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刘礼部:即刘逢禄,因他作过礼部主事,故云。刘逢禄(1776~1829),字申受,江苏常州人。少从外祖庄存与、从舅庄述祖学,精于公羊春秋。逢禄以何氏《公羊解诂》为主,创通条例,贯串群经,造诣颇深,著有《春秋公羊经传何氏释例》、《公羊何氏解诂笺》,是晚清今文经学复兴初期的经学大师。
[3]快无加:异常高兴。
[4]“从君”句:表示自己今后要与“汉学”决裂。虫鱼学,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尔雅》是我国汉代一部有价值的训诂书。其中有“释虫”、“释鱼”的内容。后代多以虫鱼学代指琐屑考订的考据学。
[5]“甘作”句:甘心当公羊学派。按:龚自珍只是把公羊学作为他议论时政的外表和论战手段。东京,今洛阳,曾是东汉都城,故借指东汉。卖饼家,《三国志·魏志·裴秀传》注引《文章叙录》谓严斡(东汉人):“折节学问,特善春秋公羊;司隶钟繇,不好公羊而好左氏,谓左氏为太官,而谓公羊为卖饼家。”这里指公羊学。
其八
偶赋山川《行路难》[1],浮名十载避诗坛[2]。贵人相讯劳相护[3],莫作人间清议看[4]。(谢姚亮甫丈席上语[5]。)
[1]《行路难》: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其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来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按:龚自珍现存诗集中并无题为《行路难》之作,这里是泛指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艰苦之作。
[2]“浮名”句:作者的“诗编年始嘉庆丙寅”,即嘉庆十一年(1806),至写此诗时(嘉庆二十四年,1819),约十三四年。“十年”为其整数。避诗坛,大约是不愿与当时诗坛上的文士争名斗胜之意。
[3]贵人:这里指姚祖同等人。
[4]“莫作”句:为怕龚诗触犯时怒,故作辩护之词。清议,社会舆论。顾炎武《日知录·清议》:“天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尚存,犹足以维持一二;至于清议亡,而干戈至矣。”
[5]姚亮甫(1762~1842):名祖同,字亮甫,钱塘(今杭州)人。乾隆甲辰召试举人,历官内阁中书、鸿胪寺少卿、安徽巡抚、左副都御史等。
其十[1]
荷叶黏天玉虫东桥[2],万重金碧影如潮[3]。功成倘赐移家住,何必湖山理故箫[4]?(玉蛛桥马上戏[5]。)
[1]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喜爱荷花的性格特点,我们把它和《梦中述愿作》中所写的“他身来作水仙王”联系起来读,便知诗人爱荷,并非单纯欣赏其天姿美色,而是喜爱荷花出于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
[2]“荷叶”句:玉蛛桥,全称金鳌玉蛛桥,在北海南端,团城是它的桥堍,为一座白色大石桥,跨过三海,像一条玉龙,故名。嘉庆草间人《竹枝词》云:“团殿西行一望遥,蓬瀛仙境水迢迢。莲花北海通南海,且上金鳌玉蛛桥。”(见《清代北京竹枝词》)。桥的两边是北海和中海。诗人骑马立于桥上,居高临下,俯视三海,在浩瀚的水面上一片碧荷,远处海、天相接,故云“荷叶黏天”。
[3]“万重”句:桥的两边是北海和中海,阳光映射在三海碧波之中,如万片金色的鱼鳞,在不停地动荡,复配以参差的碧荷,故云。
[4]“功成”二句:意为功成告退,只要有荷花为伴即可,何必一定居杭州湖上呢?湖山,此指诗人家乡杭州。龚籍隶仁和,而家实住钱塘,故诗人有“家住钱塘四百春”之句。钱塘(与仁和同属杭州府治),是著名的湖山之地。他另有“迢递湖山赴梦魂”(《夜直》)、“生死湖山全盛时”、“小别湖山劫外天”(均见《己亥杂诗》)可证。理故箫:张祖廉《定盒先生年谱外纪》云:“童时居湖上,有小楼在六桥幽窈之际,尝于春夜,梳双鬓鬓髻,衣淡黄衫,倚阑吹笛,歌东坡《洞仙歌》词,观者艳之。”
[5]戏占(zhàn战):戏作,占,口头吟作。
其十二[1]
楼阁参差未上灯[2],菰芦深处有人行[3];凭君且莫登高望[4],忽忽中原暮霭生[5]。(题陶然亭壁[6]。)
[1]这是作者嘉庆二十四年(1819)游览陶然亭的诗。诗人触景生情,借景寓意,从暮色悲凉的景象中,抒发了自己替危机四伏的祖国担忧的心情。
[2]参差(cēn岑阴平吃):此为高低错落。
[3]“菰(gǖ姑)芦”句:意中暗喻社会的不安定。菰,水生植物,高五六尺,一名茭。芦,芦苇。
[4]凭:请。
[5]“忽忽”句:迷茫一片、恍惚无定的祖国大地已隐现出令人忧虑的暮景。暮霭(ǎi矮),傍晚出现的一种似雾如云的昏暗景色。此句可与“夕阳忽下中原去”(《梦中作》)、“萧萧黄叶空村畔”(《己亥杂诗·白面儒冠已问津》)句意互参。
[6]陶然亭:在北京陶然亭人民公园内。相传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清政府工部郎中江藻出钱所建,故又名江亭。江藻在原来的慈悲院古庙内盖了三问西厅房,摘取自居易的诗句“更待菊花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意,名为陶然亭。是当时士大夫游览之地。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陶然亭,在右安门、安踞高阜上,本为文昌阁。院中廊宇四周开窗,俯临郊原,万苇一碧,为夏日宴饮之地。当年诸文士尤喜流连于此。又名锦秋墩,南望南西门(“右安”俗称)女墙,近在眉睫间。又名江亭,康熙间工部郎江藻所建。”
其十三
东抹西涂迫半生[1],中年何故避声名?才流百辈无餐饭,忽动慈悲不与争[2]。
[1]东抹西涂,亦作“东涂西抹”。唐代薛逢晚年宦途失意,曾策瘦马赴朝,恰值新进士列队而出,前导责薛逢回避,逢笑,遣人答道:“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事见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本以妇女装饰为喻,说自己当日也曾凭文章取进士。后来用为自己写作和绘画的谦词。这里亦为此意。
[2]“才流”二句:数以百计的才士们连吃饭的位置都没有,我忽动了慈悲之心,不同他们争夺这碗饭了。
其十四[1]
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清深不自持[2]。洗尽狂名消尽想[3],本无一字是吾师[4]。
[1]龚自珍主张写诗要平易近人,但往往下笔不能自持。所谓“清深”,这里不单纯地是指一种艺术风格,像他评论彭甘亭的诗歌时所说的“清深渊雅”,而是为了社会批判的需要所形成的一种笔法,其特点是含蓄、曲折、隐晦。诗人不能将揭露社会黑暗、抨击现实丑恶的诗句表达得很显豁、很明确,他自己曾陈述其苦衷曰:“第一欲言者,古来难明言。姑将谲言之,未言声又吞”,故只好“东云露一鳞,西云露一爪”,让读者费神体味了。所以龚自珍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比较隐晦曲折,这是当时清王朝在文化思想方面实行钳制政策的结果。这点如果参照处在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下的鲁迅所写部分杂文隐晦曲折的艺术特点去理解,更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龚自珍诗歌这一艺术特色的思想意义。此诗可与他的《自春徂秋……得十五首》最后一首诗互参。
[2]清深:清峻深刻。《艺文类聚》卷四九引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若夫天才卓尔,动称绝妙,辞赋极其清深,笔记尤尽典实。”不自持:不由自主。
[3]狂名:狂,本是封建顽固派对诗人的攻击和诽谤。龚自珍在作品中用于自称,所谓“狂士”、“狂生”、“狂客”、“狂言”、“狂名”,一方面是挑战式的回击,含有愤激之意;另方面,这里所谓“狂”,实际上是诗人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以及大无畏战斗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
[4]本:副词,本来的意思。一字是吾师:即是吾一字师。一字师,改正一个字的老师。相传郑谷改僧齐己的《早梅诗》,将诗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赞服下拜,称谷为“一字师”(见《唐诗纪事》)。无一字师,即诗文无需改动。这句诗含有作者对自己著作的自信意。对于龚自珍诗文中反封建专制、倡言社会变革的进步内容,封建顽固派极力诋毁,一些守旧之士也劝告他将其作品中的“伤时之语、骂坐之言”删掉(见王芑孙复定庵书),但龚自珍始终不为所动,而坚信自己的“诋排专制”、“讥切时政”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