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6600000007

第7章 天上天下,惟我独尊(6)

4.道谛。灭苦之法有八,所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就是八正道。这一套法门居然被现代物理学家拿去命名他们的新原理,煞是有趣;一个叫做尤瓦尔·尼曼的人,还有一个叫做莫里‘盖尔一曼的人,都是现代著名物理学家,他们发现了基本粒子的一些美妙对称性,总结出他们的新原理,就仿照佛陀的话,名之为“八正道”。

佛陀的法门究竟怎么回事?——(1)正见,即弄明白佛教的四谛,这个第一重要;(2)正思维,照正见去思考,步步增长智慧,不做邪思;(3)正语,照正见去说话,不做妄语;(4)正业,照正见去做清净善业,不造杀、盗、淫等恶业;(5)正命,照正见过合符戒律的生活,不靠邪法活命,邪法有五,所谓乍现异相,以求利养,以及占卜吉凶看相算命,以求利养之类;(6)正精进,照正见勤修善道,永不懈怠;(7)正念,即惟有正见在心,念念不忘;(8)正定,靠正见人于无漏禅定,制心一处,方能无事不办。

可见,八正道以正见为核心。八道归一,归于正见。正见就是因缘说。世间因缘,轮回生死;出世间因缘,自由解脱。苦因聚集则受苦,苦因消散则无苦;善因聚集则解脱,善因消散则束缚。缘起缘灭,诸法无我,没有梵天和上帝。这种无神论,跟现代科学一点也不矛盾。不但不矛盾,还很合拍。所以很多大科学家非常尊重佛典。

可是呢,也总是有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见了佛就躲着走。有一位老太太,就是这样。

回顾东西

总皆是佛

这位老太太姓甚名谁有待考证,我们只知道她老人家跟如来佛同生,却不愿意见佛。事情是这样的:世尊有一回看到文殊菩萨忽然起了佛见和法见,就以神通之力,把文殊菩萨弄到铁围山。这铁围山好生厉害,都是铁的,把个大大的咸海团团围住,山外四周分布四大部洲,其中就有我们地球所在的南瞻部洲,另有东胜神州、西牛货洲、北瞿卢洲。这铁围山又和其他七山一起,围着一座高高的须弥山。这须弥山危乎高哉!只见它漂在水中,是一眼望不到顶,水上就足有360万里高,水下还淹着360万里深。那帝释天就住在这妙高极顶,山腰则有四天王把持。那帝释天,音译为因陀罗,有人说就是基督教的上帝和婆罗门教的梵天。此帝释天,宫殿巍巍,上面覆盖一张无边大网,唤作“因陀罗网”,网上有无数宝珠;一一宝珠,各各映现一切宝珠妙象;一一妙象,复又各各映现一切妙象,如此重重无尽。

且说那文殊,本是智慧第一的大菩萨,如来的左面侍者,现在被世尊挟持,来到两座铁围山处,无心看景。不料在一座城市的东方,遇到一位老母,却是有些看头。原来,这老母与佛齐寿,同佛所生,就是不肯见佛。每见佛来,总是扭头便走。虽然如此,佛总是避不开。如果佛从西来,她就避走东南北三方,这时佛又从东南北三方出现;佛从东来,她就转道西南北三方,佛又从西南北三方出现;佛从南来,她就避走东西北三方,佛又从东西北三方出现;佛从北来,她就转身西南东三方,佛又从西南东三方出现。这老母“回顾东西,总皆是佛”,又心生一计:用两只手把双眼蒙住了。你说怎么着?这时候,即使在她的十指掌中,也全部是佛。文殊菩萨一看,便有所悟,刚才所起的佛见和法见,一扫而空。

所谓佛见,就是给佛下个定义:佛是这样,佛不是那样;佛在这里,佛不在那里,等等。想用一个筐子把佛框住,把别的东西扔在筐外。法见与此类同,也是下定义:这是法,那不是法;这是我,那不是我;这是心,那不是心;这个是物,那个不是物,等等等等。都叫做起见。一起见,就有了教条,被捆住了,动弹不得。所以,我们看了这个故事,也可以起一见,名日“文殊菩萨见”。什么叫“文殊菩萨见”?就是认为文殊菩萨不怎么样,不如世尊,不如我佛如来,不然文殊菩萨怎么起佛见法见,为什么佛不起佛见法见。

对于苦集灭道、十二因缘,我们也可能起见。于是就有大乘小乘之争,内道外道之争,佛教和非佛教之争,正见和邪见之争。所以又该说:“正见无见而无所不见”。可能有一天,那老母突然以为佛无法躲开,便心生一念:我就是要见佛。那时候,恐怕她到东方去,佛将不在东方;到西方去,佛将不在西方;到南方去,佛不在南方;到北方去,佛不在北方。

那怎么办?可能把自己五脏六腑掏出来,抖搂抖搂,都没有佛,何况于十指掌上见佛?不可能。

可是,不起见怎么可能?

其实,不起见,这就是一见。

这一下,读佛典可就麻烦啦。佛说苦集灭道、十二因缘,佛又说“无苦集灭道”,“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我们有点无所适从。

所以历史不容易搞清。搞历史有好多困难:一是历史过去了,史迹无存,史迹变了;二是史迹在当时就有争议,何况后人的评说;三是记忆的忘失和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历史都可能忘记,可能记错,何况对别人、对几千年的历史呢?心记和笔记都不行;四呢,历史是人参与的,一个人做的,可能跟他想的不一样,就是在当代在眼前,一个人这么做,我们还.难以知道他究竟怎么想,当代史都这么难写,何况古代史?现代考据学再发达,也还没有发达到能够考据古人的心理状态:某甲当时怎么想,某乙当时怎么想,等等。想到这里,唉,要是真有一种大智慧,真有宿命通,就方便了。宿命通之类,有人硬说没有。那么他是如来肚里的蛔虫?那已经说明他有神通了,而且是宿命通,因为他在断言过去的事情。不过也许他用的是科学仪器,这恐怕也并非绝不可能。硬说有呢?也不好证明。这时候,怀疑论还比较保险。如果怀疑论还过分了一点,那就保持一种怀疑的心境,一种探索研究的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作些推测,尽可能加以证明,可能好一些。

关于早期佛教的历史,也是不好写。大乘这么看,小乘那么说,何况还有教外人士。你说佛那么能耐?那么智慧?据说如来自己都说他“无智亦无得”,不信可以翻《心经》。还有一回,世尊正坐着,看见有两个人抬着猪过来,就问道:“这个是什么?”那两个人随口念了一首偈子,作为答复,偈日: “佛具一切智,猪子也不识!”世尊就说: “也要问问才知道嘛。”

好比孔子,注重一点一滴的学习,“入太庙,每事问”,“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好学,这大概也是一种大智慧。

还有一种智慧就是能言善辩,在佛家称为辩才无碍。

有一次,长爪梵志来找世尊辩论,他首先约定:我要是输了,我自己斩首。

世尊问:“你的学说以什么为宗旨?”

梵志说:“我以一切不受为宗旨。”

世尊问:“你这个宗旨,你受还是不受?”

梵志一听,拂袖而去,以为如来不过如此。走到半路上,感到自己错了。就对弟子们说:“我该回去,斩首以谢世尊。”

弟子们觉得纳闷:“人天大众面前,有幸辩赢了,怎么还斩首?”

梵志说:“我宁肯在智慧人面前斩首,不在无知人面前得胜。”说完自己叹道:“我两个地方都错了。如果我说受,那明显就错了,因为我说的是一切不受;说不受呢,也错了,不过错得比较隐蔽。一切人天二乘,都不知道我错在哪里,只有世尊和诸大菩萨知道我的错处。”

回到世尊那里,梵志说:“我两处都错了,来斩首谢世尊。”

世尊说:“我法门中,没有这种事情。你还是回心向道的好。”

梵志于是带着自己的500弟子投佛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什么是佛家大智慧,下个定义不容易。

有一次,一个外道问世尊:“世尊昨天讲什么法?”

世尊说:“讲定法。”

外道又问:“今天讲什么法?”

世尊说:“讲不定法。”

外道问:“昨天说定法,今天为何说不定法?”

世尊的回答很简单:“昨天定,今天不定。”

一下子把全部外道破个干干净净——说定法,破掉了怀疑论;说不定法,破掉了教条主义。六师外道,观点种种,却可以归结为两大派:要么执著一种教义不放,搞教条主义;要么自称什么教条也没有,搞怀疑论。

其实都站不住脚,都自相矛盾。

不过在好多人看来,佛法和佛教自身也是充满矛盾。佛陀在世,讲的只是小乘法吗?只是几部阿含经吗?大乘一派就不这么看。可是最初的几次结集为何都没有大乘经典?

虽然如此,如来涅椠后,大乘佛教的出现,的确是佛教史上的一个极为重大的事件。如来出世,只为一大事因缘——度众生成佛。因此,彻底的大乘佛教,主张不论大乘小乘,统统归于惟一之佛乘。所谓佛乘,其实是非大非小,能大能小,屈伸自在的。你说它大,它吱溜一声缩进小乘里面,甚至缩进世俗法里面,不见了;说它小,它唰地一下就铺天盖地,管什么都往里吞,无边宇宙在里面也只是微尘一粒。你说这佛乘,它就是小乘,就是大乘;也不是小乘,不是大乘。是什么不是什么,这些问题它都懒得管。所以说,看见“小乘”的时候,咱们可得“小心点儿”,可是不能“小心眼儿,”免得中了这老佛爷的机关。

同类推荐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葽”、“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 萨特哲思录

    萨特哲思录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存在与虚无、哲学的谈话、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写作以及萨特年谱等五部分内容。
  •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是一本讲述曾国藩修身立志生存哲学的书籍,共收录了曾国藩文集、书信、日记中近800条修身语录,逐条进行翻译和简析,并作了注释。《曾国藩修身经》共分十章编辑,每章又分若干节,分别讲述了修身的要旨、修身的前提及修身的应用等。各章之首用较详细的提示,帮助读者了解全章精髓,各章之后均附有曾国藩的修身故事,以印证修身之理念,并以“独处心语”进行引申,启发读者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实践。
  • 老子试读

    老子试读

    本书对老子《道德经》的原文进行了试读和注释,在“破”的学术意义上,排除了对老子消极遁世的误解,驳斥了把《道德经》视为卜巫之术的行径,摈弃了认为老子的权诈功利的想法在“立”的创见上,说明了老子的哲学足以破解唯物辩证法的迷惑,为心灵生命境界开创出超然的立场和出路。
  • 荀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

    荀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集中记录了荀子的言论,对于研究荀子及先秦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张葆荣书画论文选集

    张葆荣书画论文选集

    本书收录《书家·文化·艺术》、《临帖与审美》、《三书并记》、《灵感》、《王羲之与顾恺之》、《关于圣教序》等文。
  • 老爸老妈一根筋(倒霉蛋阿歪)

    老爸老妈一根筋(倒霉蛋阿歪)

    《倒霉蛋阿歪》系列丛书围绕主人公阿歪展开情节,分别讲述了阿歪在学校、家庭中遭遇到的种种事情,突出反映了小学校园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趣情境,以及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艺术,反映了现代小学生群体活泼灵动的生活面貌及可爱无矫饰的个性特征。故事幽默搞笑,其中不乏关于善良、友谊、家庭教育、学习、成长等启示。
  • 穿越之禁咒法师

    穿越之禁咒法师

    离奇的穿越经历,一块从小就随身佩戴的玉佩,死里逃生的他发现眼前的世界突然变了,而且自己似乎变的很厉害。禁咒很难施放吗?我怎么不觉得呢?变成了传说中的禁咒法师的瞳翼忍,为了揭开这一切背后的谜底,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异界生活!
  • 与世隔绝生人勿近:尸啸鬼嚎

    与世隔绝生人勿近:尸啸鬼嚎

    《尸啸鬼嚎》系列卷一:野地孤坟(连载更新中)民国初年,与世隔绝的大山之处,惊现不明年代的神秘古墓,引发凶兽环伺,群尸乱舞,生人困守孤村,进无路退无道,该如何逃离险境,脱出生天?惊悚恐怖,悬疑推理,欲知详情,敬请观阅!
  • 云霄神话

    云霄神话

    世间繁华不过一场烟云,笑红尘世间痴人,痴一念,梦一场,数年情殇,痴笑梦断,苍穹泪洒,终究——谁是负了谁的痴,还是谁噬了谁的心!
  • 庐山天然禅师语录

    庐山天然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在异界

    医在异界

    程天宇,一个落魄不得志的小医生,因一次偶然,穿越到异界。在不断变强的同时,运用现代医学,治病。疗伤,换器官.,延寿续命....混得风生水起,各方大佬尽弯腰.....
  • 你掩护,我逃跑

    你掩护,我逃跑

    姨母欺我,姊妹辱我,渣男虐我,待我重来一世,必要将其血债血偿,萌物朱雀之子为副将,傲娇空间为军师,让我们红红火火建后宫,收美男。只是,那个谁,一上来就要我跟你生猴子,什么?未婚夫?喂喂,君子动手不动口啊!
  • 任性总裁:就要说爱你

    任性总裁:就要说爱你

    一场舞会,没想到成了白鸽一生的劫。陆翊楠,刻在心头名字,在最难的时候是最深的慰藉。
  • 宫浅墨

    宫浅墨

    “美人师傅,求勾搭,阿浅会变高变瘦变漂亮哦,关键是还会变聪明哦。”“你笑点太低了,以后教育孩子不严肃。”“可是美人师傅你笑点太高了,以后会吓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