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0900000010

第10章 第二个十年一说服的年代(persuasion,1975—1985)(2)

在第二项讯息这个层面里,举凡诉求方式、表达方式、讯息内容、讯息的包装与组织、讯息长度、复杂度、重复程度等,都需考量。根据研究,传播者在讯息方面,常喜欢做负面甚至恐怖诉求,总认为这样效果较好。但实证研究发现,如果是与医学有关的讯息,还是以正面诉求较为有效,也较易为受众所记得。研究也显示,如果以较快的速度传递或诉说讯息,效果会较好,也会被认为较有知识性与较为可信。如果广告的讯息被压缩成比正常快1/4的速度播放,效果通常会更好(McGuire,1981)。一般而言,简单、易懂、容易和个人起关联、重复播放的讯息效果最好,复杂的讯息容易减低说服效果。而讯息和讯息来源(如代言人)的调性是否相配,也很重要(Pavlik,1987)。

至于“沟通渠道”,不管是哪一种传播媒体,例如平面、广播、电视或其他,效果都和传达者的信赖度、喜爱度及被了解度有关,传播效果也随之而变。人们常依“到达度”(reach)选择媒体,殊不知媒体间还有接受度、理解度和感受度的差别,效果当然也就各异。一般而言,如果传达的讯息很简单,那么讯息渠道的有效度就会随着平面、广播、电子媒体的差别而递增,反之则递减。但这些具体的渠道还不够,有时非口语(nonverbal)的沟通渠道(如肢体语言)反倒更为有效;有时无声胜有声,有时面部表情或眼神接触力量万千,身体语言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凡此都不可忽略(McGuire,1981)。

在“受众”方面,受众的人口统计资料,如年龄、教育程度、性别、种族及个性、生活形态、心理因素等个别差异,都要考虑进去。通常资讯运动的对象是全体民众,但有些时候其对象是某些特定对象,如烟酒使用者。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考虑要素,不可一概而论。据研究,九岁的儿童,接受度是最大的,九岁之前还太小,因此接受度不大,但九岁以后又已太大,自主性产生,接受度也就随之而降。一般而论,中等自尊的人,比起自尊偏低或偏高的人,更容易被说服(McGuire,1981)。

最后谈到第五个层面说服目标。有时说服的目的是求长期的效果,因此短期测量效果仿佛不佳,也有时传播讯息要先提及可能的反驳论点,好让说服对象先行免疫,结果效果反而更好。有时传播的目的只是要提高认知,而不是改变态度。总之,目的不同,手段也有所不同。

至于纵轴输出的部分,MeGuire强调这12种反应有先后次序与因果关系,必须要前一个阶段达到了,才会有下一个阶段的产生,不可能跳级达成。他认为如果要加强某一阶段的效果,则必须在前一个阶段就改变其输入。当然,第十个阶段——采取行动,是所有从事运动者都想获致的结果,但在能达到那个阶段之前,其他每一个步骤都不可忽略,也都不可或缺,并且即便已经采取了行动,也并不表示就不会改变。

McGuire是最早把消费者脑袋内的运作比喻成现代电脑资讯处理器的人,他晚年自道说服矩阵多年来曾被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如行销、政治、法律、宗教以及公共卫生(McGuire,1999:136),足见这一套研究态度改变的学说,广泛受到欢迎,并且实用。

第3节对说服矩阵的质疑与补充

健康传播专家Flay(1981)指出,耶鲁资讯处理模式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知识和信仰一定会引致态度的改变,而态度的改变,又一定会导致行为的改变,仿佛这其间有一定的次序与关联,但人脑其实不是这么线性的。虽然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研究,似乎都显示这样的次序,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有人有不同的看法(VanLeu—yen,1989)。

行销专家Ray(1973)曾证明在知识、态度和行为间,至少有三种排序,他称之为效果层级(hiearchies of effects),这个理论日后对公关、广告,甚至行销的效果研究,都有不小的影响。

根据Fla)r,受众对一件事的涉人感(involyement)以及替代行为(alternative behavior)的差别度,是影响效果层级最大的因素。Ray则指出,当涉入感很低,所建议的替代行为和原先行为差别不大,并且受众亦不在乎时,只要增加知识,就能改变行为。例如牙膏广告,如果这个牌子的牙膏和那个牌子的牙膏差别不大,那么只要稍为加以宣传推广,增加受众对某商品或事物的知识,就能略过态度这一环,直接改变受众的行为。

但如果涉入感很高,替代行为又不多,差别也不大时,那么行为就真的很可能随着态度的改变而改变,并且还产生选择性吸收新知(select,ive learning),以求认知一致,这就是Festinger(1957)很有名的认知不协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ee)。

最后,如果涉入感很高,而替代行为差别又很大时,根据研究,改变的次序是:知识、态度、行为。这个结果,刚好可以和McGuire的研究结论相呼应,而这个层级,也被称作学习层级(Learning hierar—chy)。耶鲁研究本来就是一种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ty)的观点,因为它视态度改变为一种学习的过程(Severin&Tankaid,1988:178)。这种观点,也被视为一种理性的观点,因为它假设人是理性的,会吸收新知、思考,然后做判断、采取行为。这一种诉求方式,在广告和行销里,被称作理性行销,有别于涉入感很低的状况时所采用的感性行销方式。涉入感的高低是影响行为的关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涉入感很低时,即使态度不改变,行为也有可能改变,此时所传递的讯息应该简短而重复。

Krugman(1977)曾任奇异电器(GE)的民意专家,他曾发表文章,认为所谓“AIETA”——认知(awareness)、兴趣(interest)、评估(evaluation)、试用(trial)、采用(adoption)——这一道公式,只对平面媒体有效,因为人在使用平面媒体时,用的是左脑,左脑是一种思考的行为模式,也是理性的行为模式。但是电视是通过右脑处理(process)资讯的媒体,而右脑使用的方式,是凭感觉的,也通常是低涉入感甚至无涉入感的,所以电子媒体不一定会按照预期的AIETA公式一步步催生行为。很少有人注意到Kr—Jgman这个观点和McLuhan(1964)所谓的热媒体和凉媒体观点可以相呼应。McLuhan口中的“凉(cool,或应译作‘酷’更恰当)媒体”电视(相较于报纸这个热媒体),能提供很多想象空间,是一个感性的媒体,因此,不宜用太多冗长的资讯来解释政策或优点,只要直接以感性诉求即可。

看来文宣策略,真的该因使用媒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McLuhan的好友、法国哲学家J.Baudrillard(1998)所说的消费社会与符号消费,乃至当今品牌的塑造以及欲望的消费,似乎都和“凉媒体”的发展有关。而网络又似乎是个凉热兼具、感性与理性兼容的媒体,非常适合作为行销的工具,但需有崭新的策略。

那么效果层级理论和公共关系有什么关联呢?有别于广告、公共关系或资讯运动所接触的事物和情境,通常是涉人感很高,也就是理性的状况。既然如此,就不适宜做感性的诉求,而应以资讯(information)为重,顾名思义,资讯运动。当然,有时人们就是不在意传布的讯息涉入感很低,此时资讯运动最佳策略就是讯息简单、高度重复,只要能够引起受众对诉求重点的认知(awarerless)及短期效果就好,并不见得一定就要马上求行为上的改变。如果要求行为的改变,如醉酒不驾车或戒烟改进健康,必须再针对诉求,设计下一波的资讯运动文宣,方可奏效(Pavlik,1987:76—77)。

强调大众传媒与人际支持同时并用的社会学习(social learning)理论,也可有效改变行为,且对资讯运动的策略有所启迪。由Bandura(1977)开其端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和其所思、所想、所期待以及环境的影响有极大的关联。

如果有社会的支持与引导,人有可能在态度都还没改变时,就先做出被期待的行为,尤其在受到外来的鼓励时。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大众媒体只在认知与产生兴趣方面有用,但如果能同时辅以人际支持与鼓舞,如赞美,并消除所有可能产生不受到鼓励的行为的种种因素,就可强化新的行为,并确保其持久。使用此一手法最有名的,就是斯坦福大学心脏病防治宣传(the Stanford Heart Disease Prevention Program)的例子。这个大型资讯运动在宣传推广时期还同时安排一系列小团体讨论,参与者被医护人员告诫该戒烟、改善饮食,并教导如何控制压力、多运动、相互支持打气,结果逐步改变行为。但是这一类大型运动非常复杂且昂贵,因此Grunig&Hunt(1984.)建议最好在募款时才用。

Rokeach(1979)认为如果改变价值观,也可能引致行为的改变,这就是所谓的价值改变理论(value change)。根据这个理论,树立一个新的价值观,或强化既有的信仰,可以使得运动的诉求或主题更易为人所接受。Bandura(1977)则认为如果要改变行为,必须让对方在心理上,先曝露在各种有效的资讯环境里,如果眼看着别人都能做到(所谓替代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就更能增加一个人我也能的信心。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功效理论(self—efficacy),而这点,也和新行为是否能持续,有莫大关系。如果受众认为要他们做的事,如不醉酒驾车,根本办不到,也就谈不上改变行动。就算改变,也不能持久。

Flay(1981)曾把Hovland的资讯处理模式做了一些增益,采用Ajzen&Fishbein(1980)的价值一期望论(value—expectancy)以及Bandura的社会学习论和自我功效论,据以增订McGuire的说服矩阵。Flay认同Ajzen&Fishbein所言,即很多人对原先的行为举止,都乐观地相信(belief)或期望事情不会那么糟,例如醉酒驾车或吸烟的人,都认为出事或生病的倒霉事不会发生在自己头上,所以他们才会那么做。因此,Flay所修改的模式里,把期望(expectancies)也加进去。Flay也认为要形成所期待的“行为”之前,先得有行动的意图(intention),而他认为要产生行动的充分必要条件有三:适当的资源、该具备的技巧,以及认为自己确实做得到这些改变的信念。所谓认为自己确实做得到,就是上文的期望,也就是信仰。如果以斯坦福大学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例子来看,第一点和第二点(资源与技巧),即医护人员及其提供的专业知识,此为Bandura的社会学习论点,而第三点则是参与者受到的鼓励,以及油然而生的信心,也就是Bandura的自我功效理论。而Anderson(1989)则把Flayr所增益的模式,又有所修订。而他们两人所本的基本模式,就是Hovland和McGuire一脉相传的说服模式。

Andetson重申Flay所提出的重要观点,认为许多资讯运动之所以无效,就是因为这些大型说服运动只一味告诉受众该停止某些行为,却很少言及如何获致成功的技巧。例如在劝导戒烟的说服运动里,应教导受众到哪里寻求勒戒协助,而非一味强调吸烟的坏处。又例如在醉酒禁驾宣传活动中,该提出反方论点,或干脆告诉人们直接帮喝醉的朋友叫辆计程车的替代之道。Grunig&Ipes(1983)曾研究马里兰州一个醉酒禁驾的宣传推广活动,并从中得到一个结论,即多利用人际沟通,驱除朋友心理上对行为阻力的障碍(be halvioral constraints,如:“他一定不会听我劝”等类似心理障碍),才能有效劝服当事人勿醉酒驾车。

综合各家意见,Anderson认为好的资讯运动,在讯息上,要易懂且能抓住注意力,并且让人产生自身连接,还要符合原先的社会期望或个人的价值判断,才易奏效。

同类推荐
  • 体制转型推动实际人力资本形成

    体制转型推动实际人力资本形成

    本书内容包括:实践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制度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作用、制度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作用的计量检验等。
  • 《孙子兵法》的战略智慧与管理启示

    《孙子兵法》的战略智慧与管理启示

    本书将《孙子兵法》所提供的谋略应用到现代管理的实践中,系统体会其战略智慧、概括提炼其竞争谋略,铭心透视其管理启示。
  • 李嘉诚:我的经营之道

    李嘉诚:我的经营之道

    近90年来,李嘉诚首度开讲。本书全面讲述李嘉诚先生的经营智慧、战略运筹思维、家族企业管理方法、做人与经商之道。李嘉诚总结的经商经验,给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的感觉。股神沃伦巴菲特这样说过李嘉诚:“李先生是商业界的领袖,所有想赚钱的人都想效仿他。按照李先生所说的话做人、做生意,即使不能成为富豪,也绝不会是个穷人。”本书是目前国内唯一系统总结梳理了李嘉诚的经营哲学与思想图书,是读者学习商界“李超人”经营思想与管理智慧的最佳读本。本书可以作为企业家、CEO、职业经理人学习李嘉诚超一流经营哲学的读物,同时也是青年创业者、商人的励志、创业与管理训练读本。
  • 李嘉诚内部讲话:关键时,李嘉诚说了什么

    李嘉诚内部讲话:关键时,李嘉诚说了什么

    15年蝉联华人首富的商界大亨,经久不衰的华人企业家领袖;中国传统行业的领军人物,多元化投资领域的不倒翁,无国界经济的操盘圣手;李嘉诚送给新时代创业者的最好礼物。《李嘉诚内部讲话:关键时,李嘉诚说了什么》深刻还原和剖析了李嘉诚的创业经历以及他曾经的讲话,并展现了李嘉诚在企业成长的关键时刻所起到的作用和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时,对李嘉诚的做法进行了分析和拓展,为那些正在经营企业或处于企业管理层的人们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
  • 商务礼仪100堂课

    商务礼仪100堂课

    商务活动作为企业的基本社会活动,每天都在频繁地进行,但很多人忽视了其中的礼仪问题。商务礼仪体现个人职业素养,不仅可以弥补外在形象的先天不足,还能让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得到更好的表现。学习现代商务礼仪,是每一个渴望成功商界人士的迫切需要!
热门推荐
  • 万界佣兵

    万界佣兵

    原本只是以为身体数据化然而,当他在火影中杀了第一个忍者,发现居然能通过击杀敌对势力强者变强之后他终于丢掉节操,化身随随便便可以和任何人变成自己人,又随随便便可以再变成敌人的佣兵在作死的道路上一骑绝尘走上了无法回头的道路话说自我感觉这个简介很不错,所以,诸位可以点进去瞄瞄
  • 网游未知领域

    网游未知领域

    “感觉真痛啊,好像真的要死了一样,这游戏真变态。”林枫喃喃自语,刚才死亡一瞬间的感觉,真的是太真实了,他感觉自己的生命好像真的从胸口流逝一般,终生难忘。
  • 一梦长安

    一梦长安

    她梦里有个长安,能助她忘却江湖纷争;他梦里有个长安,能让他获取一世功名。直到梦境醒来,才后知后觉。哪曾在意过江湖纷争,何时惦念过一世功名。想要的,不过却都是,无论青丝白发,你能漫卷于书前古灯,而我为你月下抚筝。
  • 金剑传奇

    金剑传奇

    百年来,每一个站在武林巅峰的绝顶高手都神秘失踪了,他们是生?是死?没有人知道。直到有一天,一个神秘的老道发现了这个秘密,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还有生死的选择?生死门,就高高矗立在山顶上,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台阶从山下一直延伸到门前。金钰登天梯,择生死。是生?是死?
  • 异世死神系统

    异世死神系统

    传说,将灵魂奉献给死神,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杨风是一个穿越过来的地球人,他掌握着一个系统商店,可以用灵魂点兑换任何东西,而想要获得灵魂点,就必须以死神的名义帮别人实现愿望,于是,死神出现了……
  • 萍踪江湖红颜劫

    萍踪江湖红颜劫

    她叫云束曲,将军之女,侯门千金,幼时所遇见的王室中失意的他,她记得那时树上浮动着层层浅粉色的云朵,微醺的香气拂动,树上轻轻跃下来的灰衣少年是带落了些许繁花中的细小几朵,朝堂风云诡谲也因为他使得云府没落,他却没有出现。那千叶梅暗香笼紫衣的公子有着精致容颜,任何时候都像是绝世的名画,那时她甚至不敢向他求救。往后的日子里,她拼命想做恩人手下的好剑,他却明白,自己从雪地里救回来的这个小姑娘,是为了自己的筹谋。若是相爱,奈何相杀?机缘巧合,她到了一处世外净地,有狐绥绥,白衣公子如清朗月华,她如果能永远忘记前尘往事,劫数也就结束罢,可惜命运如此,悟了江湖之道,却又踏进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后宫,如何应对?
  • 撕裂人间

    撕裂人间

    末世之后,死灰复燃,世界格局改变,第一世界的人享受光明与荣耀,第二世界的人在黑暗中腐朽死亡,两个世界界限分明。直到有一天,一个患有畏光症的青年被从第一世界送到了第二世界。长期不出门的他,为了寻找一本被抢走的书,远离安全区,完整地认识着世界,世界的最终构架在他面前缓缓展开,第一世界的腐朽与黑暗也慢慢被揭露。
  • 就是童养媳

    就是童养媳

    什么?自己好不容易爱上的女人竟然是自己的亲生表妹?什么?不仅如此,她还和把她奉为童养媳的哥哥怀了孩子?究竟什么是爱情?什么是亲情?面对如此纠结情事,该如何理清?又该如何追寻?
  • 何以长恨负相思

    何以长恨负相思

    一场大火将一切燃烧殆尽,她带着灭门之仇,苦苦寻找那予她约定的人,相隔七年,再见他时,他却从那个温柔少年摇身一变成为混世魔王,她的杀父仇人…上一世的爱恨情仇,今世要如何抉择?
  • 我的完美女友

    我的完美女友

    穿越千年,只为寻找那让她一世的依恋;爱在梦与现实之间,一直左右摇摆,而显得令人回味,用最真挚的语言,留下一段你未曾看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