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书率军日夜兼程,在纪彰城下与高发会合扎下营寨。当天午后,孙书与高发在营帐商讨。
高发一脸羞赧,介绍完军情后紧皱眉头向孙书请教,问新来的五千齐军该派多少去边境增援防楚。孙书微微一笑,“高将军,我一路上早已想好,不但一兵一卒不用去,原先的防楚将士也悉数撤回。”“哦?现在孙老将军带出五千,万一楚国迂回犯齐,国内几无可用之兵啊。”“高将军不必担心。一则虽庚舆平日亲楚也派人求援,但庚舆乃朝三暮四的小人,今日叛齐明日也可叛楚,现在尚未取信于楚。二则,庚舆退入城中与楚断绝音讯已有月余,城中军情楚军一无所知,即使救援也不敢贸然行事。再有,楚国虽国力日盛,但目前重农桑兴水利,无暇他顾,虽满怀野心但羽翼未丰,不会为莒国的蝇头小利与齐国交恶而落得两败俱伤。”
高发连连点头,“还是孙老将军**远瞩,那如何攻下纪彰城呢?”“不可硬攻,徒增伤亡不说,还削弱士气。高将军可先同我勘察一下地形。”在旁边听得出神的孙武也跟上前去。
深秋的纪嶂,坐映在漫山遍野的树丛中。已近深秋,红黄交织掩映纪彰城。孙书感叹,“可惜了这满山美景,若不是前来讨伐叛贼刀兵相见,这季节赏秋也是一大乐事。”
转过山坳,地势缓和,远处铺满大片大片的枯黄。孙书问道,“那是什么?”“那是纪彰的粮田,围城之后无人收割。”孙书沉默下来若有所思。
又行一段,天色渐暗,高发发现孙武不见了,笑道,“终究是个小孩子啊。”
孙武此时正站在高处的一块巨石上,眺望薄暮中的纪彰城。突然奔下巨石追赶上孙书,“这城先不攻了。”孙书眼睛一亮,鼓励地看着孙武,“说说看。”
“我刚才登高远望纪彰,已是做晚饭的时候,可城中炊烟寥寥。我询问了当时未及入城的采药老者,他说城内有近千户。我细细察看,半个时辰不足二十户生火,守城兵士生火处也不足五六。庚舆仓促退守,城中未多备粮草,新秋之粮尚未收割。退守兵士越多耗粮越多。现在已难以接济。高将军困城月余,城内早已坐吃山空,再困数日不攻自破。”
高发惊喜,“哎呀,没想到孙武年纪虽小却这般厉害。”孙书哈哈大笑,“我还闻到烤马肉的味道,可见城内粮草早已告罄。”
回到营中,高发召回防楚兵士,加紧防范城内,大有胜券在握之势。田武却突然有些忧心忡忡。
翌日,孙武早早起床来到营帐晋见孙书。“虽然围困可获全胜,但偌大齐国将小小纪彰以人多困死,胜之不武,难免为天下人耻笑。加之如今城中已无粮草,再困下去受苦的是无辜百姓。不出数日,城中难免枯骨为薪易子而食。此种战法实为下策。”孙书点头赞许,“我孙儿真正长大了,不仅有勇有谋而且心胸博大,不愧我为你起的名和字——武和长卿。”高发有些发急,“急功不下,慢守不仁,那有何良策?”孙武胸有成竹地笑了。
当天上午,纪彰城内的兵民发现大批齐军放下兵戈到附近粮田收割迟收的庄稼,一时热火朝天,同时围城的兵士也放松了围困。不出两日,成垛的粮食堆在城外,牢牢吸引住了城墙上饥渴的目光。
夜色沉沉,有两个身影出现在城垛旁,片刻之后缒绳而下沿小路急奔,突然在夜幕中消失。
第二天,齐兵在城外不远处摊晒粮食。中午,随着齐军营中炊烟袅袅升起,新粮的香味随之飘来。饥肠辘辘的守城兵士眼中闪出饿狼般攫取的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