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8400000089

第89章 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十

四静虑者。谓初静虑。第二静虑。第三静虑。第四静虑。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品类足说。云何初静虑。谓初静虑摄善五蕴。乃至云何第四静虑。谓第四静虑摄善五蕴。彼唯说善静虑。或有生疑。静虑唯善非染。亦非无覆无记。为决彼疑显四静虑。通善及染无覆无记故作斯论。问此四静虑自性云何。答各以自地五蕴为自性。是名静虑自性我物自体相分本性。

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静虑。为能断结故名静虑。为能正观故名静虑。若能断结故名静虑。则无色定亦能断结应名静虑。若能正观故名静虑。则欲界三摩地亦能正观。应名静虑。有作是说。以能断结故名静虑。问诸无色定亦能断结应名静虑。答若定能断不善无记二种结者名为静虑。诸无色定唯断无记非不善故不名静虑。问若作是说。唯未至定可名静虑。上地不断不善结故。答上地虽无彼断对治。而有不善厌坏对治。以能厌坏亦名能断。问若作是说。上地灭道法智品。及彼一切类智品应非静虑。皆非欲界断及厌坏二对治故。答彼于欲界虽无全界全地对治。而彼界地容有不善厌坏对治。由此势力余亦得名。复次四静虑中有能对治不善结者。无色全无。故静虑名不通无色。尊者妙音作如是说。色界六地于欲界结皆有断对治及厌坏对治。然未至定已断彼结。余地对治无彼可断。虽无彼可断而有对治用。如日三分皆能破暗。初分已破余无可破。又如六人共一怨家。一人已杀余无可杀。又如六灯皆能破暗。持一入室其暗已除。余五入时无暗可破。如是六地于欲界结。皆有断能非唯未至。若不尔者依上五地入见道时。应不证得欲见所断诸结离系。既能证得。故知六地于欲界结有断对治。复次若定能断见修所断二结尽者名为静虑。诸无色定唯能断修所断结尽故非静虑。复次若能断结五蕴俱生能为所依起多功德。能具摄受四支五支。能发六通具四通行。三种变现三明三根三道三地四沙门果九遍知道。见修二道法类二智。及忍智者名为静虑。诸无色定虽能断结。而不具上所说功德故非静虑。复有说者。以能正观故名静虑。问若尔欲界有三摩地。亦能正观应名静虑。答若能正观亦能断结名为静虑。欲界三摩地虽有能正观。而不能断结。故不名静虑。复次若能正观坚固难坏相续久住。于所缘境长时注意而不舍者名为静虑。欲界三摩地无如是德故非静虑。复次若三摩地具有定名定用。能正观者名为静虑。欲界三摩地虽有定名而无定用。如泥椽梁有名无用故非静虑。复次若三摩地非散乱风之所摇动如密室灯。能正观者名为静虑。欲界三摩地多散乱风之摇动。如四衢灯故非静虑。如是说者。要具二义方名静虑。谓能断结及能正观。欲界三摩地虽能正观而不能断结。诸无色定虽能断结。而不能正观故非静虑。复次若能遍观遍断结者名为静虑。欲界三摩地虽能遍观而不能遍断结。诸无色定二义俱无故非静虑。复次若能静息一切烦恼。及能思虑一切所缘名为静虑。欲界三摩地虽能思虑一切所缘。不能静息一切烦恼。诸无色定两义都无故非静虑。复次诸无色定有静无虑。欲界三摩地有虑无静。色定俱有故名静虑。静谓等引。虑谓遍观。故名静虑。

四静虑支总有十八。谓初静虑有五支。一寻二伺三喜四乐五心一境性。第二静虑有四支。一内等净二喜三乐四心一境性。第三静虑有五支。一行舍二正念三正慧四受乐五心一境性。第四静虑有四支。一不苦不乐受二行舍清净三念清净四心一境性。问四静虑支名有十八实体有几。答唯有十一。谓初静虑支名与实体俱有五种。第二静虑支虽有四。而三如前增内等净。第三静虑支虽有五。而第五如前但增前四。第四静虑支虽有四。而后三如前但增第一。故静虑支名有十八实体十一。复有说者。实体唯十。谓三静虑乐合为一。评曰。彼不应作是说。初二静虑是轻安乐。第三静虑别是受乐。初二静虑乐行蕴摄。第三静虑乐受蕴摄。故前所说于理为善。如名实体名施设体施设。名异相体异相。名异性体异性。名差别体差别。名建立体建立。名觉体觉。应知亦尔。问此中何者是静虑。何者是静虑支。答心一境性是静虑。以三摩地为自性故。此及所余是静虑支。问若三摩地是静虑者。初第三静虑应各唯四支。第二第四静虑应各唯三支。则静虑支应唯十四。云何乃说十八支耶。答三摩地是静虑亦是静虑支。余是静虑支非静虑故有十八。如择法是觉亦是觉支。余是觉支非觉。正见是道亦是道支。余是道支非道。离非时食是斋亦是斋支。余是斋支非斋。此亦如是。加是名为静虑支。自性我物自体相分本性。

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静虑支。静虑支是何义。答寂静思虑故名静虑。随顺此静虑故名静虑支。以随顺义。负重担义。成大事义。坚胜义。分别义。是支义故。随顺义者。若法随顺此地静虑。名此地静虑支。负重担义者。若法能引此地静虑。名此地静虑支。成大事义者。若法能办此地静虑。名此地静虑支。坚胜义者。若法助成此地静虑。令其坚胜名此地静虑支。分别义者。如军车等诸分别异故名军车等支。如是静虑诸分别异名静虑支。如是已释静虑支名。次应分别杂无杂相。问若是初静虑支。亦是第二静虑支耶。答应作四句。有是初支非第二支。谓寻伺。有是第二支非初支。谓内等净。有是初支亦是第二支。谓喜乐心一境性。有非初支亦非第二支。谓除前相问若是初静虑支亦是第三静虑支耶。答应作四句。有是初支非第三支。谓寻伺喜乐。有是第三支非初支。谓舍念慧乐。有是初支亦是第三支谓心一境性。有非初支亦非第三支。谓除前相。问若是初静虑支亦是第四静虑支耶。答应作四句。有是初支非第四支。谓寻伺喜乐。有是第四支非初支。谓不苦不乐舍念。有是初支亦是第四支。谓心一境性。有非初支亦非第四支。谓除前相。问若是第二静虑支。亦是第三静虑支耶。答应作四句。有是第二支非第三支。谓内等净喜乐。有是第三支非第二支。谓舍念慧乐。有是第二支亦是第三支。谓心一境性。有非第二支亦非第三支。谓除前相。问若是第二静虑支。亦是第四静虑支耶。答应作四句。有是第二支非第四支。谓内等净喜乐。有是第四支非第二支。谓不苦不乐舍念。有是第二支亦是第四支。谓心一境性。有非第二支亦非第四支。谓除前相。问若是第三静虑支。亦是第四静虑支耶。答应作四句。有是第三支非第四支。谓慧乐。有是第四支非第三支。谓不苦不乐。有是第三支亦是第四支。谓舍念心一境性。有非第三支亦非第四支。谓除前相。问轻安行舍一切地有。何故初二静虑立轻安为支非行舍。第三第四静虑立行舍为支非轻安耶。答先说随顺是支义故。谓轻安唯随顺初二静虑故立为支。行舍唯随顺第三第四静虑故立为支。复次互相覆故。谓初二静虑轻安用胜。能覆行舍故立为支。第三第四静虑行舍用胜。能覆轻安故立为支问何故此二能互相覆。答此二行相更相违故。谓轻安相轻举。行舍相沉静。俱时而有更互相违。如人一时亦行亦住。亦睡亦觉一向相违。而善心中对治各异故得俱起。谓轻安能对治惛沈。行舍能对治掉举。复次为对治欲界五识身。及所引身粗重故。初静虑立轻安为支。为对治初静虑三识身。及所引身粗重故。第二静虑立轻安为支。第二第三静虑无粗识身。及所引身粗重可对治故。第三第四静虑不立轻安为支。彼既不立轻安为支。故立行舍为支。复次初二静虑有染污喜扰动身心。故世尊说应习轻安不应住舍。是故初二静虑唯立轻安为支。第三第四静虑无染污喜扰动身心故世尊说。但应住舍勿习轻安。是故第三第四静虑唯立行舍为支。复次初二静虑轻安有因。谓诸善喜。如契经说。心有喜故身则轻安。是故初二静虑唯立轻安为支。第三第四静虑轻安无因。谓无善喜唯应住舍。故彼但立行舍为支。复次第三静虑弃舍极喜。第四静虑弃舍极乐。故此唯立行舍为支。初二静虑既不立行舍为支。故立轻安为支无相违故。问内等净即是信诸地皆有。何故唯在第二静虑立为支耶。答前说随顺是支义故。谓信唯顺第二静虑。是故唯此立信为支。复次初静虑中。寻伺如火。身识如泥。令心相续。热恼浊乱信不明净。如热泥中面像不现。第二静虑无寻伺火及识身泥。心相续中信相明净。如清冷水面像得现。故于此立内等净支。第三静虑有极悦受。第四静虑有胜舍受覆心相续信相不显故彼及初皆不建立内等净支。复次第二静虑诸瑜伽师。于离染中初生信胜。故唯此立内等净支。谓瑜伽师离欲界染起初静虑现在前时。作是思惟。我虽已离不定界染。诸定地染为可离耶。彼后复离初静虑染第二静虑现在前时。于界地染俱可离中。初生大信如欲界染我既能离。色无色染亦必可离。如初静虑染既可离。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定可离。彼初静虑现在前时未生定信。后二静虑现在前时。虽有定信而非初故信相不显。故皆不立内等净支。复次起增上信必依大喜因。喜信者信必坚固。第二静虑有极胜喜故唯此立内等净支。问慧遍诸地何故唯于第三静虑立为支耶。答前说随顺是支义故。谓慧唯顺第三静虑。故但于彼立正慧支。复次第三静虑有适悦受。诸适悦中此最为胜。耽著此故诸瑜伽师。不欲欣求上地胜法。此受即是自地留难。对治此故立正慧支是故世尊作如是说。应以正慧觉了此乐。勿固贪著不求上地。上下地中无有自地极乐留难如此地者。故彼不立正慧为支。复次初静虑中。有粗寻伺覆障正慧。第二静虑。有极喜跃覆障正慧。第四静虑。有胜舍受覆障正慧。以胜舍受是无明分正慧是明。明无明分互相违害。故皆不立正慧为支。第三静虑无有如彼覆正慧法故立为支。问念遍诸地何故唯在后二静虑立念为支。答前说随顺是支义故。谓念唯顺后二静虑。故但于彼立念为支。复次后二静虑。俱有地地增上留难。对治彼故立念为支。余地不尔。谓第二静虑有极胜喜轻躁漂溺。如逻刹斯诸瑜伽师。由此衰退不能坚固。离自地染为对治彼。第三静虑立念为支。是故世尊作如是说。应住正念勿为下地喜所漂溺退失自地。第三静虑有极胜乐。生死乐中此为最上留碍行者如诈亲怨。诸瑜伽师由此衰退不能坚固离自地染。为对治彼第四静虑立念为支。是故世尊作如是说。应住正念勿为下地乐所留碍退失自地。复次初静虑中有粗寻伺犹如暴风覆障正念。第二静虑有极喜跃。如水涛波覆障正念。故俱不立正念为支。后二静虑无此过失。是故俱立正念为支。问若是静虑支亦是菩提分耶。答应作四句有是静虑支非菩提分。谓伺乐受舍受有是菩提分非静虑支。谓精进正语正业正命。有是静虑支亦是菩提分。谓余菩提分法。有非静虑支亦非菩提分。谓除前相。问何故伺乐受舍受不立菩提分耶。答被覆损故。谓伺被正思惟之所覆损。乐受被轻安乐之所覆损。舍受被行舍之所覆损。故不立为菩提分法。问若尔何故立静虑支。答菩提分中为策正见。立正思惟为菩提分。伺行相细策正见中为寻覆损立静虑支。为遮下地恶不善法不相覆损。菩提分中轻安乐受同一刹那有相覆损。静虑支中地别建立无覆损义。菩提分中行舍受舍。同一刹那有相覆损。静虑支中对治利益。支用各别不相覆损。问何故精进非静虑支。答诸静虑支顺自地胜。精进于顺他地为胜。谓初静虑精进顺第二静虑为胜。乃至无所有处精进。顺非想非非想处为胜。故彼不立为静虑支。复次精进损害三摩地因。三摩地因即是胜乐。如契经说。乐故心定。勤精进者身心多苦。修三摩地身心多乐。是故精进非静虑支。问何故正语正业正命非静虑支。答静虑支者。谓与静虑相应住境。必有所依所缘行相。及有警觉乃名相应。正语业命无如是义。是故不立为静虑支。由此四相及诸得等。不相应法皆不应立为静虑支。非助等持住一境故。问何故惭愧无贪无嗔。不放逸不害等非静虑支耶。答非极随顺诸静虑故。此诸善法多于欲界。散地恶法为近对治。势力增强非于定地。是故不立为静虑支。问心想思等何故不立为静虑支。答非极随顺诸静虑故。心顺流转定顺还灭。故心不立为静虑支。复次心胜如王。诸心所法皆如臣佐。定是心所故心不立为静虑支。如诸国王不事臣佐。想思触欲皆顺流转。作用偏胜定顺还灭。故彼不立为静虑支。作意唯在欲界散地。对境用胜非诸定地。故亦不立为静虑支。胜解唯于无学位胜。静虑遍于一切位胜。故彼不立为静虑支。复次此中应以诸静虑支。对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展转相摄。复应以初静虑支乃至第四静虑支。对菩提分法展转相摄。复应以初静虑支乃至第四静虑支。对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展转相摄。应随其相一一广说。

问静虑近分及无色定为立支不。若立支者此何不说。若不立者施设论说当云何通。如说。颇有空无边处定。于空无边处定根胜道胜定胜而支等耶。答有。谓从空无边处定起无间。复入空无边处定。有作是说。静虑近分及无色定亦建立支。问若尔善通施设论说。今于此中何故不说。答理亦应说而不说者。应知此中是有余说。谓初静虑近分如根本亦有五支。然除喜受增舍受。第二静虑近分如根本亦有四支。亦除喜受增舍受。第三静虑近分如根本亦有五支。然除乐受增舍受。第四静虑近分。及无色定。如根本第四静虑皆亦有四支。评曰。应作是说。静虑近分及无色定皆不立支。功德少故苦道摄故。问若尔善通此中所说。施设论说当云何通。答依因长养故说为胜。言支等者。谓觉道支。

问何故初及第三静虑俱立五支。第二第四静虑俱立四支耶。答前说随顺是支义故。谓四静虑各有尔所。能随顺法不增不减。复次欲界诸恶难断难破难可越度。故初静虑建立五支为牢强对治。第二静虑重地极喜。难断难破难可越度。第三静虑建立五支为牢强对治。初及第三静虑俱无如是难断难破难越度法。是故第二第四静虑唯立四支。以彼俱不假牢强对治故。复次为对治欲界增上五欲境贪故。初静虑立五支。为对治第二静虑五部重地喜爱故。第三静虑亦立五支。初及第三静虑。俱无如是所对治故。第二第四静虑俱唯立四支。复次为欲随顺超定法故。谓从五支定超入五支定。复从四支定超入四支定。以支等者易可超入。问若从第三静虑超入空无边处。复从第四静虑超入识无边处。彼俱无支云何随顺。答诸外内事初作时难。后成办时不假随顺。且外事者如遮诺迦与臣怀月。十二年中学造金法。初成一粒如穬麦量。便师子吼。我等今者能造金山。言内事者。如瑜伽师修神境通。初学离地如半苣蕂。次复离地如一苣蕂。如是渐渐半麦一麦。半指一指半搩一搩。半肘一肘半寻一寻。彼后成时随心欲往色究竟天自在能往。超定亦尔初时难故假支齐等。后时易故设不立支亦能超入。故初第三各立五支。第二第四各立四支。如契经说。苾刍当知。有四天道能令有情未净者净净者转明。问何故世尊作如是说。答欲令有情于生天道。深生厌怖欣求安住胜义天道。生天者。谓三十三天。彼有四苑庄严殊妙。一名众车。二名粗恶。三名欢喜。四名杂林。如是四苑有四衢道。天诸婇女游集其中。诸胜美人于中游止。种种音乐恒时击奏。安置种种肴膳饮食。宝树行列枝条荫映。花叶茂盛香气氛氲。果实繁多光净甘美。随欲变鸟雅韵和鸣。诸天于中受诸欲乐。游戏既毕相与入苑。于此正法毗奈耶中。择灭涅槃如彼天苑。四妙静虑如四衢道。通明婇女游集其中。解脱无碍美人游止。三藏音乐恒时击奏。安置净喜肴膳饮食。菩提分法宝树行列。无量解脱胜处遍处。枝条荫映觉支道支。花叶茂盛诸妙净戒。香气氛氲诸沙门果。光净甘美学与无学。随欲变鸟雅韵和鸣。众圣于中受胜定乐。游戏既毕俱入涅槃云何名为四种天道。谓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一天道离欲恶不善法者。问得初静虑时总离欲界一切法。何故但说离欲恶不善法耶。答恶不善法以为上首。总离欲界故作是说。复次恶不善法违害圣道自性应断。彼若断已不复成就。是故偏说。诸有漏善无覆无记。不违圣道非自性断。彼若断已犹可成就。是故不说。然有漏善无覆无记。断恶不善时亦随说断。同一对治故一时断故。如灯违暗非炷油器。而破暗时亦能烧炷尽油热器。复次恶不善法难断难破难可越度。是故偏说。复次恶不善法多诸过患炽盛坚牢。是故偏说。复次恶不善法离欲染时。极为障碍留难系缚。如暴狱卒故偏说之。复次诸瑜伽师专为断彼恶不善法修初静虑。是故偏说。复次诸瑜伽师憎恶彼故总舍欲界。故偏说离恶不善法。复次恶不善法上地所无故偏说离。由如是等种种因缘唯说离欲恶不善法。问此中何者是欲。何者是恶不善法耶。答事具欲是欲。烦恼欲是恶不善法。复次欲。谓五欲。恶不善法。谓五盖。复次欲。谓欲爱。恶不善法。谓欲界诸余烦恼。复次欲。谓欲寻。恶不善法。谓恚害寻。复次欲。谓欲界。恶不善法。谓恚害界。复次欲。谓欲想。恶不善法。谓恚害想。复次欲。谓欲爱。恶不善法。谓即欲爱。此即说离种种欲爱。有寻有伺者与寻俱法名有寻。与伺俱法名有伺。离生者。问上地中离胜妙清净过初静虑。何故唯说此名离生。答此中举初以显后故。作如是说。世尊有处举后显初。如说。云何非自他害。谓在非想非非想处。如举初后始入已度加行究竟应知亦尔。复次初得离生发希奇想。后时不尔故作是说。复次以初静虑唯从离生。后诸静虑亦从定生。从离生故名为离生。如水生者说名水生。陆地生者说名陆生。复次初静虑离二无漏定为眷属故。独名离生。谓未至定静虑中间。复次初静虑离是后离门。所依加行因本道路。及安足处独得离名。复次初静虑离牵引任持。长养后离独得离名。复次初静虑离是后诸离生缘集起独得离名。复次上地诸离决定依止初静虑离得及前起故。初静虑独得离名。复次诸瑜伽师离欲界染起初静虑现在前时。欢喜踊跃胜于后时故。独名离。如饥渴人初得饮食。虽复粗恶而生欢喜。胜于后时得美饮食。复次三种行者依初静虑得入离生。得果练根及尽诸漏故独名离。三种行者。谓具缚者。分离欲者。全离欲者。复次为令疑者得决定故。独立离名。如欲界中有寻有伺。有诸识身尊卑眷属。初静虑中亦有此事。或有生疑如欲界无离。初静虑亦尔。为决此疑说初静虑有离非欲。复次欲界无离近对治彼。故初静虑独立离名。复次唯初静虑能离三界一切烦恼独立离名。复次唯初静虑有四沙门果道。九遍知果道。具三十七菩提分法故独名离。复次唯初静虑能离所有。苦根忧根男根女根无惭无愧食爱淫爱。五盖五欲悭贪嫉恚。五蕴十二处及十八界等故独名离。由如是等种种因缘。唯初静虑独名离生。喜乐者。喜谓喜根乐谓轻安乐。复次喜受蕴摄。乐行蕴摄。初静虑具足住者。谓得获成就初静虑善五蕴。得获成就名具足住。

复次寻伺灭内等净心一趣。无寻无伺定生喜乐。第二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二天道寻伺灭者。问得第二静虑时。总灭初静虑一切法。何故但说寻伺灭耶。答以寻伺为上首。总灭初静虑故作是说。复次寻伺难断难破难可越度。是故偏说。复次寻伺多诸过患。炽盛坚牢。是故偏说。复次寻伺离初静虑染时。极为障碍留难系缚。如暴狱卒故偏说之。复次诸瑜伽师专为断寻伺。修第二静虑。是故偏说。复次诸瑜伽师憎恶寻伺故。总舍初静虑故偏说之。复次寻伺上地所无。是故偏说。由如是等种种因缘但说寻伺灭内等净者。内谓心等。净谓信。由信平等令内心净故名内等净。尊者世友作如是说。寻伺躁动扰乱定心。信能除彼令心等净。如波浪息水则澄清。是故说信名内等净。复作是说。染喜腾跃浑浊定心。信能除彼令心等净。如离泥浊水则澄清。是故说信名内等净。大德法救作如是说。行者将入第二静虑。心于定境信向乐住。不流驰散久住一境。得第二定斯有是处。此由信力。是故说信名内等净。心一趣者。谓一门转非如欲界心六门转。初静虑中心四门转。第二静虑心一门转故名一趣。即是心行一境界义。无寻无伺者。谓寻伺已灭定生者。问初静虑亦有定。何故唯说第二静虑名定生耶。答第二静虑等持增盛胜妙清净。过初静虑。是故偏说复次第二静虑定所引发定所长养。初静虑后现在前故。名为定生。非如初静虑。非定所引发。非定所长养。欲界心后现在前故。不名定生。复次初静虑心有定不定。有内门转有外门转。有缘内事有缘外事。第二静虑心多在定。多唯内门转。唯缘内事故名定生。复次第二静虑灭语言本。语言本者。谓寻与伺。如契经说。要寻伺已能发语言。非不寻伺。第二静虑寻伺已灭无语言本故说定生。复次第二静虑名圣默然。故名定生。如契经说。佛告目连。汝等勿轻第二静虑。此是圣者默然法故。由如是等种种因缘定生。唯在第二静虑。喜乐者。喜谓喜根。乐谓轻安乐。复次喜受蕴摄。乐行蕴摄。第二静虑具足住者。得获成就第二静虑善五蕴得获成就名具足住。

同类推荐
  • H323

    H323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曹月川集

    曹月川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春草斋集

    春草斋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前阴门

    前阴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曲江池上

    曲江池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三世情缘:邻国世子霸气萌妻

    三世情缘:邻国世子霸气萌妻

    第一世,我是妖魔界里面的小小猫妖,因为为了妖魔界而捐献了身躯,第二世,我是仙界里面的仙童,因为误入了禁地被打入人间,而我在人间就是我的第三世。三世都有情深深的情缘,而这一世。我会在遇见你吗?
  • 废材逆天,堕神的公主殿下

    废材逆天,堕神的公主殿下

    是穿越还是回归?痴傻废材,一朝睁眼,惊才绝艳!灵宠、丹药她都要!父母不详?高贵血脉说出来吓死你!神不得动情?若情因她而起,那弃了神格又怎样!天若不公,逆了何妨?且看腹黑女主,如何颠覆异世!
  • 林白的神奇宝贝之旅

    林白的神奇宝贝之旅

    地球上生活苦惨的林白热爱神奇宝贝,在用破烂智能机玩一款app游戏的时候穿越到神奇宝贝世界,林白发现自己可以看到神奇宝贝的各项数据。
  • 宫晴雪

    宫晴雪

    北电校花宫晴雪为了父母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能每天都能用上名牌化妆品。从而走向了演员的道路,奈何,这是个人心险恶的时代。到处都是规则,一不小心就走向一条不归路。家族代代相传九龙玉佩,带她穿越时空到了大魏国。然而无论她生活在哪个时代,命运总是那么残酷。让她一步步走向那个陌生而可怕的道路,大周国的威逼,让她一次次伤害自己心爱的人。她会摆脱掉这诅咒般的命运吗?
  • 魔兽刀塔异界游

    魔兽刀塔异界游

    我叫李军,现在很多人看不起我,说我是个战五渣,不就是靠着兵力强,靠着英雄多,靠着武器好,靠着部下够忠心,才能四处欺负人,四处耀武扬威,四处收美女吗?对于这些说法,我想说的是:对呀!
  • 我和你,一起成长

    我和你,一起成长

    这是一个没有经过雕琢的故事。白描出来就带着小说的韵味。这是一个人真实的成长过程。一个在生活的悬崖边上求学,希望能够出人头地的念想。这是一面反映这个社会一类人的镜子。在书写时,最大限度地再现了一名学生眼中的真实。文章应该是一面反映真实的镜子,文章应该是作者自我感情的真实流露。说他是一种现实主义,显得附庸风雅;说他是先锋派,只是不爱一些白话,幻想的网文,希望写一写真正的生活罢了。也许这篇文章中很多的镜头他是不和谐的,既然他是镜子,也许这个和谐社会确实有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呢。但他的思想是积极的,即便如履薄冰,我也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读书人。
  • 血洗星河

    血洗星河

    他,本是一统天地的世界之主——神帝帝天,在一次阴谋的叛乱之中,他将计就计,转世百生,只为看清人性的真面目,突破自己最后一次的瓶颈,经历过长达千万年之久的一劫后,达到大圆满。转世之后的他,经历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后,造就了一个我主沉浮,谁敢不服的霸者心态。一路上他踏碎仙神路,血洗星河海,再造乾坤门,宣扬三藏行,让世界从此清平,永享太平。
  • 万界帝主

    万界帝主

    第二世的到来,第二世的觉醒,也是上古异兽再次复活,又有谁,将与我并肩一战?
  • 重生之若昭传

    重生之若昭传

    齐若昭重生在了自己八岁之时,想到前世因罪没入宫中,为了能逃脱牢笼,不得不沾染了许多鲜血,成为了皇帝的爪牙,最后落了个一杯毒酒赐死。这一世,她还是要入宫,还是要在那个朱红色的城里,活出自己的模样。
  • 未负流年

    未负流年

    如果所有的误会都能够解开如果所有的狠话都能够收回如果所有的伤痛都能够抚平如果你还在我身后,一回头就能够看到的地方可是,有如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