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097

第97章 中国史籍读法(1)

弁言

此稿乃予在华东师范大学讲学时,拟于一九五四年春夏间,为历史系毕业班学生作若干次讲演者。开学未几,予即患病,在家休息。所拟讲演之语,病闲后曾写出崖略,仅就涉想所及,既未能精密构思,亦未能详细参考,所说极为浅近,似无一顾之价值。但为初学计,作者虽诒浅陋之讥,读者或有亲切之感,所以未遽弃掷。其中仍有一部分,似乎颇涉专门者,则因旧籍性质如是,不知其性质,无从说起读法也。研究历史之事,不限于读书;读书不限于读中国书;读中国书,亦不限于旧日之史籍;所以此稿所述,不过治史学者一小部分人所有事而已。然治学固贵专精;规模亦须恢廓。目能见六合之大,再回过来治一部分的事情,则其所从事者不至于无意义;而其所取之途径,亦不致误其方向,如俗所谓钻牛角尖者。然则此稿所言,虽仅一部分人所有事,而凡治史学者,似亦不妨一览,以恢廓其眼界了。此亦所言虽极浅近,而未遽弃掷之微意也。一九五四年六月,吕思勉自记。

史学之用安在

史学究竟有用没有用?这个问题提出来,听者将哑然失笑。既然一种学问,成立了几千年,至今还有人研究,哪得会无用?问题就在这里了。既然说有用,其用安在?科举时代的八股文,明明毫无用处;然在昔日,锢蔽之士,亦有以为有用的。(他们说:八股文亦有能发挥义理的。这诚然,然义理并不要八股文才能加以发挥,创造八股文体,总是无谓的。这并不但八股;科举所试文字,论、策外实皆无用,而论、策则有名无实,学作应举文字的人,精力遂全然浪费,而科举亦不足以抡才了。然人才亦时出于其中,右科举者恒以是为解。正之者曰:若以探筹取士,人才亦必有出于其中的;此乃人才之得科举,而非科举之得人才,其说最通。所以一种无用之物,若以他力强行维持,亦必有能加以利用者,然决不能因此遂以其物为有用)可见一种事物,不能因有人承认其有用,而即以为有用;其所谓有用之处,要说出来在事理上确有可通。然则历史之用安在呢?

提出这个问题来,最易得,而且为多数人所赞同的,怕就是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何谓前车之鉴?那就是说:古人的行事,如何而得,则我可取以为法;如何而失,则我当引以为戒。这话乍听极有理,而稍深思即知其非。天下岂有相同之事?不同之事,而执相同之法以应之,岂非执成方以治变化万端之病?夫安得而不误!他且勿论,当近代西方国家东侵时,我们所以应付之者,何尝不取鉴于前代驭夷之策(其中诚然有许多纯任感情、毫无理智的举动和议论,然就大体观之,究以经过考虑者为多。其结果怎样呢?又如法制等,历朝亦皆取鉴前代,有所损益。当其损益之时,亦自以为存其利而去其弊,其结果又怎样呢?此无他,受措施之社会已变,而措施者初未之知而已。此由人之眼光,只会向后看,而不会向前看。鉴于前代之弊,出于何处,而立法以防之;而不知其病根实别有在,或则前代之弊,在今代已可无虞,而弊将出于他途。此研究问题,所以当用辩证法也。譬如前代赋役之法不能精详,实由记账之法不能完善。明初鉴于前代,而立黄册与鱼鳞册,其记账之法,可谓细密了;然记账之事,则皆委之地主、富农之流,此辈皆与官吏通同作弊之人,法安得而不坏?此为历代定法总深鉴于前代,而其结果依然不能无弊一个最深切明显之例。其他若深求之,殆无不如此。此理,方正学的《深虑论》,有些见到,但仅作一鸟瞰,粗引其端,未及详细发挥而已),所以治史学,单记得许多事实,是无用的。早在希罗多德,就说治史之任务有二:(一)在整理记录,寻出真确的事实;(二)当解释记录,寻出那些事实间的理法。据李大钊在上海大学所讲演的《研究历史的任务》。希罗多德(Herodotos),希腊最早之史学家,生于公元前四八四年,即入春秋后之二百三十五年。而在中国,亦以为道家之学,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所以能“秉要执本”了。《汉书·艺文志》。然则史学之所求,实为理而非事。“事不违理”,借用佛家语。这本无足为奇,然而问题又来了。

学问决没有离开实际的,离开实际的,只是“戏论”。(亦借用佛家语。佛家譬诸“龟毛、兔角”,谓想象中有其物,而实际则无之也)譬如马克思的学说,观鉴社会的变迁,因以发明其发展之由,推测其前进的方向,而决定因应及促进之法,这自然是最有用的了。然则这种学问,究竟是从读史得到的呢,还是从身所接触的事物得到的呢?这个问题提出,我们知道:马克思虽已长往,果能起诸九泉而问之,其答语,必是说:看了被压迫阶级的苦痛,深知其与社会组织相关,然后求之于史,而知其变迁、发展之由;必非于当代之事茫无所知,但闭户读书,铢积寸累,而得一贯串全史可以用诸当代的新发明。

中国有史学吗

说到此,就觉得旧有史学的无用。把史部的书翻开来,自然全部都是记载。为之羽翼的,则从性质上言之,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注释:因前人书中之名物、训诂,后人不易明了而为之说明;(自隋以前,史学并有专门传授;唐初犹然,即由于此。《隋书·经籍志》说:正史“惟《史记》、《汉书》,师法相传并有解释。《三国志》及范晔《后汉》虽有音注,既近世之作,并读之可知”,可见其注释专为文义。此为注释之正宗;若裴松之之注《三国志》,广搜佚闻,则实属补充一类矣。名物、训诂,时代相近之作,虽大体易知;然一时代特殊之语,亦有相隔稍远,即不易了解者,官文书及方俗语皆有之,实亦需要解释也)(二)考证:前人书有误处,为之纠正;(三)补充:任何一部书,不能将应有的材料搜集无遗,于其所未备的,为之补足。如清人所补各史表、志即是。这种著作,往往费掉很大的精力,其成绩亦诚可钦佩,但亦只是希罗多德所谓寻出真确的事实而已;寻出其间理法之处实甚少;更不必说如马克思般,能发明社会发展的公例了。然则饱读此等书,亦不过多知道些已往的事实而已,于现在究有何用?无怪近来论者说中国史料虽多,却并不能算有史学了。这话似是,其实亦不尽然。一切书籍,从其在心理上的根据说来,亦可分为三种:即(一)根于理智的,是为学术;(二)根于情感的,是为文辞;(三)根于记忆的,是为记载。中国书籍,旧分经、史、子、集四部。经、子虽分为两部,乃由后世特尊儒学而然;其实本系同类之物,此在今日,为众所共喻,无待于言。经、子自然是属于理智的。史部之书,与属于记忆者相当,亦无待言。集部之书,多数人都以为属于文辞,其起源或系如此;但至后来,事实上即大不然。我国学术,秦以前与汉以后(此以大致言之,勿泥),有一个大变迁,即古为专门,后世为通学。(此四字本多用于经学,今用为泛指一般学术之辞。即:专门二字,本指治经而墨守一家之说者,通学则兼采诸家;今所用:专门指专守经、子中一家之说,通学则指兼采诸家也)在古代,研究学问的人少,学问传布的机会亦少,有研究的人,大都只和一种学说接触,所以不期而成为专门;直到东周的末年,始有所谓杂家者出现。(此就学术流别言,非指今诸子书。若就今诸子书而论,则因(一)古书编纂错乱;(二)有许多人,又特别为著书之人所喜附会,殆无不可成为杂家者。如《晏子春秋》,兼有儒、墨之说,即因儒、墨二家,并欲依托晏子;管子名高,更为诸家所欲依托,则其书中,儒、道、法、兵、纵横家之言,无所不有矣。其一篇中诸说杂糅者,则编纂之错乱为之:盖古简牍难得,有所闻皆著之一编,传录者亦不加分别,有以致之也)至后世则不然了,除西汉经生锢蔽的,还或墨守一先生之说外;其大多数,无不成为通学,即无不成为杂家。一人的著述中,各种学说都有,实跨据经、子两部;(此为学术上一大进步,前人泥于尊古之见,以为今不如古,误矣。后世分别子、集,亦自谓以其学专门与否为标准,然其所谓专门者,则其书专论一种事物耳,非古所谓专门也)而同时,这种人又可系热心搜辑旧闻的人,遇有机会,即行记载。又集部的编纂,以人为主,其人自己的行事,亦往往收入其中。(如《诸葛忠武集》等即此类,实无其人执笔自作之文字也。后世之名臣奏议等,尚多如此。文人之集,固多但载其作品;然注家亦多搜考行事,务求详实,与其自己的作品,相辅而行)如此,则集部之书,又与史部无异。所以前人的文集,譬以今事,实如综合性杂志然,其内容可以无所不有。把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只是藏庋上的方便,并非学术上的分类。章实斋的《校雠通义》,全部不过发挥此一语而已。(要作学术上的分类,除编类书莫由)所以我们要治史,所读的书,并不能限于史部。在后世不能不兼考集部,正和治古史不能不兼考经、子相同。向来治史的人,于集部,只取其与史部性质相同,即属于记载的一部分;而不取其对于社会、政治……发表见解,与经、子相同的一部分。那自然翻阅史部之书,只见其罗列事实,而不觉得其有何发明,使人疑中国只有史料,并无史学了。

所以如此,亦有其由。前人著述,或其议论为他人所记录,涉及历史的,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所谓别有会心。即其人之言论,虽涉及古事;然不过因此触发,悟出一种道理,与古事的真相,并不相合。此等言论,虽亦极有价值,然另是一种道理,初不能用以解释或评论史事。(如苏子瞻论荀卿,谓李斯之焚书,原于卿之放言高论,此特鉴于当时党争之愈演愈烈,有所感而云然;事实之真相,并非如此。后来姚姬传作《李斯论》,又说斯之焚书,特以逢迎始皇,使其所遇非始皇,斯之术将不出于此,亦特鉴于当时风气之诡随,立朝者多无直节,“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而云然;史事之真相,亦并非如此也。此即两先生亦自知之,其意原不在论古,特借以寄慨、托讽而已。若据此以论荀卿、李斯,便成笨伯了。)第二种则综合史事,而发明出一种道理来。(有专就一类事实,加以阐发的;亦有综合多种事实,观其会通的;又有综合某一时代、某一地域的各种事实,以说明该时代、该地域的情形的。其内容千差万别,要必根据事实,有所发明,而后足以语于此。空言阔论无当也)这正和希罗多德所谓寻出事实间之理法者相当,在史学中实为难能可贵。然第三种专从事实上着眼。即前所云注释、考证、补充三类,力求事实之明了、正确、完备,与希罗多德所谓寻出真确之事实相当者,亦未可轻。因第二种之发明,必以此为根据,此实为史学之基础也。此即所谓章句之学。“章句之学”或“章句之士”四字,习惯用为轻视之辞;然欲循正当之途辙以治学问者,章句之学,又卒不能废,实由于此。(“章句”二字,最初系指古书中之符号;其后古书日渐难明,加以注释,亦仍称为章句;注释之范围日广,将考证、补充等一概包括在内,章句之称,仍历时未改[说出拙撰之《章句论》,曾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后又收入其《国学小丛书》中]。今且勿论此等详细的考据。“章句之学”四字,看做正式治学者与随意泛滥者不同的一种较谨严的方法;“章句之士”,则为用此方法以治学的人,就够了。此等人,大抵只会做解释、考证、补充一类的工作,而不能有所发明,所以被人轻视。然非此不能得正确的事实,所以其事卒不能废。异于章句之士,能寻出事实间的理法者,为世所谓“通才”,其人亦称为“通人”。天下章句之士多而通人少;故能为章实斋所谓“比次之业”者多,而能著作者少。近数十年来,专题论文,佳篇不少;而中国通史,实无一佳作,并稍可满意之作而亦无之,亦由于此。章句之学和通才,实应分业,而难兼擅:因大涵者不能细入,深入者不易显出,不徒性不相同,甚至事或相克也。刘子玄叹息于才、学、识之不易兼长,实未悟分业之理。然人宜善用所长,亦宜勤攻己短。性近通才者,于学不可太疏;性善章句者,于识亦不可太乏也)中国人的史学,实在第二、第三两种都有的。向来书籍的分类,只把性质属于第三种之书,编入史部;其属于第二种的,则古代在经、子二部,后世在集部中。浅人拘于名义,以为中国史学,限于史部之书,就谓其只有史料而无史学了,这实在是冤枉的。

同类推荐
  •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对于没有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往往容易心存好奇和诸多想像。因为美国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决定了人们对美国的深层关注和更多联想。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多次出访美国,而让我记得最清晰的是2001年的5月下旬去美国参加“纽约经济周的论坛”活动。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颜氏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颜氏家训)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古寺之谜

    古寺之谜

    悬空寺作为现存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寺庙为什么能悬而不坠?“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古已有之。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博大精深的少林武学究竟源自何方?布达拉宫这一世界屋脊上的“白宫”最初是为女人而建?杭州灵隐寺中是否有那位传说中的济公?雍亲王的府邸被乾隆改成了喇嘛庙,是出于孝心还是另有目的?法门寺何以能使整个大唐帝国疯狂,它的地宫中埋藏了怎样的天机? 千年古寺,衍生无限传说:匪夷所思的佛像传奇,珍贵无比的佛家法器,趣味浓郁的佛国典故,神奇诡秘的佛教传说。让我们走进奇妙的世界,探索中国二十座著名古寺。
  • 陇上灯谜六十年

    陇上灯谜六十年

    本书辑录了甘肃省自建国以来六十年间著名谜语专家创作的谜语,内容涉猎广泛,谜面用典丰富,文字典雅、工整、谜语或形象生动,或妙趣横生。适于谜语爱好者、收藏者及对此感兴趣者阅读、鉴赏。
  •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为一本介绍非洲各方面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从文化、交通、经济、生活、旅游、教育、政治、历史、地理、人口与科技11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非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勾勒出非洲的不同侧面,让读者对非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非洲旅游、生活、社交等基本的常识和实用知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非洲面貌。除此之外,《非洲常识》还是一部真正解读非洲之秘、全方位认识非洲的百科全书,这里有奇特的艺术之作,有惊奇的文化内涵,有刺激的时空之旅。
热门推荐
  • 火影之木遁

    火影之木遁

    不是每一个穿越都是自愿的,且看我如何玩转火影,走向自己想要的火影世界
  • 自尊铺设成功路(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自尊铺设成功路(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腹黑湛王专宠妃

    腹黑湛王专宠妃

    “你终于醒了!”林紫韵心中的大石一下放低。郝晨忽的听见这把声音,不禁的放下了警惕,一阵磁性的声音传出“发生什么事了?”“王爷,这是皇上赐的王妃。”管家在一旁恭敬的回答。……“既然当了我的王妃,跟我在一起让我好好的照顾你,你爱谁无所谓。”郝晨一脸严肃的说道。林紫韵一愣“……”“我只需要一个机会,你不爱我没事,让我疼你。”某男再次开口。“让我想想。”来的太快有点接受不了……“和我在一起不会让你感觉到累。我不管你考虑一下。“某男撇过头,一脸别扭和小生气。“那好。”时间久了之后……“你看你惹的桃花。”林紫韵气呼呼的对着郝晨说。“你也不少。”郝晨很是憋屈!
  • EXO之遇见你是我的幸运2

    EXO之遇见你是我的幸运2

    豪门千金林可馨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因为家庭的原因可馨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上中学后遇到转校生吴世勋会擦书怎样的火花......几年后的分别优惠擦出怎样的火花......再次重逢又会怎样......
  • 阿梅的聊斋

    阿梅的聊斋

    阿梅是个陆小左的徒弟,陆小左是个穿越者,后来陆小左失踪了,阿梅踏上了寻师之旅。。。预知后事如何,请点开阅读。。
  • 冒牌弟弟赖上门

    冒牌弟弟赖上门

    (新文:《带球快穿:傲娇鬼夫,放肆来》求宠!)自从刮到他的豪车,欧阳惠香顿时感觉这个男人无处不在,要么出现在宴会上帮她解围,要么突然出现在她的校园里,就连她离家出走到千里之外都能无意间碰到他,而且瞬间就被受伤失忆的他给赖上了。“邱天启,你要不要脸,明明比我大,还装我弟弟,还装五岁心智的小孩?”“老婆,脸有什么好要的,我只要你!”整个天和帝国的人都知道,他们那冷酷无情、嗜血成性的BOSS遇上欧阳二小姐会瞬间变身,这不,眼前这个不要脸的,就是!
  • 穿越之萌学园

    穿越之萌学园

    一个在地球生活的普通女孩,在自己12岁生日那天,穿越到了萌学园,最厉害的boss不是暗黑大帝?!地位最高的也不是奈亚公主?!大家一起来看女孩与萌学园开启的故事吧
  • 97岁医学博士的健康智慧

    97岁医学博士的健康智慧

    该书分为六个部分。书中分别介绍了“冷湿布摩擦法”、“健康饮水疗法”、“食疗法”等多种健身方法。
  • 腹黑总裁的百万落魄妻

    腹黑总裁的百万落魄妻

    十年他一直都守护着自己仇人的女儿,当知道真相,他开始复仇计划。十年前她喜欢上了那个叫陆羽晨的男孩,苦苦寻找却不知所踪。在父亲跳楼,母亲死后,自己身背百万债务。原来他们早就认识,她的债主就是陆羽晨,可惜他们已经成为仇人。两人心中都有爱恋,却架在仇恨的断桥上无法跨越,到底是相爱还是复仇,只能看造化了。
  • 男人要懂交际学

    男人要懂交际学

    《男人要懂交际学》(作者墨墨)是“魅力倍增丛书”之一。《男人要懂交际学》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交际法则。这些法则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交际法则的高手,他们善于运用这些法则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