水。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小时候的许穆夫人是一位俏皮活泼的姑娘,她喜欢使用竹竿,时常饵钓于淇水。这一个“钓”字,将许穆夫人的烂漫可爱展现得一览无遗。众所周知,爬树、掏鸟窝、捞鱼等活动,大多是男孩子们喜欢的游戏,而这些欢快甜蜜的过往,却在许穆夫人远嫁他乡的日子里,常常忆起,愈发清晰起来。小时候的她,调皮在泉源处,水湄旁,奔跑在清清的水,滚滚的河边,她拿起竹竿右手垂钓,而脸儿却偷偷地望向水面,俯首映容中,到底是水美,还是人美呢,或是山水之间,有一种美丽的心情。许穆夫人的《竹竿》,记载了少年时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不管她远在何方,身处何地,她脑海中的卫国,都成为日思夜想的心神向往。家乡真好啊!
《诗经·卫风·竹竿》,将竹竿第一次写进了文学作品中,这是许穆夫人无意“钓上”的创意,鲜而新。后来者将其情操、品行、骨格再深入挖掘,咏哦竹子的诗词不断涌现,佳作推陈出新,于是竹子就映入了作者们的眼帘,画竹、道竹、编竹,占据“梅兰竹菊”中的一席地位,竹也就深深地入了中国文人的心坎中。“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有竹子的地方,就有村,那就是梦中的家乡!
游子一生都挂记着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事一物。而许穆夫人,她的心,一直与卫国同呼吸共命运,从不曾改变。其实,当初远嫁不太强大的许国,并非许穆夫人的真实意愿,有许多事与愿违,不是她能改变的。
古代女子的婚姻,全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长大后的许穆夫人婚嫁即是如此。只是,这位长于宫廷中的女子,从小思维敏捷,见多识广,才华出众,头脑清晰,有着开阔和卓越的政治远见。她知道,帝王家的儿女,都逃不脱利益、政治联姻的悲哀命运,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至少可以争取一桩较好的姻缘,或许会给卫国带来安全保障和最佳利益。怎么嫁怎样划算?在年轻的许穆夫人心中,如何让自己的终身幸福既有托付,又能利于卫国的发展和稳固,这是她必须去力争的。这不是简单的狭隘的利益观作祟,而是一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无畏精神。她既站得高又望得远,有着过人的胆识,成熟的心智,练达的情商,才出嫁年纪的她,就已经拥有了炽热的情怀和博大的胸襟。
春秋战国是一个乱纷纷、闹哄哄的群雄割据时期,战事爆发频繁,说打就打,说开战就可以立刻操起棍棒刀枪来。卫国是一个不太强大的诸侯国,与齐国、许国毗邻,当时两国国君都有意迎娶这位出众的公主。对于这两国的国情、国力、国君,卫国宫廷众人是非常清楚的,许穆夫人的坚定意向是嫁去更为强大的齐国,且齐国距离卫国相对近些,卫国一旦发生战事等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齐国可以及时来助。而当时齐国的国君是后来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无论国家综合实力,军队战斗力,君主个人魅力,都是不可挑剔的最佳女婿人选。可是,鼠目寸光的卫国国君,却贪图许国国君聘礼的丰厚,执意将许穆夫人嫁与了许穆公,这不但是许穆夫人一生的憾事,也算是卫国人的遗憾事吧。在卫国遇到他国进犯时,立即挺身而出的,不是许国,而是曾经失之交臂的齐桓公派了儿子挂帅,支持军队,支持物资,支持建设,支持卫国人收复了河山。当然,这与许穆夫人的外交努力是分不开的。
说起卫国的衰败,且先说这位亡国国君卫懿公。这位与许穆夫人同样千古出名的国君,和妹妹享受的待遇却大相径庭。许穆夫人是爱国主义正能量的化身,而卫懿公却是丧家败国的负面形象。卫懿公表现出的渺小,更映衬了许穆夫人的高大。这是何因呢?
据说,这位卫国第十八代国君,有一嗜好,既特别又惟一,他就喜欢鹤。他有御封的鹤将军,鹤娘娘,出门同辇,睡觉同席,鹤的地位,比朝中士大夫们的待遇还优越,可笑至极。他还做了一件极富创意的大事,为了饲养他的鹤,不仅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物力,还向老百姓额外征收“鹤捐”,如此荒唐,史所罕见。
有诗云:“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荥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说得就是这位丧国的卫懿公。
卫国不是他卫懿公一个人的,尽管他是国君,而宫廷贵族,卫国老百姓,还有远嫁的许穆夫人,人人希望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可是,一场北狄部落入侵卫国的浩劫,将卫国人民推向了水深火热中,群龙无首,卫国处在灭亡的边缘。按理说,身为许穆夫人的丈夫,眼见妻子家有难了,许穆公应当义不容辞的支持,去保卫,至少也该从语言上开导,从情感上温暖。可是除了按兵不动外,许穆公竟派人将正奔波于各国,尽全力游说支持卫国战事的许穆夫人劝回家。这一行径,遭到了许穆夫人的坚决反对,祖国有难,人人有责,岂有袖手旁观之理?悲从心底来,她愤慨,悲哀,心痛,各种情绪乱中交织中:
载驰载驱,归唁卫候;
驱马悠悠,言玉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仅;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祝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虻;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忧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帮,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新思,不如我所之。
《载驰》,最早的爱国主义诗篇,千古绝唱。作者许穆夫人也就成了中国第一位爱国主义女诗人,典型的“女汉子”。
泉水乃万物至柔至刚的性灵之物,洁净、纯澈,令人充满了美好的想象。《诗经·邶风·泉水》中,许穆夫人的心儿在荡漾,她心心不忘的家乡啊,有一股泉水,一直在心中涌动流淌。刚似《载驰》,纤有《竹竿》: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遐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从诗经中走来,从历史中出落,从泉水中映照,许穆夫人那坚毅的目光,千年投射,投影在千年后的今天,有人轻轻地吟诵着爱家爱国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