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103

第103章 中国史籍读法(7)

读古史的方法如何?即治经、子的方法而已。因为古史的材料,都存于经、子之中。所以治古史的,对于治经、子的方法,是不必如治经、子之学者之深通,亦宜通知至足以治古史的程度。史事前后相因,后世之事,无不导源于古。所以治古史之法,但欲读普通史者,亦不可全不知道;不过较专治古史者,又可浅近一些而已。因其方法特殊,所以别为一节论之。读者可视其对于古史兴味的深浅,以定其对于本节所说用功的深浅。

把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乃系后世之事;在古代则无集而只有子,说已见前。现存最古的书目,实为汉时刘向、刘歆父子所定的《七略》。《汉书·艺文志》,即本此而成。此为汉时王室藏书的目录。其所藏庋颇富,故据之以论古代学术的流别,最为完全。(近人讲古代学术流别,多喜引《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淮南子·要略》,及《史记·自序》载其父谈论六家要旨之辞,此等诚皆极宝贵之材料,然皆不如《汉志》之完全)因其时代较早,学术尚守专门;所以书籍的分类,和学术的分类,大致相合,深为后人所景仰。其实此乃时代为之,不关编次者之本领也。《七略》中的《辑略》,仅总论编辑之意,其中并无书目。《六艺略》即群经,因汉人特尊儒家,乃别之于诸子之外,其实儒家亦诸子之一,说已见前。《兵书》《数术》《方技》,各为专家;因校雠者异其人,所以书亦各为一略,以学术流别论,自当列为诸子之一。《诗赋略》专收文辞、记事之书,并不别为一类。今之《史记》,《汉志》称为《太史公书》,特附《春秋》之末而已。然则就心理根据言之,其时根于记忆的记载,尚未与根于理智的学术分张,而特与根于情感的文辞对立也。《诗赋略》中的书,后世亦多入子部。然则欲治古史者,其材料,信乎都在经、子之中了。

经、子,我们本平等相看,然自汉以后,儒家之学盛行:(一)其书之传者独多;(二)而其训释亦较完备。借径于治经以治子较易,而独立以治子,则殆不可能。所以要治古史的,于经学,必不可不先知门径。

治经的门径如何?第一先须细读经的本文。凡书经熟读,则易于了解,而治之不觉费力,且随处可以触发。从前读旧书的人,小时都熟诵经文,所以长大了要治经较易。现在的学子,这一层功夫都没有了,再要补做,既势不可能,而亦事可不必。因为一一熟诵,本来亦属浪费也。但古经、子究较后世之书为难解,读时用力稍多,则势不能免。所以对于古史有兴味的人,最好能于群经中先择一种浅近的注解(此只求其于本文不太捍格,可以读下去而已。既非据为典要,故任何注释皆可取,总以简明易看为主),阅读一过。觉得其有用而难解之处,则多读若干遍,至读来有些习熟,不觉费力为止。群经本文无多,昔人言读注疏虽不甚费力,亦一年可毕(谭仲修语),况于择取浅近的注?为时不逾一载,可以断言。第二须略知训诂。读古书须通古代的言语,人人所知。训诂本身,亦为一种学问,治古史者,自不必如治小学者之专精;只须通知门径,遇不应望文生义之处,能够知道,能够查检而已。其第一部应读之书,仍为《说文解字》。(无论钟鼎、甲骨文字,考释者均仍以篆书为本。不知篆书,不徒自己不能解释;即于他人之解释,亦将不能了解也)此书看似枯燥,但其中的死字可以看过便弃;熟字只有固定意义的,亦不必究心;(如鲤字是。虎字同为动物名;然有虎虎有生气等语,其含义便较广)只其有引申、假借的,须注意以求通知其条例。(字之妙用,全在引申、假借。若每字只有一义,则单字必不够用。若有一义即造一字,则单字将繁极不堪,不可复识矣。且文字所以代表语言,语言以音为主,音同义异,而各别造字,而义之同异,各人所见不同,益将纷然淆乱矣。一种言语内容的丰富,固恃复音之辞之增多,亦恃为复音之辞之基本之单字含义之丰富。单字含义之丰富,则一由引申,一资假借。引申者,同一语言,而含多义,自不必别造一字;假借者,本系两语,而其音相同,于其不虞混淆者,亦即合用而不别造,皆所以限制单字之数者也)如此,则全书字数虽有九千余,其所当注意者,实不过数百而已。全书十四篇,加《序》一篇,以段茂堂的《注》和王箓友的《句读》,同时并读,(《说文》一书,久不可读,清儒始创通条例,其首出者实为段茂堂,故段《注》虽专辄、错误处多,必不可以不读。王菉友于《说文》,亦功力甚深,《句读》系为初学而作,简浅而平正,且可附带知古书句读之法,故亦宜一读)假令半个月读一篇,为时亦不过七个半月而已。又凡字都无十分固定的意义,随着应用而都小有变化。此不能于训诂之书求之,非读书时涵泳上下文不能得。此法至清代高邮王氏父子而始精,且几乎可说,到他们而后创通。所以王伯申的《经传释词》,必须一读。不求记忆,而但求通知其条例,阅览甚易。全书十卷,日读一卷,可谓绝不费力。

经的本文既经熟习,训诂亦有相当门径;要研究古史的,自可进而阅读各种注、疏。(疏谓注之注,非专指汇刻之《十三经注疏》言)但在阅读注、疏以前,尚宜有一简单的预备。因为解经大别有汉、宋二流,讲义理别是一事,治史则旨在求真,汉人之说,自较宋人为胜;(汉儒理解之力,远逊于宋儒。但宋儒喜据理推论,而不知社会之变迁,多以后世情形论古事,每陷于错误;汉儒去古近,所知古事较多,其言有时虽极可笑,究于古事为近真)而汉学中又有今、古文两派,对于经文的解释,甚至所传经文的本身,都时有异同,亦必须通知其门径也。学者于此,当先读陈恭甫的《五经异义疏证》。此书乃许慎列举今古文异义,加以评骘,而郑玄又对许氏加以驳正者,今古文异义重要的,略具于此。(今古文说,初非每事俱异。朱希祖曾在《北京大学月刊》撰文,欲依“立敌共许”之法,取经文为今古文家所共认者,立为标准,然后据以评定其异义。不知异义之存,皆用此法不能评定者也。不然,从来治经者,岂皆愚囗,有此明白简易之法而不之取邪?况就今学立场论,经文并不重于经说,因经学所重在义,义多存于口说中;且经文亦经师所传,经师所传之经文可信,其所传之经说亦可信,所传之经说不可信,则所传之经文亦不可信。朱氏偏重经文,即非立敌共许之法也)次则《白虎通义》,为今文经说的荟萃。此书有陈卓人《疏证》,浏览一过,则于经学中重要的问题,都能知道一个大概,然后进而求详,自然不觉费力,且可避免一曲之见。(廖季平的《今古文考》现在不易得。此书论今古文之异,原于一为齐学,一为鲁学,实为经学上一大发明。又前此分别今古文者,多指某书为今文,某书为古文;其细密者,亦不过指某篇为今文,某篇为古文。至廖氏,始知古书编次错乱,不但一书之中,今古杂糅;即一篇之中,亦往往如此。分别今古文者,宜就其内容互相钩考,方法可谓最密。廖氏中年以后,学说渐涉荒怪,然不能以此累其少作。此书如能得之,可以一览,卷帙甚少,不费时也)经、子所重,都在社会、政治方面,此于治经、子者固为重要;于治史者实更为重要也。《异义》三卷,《通义》十二卷,日读一卷,不过半个月;合诸前文所举,历时亦仅两年耳。

经学既有门径,同一方法,自可推以治子。治子第一步工夫,亦在细读子之本文。古子书重要的有,《老子》二卷,《庄子》十卷,(《列子》系晋张湛伪造,中亦间存古说,初学可暂缓。《荀子》二十卷,《墨子》十五卷,名家之学,道原于墨,见其书中之《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至惠施、公孙龙等而恢廓,见《庄子·天下》篇。名家之书,今有《公孙龙子》。其书《汉志》不著录,必非古本;但辞义古奥,不似伪造,盖古人辑佚之作,初学可从缓)《管子》二十四卷,《韩非子》二十卷,《商君书》五卷,《孙子》一卷,(《吴子》一卷,《司马法》一卷,亦出辑佚,无甚精义,可从缓。《六韬》,论者以其题齐太公撰而指为伪。然古书用作标题之人,本不谓书系其人手著,特谓其学原出此人耳。此说并亦不足信,然与书之真伪无关,因此乃古人所谓“名其学”,当时学术界有此风气也。《六韬》决非伪书,然多兵家专门之言,初学亦可暂缓)《吕氏春秋》二十六卷,《淮南子》二十一卷(此书虽出汉世,多述古说,与先秦诸子无异),其《周书》十卷,此书世多称为《逸周书》。逸乃儒家所用之名词,诗、书等不为儒家之经所取者,则谓之逸。不站在儒家之立场上,实无所谓逸也。(此书与儒家所传之《尚书》,体裁确甚相似,然述武王灭殷之事,即大不相同,可见古所谓书,亦春秋、战国时人作,其原出于古记言之史,然决非当时史官原作也)《战国策》三十三卷,旧入史部,然《周书》实兵家言,《战国策》实纵横家言,《鬼谷子》伪书,且无价值。并诸子之一;《山海经》十八卷,旧亦入史部;《楚辞》十七卷,则入集部,二书中藏古神话最多,且最真,说已见前,并宜阅读。诸书合计二百二十二卷,日读一卷,费时亦不及两年也。注释可择浅近易晓者读之,亦与读经同。

同类推荐
  • 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五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 中国文化博览2

    中国文化博览2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在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找寻着未来的方向。作为大自然中的一个个体,为了求得生存,人类更是与自然界进行着永无休止的斗争。而工具的产生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往科技文明的大门。栖息于神州大地的炎黄子孙是人类最早的远古居民之一,其中已知最古老的属现在云南省境内的元谋人,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在那个时候,他们已学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我国发现最早的工具就是他们使用的刮削石器。这一时期也就是史学界所称之的“旧石器时代”。
  • 日本与日本人

    日本与日本人

    以东西方对照的眼光来研究日本和日本文化,尤其是从心理、哲学上解剖了日本人整个的内心生活;从日本人内在的和外表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心理学的和伦理学的各方面,描摹日本的国民特性。要研究他们的全部生活,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参考。《日本与日本人》 跃进日本文化的汪洋,走进日本人的内心世界。
  • 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

    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

    妖娆婀娜是你,巾帼不让须眉也是你;温婉美丽是你,豪放刚烈、真诚率性也是你。台州女人进而善攻,退而善守,从不低眉顺眼。台州女人有着江南女人的玲珑剔透、聪慧能干,又兼具北地胭脂的豪放刚烈,有着自己独有的风姿。
  • 岁时节俗

    岁时节俗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且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变异性、传承性、规范性等基本特征。民俗文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每一个人从生前到身后的全过程,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人生礼仪、民间信仰、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民间文学艺术等等。这种最日常生活化的图景,体现出绵延不绝的世代传承,唱响起生命热力的动人弦歌。
热门推荐
  • 王权之争:十二陛下

    王权之争:十二陛下

    十二位说废话精绝古城该回家建国饭店的更好&好尴尬v观后感i脚后跟
  • 修灵巅峰

    修灵巅峰

    叹命运多舛,林旭年少时被被灭了满门,死里逃生后入圣灵派修炼,凭借自身的妖孽天赋和不懈努力一步步攀上灵界巅峰!恩怨情仇,刀光剑影,夜偏冷,惊醒了多少睡梦人……心存正义,不畏邪魔,登巅峰,创一公正繁华盛世!
  • The Autobiography of Charles Darwin

    The Autobiography of Charles Darw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妃来袭,扑倒傲娇王爷

    医妃来袭,扑倒傲娇王爷

    弑煞到死才明白原来自己的真情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害死自己不说,还让自己的师傅受万蛇噬咬之痛。重活异世,她发誓,这一世只为自己而活。遇佛杀佛,遇神杀神,谁都不能挡她游戏人间,肆意人生。只是这非要黏上来的男人是怎么回事?自己还是个带把的男儿装,他也能看上自己?###小剧场###弑煞扶额,强调:我喜欢女人。白煜尘撩了撩衣袖,漫不经心的笑:我喜欢你。弑煞无语:你喜欢我什么?我改?白煜尘笑一派性感慵懒,格外的撩人:我喜欢你不喜欢我嫌弃我的样子。“……………”这个她改不了!女强男强爽文,女主不小白,男主前期高冷,后期忠犬。强调:绝宠文,男女主之间无误会。
  • 罗氏字辈

    罗氏字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生死九世

    生死九世

    时代的洪荒大地,众生浮沉、神魔之伤、唯主可逆……九世逆天,无人可阻……万古之局,只为一世。
  • 废材小姐逆计划

    废材小姐逆计划

    慕容月是21世纪金牌SS杀手,糟到他从小到大青梅竹马现在的挚爱背叛了,‘她’慕容月会怎么善罢甘休答不会,他的背叛让慕容月无意间穿越到了灵根大陆分为三个帝国的范围,最大帝国为冷帝国,第二为慕容帝国第三为上官帝国而慕容月穿越到了慕容帝国穿到慕容府的四小姐身上同名同姓居说是个废材没灵根面容整天涂什么在脸上看不出下面这张脸的面貌,穿越醒来就感觉身体腰酸背痛的厉害,‘她’慕容月的丫鬟’蝶‘是小时候慕容月跟母亲出去玩的时候救下来的,蝶就发誓一辈子只跟慕容月小姐绝不背叛,但好景不长母亲死了那天父亲就外遇娶了另两个妻子回来,而就怎样慕容月的父亲慕容枫就对慕容月不闻不问,记忆里整天被她三个姐姐欺负
  • 穿越历史

    穿越历史

    现代华夏六大王族世家之一的林王家中的第18位少爷,和父母一样不会武术被族人赶出家族,魄落的他遇到了自己的贵人,从而穿越了历史,他带着现代科学的智慧,无限的生命和不是死的躯体,改变了历史,成为新一代的王!...而后却发现这只是一场梦!!
  • 九灵界尊

    九灵界尊

    一拳山河镇,一指道念崩,一怒风云变,一念天地存。莫凡自蛮荒走来,一步一步登临天地至强,成就不朽尊灵。天若弃我,天亦可欺,世若遗我,世当妄存。
  • 穿越之绝色帝妃

    穿越之绝色帝妃

    为躲避今世情劫而被移魂的莫兮若,在现代却遇到了她此生所恋。内心挣扎的她是否敢与天赌一把?正当她知道她爱的人也爱着她时,却接到另一个消息,她该回属于她的世界了。她毁灭掉了所有希望。只愿不再遇到他。可惜天不如人愿,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向他们。欣喜的她以为他也穿越过来,谁知他陌生的眼光完全浇灭了她仅有的希望。他的离去他的转身,无疑对她造成了最大的伤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