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27000000015

第15章 入定的四个层次

上次讲了怎样入定,同时讲了死亡的过程与入定是一样的。今天接着上一堂课,讲怎样从定中出来。同时讲在死亡的过程中怎么清醒过来,与从定中如何出来的过程也是一样的。

首先把入定的过程再讲一遍:首先感觉到身体逐渐消失,接着感觉到呼吸逐渐由粗变细,接着感觉到念头逐渐减少,乃至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即是进入定中了。

那么,怎么出定呢?通常是在入定前动一个念头,告诉自己要入定多久(比如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当时间一到,自然会出定。如果入定前没有动念,没有把出定的时间输入头脑,又没有外人引出,自己是很难出定的,必须靠别人帮助。

中国的修行人有一种弹指的方法,当看到同修入定出不来了,就在他耳边三弹指叫他出定。由此发明了引磬。“引磬”,顾名思义,就是把人从甚深的禅定中唤醒、引出而使用的磬。你们现在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入定的过程:先想着自己的身体空掉了,接着呼吸由粗变细,渐渐没有了,接着念头也没有了,只有灵明的觉知存在……

出定和入定的感觉恰恰相反,首先是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渐渐存在了,接着是感觉到自己有呼吸了,再接着是感觉到有念头了,会分析、判断了。当这三种现象出现时,眼睛一睁开,就发现自己又真实地存在了。

为什么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突然入定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突然出定的呢?这种情况静坐的人经常会出现。在打坐的过程中突然空掉了,刚感觉空掉,这种感觉又突然没有了(即恢复了对身体、呼吸和念头的觉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去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来的。佛门里经常让修禅者参一个话头,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如果你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就会知道将来要到哪里去。之所以不知道将来要到哪里去,就是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同样,当你把握了入定,自然会知道如何出定。

在最初阶段,通常在定中住十分钟,就要赶快出定,然后再入定十分钟。这样出—入—出—入,反复十几次、几十次之后,你自然就掌握了入定、出定的技巧。一般人不知道方法,在定中住上几个小时,被外界的人突然唤醒后,就入不了定了。因为在定中住得太久,把怎么入定给忘了。

平常人在梦中也会入定,只是不知道这是在修行。比如你从梦中醒来,身体没有动,不知不觉又睡着了,接着做梦。如果身体动了,翻了个身,就很难接着做刚才的梦了。入定、出定和做梦是一样的。如果你会修行,可以在睡梦中训练自己(梦中一样可以成就),时间久了就会入定、出定了。

有些人天生就知道自己是怎么入睡、怎么醒来的。就像大家早晨慢慢醒来时,前几秒钟感觉不到身体和呼吸的存在,只有微细的念头。慢慢地,才感觉到身体的存在、呼吸的存在、念头的出现。这时候就要翻身了。

你们会问,身体这关没有过,腿疼能不能入定?身体这关未过,一样可以入定。既然在睡梦中能入定,就没有理由不能入定,因为能睡就能入定。只是有一点区别,身体气脉没打通的人,出定后会全身疼痛。在入定时是由重到轻,身体逐渐消失,所以感觉不到疼痛。而出定时是由细到粗,进一步感觉到身体的存在,所以出定后身体会疼痛。

为什么说掌握了入定、住定、出定的修行人,就掌握了生死?这句话绝对正确。因为入定的过程与死亡的过程一样。当一个人住在定中时,他的神识走了。同样,当一个人死亡后,他的神识也走了。

学佛的人都知道一个词语——“中阴身”。什么叫中阴身?离开前一个身体,还未进入后一个身体,中间的这个东西就叫中阴身。但对于能把握的人就不叫中阴身了,叫什么呢?古今中外的修行人给它起了不计其数的名字,各教各派都有不同的叫法,最通俗的叫法是“灵魂”。虽然佛教不承认有“灵魂”,但有另外的名称。

入定分为四个层次: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前三禅都有身体的存在、喜悦的存在。初禅是身体空掉了。在打坐的过程中,如果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只有呼吸、杂念存在,说明已进入初禅。随着功夫的加深,杂念少了,呼吸减弱了,进一步不存在了,说明已进入二禅。再接下来,微细的念头也没有了,可知已进入三禅。

在三禅,身心会产生许多反应。通常最明显的反应是有喜有乐。“喜”是心理反应,“乐”是生理反应。能进入三禅的人,从外在的生理现象看,即便80岁的老人,身体的柔软度也和小孩子一样,绝对不会僵硬。因为四加行的第一加行——“暖相”出现了。

人的身体之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发硬,是因为暖相渐渐没有了。为什么小孩子冬天睡在大人的怀里,大人会感到暖融融的,像一团火一样,而大人却没有这种现象呢?因为小孩子的暖相还存在。当我们的身体出现暖相后,身上的筋就会变得柔软。

为什么小孩子摔一跤,爬起来就走;老人一摔倒就容易伤筋骨折,几个月都爬不起来呢?越是坚硬的东西,摔在地上越容易破碎、受损。越是柔软的东西越不容易受损。庄子说过:“会道者虽跌扑而不伤。”如果坐禅坐得好,即便在冬天,手脚也是暖融融的。如果下座的时候手脚冰凉,说明身体的这股力量还没有苏醒。

进入二禅,最明显的一个反应就是怕周围的声音,对周围的声音特别敏感。因为当一个人的呼吸由粗变细时,连自己的心跳声、血液流动声都听得到。这种内在的安静超过了外在,所以对外在的声音特别敏感。之所以有的人你大声喊他,他也听不见,就是因为他的头脑很复杂,内在很散乱。当一个人接近二禅时,你喊他不需要大声,只要轻声一叫,他就能听见。因为他身心宁静的磁场延伸得很广,甚至把你也包容进去了,所以你轻声一叫,他就听见了。如果内在的宁静还没有产生,声音即使响到你耳边,你也听不见。

处在三禅时,最明显的反应是不愿意思考,也就是念头很难产生。这时动一个念头都会感到身心很累。这时候也会有念头,但是自然产生的,不是刻意想的。因为起心动念需要一股力量,心念不起就意味着这股力量处于定中,也即所谓的气定则神闲。

为什么有的人打坐一个小时就感到很疲劳,想伸伸懒腰,躺下休息;而有的人疲劳时只要静坐一个小时,疲劳就消除了,就感到很轻松呢?因为前者打坐的时候,身心绷得紧紧的,这意味着他打坐是身心工作了一个小时,所以会很想下座休息。而后者打坐的时候很放松,身体在这一个小时中得到了休息。前者是在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后者是处于高质量的休息状态。为什么修行好的古人一天睡一个小时,精力就很充沛了?因为在这一个小时中,他身体的阴、阳合二为一,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当进入四禅时,六根已关闭,受、想、行、识已尽,唯有灵明的觉知存在。这个“知”不是故意生起的,而是自然存在。“知”即《心经》中讲的“照”。此时你已成为一面镜子,任何人来到你这面镜子前,内在是什么样子,都会清清楚楚地显现。之所以现在你看不清别人,是因为你没有把自己修成一面镜子。有一天你修成了一面镜子,就会看清来到你面前的每一个人,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佛教讲的“四禅”实际上是所有教派都走的一条路,是所有教派共同的修法。在佛教未出现之前,印度的瑜伽教派就已描绘过“四禅八定”的境界和反应,和后来释迦佛描绘的是一样的。因为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古人还是今人,身心都没有多大变化。现在的人修炼同样要经过四禅八定。四禅八定修完也不能完全掌握生死。但要了生死,必须经过四禅八定。

你们会问:怎么入定?如果你没有把身体、呼吸、思想调好,是无法入定的。住在一禅,要把身体的姿势调好;二禅,要把呼吸调好;三禅,要把意念调好。现在的人都不知道如何调身、调息、调意念,所以不能入定。

深吸一口气,停在那儿,是什么境界?没有杂念,心内灵灵明明,身心高度放松。但不到1分钟,5秒钟一过,又有了杂念。但是你可以在这5秒之内进入初禅。一个人入定,一定是在吸气时,而不是在呼气时。念头是在呼气时才产生。

有的人通过多年死坐,也能进入三禅。但不知道是怎么进去的,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出来。同样,住在定中,也不知自己是在定中。坐了几个小时,出定后不知道这几个小时是怎么过去的。这几个小时中有入定、住定、出定,但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今天讲的听懂了没有?听完了,回去后最好能再坐半个小时,把讲的内容回忆一遍:入定是哪三种反应?为什么不能入定?入定后为什么不能出定?为什么感受不到住定?学会了入定、住定、出定,也就掌握了死亡。实际上入定、住定、出定就是在训练死亡。因为入定、住定、出定的过程和死亡的过程一模一样。入睡、住睡、出睡也是一样的道理(指圣人的睡)。

问:进入三摩地,是否胎息停止了?

师:停止了。《俱舍论》和《华严经》都有论述。四禅八定的境界,在我们身上都出现过多次!一旦捕捉到一次,就会依循这个记忆,不断地出现。比如我知道有个姿势能进入梦境,就用这个道理来修禅,偶尔捕捉到初禅、二禅、三禅,就会根据这个记忆不断地演习。当进入四禅再出来后,才发现三禅与四禅有很大区别。

问:入定以后知道自己在哪里吗?

师:真正的入定是知道自己在哪里的。有的人入定后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那是因为在入定的过程中,他的正念没有提起来。不过刚开始入定的人,前几次入定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的。所以刚开始入定时,定十分钟就要出来几分钟,然后再进去十分钟,再出来……如此反复训练。就像你们进这个山洞一样,在里面待十分钟就赶快出去,在外面待几分钟又赶紧进来,再待十分钟又出去……如果进来后住上几年,就会忘了如何出去,如何再进来。

问:四禅八定是修行唯一的一条路吗?

师:四禅八定是共法,是各教派共同修炼的方法。四禅八定修完以后就开始分了,就是不共法了。

问:打坐时昏沉是怎么回事?怎么对治?

师:昏沉是一个过程,是身体运行的规律。有的人刚开始坐禅很清醒,接着就昏沉,过后又很清醒。有的人则越坐越昏沉,甚至不打坐也昏沉。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同。当生理的力量从下往上升时,头部不缺氧,就不会昏沉。当这股力量从上往下行时,头部就缺氧,就会昏沉。这个过程会持续地重复,究竟要重复几个来回,因人而异。

昏沉的时候,深吸一口气到丹田,不要马上呼出去,气就会冲到头部,头部补充了氧气,就不会昏沉了。

问:躺着能不能进入禅定?

师:可以。但如果功夫浅就很容易睡着,功夫深则没有问题。印度、缅甸就有好多和尚是用吉祥卧入定。躺着入定,起码要前三禅修完了才可以。牛头懒融禅师修的就是睡禅。我有个师叔从不打坐,成天躺着,但绝不会睡着。躺着更容易放松,但一般人躺下就睡着了。

为什么古人都是采用“打坐”入定,而不是“打卧”入定?因为打坐的姿势最符合我们的生理特点,时间最持久,也最容易入定。所以古人都不坐凳子,而是跪着或者把腿一盘。这时候下半身就不需要能量了,这样的姿势就把能量直接往上逼到头部,所以头脑特别清醒。腿部消耗的能量是全身的3/5,当腿盘起来,这3/5的能量就供给了上半身使用。

子时,人体的全身之气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上半身的阳气和下半身的阴气交会,在放松的状态下,大约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和合的过程。之后,又从中间往四面八方散去。所以子时打坐容易出现种种境界。但功夫差的人子时打坐会影响身体,最好休息。老参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同类推荐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中国信仰

    中国信仰

    什么是国学和现代文明民族文化传统?国学就是国家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就中国历史而言,国学可分为古代国学,和现代国学。古代国学是古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现代国学是现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
  •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本书用佛家箴言解释人生哲学,内容包括当冲动时怎么办、当紧张不安时怎么办、当虚荣心太强时怎么办等。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没有找到心灵的家,生命会在轮回中漂泊,四处攀缘,寻找依赖;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就能随遇而安,随缘自在。《问道》收集了济群法师对学佛者及困惑者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和解释。本书分八篇,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分别从皈戒、人生、信仰、闻思、修证、生死、抉疑、社会来回答学佛者的疑问,启发学佛者关于人生的大智慧,帮助现代人减轻烦恼,从此走上幸福人生的道路。
热门推荐
  • 星神煞

    星神煞

    神族大乱.神王临世.天空中星象混乱.少年身怀废星魂.但是意外得到刑天神魂.斩尽妖邪.成就一方传奇.神魔双体.无可匹敌.
  • 成长三书

    成长三书

    成长必备的传世典籍,青春必读的启悟佳作。师学孔夫子:半部《论语》治天下;问道孙武子:兵学盛典,人生锦囊;性定菜根香: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本书精心选取了《论语》、《孙子兵法》、《菜根谭》三本书中适合青年人学习的精要词句,用平易流畅的语言加以注释延展。生动但不浮浅,深刻却不晦涩。
  • 羸弱魔王精英化培训专用群

    羸弱魔王精英化培训专用群

    正义的对立面就是邪恶?错!正义的反面,是另外一种正义!
  • 湘西赶尸记

    湘西赶尸记

    湘西有三绝:赶尸、蛊毒、落花洞女。然尸蛊巫术流传千古,如今却隐没于世间。民间种种奇闻异事、杂谈怪论是否真的空穴来风?少年王泽,探险鬼村,意外身中尸毒。藏匿于世间的神秘,在其僵尸之躯前一一显露!旱魃、血族、蛊术、降头……末法时代却百家争鸣。时势造英雄,神州大地上邪道巨孽齐出,国土之外黑暗势力蜂拥……谁能在风起云涌的江湖里,挣得一方威名?谁又能在祥和之下的暗流中,唱响自己的声音?
  • 易烊千玺之遇见你是我的缘

    易烊千玺之遇见你是我的缘

    哈喽!大家好,我叫莫静心,名字和我的人一样冷漠,安静。我呢,是年级第一的学霸,也是全能型的高冷女王,我会街舞,民族舞,中国舞,芭蕾舞,拉丁舞,爵士舞,机械舞,描声(很少有人跳的高难度舞蹈),书法,绘画,变脸,杂技等等。在邻居面前我是一个慢热的乖乖女,在父母和兄长的眼里我就是一个乖小孩,在死党面前嘛,他们都说我是逗逼,好吧,我承认我是逗比。
  • 吉阳战记

    吉阳战记

    被铠甲和弓箭武装到牙齿的奥斯陆铁骑长驱直入,一路杀到帝都的郊外,眼看传承了百年的大汉基业就要城破国灭时,却突然遇到一群手持不明兵器的“妖怪”,被杀地丢盔弃甲,如丧家之犬逃回国内,奥斯陆二世一怒之下将统军大将尼格赐死,然而,尼格至死都没想明白自己的军队究竟遇到了一群什么样的敌人,死不瞑目。帝都郊外一山坡上,在落日的余晖下,一个背影一边擦着枪,一边自言自语到:这哪是战争呀,这简直是屠杀,作孽呀作孽。。。
  • 杀生煞剑

    杀生煞剑

    一剑血光三万里,道不尽人世落寞;天不公,地不仁,问众生为何奉天,吾定要为人族,杀出一个朗朗乾坤。
  • 你好甜点师先生

    你好甜点师先生

    高中毕业生白予高考之后本打算在家混吃等死,却不料处处惹身为大学老师的哥哥白黎的嫌弃,无奈想找份暑假工出门避避风头,惹上好脾气的甜点师先生一枚!呐呐甜点师先生,你给我做好吃的,我们还是好闺密!
  • 那一年,我们许下的诺言

    那一年,我们许下的诺言

    一个儿时许下的诺言,本以为根本不会实现,可是,冥冥之中似乎有一条线在牵引着他们,又一次的相遇,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儿时的诺言。但是,牵引他们的线已经慢慢把他们捆绑在一起,再次的相遇,使他们牵引出一段浪漫的邂逅…………
  • 异世重生:狂拽女王难招架

    异世重生:狂拽女王难招架

    她曾是二十二世纪一个杀手组织的少主,她技艺了得,杀人无数,钟情一人,却反被他害。穿越之后,她是妖界女王的第三个女儿,原主却是一个废物。她不甘被称作废物。机缘巧合之下,她来到人间寻求人界修炼之法,并且偶遇皇帝最宠爱的儿子——七王爷,人称鬼王爷。他是世间难得的天才,却对她穷追不舍。她一贯的冷漠终是被他暖化······她最终成为妖界女王,而他便是她的夫君,人界的帝王。从此人妖不在殊途,重修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