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103

第103章 中国史籍读法(7)

读古史的方法如何?即治经、子的方法而已。因为古史的材料,都存于经、子之中。所以治古史的,对于治经、子的方法,是不必如治经、子之学者之深通,亦宜通知至足以治古史的程度。史事前后相因,后世之事,无不导源于古。所以治古史之法,但欲读普通史者,亦不可全不知道;不过较专治古史者,又可浅近一些而已。因其方法特殊,所以别为一节论之。读者可视其对于古史兴味的深浅,以定其对于本节所说用功的深浅。

把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乃系后世之事;在古代则无集而只有子,说已见前。现存最古的书目,实为汉时刘向、刘歆父子所定的《七略》。《汉书·艺文志》,即本此而成。此为汉时王室藏书的目录。其所藏庋颇富,故据之以论古代学术的流别,最为完全。(近人讲古代学术流别,多喜引《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淮南子·要略》,及《史记·自序》载其父谈论六家要旨之辞,此等诚皆极宝贵之材料,然皆不如《汉志》之完全)因其时代较早,学术尚守专门;所以书籍的分类,和学术的分类,大致相合,深为后人所景仰。其实此乃时代为之,不关编次者之本领也。《七略》中的《辑略》,仅总论编辑之意,其中并无书目。《六艺略》即群经,因汉人特尊儒家,乃别之于诸子之外,其实儒家亦诸子之一,说已见前。《兵书》《数术》《方技》,各为专家;因校雠者异其人,所以书亦各为一略,以学术流别论,自当列为诸子之一。《诗赋略》专收文辞、记事之书,并不别为一类。今之《史记》,《汉志》称为《太史公书》,特附《春秋》之末而已。然则就心理根据言之,其时根于记忆的记载,尚未与根于理智的学术分张,而特与根于情感的文辞对立也。《诗赋略》中的书,后世亦多入子部。然则欲治古史者,其材料,信乎都在经、子之中了。

经、子,我们本平等相看,然自汉以后,儒家之学盛行:(一)其书之传者独多;(二)而其训释亦较完备。借径于治经以治子较易,而独立以治子,则殆不可能。所以要治古史的,于经学,必不可不先知门径。

治经的门径如何?第一先须细读经的本文。凡书经熟读,则易于了解,而治之不觉费力,且随处可以触发。从前读旧书的人,小时都熟诵经文,所以长大了要治经较易。现在的学子,这一层功夫都没有了,再要补做,既势不可能,而亦事可不必。因为一一熟诵,本来亦属浪费也。但古经、子究较后世之书为难解,读时用力稍多,则势不能免。所以对于古史有兴味的人,最好能于群经中先择一种浅近的注解(此只求其于本文不太捍格,可以读下去而已。既非据为典要,故任何注释皆可取,总以简明易看为主),阅读一过。觉得其有用而难解之处,则多读若干遍,至读来有些习熟,不觉费力为止。群经本文无多,昔人言读注疏虽不甚费力,亦一年可毕(谭仲修语),况于择取浅近的注?为时不逾一载,可以断言。第二须略知训诂。读古书须通古代的言语,人人所知。训诂本身,亦为一种学问,治古史者,自不必如治小学者之专精;只须通知门径,遇不应望文生义之处,能够知道,能够查检而已。其第一部应读之书,仍为《说文解字》。(无论钟鼎、甲骨文字,考释者均仍以篆书为本。不知篆书,不徒自己不能解释;即于他人之解释,亦将不能了解也)此书看似枯燥,但其中的死字可以看过便弃;熟字只有固定意义的,亦不必究心;(如鲤字是。虎字同为动物名;然有虎虎有生气等语,其含义便较广)只其有引申、假借的,须注意以求通知其条例。(字之妙用,全在引申、假借。若每字只有一义,则单字必不够用。若有一义即造一字,则单字将繁极不堪,不可复识矣。且文字所以代表语言,语言以音为主,音同义异,而各别造字,而义之同异,各人所见不同,益将纷然淆乱矣。一种言语内容的丰富,固恃复音之辞之增多,亦恃为复音之辞之基本之单字含义之丰富。单字含义之丰富,则一由引申,一资假借。引申者,同一语言,而含多义,自不必别造一字;假借者,本系两语,而其音相同,于其不虞混淆者,亦即合用而不别造,皆所以限制单字之数者也)如此,则全书字数虽有九千余,其所当注意者,实不过数百而已。全书十四篇,加《序》一篇,以段茂堂的《注》和王箓友的《句读》,同时并读,(《说文》一书,久不可读,清儒始创通条例,其首出者实为段茂堂,故段《注》虽专辄、错误处多,必不可以不读。王菉友于《说文》,亦功力甚深,《句读》系为初学而作,简浅而平正,且可附带知古书句读之法,故亦宜一读)假令半个月读一篇,为时亦不过七个半月而已。又凡字都无十分固定的意义,随着应用而都小有变化。此不能于训诂之书求之,非读书时涵泳上下文不能得。此法至清代高邮王氏父子而始精,且几乎可说,到他们而后创通。所以王伯申的《经传释词》,必须一读。不求记忆,而但求通知其条例,阅览甚易。全书十卷,日读一卷,可谓绝不费力。

经的本文既经熟习,训诂亦有相当门径;要研究古史的,自可进而阅读各种注、疏。(疏谓注之注,非专指汇刻之《十三经注疏》言)但在阅读注、疏以前,尚宜有一简单的预备。因为解经大别有汉、宋二流,讲义理别是一事,治史则旨在求真,汉人之说,自较宋人为胜;(汉儒理解之力,远逊于宋儒。但宋儒喜据理推论,而不知社会之变迁,多以后世情形论古事,每陷于错误;汉儒去古近,所知古事较多,其言有时虽极可笑,究于古事为近真)而汉学中又有今、古文两派,对于经文的解释,甚至所传经文的本身,都时有异同,亦必须通知其门径也。学者于此,当先读陈恭甫的《五经异义疏证》。此书乃许慎列举今古文异义,加以评骘,而郑玄又对许氏加以驳正者,今古文异义重要的,略具于此。(今古文说,初非每事俱异。朱希祖曾在《北京大学月刊》撰文,欲依“立敌共许”之法,取经文为今古文家所共认者,立为标准,然后据以评定其异义。不知异义之存,皆用此法不能评定者也。不然,从来治经者,岂皆愚囗,有此明白简易之法而不之取邪?况就今学立场论,经文并不重于经说,因经学所重在义,义多存于口说中;且经文亦经师所传,经师所传之经文可信,其所传之经说亦可信,所传之经说不可信,则所传之经文亦不可信。朱氏偏重经文,即非立敌共许之法也)次则《白虎通义》,为今文经说的荟萃。此书有陈卓人《疏证》,浏览一过,则于经学中重要的问题,都能知道一个大概,然后进而求详,自然不觉费力,且可避免一曲之见。(廖季平的《今古文考》现在不易得。此书论今古文之异,原于一为齐学,一为鲁学,实为经学上一大发明。又前此分别今古文者,多指某书为今文,某书为古文;其细密者,亦不过指某篇为今文,某篇为古文。至廖氏,始知古书编次错乱,不但一书之中,今古杂糅;即一篇之中,亦往往如此。分别今古文者,宜就其内容互相钩考,方法可谓最密。廖氏中年以后,学说渐涉荒怪,然不能以此累其少作。此书如能得之,可以一览,卷帙甚少,不费时也)经、子所重,都在社会、政治方面,此于治经、子者固为重要;于治史者实更为重要也。《异义》三卷,《通义》十二卷,日读一卷,不过半个月;合诸前文所举,历时亦仅两年耳。

经学既有门径,同一方法,自可推以治子。治子第一步工夫,亦在细读子之本文。古子书重要的有,《老子》二卷,《庄子》十卷,(《列子》系晋张湛伪造,中亦间存古说,初学可暂缓。《荀子》二十卷,《墨子》十五卷,名家之学,道原于墨,见其书中之《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至惠施、公孙龙等而恢廓,见《庄子·天下》篇。名家之书,今有《公孙龙子》。其书《汉志》不著录,必非古本;但辞义古奥,不似伪造,盖古人辑佚之作,初学可从缓)《管子》二十四卷,《韩非子》二十卷,《商君书》五卷,《孙子》一卷,(《吴子》一卷,《司马法》一卷,亦出辑佚,无甚精义,可从缓。《六韬》,论者以其题齐太公撰而指为伪。然古书用作标题之人,本不谓书系其人手著,特谓其学原出此人耳。此说并亦不足信,然与书之真伪无关,因此乃古人所谓“名其学”,当时学术界有此风气也。《六韬》决非伪书,然多兵家专门之言,初学亦可暂缓)《吕氏春秋》二十六卷,《淮南子》二十一卷(此书虽出汉世,多述古说,与先秦诸子无异),其《周书》十卷,此书世多称为《逸周书》。逸乃儒家所用之名词,诗、书等不为儒家之经所取者,则谓之逸。不站在儒家之立场上,实无所谓逸也。(此书与儒家所传之《尚书》,体裁确甚相似,然述武王灭殷之事,即大不相同,可见古所谓书,亦春秋、战国时人作,其原出于古记言之史,然决非当时史官原作也)《战国策》三十三卷,旧入史部,然《周书》实兵家言,《战国策》实纵横家言,《鬼谷子》伪书,且无价值。并诸子之一;《山海经》十八卷,旧亦入史部;《楚辞》十七卷,则入集部,二书中藏古神话最多,且最真,说已见前,并宜阅读。诸书合计二百二十二卷,日读一卷,费时亦不及两年也。注释可择浅近易晓者读之,亦与读经同。

同类推荐
  • 书与人

    书与人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之一,是围绕“书与人”展开的读书随笔。分“书与人”、“人与书”两个部分,以众多爱书人与书的不解之缘,以及书中讲述的人的不同生活和命运为线索,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精心解读和深入感悟,在与读者分享阅读之美、阅读之乐的同时,致力于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展示众多作家、学者的思想文化成果以及生命深处无法泯灭的人性的光辉。
  • 罗婺历史与文化

    罗婺历史与文化

    本书阐述了云南武定地区古代罗婺部的兴起和发展,探寻罗婺文化的源头、探讨武定地区土司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最后提出了武定地区彝族文化为主的各民族文化的形成及其对罗婺文化的界定。
  •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浓缩。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如能熟练恰当的运用典故,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富感染力;在文字表达上运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本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典故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阅读典故故事,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经史子集各自独特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诞辰与丧葬习俗(上)

    诞辰与丧葬习俗(上)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热门推荐
  • 骷髅进化史

    骷髅进化史

    一个混在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小屌丝,让一道天雷误劈进冥界成为了一具悲催的召唤骷髅,本来想一死了之的他,为了能重回阳间,夺天地之瑰宝,练不朽之金身,踏平冥界,屠戮各神,冲破秩序之力,重返阳间,开启一代神话的序章……
  • 影后当道:国师请伺候

    影后当道:国师请伺候

    本影后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调戏国师!本影后还有一个更伟大梦想:把国师,睡了!当然她还想娶国师……。调戏过之后,慕挽苏发现这个国师有点害羞!要问慕挽苏最喜欢干的事,她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糟蹋国师!要问国师大大最喜欢干的事,他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被夫人糟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杀手王妃:杠上帅帅冷王爷

    杀手王妃:杠上帅帅冷王爷

    她,21世纪NO.1的天才杀手,她从来没想到自己会在20岁生日这天,被一直压制在自己身后的NO.2好哥们给GAMEOVER了……然而,这一切并不是结束,命运给自己开了个玩笑,让她穿越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朝代——夏启王朝,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 大仙大仙

    大仙大仙

    今世缘,前世种。来生我不要在担负这可笑的责任,但愿也不要再遇见你...
  • 我真是大小姐

    我真是大小姐

    她穿越了,一切都如她想象,有钱有势。狐朋狗友不是公子,就是皇子。可是!我明明该是白富美,为什么变成了败家子?喂!我是女的!我要嫁人!要当皇后!便宜老爹:放心,我会给你找个如花似玉的老婆的!太子:大康国的美女随你挑,最漂亮的都给你。秦媛抱头痛哭:“老头,你给我出来,这剧本不对,我要回去!”秦媛成了个伪汉子,与一群帅哥称兄道弟,喝花酒,逛青楼,领着恶仆调戏良家妇女。当然,女汉子,大丈夫,必要的时候,还要学学那花木兰,耍起大刀保家卫国!一个人的时候也曾暗自叹息:想当初我为什么穿越?难道不是成为天下第一美女?天下第一才女?天下第一妖女?苍天啊!谁来拯救我?我要做祸国殃民的苏妲己,决不做巾帼英雄花木兰!
  • 逆天凤凰

    逆天凤凰

    青鸾现,风盘旋。她是浴火重生的凤凰,转世到月族神女身上,占用了她的身体,灵术,炼丹,炼器什么的对她来说没什么了不起的,她只想在这浩翰的宇宙中展翅飞翔!
  • 偷心之霸道总裁的合约女友

    偷心之霸道总裁的合约女友

    “你是上帝派来折磨我的恶魔吧!”“没办法,你还是乖乖做本少爷的女人吧!”“我们之间只是交易!”冷俊多金的沈家少爷沈家豪面对美女如云投怀送抱不为所动,却为温柔的柳飘飘的醉后一吻深陷情网。柳飘飘误以为沈家豪是已故男友江枫,他们其实是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当梦醒时分她想逃离沈家豪这个恶魔之时,却无奈要做沈家豪的合约女友,然而假戏会真做吗?温柔女友原来会偷心,楚楚可怜令男人们不禁产生保护欲。冷酷少爷原来是痴情种子。看冷酷少爷如何追爱,看温柔女友如何偷心。
  • 哈衣墨墨与月之精华

    哈衣墨墨与月之精华

    这是一篇适合成人也适合孩子的童话,也许章节和篇幅并不多,或者内容也不是那么惊险,没有霸道总裁,没有山鸡变凤凰,没有王子复仇记,只是一个成年人在回忆过往的睡前故事,内容也许并不要那么严谨,对于孩子来说,没什么是严谨的。异想天开,童言无忌,也许是我这么多年来最希望回归的状态,各位看客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就当看个热闹吧。迷卡族仅存的一位弼马温哈衣墨墨,在狐狸九儿和猫小七以及其他同伴的陪伴下冒险的故事,请喜欢的朋友收藏一下下吧,不会太监哒,这个故事跟朋友酝酿了很多年,篇幅很长请耐心观赏,正常情况下一天一更,节假日可能会断。
  • 蛮荒小龙女

    蛮荒小龙女

    现代少女艾丽穿到异界以后,遇到了一只长得很像“龙”的生物多年以后,她突然发现……咦?为嘛我头上有犄角,身后有尾巴——这是一篇异界美食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