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汉文帝五年,政府更撤除了禁止私人铸钱的命令,放任大家自由铸钱,因而币制更加混乱。一些豪强和大商人,常常在铜内掺入铅、铁,铸大批的劣钱来牟取暴利。政府虽然一再禁止和打击,但因为有利可图,而且铸钱者又多是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物,所以并不能制止私铸的大量劣钱混入市场,破坏社会的正常经济生活。
汉武帝为了整顿财政,曾在元狩四年整顿过一次货币,但效果不好。当时造了三种货币:一是皮币,另一种是白金,第三种是取消半两钱改铸的三铢钱。
当时还规定,盗铸钱者要处死。这次改革因为种类复杂,币值的规定又不合理,所以不但使用不便,而且一些人纷纷去盗铸比值很大的白金币,所以第二年就放弃了三铢钱而改铸五铢钱了。
(一)汉武帝郡国五铢钱
在汉武帝进行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之前,就已经进行过三次货币改革,郡国五铢钱就是这几次改革的产物。
郡国五铢钱的出现是这样的,汉武帝元狩五年,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称为郡国五铢,又叫“元狩五铢”。
汉武帝此次币制改革的目的在于解决奸铸严重,主要用改币式、币文、提高成钱难度,以抑私撬盗铸,变动币重以求合于流通的需要。
正是出于这种改革目的,因此,郡国五铢钱与以前诸种西汉钱币有着明显区别,主要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加钱重,法重五铢。郡国五铢钱以前的三铢钱较轻,这个私人偷铸货币提供了利润空间。因此,新的郡国五铢钱重量明显增加。
二是面背增加周郭。当时郡国经验证实,汉王朝认识到,素背有面郭的三铢钱或四铢半两钱式,虽提高了成钱难度,但仍不能抑止私铸盗铸。因此,自郡国五铢起,开始用成钱难度更大的面背皆有郭的特定钱式。
三是以规范的长体汉篆为币文书体。元狩四年,废四铢半两,改铸三铢钱时,就改西汉传统的隶书风格币文为较为规整的长体汉篆。
到了郡国五铢钱时,则正式采用规范化的长体汉篆“五铢”为其币文,其文笔结构更为严谨,书体笔划极其工整,字体修长挺拔,提高了刻范、浇铸的工艺技术要求。
四是“文如其重”。西汉自高祖起,一直采用铸行虚值货币的政策,到了汉武帝铸行三铢钱时,就开始逐渐采纳“文如其重”思想,试行足值货币以求维持国家铸币信用,抑制劣奸钱,便民使用。
到了郡国五铢的铸行,则宣告西汉传统的虚值币制结束,用“文如其重”的五铢钱,以求解除西汉货币的信用危机。
经过汉武帝的这次货币改革,新的货币,即郡国五铢钱上,钱文为“五铢”,小篆书,光背,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
钱直径2.5厘米左右,重约3.5克至4克。“五”字交笔斜直或有弯曲;“铢”字的“朱”头呈方折型,“金”字头较小,仿佛如一箭镞。少数钱上有一横划。其材料改用紫铜,因而有紫绀钱之称。
郡国五铢钱的出现,对于打击私人铸造货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由于这种货币依然是中央和地方郡国都可以铸造,当时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与奉行的态度很难一致,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总的来说,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铸越轻,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两、三铢钱覆辙的现象。
政府改铸五铢钱,主要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
因此,看到各郡国官吏,阳奉阴违,坚持旧的习惯难改,依旧上下联手,以谋中饱私囊。汉武帝非常气愤,他采纳了公卿们的建议,一场新的货币改革呼之欲出。
(二)统铸五铢钱的社会背景
从汉半两至五铢钱的改革,主要是在西汉武帝时期完成的,这也是有深刻社会背景的。
据考证,汉武帝时期的货币政策前后有很大变化。在元鼎四年统一铸币权以前,汉武帝就曾多次进行通货贬值,造成了货币流通的极度混乱。
统一铸币权后,原来的混乱状况等到了根本扭转了。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受到后世的普遍赞扬,被视为铸钱不惜铜及工的典范。货币政策的前后变化是汉武帝时最高统治集团货币思想变化的结果吗?这就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起。
诚然,货币政策的变化反映了货币思想的变化。但是仅仅指出这一点是不够的。实际上,采取何种货币政策还存在着一个更重要的决定因素,那就是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
财政状况的好坏是实行某种货币政策的客观条件。财政条件不好,货币政策也必然会受到消极的影响。财政条件好,才有可能制定并贯彻正确的货币政策。汉武帝时期货币政策的变化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西汉王朝建立初期,由于经过长期战乱,经济萧条,财政困难。汉初几代皇帝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在汉武帝即位初年,西汉的经济和财政实力大增,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万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繁荣景象。
然而,一件事情的出现很快打破了这种财政充裕状况,那就是汉武帝决定以武力抗击匈奴。
对匈战争开始于元光六年。在以后的多年里,汉朝几乎年年有战争,最重要的战役有三次。
一是元朔二年,卫青、李息大破匈奴楼烦王、白羊王的军队,解决了对京师的威胁。
二是元狩二年,在汉王朝的凌厉攻势下,匈奴浑邪王杀了休屠王,率四万余人降汉。从此切断了匈奴同西羌的联系,打通了汉朝和西域的通道。
三是元狩四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交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进攻,取得了大胜。经过这次大战,匈奴不敢在漠南建立王庭,有12年没有再来寇边。
战争虽然给汉朝赢得了和平与稳定,但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战争需要有充分的粮草、武器、战马供应,作战胜利后还要对官兵进行赏赐,对归降者进行生活安排。这对汉王朝财政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如元朔二年战胜后建立朔方郡,参加筑城的人有10多万,费用达钱“数十百巨万”;元朔六年赏赐有功官兵黄金20余万斤;元狩二年的战争、赏赐及对归降者的安置等费共钱“百余巨万”;元狩四年仅赏赐一项即达黄金50万斤。
此外,武帝时期还进行多项水利工程,每项工程“费亦各巨万十数”。
庞大的开支很快花光了汉王朝几代皇帝原来的财政积蓄,并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困难。
早在元朔六年,当时的大农令郑当时,就已经向汉武帝报告,说财政积蓄已经耗竭,“犹不足以奉战士”。因此,在无奈的情况下,当时的政府实行了许民用钱买爵和赎罪,以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
元狩二年,由于财政困难,汉武帝降低了膳食标准,然而这并不能扭转财政紧张的状况。
元狩四年,汉王朝财政开支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当权者想到了用通货贬值来加强对人民的搜刮,铸行了不足值的白金币。
另外还制成白鹿皮币,高价卖于王侯宗室,规定在朝觐聘享时必须用皮币垫壁为礼品,对贵族们也进行了强制掠夺。
通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出,汉武帝铸行白金币完全是从财政需要出发,根本不是什么币制改革。白金币发行后,盗铸风起,因盗铸罪而被杀的达几十万人。
元鼎二年铸行赤侧五铁,以一当五,这明显是再一次实行通货贬值政策。
汉武帝和他的政府逐渐认识到,通过这些货币贬值等办法,无疑无法挽救汉王朝日益紧张的财政问题。因此,就在这财政最困难、铸行白金币的元狩四年,汉武帝起用了近臣桑弘羊,由他来筹划克服财政危机的途径。
于是,在这样严峻的社会背景下,一场由汉武帝支持、桑弘羊主持的统铸五铢钱的币制改革开始了。
(三)桑弘羊主持统铸五铢钱
在财政状况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汉武帝时期的这场影响深远的币制改革,是在享有“农业富国的思想家”桑弘羊主持下开展的。在桑弘羊的带领下,西汉王朝首先充盈财政,接着推行币制改革。两项措施相互配合,为币制改革的顺利推行和西汉财政状况的扭转提供了条件。
1.桑弘羊简介 桑弘羊出生于公元前152年,死于公元前80年,为汉武帝时大臣。
本书以汉承秦制铸造半两钱为切入点,论述秦半两的深远影响,同在另一方面也阐述其在生活中造成的种种不便,从而使得汉代统治者下决心将货币政策大刀阔斧改革一番,而这一改革在汉武帝时期终于得以实现。统铸五铢钱这一措施不得不说是极其明智的,其为以后的经济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书以汉承秦制铸造半两钱为切入点,论述秦半两的深远影响,同在另一方面也阐述其在生活中造成的种种不便,从而使得汉代统治者下决心将货币政策大刀阔斧改革一番,而这一改革在汉武帝时期终于得以实现。统铸五铢钱这一措施不得不说是极其明智的,其为以后的经济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书以汉承秦制铸造半两钱为切入点,论述秦半两的深远影响,同在另一方面也阐述其在生活中造成的种种不便,从而使得汉代统治者下决心将货币政策大刀阔斧改革一番,而这一改革在汉武帝时期终于得以实现。统铸五铢钱这一措施不得不说是极其明智的,其为以后的经济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桑弘羊出身于商人家庭,自幼就有心算才能,因此13岁得以入侍宫中。
自元狩三年起,终武帝之世,桑弘羊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与担任大农丞的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孔仅两人深得武帝宠信。元狩年间以后,在桑弘羊的参与和主持下,西汉王朝开展了多项致力于改革财政的举措。
武帝后元二年,桑弘羊由搜粟都尉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田千秋、金日磾、上官桀四人同受遗诏辅佐昭帝。
始元六年,昭帝召集各地贤良文学至长安,会议盐铁等国家大事。贤良文学反对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与民争利的政策,力主改弦更张,桑弘羊与之展开辩论。由于桑弘羊的坚持和封建国家财政方面的需要,当时除废止酒类专卖改为征税外,盐铁官营等各项重要政策仍沿袭不变。次年,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被卷入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结果被处死。
据统计,桑弘羊统管中央财政40年之久。终武帝一代,桑弘羊忠心耿耿,聚敛资财以增强国力,为武帝屡败匈奴,多次出巡耀武扬威,打通西域,开发西南等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桑弘羊理财之功连对之十分不满的大史学家司马迁,也不得不击掌赞扬,称弘羊时代“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2.为币改铺路 桑弘羊上任之初,西汉王朝的财政紧张状况已经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尽可采取措施,充盈财政成为桑弘羊的主要工作。
桑弘羊首先和大农丞东郭咸阳、孔仅一起实行了盐铁官营,利用经营盐铁的利润来充实财政。同时,桑弘羊要求实行算结,对工商业者的财产征税,并征收车船税。
元鼎二年桑弘羊出任大农丞。这一年由杨可负责告发,对偷漏税的商人进行检举揭发运动。当时,中等以上的工商业者大多受到告发,据记载此次活动“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而县官有盐铁、纲钱之故,用益饶矣。”
同年,桑弘羊还带领大家试办均输,政府通过征收赋税或购买,来控制试行地区的土特产,运往高价地区出售。
元封元年,桑弘羊升为治票都尉,兼领大农,进一步发展盐铁官营,在全国推广均输,还实行“贵则卖之,贱则买之”的政策。
桑弘羊的这一系列政策,使西汉王朝的财政状况越来越好。充裕的财政收入解除了汉武帝的后顾之忧,使他得以进一步发展其文治武功。
3.货币改革 公元前113年,为了彻底整顿货币,汉武帝采纳了桑弘羊的意见,决定推行货币改革。
当时,桑弘羊的意见主要是:
取销郡国铸钱的权利,由中央政府指定掌管上林苑的水衡都尉下属钟官、技巧、辨铜三官分别负责鼓铸、刻范和原料;
郡国把所铸的旧钱销毁,把铜送到中央;
废除过去铸的一切钱币,而以上林三官铸的五铢钱为全国唯一通行的货币。
汉武帝采纳了桑弘羊的意见。
于是,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汉政府决定克服过去铸币权不统一,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重量不一致这两大弊端,进行彻底的币制改革。
(四)三官五铢钱的铸造与流通
元鼎四年,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汉政府决定克服过去铸币权不统一,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重量不一致这两大弊端,进行彻底的币制改革。
1.汉武帝命令废除旧币 当时,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直接掌管铸造。技巧主刻范,辨铜负责原料供应及检验铜的成色。这种新币名为三官钱,又称上林三官钱。
汉武帝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旧币一律废罢,并责令各郡国将以前所铸的钱一律销毁,所得铜料输给三官。新币选料严格,以铜范为母范翻铸之钱大小、式样一致,真正做到重如其文。
五铢钱大小、轻重适中,制作精整,有外廓可保护钱币不被盗磨,利于流通和长久使用。
上林三官是汉代主持铸造钱币的官员,由他们所铸规格整齐的五铢钱是钱币学与考古学上重要的分期标志,因而一直为人所重视。
2.上林三官五铢钱的特点 上林三官五铢钱钱文严谨规矩,“五铢”两字修长秀丽,风格较为一致,“五”字交笔缓曲,上下与两横笔交接处略向内收。
“铢”字“金”头有三角形、箭镞形两种,四点方形较短。“朱”字头方折,下垂笔基本为圆折,头和尾与“金”字旁平齐,笔画粗细一致。
上林三官五铢钱钱型整齐,直径为2.5厘米至2.55厘米,穿直径0.97厘米,厚1.5厘米至0.2厘米,比郡国五铢的郭略宽,而且深峻平整。钱的背面有内外郭,个别内郭四角微凸。上林三官五铢钱的重量以3.5克至4克者为多,少数的超过4克。
上林三官五铢钱铸工精细,面背比较平整,内外郭宽窄均匀,规矩整齐。币材的颜色为红色,含铜量达到70%以上,含铅量约20%,比郡国五铢略低,但配比合理,物理性能好。
上林三官五铢钱的铸造工艺先进,多为铜范或制作极精细的泥范所造。三官钱形制及“朱”字头方折的特点,系由三铢钱继承而来,进而成为此后西汉时期五铢钱基本特征。
上林三官五铢钱是西汉五铢钱中比较容易见到的一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洛阳烧沟和洛阳西郊先后发掘汉墓群,出土了大量的汉代铸币,上林三官五铢钱在两处汉墓中都有出土。
三官钱初期重量超过五铢,制作精美前所未有,而且铸钱技术采用铜范法,铸出的钱币重量上都是一致的,绝对合乎标准,铸出的钱边缘都加以打磨,非常整齐,因此又有“赤仄钱”之称。新钱铸成后,政府用以收兑郡国钱,一枚兑劣钱五枚。到了元鼎四年,劣钱已经大部分收回。
五铢钱发行31年后,汉武帝崩殂。在此期间,铸成的钱数量很多,钱的范式也有变化。比如文字的大小、书法结构都有出入。至于穿上半月、穿下半星、穿上下横、星月文等可能是识别的标志。
3.与郡国五铢的区别 上林三官五铢钱是新一轮货币改革的产物,因此,这一货币自然与以前汉王朝使用的郡国五铢钱有许多不同。
因为郡国五铢钱是中央和郡国并铸的钱币,即铸币权尚未垄断时期的产物。因此,这与元鼎四年,中央垄断铸币权,全国推行上林三官五铢钱相比较,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钱重仍不统一。按照汉制,五铢,合约合3.36克。据后人对官铸郡国五铢钱的实测,郡国五铢钱轻者低于3.2克,重者高达4克。
而上林三官五铢钱,钱重误差很小,其重量大约为3.2克至3.4克左右,考虑不同的流通磨损因素,应当认为钱重比较统一。
二是钱径虽较接近,但钱径仍有大小差异。据后人对官铸郡国五铢钱的实测,郡国五铢钱直径为2.5厘米至2.6厘米。而上林三官钱,钱径统一为2.6厘米,误差甚微。
三是钱式虽一致,但郡国五铢钱币面有标志中央与各郡国铸地的各种繁杂记号。诸如穿上有横杠、星、月;穿下横林、星、月等多种记号。而上林三官钱记号统一,都为穿上横杠一种。
四是从铸造技术看,也存在差异。首先是郡国五铢钱币面及周郭尚显粗糙,不够光洁平整;而上林三官钱币面光滑,周郭圆润。其次是郡国五铢钱币文笔画较粗,尚欠精整;而上林三官钱,笔画细而清晰工整。其三是上林三官钱文体尚欠秀丽,笔划结构以便直为其特点,上面还有一些特殊的符号。曲笔对称,刻范较难;提高了制作技能,以求有效防止奸铸盗铸。
(四)西汉铸行五铢钱的意义
新的五铢钱不惜工本,私人铸造很难,无利可图,禁令又很严格,所以盗铸之风一时衰息。
货币混乱的问题终于获得解决,币值得以长期保持稳定。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把铸币权统一收归中央,没有强大的国家力量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钱币业务由政府的三个官署统一办理,有许多好处:第一个好处是使钱币标准化,规律化;第二个好处是提高铸钱技术水准;第三个好处是增加了生产量;第四个好处是有效防止私铸;第五个好处是容易控制发行。
货币统一以后,封建国家的经济力量得到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也进一步获得了经济上的保证。
可以说,桑弘羊这次币制改革是成功的,从此以后基本上制止了私铸劣质钱币的流通,从而不但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且稳定市场和流通,起到了巩固西汉统治的作用。
这次币制改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政府的一次创举,它最终将汉朝的币制稳定下来,使汉朝的五铢钱成为质量稳定的钱币,一直流通至隋朝七百余年而通行不废。这与桑弘羊的经济思想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