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102

第102章 中国史籍读法(6)

正史之所以被认为正史,即因其有纪、传以载前一类的史实;有志以载后一类的史实。然纪、传以人为主,把事实尺寸割裂了,不便观览;(这一点,是不能为太史公咎的。因为后世的历史,纪、传所纪之事,多系同一来源,而将其分隶各篇,所以有割裂之弊。若《史记》则各篇之来源各别,如前说,古人本不使其互相羼杂,亦不以之互相订补也)所以又有编年体,与之并行。编年体最便于通览一时代的大势(任何一件事情,都和其四周的情势有关系,不考其四周的情势,则其事为无意义。然欲将四周情势叙述完备甚难;过求完备,又恐失之过繁。而时间为天然的条理,将各事按其发生之先后排列,则每一事之四周情势,及其前因、后果,均可一目了然,此编年史之所以似繁杂而实简易也。现在学生读史的,往往昧于一时代的大势,甚至有朝代先后亦弄不清楚的。这固由于其人的荒唐,然亦由所读的历史,全系纪事本末体,各事皆分开叙述之故。倘使读过一种编年史,就不至于此了。此供学习用的历史,所以贵诸体并行也。编年史在统一的时代要,在列国并立或统一后又暂行分裂的时代为尤要;欧洲历史分裂时长,又较中国为要。现在世界大通,中外史事互有关系,则追溯从前,亦宜知其相互间之关系;即无直接关系,亦宜将其彼此间的情势,互相对照。然则合古今、中外,而用编年体作一简要的新史抄,实于史学大有裨益也。编年史有两种体裁:一如《通鉴》,逐事平叙,与单看《左传》同。一如《纲目》,用简单之语提纲,其笔法如《春秋》经,事情简单的,其下即无复文字;繁复的,则于下文详叙,低一格或双行书之,谓之目。纲、目合观,恰如将《春秋》与《左传》合编一简。编年史年代长者,一事在于何时,不易检索。因此,温公作《通鉴》,曾自撰《目录》。然《目录》实不完全,且别为一编,检索仍觉不便。若《纲目》,则阅览时可兼看其目;检索时可但看其纲,而所检索者即系本书,尤较另编目录为便利。朱子创此体以救《通鉴》之失,实为后胜于前,不能以其编纂不如《通鉴》之完善而并訾之也。读《通鉴》时,宜随意取一两年之《纲目》,与之并读,以见其体裁之异同。且最适于作长编。作史必先搜集材料,材料既多,势必互有异同,互相重复,故必依一定之条理,将其编排,则同一之材料,自然汇合到一处;重复者可去,异同者亦不待考校而是非自见;其或仍不能判,即可两说并存矣。条理如何,初无一定,要必依其事之性质,实即其事所自具也。时间为最普遍的条理。无他种条理可用时,时间的条理必仍存。即按他种条理分类,每一类之中,时间之先后,仍不可不顾也),在历史年代不长时,得此已觉甚便;一长就不然了,一事的始末,往往绵亘数十百年,其伏流且可在数百千年以上,阅至后文,前文已经模糊了,要查检则极难。所以又必有纪事本末体,以救其弊。(必时间长乃觉有此需要,此纪事本末一体,所以必至袁枢因《通鉴》而始出现也。有此三者,谓纪传、编年、纪事本末三体也。纪传体以人为主,固不免将事实割裂;然人亦自为史事一重要之因素,非谓其能创造时势,乃谓其能因应时势,代表时势之需要耳。故钧求理乱兴衰一类的事实者,非有编年、纪事本末两体以补经传体之缺不可,而纪传体又卒不能废也)理乱兴衰一类的事实,可谓很有条理系统,编纂者都能使之就范了。然典章经制,亦宜通览历代;而正史断代为书,亦将其尺寸割裂。于是又有政书以弥其憾。有此四者,而旧日史家所重视的政治事项,都能俯就编纂者的范围了。

读书宜先博览而后专精。世界上一切现象,无不互相关联。万能博士,在今日固然无人能做,然治学者:(一)于普通知识,必宜完具;(二)与本人专治的学问关系密切的科目,又宜知之较深;(三)至于本科之中各方面的情形,自更不必说了。所以要治史学者,当其入手之初,必将昔人认为最重要之书,先作一鸟瞰。(一切事无不互相关联,所以专治一事者,于他事亦不可茫无所知。近来有伪造唐初钞票以欺人者,人亦竟有受其欺者,即由近人之治学门径太窄之故。若于唐代社会经济、货币、官制、印刷术等方面的知识稍形广阔,即知无论从哪一方面立论,唐初决不能有钞票也)然以中国史籍之多,即将最重要的部分作一鸟瞰,已经不容易了。于此,我们就要一个“门径之门径,阶梯之阶梯”。张之洞《囗轩语》中语。《囗轩语》者,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教士子以治学门径之作也。

于此,我以为学者应最先阅览的,有两部书:(一)《通鉴》。此书凡二百九十四卷,日读一卷,不及一年可毕。读时必须连《注》及《考异》读。《注》中关系官制、地理之处,更应留心细读。这两门,是胡身之用功最深处,可见得古人治学之细密。凡治史,固不必都讲考据,然考据之门径,是不能不知道的;于注释亦应留意;否则所据的全系靠不住的材料,甚至连字句都解释错了,往往闹成笑柄。(如胡适之,昔年疑井田制度时,称之为豆腐干式,将昔人设法之谈[设法,谓假设平正之例],认为实事,已可笑矣,犹可说也。后乃误古书之方几里者为几方里。不但振振有辞,且于纸角附以算式。逮为胡汉民指出,乃曰:我连《孟子》都忘了。其实此乃根本没有懂,无所谓忘也。旋又据今日之经纬度而疑《汉书·西域传》所载各国道里为不实,作为古书数字不确之证。不知《汉书》所载者,乃人行道里;经纬度两点间之直线距离,则昔人谓之天空鸟迹;截然两事,明见《尚书·禹贡》疏。不读《禹贡》疏,甚而至于不读《孟子》,本皆无足为奇;然欲以史学家自居而高谈疑古则缪矣。其说皆见昔年之《建设杂志》)(二)次为《文献通考》。(论创作的精神,自以《通典》为优;然《通考》所分门类,较《通典》更密,不可谓非后起者胜。且马君所附考证,议论亦不乏,非徒能排比也。章实斋讥为策括之流,盖于此书实未细读,后人附和之,非知言也。《通志》二十略中,《六书》《七音》《校雠》《图谱》《金石》《昆虫》《草木》等,为旧时史志及《通典》《通考》所无,然非初学所急。故但就《通考》中裁取若干门类)可择读以下诸门:《田赋考》七卷,《钱币考》二卷,《户口考》二卷,《职役考》二卷,《征榷考》六卷,《市籴考》六卷,《土贡考》一卷,《国用考》五卷,《选举考》十二卷,《学校考》七卷,《职官考》十一卷,《兵考》十三卷,《刑考》十二卷,《封建考》十八卷;共一百零四卷,日读一卷,三个半月可毕。此外,章实斋在其所著《文史通义》中,竭力强调别编文征,以补后世有关系的文字太多,正史不能备载之缺。此即予所言治史宜兼考集部中不属于记载部分之理。凡纂辑历代文字者,如《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固均有此作用。然其时代最近,读之易于了解,且易感觉兴味者,要莫如贺耦庚的《经世文编》(此书题贺耦庚之名,实则魏默深先生所辑。续编有数种,内容之丰富,皆不逮之),可随意泛览数卷,以见其体例。前人读史,能专就一事,贯串今古,并博引史部以外的书籍,以相证明(此可见其取材之广),而深求其利弊的,莫如顾亭林的《日知录》(亭林此书,就所搜集之材料观之,似尚不如今人所作专题论文之广,然昔人之为此,意不在于考据,故于材料,必有关论旨者然后取之,余则在所吐弃,非未曾见也。严格论之,必如此,乃可称为著述;徒能翻检抄录,终不离乎比次之业耳),可先读其第八至第十三卷。其包孕史事、意在彻底改革,最富于经世致用的精神的,莫如黄梨洲的《明夷待访录》,卷帙无多,可以全读。清代考据家之书,钱辛楣的《廿二史考异》,最善校正一事的错误;王西庄的《十七史商榷》,长于钩稽一事的始末;赵瓯北的《廿二史札记》,专搜集一类的事实,将其排比贯串,以见其非孤立的现象而发生意义;均宜随意泛览,以知其治学的方法。此等并不费时间。然则我所举第一步应读之书,苟能日读一卷,不使间断,为时不过一年余耳。必有人讥议我所举的不周不备。既读《通鉴》,如何不读《续通鉴》《明通鉴》或《明纪》呢?既读《通考》,如何不读《续通考》《清通考》《续清通考》呢?难道所知者只要限于五代、宋以前么?殊不知我所言者,乃为使初学者窥见旧时史籍体例起见,非谓以此使其通知史实。若要通知史实,则所求各有不同,人人宜自为之,他人岂能越俎代疱,一一列举?老实说,所谓门径,是只有第一步可说;第二步以下,就应该一面工作,一面讲方法的。方法决不能望空讲,更不能把全部的方法一概讲尽了,然后从事于工作。譬如近人教人读史时,每使之先读《史通》《文史通义》。此两书诚为名著,然其内容,均系评论前人作史的得失;于旧史全未寓目,读之知其作何语?讲亦何从讲起?所以我所举初学应读之书,就不之及了(史部书目分类,历代各有不同,然大致亦相类。今试举最后的清代《四库书目》为例,则我所指为史部重心的,实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政书四类。居今日而治史学,重要者固不尽于此;然此四者,仍不失其最重要的性质,说已具前。四类书中,我所举者,仅及编年、政书两类。因正史事实割裂,初学不易读;纪事本末,则读《通鉴》时可以翻阅其目录,知一时代之中共有几件大事,而欲查检前文时,亦可于此中求之,则不待读而已可通知其体例矣。此四类之外,曰别史,系体裁与正史相同,而未列为正史者;曰杂史,则体例与正史相异,而所纪事实,与之相类者;曰诏令奏议,则文征之一部分耳;曰传记,专考一人之行事,正史中之列传,尚且从缓,此自暂可搁置;曰载记,系记偏方诸国之事者,少数民族之历史,或包含于其中,于研究此问题者,甚为重要,初学亦难遽及;曰时令,此本不应入史部,讲经济史者,于治农家之书时,可供参考耳;曰职官,既从《通考》中知其大略,一时自不必求详;曰目录,治学术史时宜求之,此时亦可不及;曰史评,最要者为《史通》《文史通义》两书,此时之不能读,正文中已言之矣。惟地理一门,知其大概,亦颇切用。昔人于此,均先读《读史方舆纪要》。此书之观点,太偏于军事,然在今日,尚无他书可以代之。学者若能取其《总论历代州域形势》九卷,与一种州郡名较完全的读史地图对照;于各省,则取其论封域及山川险要者,及各府下之总论,粗读一过,费时亦不过月余耳。史部之书,初学第一步当读者,略尽于此。虽简易,似不失之陋。亦从工作中求门径,非空讲方法也。经、子之学,于治古史者关系最大,别见下节。子部中之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等,治专门史者乃能读之。较普通者,为关涉农、工二业之农家、谱录两类,亦非初学所及也)。

凡读书,决无能一字一句,无不懂得的。不但初学如此,即老师宿儒,亦系如此。吾乡有一句俗话说:“若要盘驳,性命交托。”若读书必要一字一句都能解说,然后读下去,则终身将无读完一部书之日,更不必说第二部了。其实,有许多问题,在现时情形之下,是无法求解的;有些是非专门研究,不能得解;即能专门研究,得解与否,仍未可知的;有些虽可求解,然非读下去,或读到他书,不能得解,但就本文钻研,是无益的;并有些,在我是可不求甚解的。不分轻重缓急,停滞一处,阻塞不前,最为无谓。所以前人教初学读书,譬诸略地,务求其速,而戒攻坚。但定为应读的,略读则可,越过则不可;因为越过是不读,非略读耳。

治古史的特殊方法

上节所说,乃系指普通欲读中国旧史者而言;如性喜研究古史的,则更须有一种特殊的预备工作。

此所谓古史,古、近之分,大略以周、秦为界。史事必凭记载,有无正式的记载,实为历史上一道鸿沟。我国在秦及汉初所传的史实,固多根据传说,全不可信。然史实的来源,虽系传说,而作史者所根据的材料,则多系记载;且其记载多系为记载而记载,而非凭借别种著述流传下来。当此时期,我们就算它有正式的记载了。(史公所记汉兴时事,《汉书·司马迁传赞》谓其出于《楚汉春秋》,此非指陆贾所著;春秋二字,为古史籍之通称,盖凡记楚、汉间事者皆属焉。其书既可总括称为春秋,必系为记事而作;非发表主观见解,引史事为佐证,甚或出于虚构者矣。秦、汉间史迹,仍有带此等性质者。如《史记·李斯列传》载斯在狱中上二世书,论督责之术以求免,盖儒家诋毁法家者所为。《娄敬传》载敬说汉高祖移都关中,其辞全为儒家之义[见《吕览·恃君览》],盖亦儒家所附会也。然此等渐少,故论史籍原料者,有书籍为据,与有史籍为据,仍系两事也)这种转变,大体以周、秦为界。所以治周以前的历史,即所谓先秦史者,是有一种特殊的方法的,但知道普通读史方法还嫌不够。

同类推荐
  • 书与人

    书与人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之一,是围绕“书与人”展开的读书随笔。分“书与人”、“人与书”两个部分,以众多爱书人与书的不解之缘,以及书中讲述的人的不同生活和命运为线索,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精心解读和深入感悟,在与读者分享阅读之美、阅读之乐的同时,致力于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展示众多作家、学者的思想文化成果以及生命深处无法泯灭的人性的光辉。
  •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的效果。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 《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该书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对偶,各讲一个典故。 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中国神秘文化

    中国神秘文化

    本书是在大量参考前人著述和当代许多学者著作基础上完成的,它仅是对“中国神秘文化”进行介绍和探讨的一个初步的尝试。读者在翻阅本书的过程中,若能细心体察,精心鉴别,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就可采撷中国几千年沉积下来的生存智慧,陶冶博大的文化胸襟,充实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获取事业的巨大成功。
  • 中华名句智慧金典

    中华名句智慧金典

    本书所选名言涉及人们生活、学习、做人、处世的各个方面,除了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外,大多数还具有劝世的功能。有的饱含人生哲理,读之能启人心智;有的慷慨陈词,忧国忧民,读之令人振奋;有的循循善诱,借物言志,读之令人顿悟;有的文字优美,意境雅致,读之如沛春风……
热门推荐
  • 今夜爱未眠

    今夜爱未眠

    遇见你是我的劫,为了你我无所谓,今生既然与你无望,但望来世与你共聚。
  • (完)与王爷同居:史上最强王妃

    (完)与王爷同居:史上最强王妃

    她是穿越而来,横空出世的魔法师公主。他是表面废柴,实则腹黑的妖孽级王爷。当腹黑遇到腹黑,当强大遇到强大,这个世界注定要波涛汹涌。合作还是PK?这是个问题!本书美男众多,有歪诗为证:镜中花无名,风来香满袖。千里霜如雪,苍穹月无双。
  • 三界仙戮

    三界仙戮

    楚流,一个牵牛镇上微不足道的小纨绔,得罪仙家子弟被打成孤魂野鬼,无意中闯入一盏古灯,拜的一只老鼠为师,重修为人,鬼仙双修,从此开启一段精彩的“蛇鼠人生”。仙,不仁,视生命如草芥,吾戮仙,令,天下无仙
  • 阡陌恋

    阡陌恋

    男主在当朝是人人谈为笑点的绝世丑男,却是女主眼中完美的型男。女主是一位穿越而来无忧无虑的千金小姐,竭力隐藏一身才华,却还是名声在外。追崇着身心只有对方一人的爱恋男主与女主之间初次相遇再次偶遇多次相聚辗转返回纵横交错阡陌交集最后终结连理。
  • 365天亲密志

    365天亲密志

    一年365天翻云覆雨:“一份精心制订的性爱计划”,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主妇,查拉送给丈夫40岁的生日礼物。这份大胆又颇具创意的性爱礼物不仅是查拉丈夫40年来收到最好的礼物,更让查拉每天复制般的婚姻生活旧貌换新颜。【本书出版方只授权部分章节供您免费阅读,请购买正版实体书阅读全部内容】
  • 明月儿女情

    明月儿女情

    隋朝年间,军阀王世充害死了袁剑夫妇。十八年后,张泉叫徒弟袁剑的儿子袁白去找王世充报仇。袁白在路上救了被强人打劫的钟明月等人,然后和他们到钟明月舅舅家去。他们去她舅舅家为的是去完成她堂哥钟云与表姐梁芳芳的婚事,哪知梁芳芳却不愿意嫁给钟云,因为她已爱上了另外一个人……解决了梁芳芳的事,袁白等人就去了洛阳,得知王世充在江都,袁白又独自去了江都,多番行刺没有成功。最后又追杀王到洛阳、经过八年的努力,最终杀了王为父母报了仇……
  • 爱情多美味之我的挑嘴男友

    爱情多美味之我的挑嘴男友

    这是一个文艺吃货女和矫情腹黑男的故事。池晓羽活了20年,做梦也不会想到,她会因为一块馅饼,得罪一个叫冷宇恒的男生。而得罪的后果,是直接成为腹黑男的“专职厨娘”。一个大好有为的才女就此落入“魔爪”,而且就此错过了自己暗恋的男神。池晓羽决定反击,搅了腹黑男的“初恋”。在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里,收获的不仅仅是纯粹的爱情,还有青春的成长。
  • 金门绣户

    金门绣户

    她是金门绣户一穿越千金,不会做玻璃也不会做肥皂,遇上想要杀了她全家的祖母也只好陪着母亲扮猪吃老虎,本以为这么也能和父母平静地过下去,谁知弟弟出生,母亲本就虚弱地身体被一顿毒打而亡,自此她要护着年幼的弟弟在那锦绣堆里好好活下去,却再也没有人护着她.......**************************************************她说:“你娶我,我可以做一个你满意的主母。”他说:“我娶你,我给你弟弟侯爷的位置。”八年婚姻,他们惊觉这早已不只是一个交易.......(原谅,不会写文案的蒲苇,各位看官若是看得高兴,记得留个爪,让寂寞的蒲苇跟您抚摸一下~~)
  • 皇妃嚣张:银子呢,拿来

    皇妃嚣张:银子呢,拿来

    杀手之王穿越成了落宠皇妃?人人相欺,手段狠戾,将她的尊严随地践踏!泥煤的!老娘不就想赚点银子吗?谁知道怎么就招惹了那狗皇帝?片段一:“凤倾城!朕看你真是活腻了!竟敢辱骂朕是狗皇帝?”某女咧开嘴,神情诚恳,飞快狡辩:“呵呵,皇上,您一定听错了,臣妾没有骂您是狗皇帝,您一定是忘了淘耳屎,所以听错了,呵呵,呵呵……”
  • 大汉双龙珠

    大汉双龙珠

    本书继承大神剑客名作,续写一个不同争霸世界。两位宿主,一个天下,召唤猛将又何如,看鹿死谁手,争当天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