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2500000006

第6章 理学时期(5)

陈淳 录

鬼神事自是第二著。那个无形影是难理会底,未消去理会。且就日用切紧处做工夫。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此说尽了。此便是合理会底。理会得,将间,鬼神自有见处。若合理会底不理会,只管去理会没紧要底,将间,都没理会了。

(参看黄义刚录,《语类》三,一)

吴必大 录

或问鬼神有无。曰,此岂卒乍可说?便说,公亦岂能信得及?须于众理看得渐明,则此惑自解。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人且理会合当理会底事。其理会未得底,且推向一边,待日用常行处理会得透,则鬼神之理将自见得,乃所以为知也。“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意亦如此。

胡泳 录

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李闳祖 录

……人所以生,精气聚也。人只有许多气,须有个尽时。尽则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而死矣。……此所以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也。……然人死虽终归于散,然亦未便散尽,故祭祀有感格之理。

先祖世次远者,气之有无不可知,然奉祭祀者既是他子孙,毕竟只是一气,所以有感通之理。然已散者不复聚。释氏却谓人死为鬼,鬼复为人,如此则天地间常只是许多人来来去去,更不由造化生生,必无是理。……

陈淳 录

问人死时是当初禀得许多气,气尽则无否?曰,是。曰,如此则与天地造化不相干?曰,“死生有命”。当初禀得气时,便定了,便是天地造化,只有许多气。……

沈囗录

问人之死也,不知魂魄便散否?曰,固是散。……

要之,通天地人只是这一气。所以说,洋洋然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虚空囗塞,无非此理。自要人看得活,难以言晓也。

所以明道答人鬼神之问,云,“要与贤说无,何故圣人却说有?要与贤说有,贤又来问某讨说。”只说到这里,要人自看得。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而今且去理会紧要道理,少间看得道理通时,自然晓得。……

附记 关于《朱子答廖子晦书》的记录

廖子晦得书来,云,有本原,有学问。某初不晓得。后来看得他们都是把本原处是别有一块物来模样。圣人教人只是致知格物,不成真个是有一个物事,如一块水银样走来走去那里!这便是禅家说“赤肉团上自有一个无位真人”模样。

(黄义刚录)

安卿问,前日先生与廖子晦书云,道不是有一个物事,闪闪烁烁在那里。固是如此。但所谓“操则存,舍则亡”,毕竟也须有个物事。曰,操存只是教你收敛,教那心莫胡思乱想。几曾捉定有一个物事在里?

又问,“顾囗天之明命”,毕竟是个什么?曰,只是说,见得道理在面前,不被物事遮障了。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皆是见得理如此。不成是有一块物事光辉辉地在那里

(黄义刚录。两条都在《语类》百十三,五)

三、朱子论“尊君卑臣”

朱子读史常不满意于“尊君卑臣”的制度。如:

《语类》三四,一九,“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事,所以后世不肯变。且如三皇称皇,五帝称帝,三王称王,秦则兼皇帝之号。只此一事,后世如何肯变?……”

又如:

《语类》一三五,五,人杰录云:“叔孙通为绵囗之仪,其效至于群臣震恐,无敢失礼者。比之三代燕享群臣气象,便大不同。盖只是秦人尊君卑臣之法。”

注中引必大录云:“叔孙通制汉仪,一时上下肃然震恐,无敢喧哗。时以为善。然不过尊君卑臣,如秦人之意而已。都无三代燕飨底意思了。”

或问文帝欲短丧,或者要为文帝遮护,谓非文短丧,乃景帝之过。曰,恐不是恁地。……或者又说,古者只是臣为君服三年丧,如诸侯为天子,大夫为诸侯,乃畿内之民服之。

于天下吏民,无服三年服道理,必不可行。此制必是秦人尊君卑臣,却行这三年。至文帝反而复之耳。(《语类》一三五,六)

问“君臣之变,不可不讲。”且而霍光废昌邑,……当时彼昌邑说“天子有争臣七人”两句后,他更无转侧。万一被他更咆勃时,也恶模样。曰,“到这里也不解恤得恶模样了”。

义刚曰,“光毕穷是做得未宛转。”曰,“做到这里,也不解得宛转了。”良久,又曰,“人臣也莫愿有此。万一有此时,也十分使他宛转不得。”(《语类》一三五,一一)

杨恽坐上书怨谤,要斩。此法古无之,亦是后人增添。今观其书,谓之怨则有之,何谤之有?(《语类》一三五,一二[淳])

前年郑瀛上书得罪,杖八十,下临安赎。临安一吏人悯之,见其无钱,为代出赎之。(《语类》一三八,一七[杨])

朱子作其父《皇考吏部朱公行状》(《文集》九七,页十八~二十八),在庆元五年(1199),那时朱子已七十岁了。在那篇《行状》里,他有几处说到“君臣之义”:

1.在前面总论里

又尝以谓父子主恩,君臣主义,是为天下之大戒,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如人食息呼吸于元气之中,一息之不属,理必至于毙。

是以自昔圣贤立法垂训所以维持防范于其间里,未尝一日而少忘,其意岂特为目前之虑而已哉?……

2.在叙朱松再召人对时,说:

犹虑夫计划之间或未精审,无以服众心而成大功也,则又言曰,“人主操大权以御一世,必有所以虑此者有以切中于理,然后足以服天下之心。是以无为而不成。

今万机之务,决于早期侍立逡巡之顷,未有以博尽谋谟之益,使其必当事理以服人心。谓宜略仿唐朝延英坐论之制,仰稽仁祖天章给札之规,延访群臣,博求至计,然后总揽参订,以次施行,则政令之出,上下厌服,天下之事无所为而不成矣。”……

3.后来朱松引去之前,又说:

……然天下之事每病于难立者,正以向一夫独见之言,而略众口异同之论,是以谋始太锐,而用计有未详也。

愿考汉廷杂议之法,自今发政造事,陛下既与大臣谋谟于上,又令卿士大夫有忠虑者亦得以自竭于下,然后总揽群策而裁处其中,将举天下之事惟陛下之所欲为而无不成矣。……

以上三段,其后两段相呼应,而末段更明白主张“汉廷杂议之法”。此必是朱子晚年特别注意的一个大问题,无可疑。

[原注]以下是胡适在1957年八月初补记的。

在朱松的《韦斋集》里,他对于“汉廷杂议之法”,“唐开延英”,“仁宗天章给札之规”,都说的更详细。

1.《论时事札子二》说:

仰惟陛下总揽群策,图济艰难,于兹八年,谓宜求所以深服天下者,莫若垂精延访,尽臣下之谋。夫大昕之朝,裁决万机,侍立逡巡之间,虽有嘉谋至计,未必皆能罄竭以自效上。

唐制,天子间见大臣,辄开延英,坐论从容,数移晷刻。仁宗皇帝庆历中,召大臣于天章阁,赐坐给札,使条具其所欲施行者。是以个人得竭其所怀。而反复议论之间,足以周知情实,曲中事机。以至识虑之浅深,亦足以察知其才智之所极。……

窃谓今日宜修举延英庆历故事,时以闲燕博延群臣,必皆削去琐细无补,阔疏难行之言,而求所以安乱治乱之故,卓然可施于实用者,总揽参订,次第施行。政令之出,上下压服,莫敢腹非而窃议。……

2.《札子七》说:

……然天下之事,每以难立为患。若向一夫独见之言,而略众口异同之论,则政令之发,其效未睹,而人皆能出其私智以非上所建立。……窃谓谋始太锐,而惮于博尽异同之见,事之难立,无足怪者。

方汉盛时,有大征伐,必下公卿将军,中二千石,博士议郎杂议。人人得效其见闻,以研究是非利害之极致。然后天子称制以决之。是以上无愆令,事无遗策,众志压服,而功暴当世。

谓宜自今陛下将欲发政造事,既与大臣谋谟于上,又使卿士夫罄竭思虑,毕陈于下,然后总揽群策而裁处其中,将举天下之事惟陛下之所欲为,庶几立经远持久之计,以幸天下?……

洪迈《容斋随笔》(自序在淳熙庚子,——七年,1180)卷二有“汉采众议”一条,所举凡八事,皆……所系利害甚大,一时公卿百官既同定议矣,贾损之以下八人皆以郎大夫之微,独陈异说。

汉元、成、哀、安、顺、灵,皆非明主,悉能违众而听之。大臣无贤愚,亦不复执前说。盖犹有公道存焉。每事皆能如是,天下其有不治者乎?

洪迈举的八事:

①汉元帝珠压反,待识贾捐之议是。

②匈奴呼韩邪单于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请罢边备塞吏卒。……郎中侯应以为不可许。

③成帝时谷永议勿受匈奴使者降。

④哀帝时,单于求朝,公卿议“可且勿许”。杨雄上书谏。

⑤安帝时,郎中虞诩,谏弃凉州。

⑥邓太后从班勇言,不绝四域。

⑦顺帝时,交趾蛮叛,议郎李固议“乞选刺史太守以往”。

⑧灵帝时,议郎傅燮议不可弃凉州。

洪迈《容斋随笔》十三,又有“汉世谋于众”一条,说:

两汉之世,事无小大,必谋之于众人,予前论之矣。然亦有持以藉口掩众议者。……

他举两例:

(1)是霍光死后,宣帝出其亲属补吏,张敞言:朝臣宜有明言霍氏专制,请罢三侯就第,明诏以恩不听,群臣以前固争而后许之。

(2)哀帝欲封董贤等,王嘉言,宜延问公卿大夫博士议郎,明正其前,然而乃加爵士。不然,恐大失众心。……

洪迈结论是:“是知委曲迁就,使恩出君上,遇归于下,汉代每如此也。”

《容斋随笔》十五有“呼君为尔汝”一条:

……古之人心口一致,事从其真。虽君臣父子之间,出口而言,不复顾忌。观诗书所载可知矣。

箕子陈《洪范》,对武王而“汝”之。

金滕策视周公所以告大王、王季、文王,三世祖考也,而呼之尔三王,自称曰予。至云,“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珪。”殆近乎相质责而邀索也。

《囗宫》颂君之诗,曰“俾尔富而昌,俾尔昌而炽”。及《节南山》、《正月》、《板》、《荡》、《卷阿》、《既醉》、《瞻卬》诸诗,皆呼王为“尔”。

《大明》曰,“上帝临汝”,指武王也。

《民劳》曰,“王欲王,女”,指厉王也。至或称为“小子”,虽幽厉之君亦受之而不怒。

呜呼,三代之风俗可复见乎!

又《容斋随笔》二有“唐诗无讳避”一条,说:

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如白乐天《长恨歌》,讽谏诸章,元微之《连昌宫词》,始末皆为明皇而发。杜子美尤多。……

此下如张祜赋《连昌宫》、《元日仗》……等三十篇,大抵咏开元天宝间事。李义山《华清宫》、《马嵬》……诸诗亦然。今之诗人不敢尔也。

同类推荐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本书分段排列《论语》原文、译文之后,附列古今中外名人相关思想的精彩言论,内容涉及修养、学习、处世、待人等诸多方面。
  •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本书主要指导读者如何为人处世,荣辱不惊,以获取生活事业的成功。
  • 老子正解

    老子正解

    本书共81章,对《老子》进行了研究,每章都包括“经文校正”、“词义注释”、“白话译文”及“原意解说”四部分。
  •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积聚了周国平先生近30年来的智慧,以最浓缩最凝练的语录形式撷取而成,涉及到人生的50个方面:人、自然、人性、生命、死亡、智慧、觉悟、安静、超脱、尊严、孤独、创造、成功、幸福、苦难、灵魂、信仰、男人、女人、婚姻、爱情、友谊、生活、艺术、哲学……令人回味,给人启迪。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能够让人在薄中读厚,在短小的语段中获得最多的人生体验和启迪。
热门推荐
  • 光怪陆离的人间

    光怪陆离的人间

    这是一个单纯女随社会一步一步改变的故事,最后她会变成什么样呢?不一定是逆袭,也不一定堕落。也许你不感兴趣,但也许你会在单纯女的身上发现你的身影,关注着单纯女好吗?
  • 白绿传

    白绿传

    一根小葱因为一泡神奇的仙尿蜕变成人的神奇故事
  • 斗战卡师

    斗战卡师

    一只神秘来历的小萝卜,携带十八款威力强大可升级的卡片武器,守护着一片神奇的农田。叶扬得到了这片农田,种出了一茬茬的卡片,变成了神恩大陆最牛拽酷炫的大土豪。因此他这只富得流油的肥羊,总会遇到成群结队打劫他的强者。不过叶扬每次拿着一沓的卡片消灭这群强者之后,都会苦着脸说:“我只是个安分老实的农民,为啥总是来惹我呢。”
  • 腹黑老公,stop!

    腹黑老公,stop!

    “为什么睡我睡我天天睡我!我要静静!”“你想进进,我想出出,刚好一起进进出出。”“……”她嫁给了暗恋六年的男神,他却对她说别妄想得到他的爱情。她遵守约定跟他保持距离,他却在一次采访里对记者说:“我和她没关系,只是偶尔睡一起。”“老公,你在说什么。”“说我爱你。”纳尼!说好的商业联姻不要爱情呢?“老公,你最爱我哪里?”“阳台,草地,泳池都可以。”“……”咦?好像有什么不对…!【新书《帝少99亿夺婚:盛宠,小新娘!》已发表】
  • 在你身边就是幸福

    在你身边就是幸福

    《只因有你》三部曲丢弃羁绊誓言一段爱情经历了三段不同的时期。他们一起伴随彼此走过青春,却又空白太久。缘起缘落,只因那时的懵懂与青涩。长大后的孤独与陪伴才是一生难以忘怀的毒药……
  • 游荒记

    游荒记

    无尽洪荒,不朽神话。问天地诸圣,谁能称霸天下。忆南疆巫阙十二宫,诸神谋天下。想东土十八城,妖皇欲与天公试比高。记北境十一魔国,谁可屠戮洪荒。恐西漠七彩流沙,生死薄出谁人不死。一个从昆仑走出的少年,神话从这里开始改变。。。。。。
  • 还债道

    还债道

    我踏在云端,俯视着灰色的大地。“还没决定好吗?”一个苍凉的声音,化作飓风,在我耳边呼啸而过。“等一下。”昂首是一片引得古今英雄着迷的星空,“只要再一下。”对于“他们”来说,百年千年都只是一下。可是我的一下,却要在下一个刹那了结。而这一个刹那,我的心神只为那双单纯而又迷茫的眼神所吸引。“所有的因或果,都将在这刻结束。”
  • Joe the Hotel Boy

    Joe the Hotel Bo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星斗宇

    逆星斗宇

    宇无边,宙无尽。当宇宙之内,希望尽灭,万灵绝望之际。一个偏僻星系,名为地球的行星之上,一颗星辰诞生了!他能否带给宇宙希望?万般生灵劫,何人解恩仇。QQ群:131925613,互相交流共勉!
  • 死亡签证

    死亡签证

    作者积二十余年法医、刑警生涯之底蕴,籍独特的视角,以平实的笔触,在本书中真实地再现了公安法医、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刑事照相等刑事技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本书2008年6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原用笔名:弋正。本次发布系改写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