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战略后的第一步,凌振明就决定要自己亲自上阵,其目的就是一定要把势头打起来。
战争是残酷的,环境也是艰苦的,所以一名汉人的将军能带领他们向敌军部队冲杀,突厥、波斯等色目族人的心是暖暖的。先无论凌将军是否真的有本事带领他们打胜仗,其能够亲自出发就至少证明了他真的将各族人民融为了一体,都当做自家兄弟看待!
在对方地势、人数占据一定优势的时候,除了战术得当外,其中还是要看战略!而凌振明现在所用的战略便是“稳定军心、发动猛攻”。
盘踞在战略制高点的阿里布斯军队们,正兴致勃勃地看着凌军部队又从天的尽头骑马驶来,但他们除了看出来者的速度比上一批两千名凌军士兵要快,要猛们就再没发现其他深意。
他们已经在内心中盘算好,如果这支凌军部队实力跟上批人马一样地强劲,只要稍稍往后撤些就好,只要仍占据高地,要对付敌军就只是拉弓时需要多少力量而将箭射出多远的问题!
且骑在马背上从高地俯冲而下,则是他们蒙古人的拿手好戏!利用马奔袭的速度,加上马刀的利刃,要解决敌军的重甲士兵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何愁不得胜利?
当然,若是来者的能力弱些,能将其击退甚至全歼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他们是阿里布斯的主力军,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会像哲里别台那么无知与鲁莽,知道对方既然敢千里跋涉来到异国与自己交战,是真的来送死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但他们还是太轻敌了!在隐约地看到凌军部队的先头部队距离攻击范围还有半里多路程的时候,他们就意识到这一点!
敌军的弓箭居然能射出一里地!这是蒙古守军的第一个感慨!
在作战前,他们就有耳闻道:凌军部队的机动能力不如人数较多的陈军部队,战斗的凶猛度也没有武器更为先进、士兵训练更多、配合更密切的陈军部队强劲,但其战斗的风格仍是坚硬的,且还有高素质的弓箭手,及令人闻风丧胆、战无不胜的骑兵营!
由于轻敌,他们立即就尝到了苦果!隔着一里地的距离,凌军部队的前锋部队中三百多名弓箭手的三轮连续的箭击,一下就给占据高地的守军上千枚箭雨的轰炸!以致于第一条防线在未于敌军正面交手的时候就已经轰然倒塌!
处理完蒙古人的第一条防线后,凌振明立即下令:“全军加速冲击!我们只有两个时辰的时间,天黑之前必须拿下那座山坡!”话毕,便挥舞着手中的大刀第一个从先锋队中冲杀上去!
凌军部队的最高统治者都如此热血沸腾了,其余将领哪里还有懈怠的心情!他们都是职业的军人、军官!也是大帅的部将!于情于理自己都要表现得比他更为狂热、更为勇猛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得到认可!
威行天率先带领骑兵营超过了凌振明,三百多骑兵从凌振明的身旁呼啸而过,给他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放心与信任!只要这一支骑兵营一出马,且开始就有这等势头,那这场上次打了三天也没拿下的阵地战,这次要在两个时辰内将其拿下也未必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凌晓决也不甘示弱!在威行天与其骑兵营借着几百名弓箭手的强力掩护下,义无反顾地向敌军的第二条防线冲杀的时候,他与其手下八百多名少数民族的勇士们也超过了冲锋在前的凌振明,呼啸着奔驰而过。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重心压阵的情况下,拿下一个地势不好的阵地战也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不出一个半小时,凌军部队在只派遣出威行天的三百多名骑兵营及凌晓决的八百多混合编队的情况下,将山坡上的蒙古防守部队的第二条防线也一举攻破了!
其过程也像结果一样简单,即给敌军最大的感觉就是:凌军部队中的威行天骑兵营,真会“飞檐走壁”!马群是在近乎九十度的陡坡上奔驰而来!第二个的感觉就是凌军部队的弓箭手真的太厉害,随着距离的拉进,其箭射击的范围竟在山坡上无限地放大了!
打击面的扩大,就意味着山坡上的蒙古守军已经没有任何的地理优势!被打得身子都站不起,再加上从山坡下冲上来的三百多骑兵们无休止地来回冲杀,蒙古守军就不得不接受第二条防线也被打踏的结果。
“但还有第三条防线啊,他们还有后路!”
这是守在第二条防线的蒙古守军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时候,最先想到的事情。但他们边打便后撤的时候,就发现所谓的第三条防线已经成为一片尸横遍野战场!
凌晓决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手下的突厥人论马术的话是绝对比不上威行天率领的训练有素的骑兵营,且从正面打击敌军,只需要这一支部队就足够了!
所以他决定利用蒙古守军全力与威行天等骑兵正面僵持的这段时间内从,乘着蒙古守军在防守上的漏洞而从后边绕道,在敌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从后边突袭即可一举拿下守军的腹地!
一个半时辰解决完蒙古防守三千多的生力军,比预计的两个时辰还节约了半个时辰,用于收编三百多守卫第二条防线的蒙古俘虏,凌军部队整体的伤亡不过百人。
这算是以少胜多的大捷了!
当然,这只是前去支援被上万蒙古士兵围困的陈军部队第一步,且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将这道口子打开后,官武华便率领三万余人向陈军部队被围困的地点冲杀而去!
其事实证明,张定边的决定是正确的,他想要保住被围困的五万多名陈军部队,就必须调动最强的盟军,而凌军部队丝毫没有让他失望!他们将敌军的腹地打开了一个洞后,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见到了既得利益的阿里布斯军队,当然是在阿里布斯亲王不顾黎摩塔的强力反对下,出动了十五万主力军,誓言要拿下陈军五万余人!而不巧,十五万主力军还没有赶到,凌军的三万余主力军便与被围困的五万多陈军士兵里应外合。
首先,官武华先安排士兵在陈军士兵被围困的地点附近,找到一个山中的隧道,然后打开了一条运输线,凌军的支援部队无条件为陈军士兵每日运输必备的粮食和火器;随后两军的将领便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下,进行了会晤,达成了突围共识,且共同制定破敌计划。
凌、陈联军的八万余人,与慢慢集聚而来的十万蒙古士兵在第一回合交战之际,就显现出了中原武器先进的厉害之处,五千人拿着弓箭、火器及“飞火箭”等兵器对一万多蒙古士兵一阵狂轰后,便双方纷纷出兵,刀剑相交地拼起真本事!
由于联军是前后包夹,使得蒙古士兵应战疲惫,再加上多日交战未取得任何成果,而造成蒙古士兵身心疲惫!则双方的第一个回合就以陈凌联军大获全胜结束,且在蒙古人的包围圈中打开了一道大口子!
取得胜仗后,陈凌联军也不恋战,官武华作为一军的将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战争素养的,他知道蒙古士兵不会放过五万多陈军部队这块大肥肉,贪婪的阿里布斯既然想要取得天下就一定会出兵,想以此来震慑乞颜联军!
所以他们并不恋战,而是朝着突围的口子,且战且退。
即使这时候会出现伤亡人数要比正面所伤亡的人数要多得多,但要等蒙古士兵的援军达到的话,伤亡人数还会更大甚至可能是全军覆没。
蒙古士兵的进攻没有令官武华及被围困的陈军将领刘大海失望,在连续地两天两夜未停歇地交战过后,陈凌联军还是靠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充足的粮食等打胜仗所需要的一切必备因素,抵挡住了蒙古士兵的数十回进攻后便成功突围了出来。
但突围后,面对蒙古士兵穷追猛打,陈凌军队就不再选择一味地撤退了!这其中缘由是因为且战且退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的成本太大!在战斗力占据上峰、军心昂扬的情况下再继续这样撤退,当然是自绝后路的事情。
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在其二,蒙古的十五万援军全部到达的同时,凌振明及长空道长所率领的凌军两万精兵也到来了!当然,拥兵最多的乞颜部队在其他战线将敌军节节击退的同时,也调了五万的兵马前来助阵。且联军中最具杀伤力的刘旻勋部队,也来了一万多人!
这样一算下来,除去陈凌联军因突围而损失的五千余人,乞颜联军的总人数便达到了十二万五千余人,虽然比阿里布斯的二十一万余人少了将近十万人!
但在战略、火器占据了一定优势的情况下,又有了凌振明、刘旻勋、官武华、脱脱颖儿等一干强并悍将的带领下,二十一万余人简直是一群乌合之众,被打得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