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6600000007

第7章 天上天下,惟我独尊(6)

4.道谛。灭苦之法有八,所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就是八正道。这一套法门居然被现代物理学家拿去命名他们的新原理,煞是有趣;一个叫做尤瓦尔·尼曼的人,还有一个叫做莫里‘盖尔一曼的人,都是现代著名物理学家,他们发现了基本粒子的一些美妙对称性,总结出他们的新原理,就仿照佛陀的话,名之为“八正道”。

佛陀的法门究竟怎么回事?——(1)正见,即弄明白佛教的四谛,这个第一重要;(2)正思维,照正见去思考,步步增长智慧,不做邪思;(3)正语,照正见去说话,不做妄语;(4)正业,照正见去做清净善业,不造杀、盗、淫等恶业;(5)正命,照正见过合符戒律的生活,不靠邪法活命,邪法有五,所谓乍现异相,以求利养,以及占卜吉凶看相算命,以求利养之类;(6)正精进,照正见勤修善道,永不懈怠;(7)正念,即惟有正见在心,念念不忘;(8)正定,靠正见人于无漏禅定,制心一处,方能无事不办。

可见,八正道以正见为核心。八道归一,归于正见。正见就是因缘说。世间因缘,轮回生死;出世间因缘,自由解脱。苦因聚集则受苦,苦因消散则无苦;善因聚集则解脱,善因消散则束缚。缘起缘灭,诸法无我,没有梵天和上帝。这种无神论,跟现代科学一点也不矛盾。不但不矛盾,还很合拍。所以很多大科学家非常尊重佛典。

可是呢,也总是有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见了佛就躲着走。有一位老太太,就是这样。

回顾东西

总皆是佛

这位老太太姓甚名谁有待考证,我们只知道她老人家跟如来佛同生,却不愿意见佛。事情是这样的:世尊有一回看到文殊菩萨忽然起了佛见和法见,就以神通之力,把文殊菩萨弄到铁围山。这铁围山好生厉害,都是铁的,把个大大的咸海团团围住,山外四周分布四大部洲,其中就有我们地球所在的南瞻部洲,另有东胜神州、西牛货洲、北瞿卢洲。这铁围山又和其他七山一起,围着一座高高的须弥山。这须弥山危乎高哉!只见它漂在水中,是一眼望不到顶,水上就足有360万里高,水下还淹着360万里深。那帝释天就住在这妙高极顶,山腰则有四天王把持。那帝释天,音译为因陀罗,有人说就是基督教的上帝和婆罗门教的梵天。此帝释天,宫殿巍巍,上面覆盖一张无边大网,唤作“因陀罗网”,网上有无数宝珠;一一宝珠,各各映现一切宝珠妙象;一一妙象,复又各各映现一切妙象,如此重重无尽。

且说那文殊,本是智慧第一的大菩萨,如来的左面侍者,现在被世尊挟持,来到两座铁围山处,无心看景。不料在一座城市的东方,遇到一位老母,却是有些看头。原来,这老母与佛齐寿,同佛所生,就是不肯见佛。每见佛来,总是扭头便走。虽然如此,佛总是避不开。如果佛从西来,她就避走东南北三方,这时佛又从东南北三方出现;佛从东来,她就转道西南北三方,佛又从西南北三方出现;佛从南来,她就避走东西北三方,佛又从东西北三方出现;佛从北来,她就转身西南东三方,佛又从西南东三方出现。这老母“回顾东西,总皆是佛”,又心生一计:用两只手把双眼蒙住了。你说怎么着?这时候,即使在她的十指掌中,也全部是佛。文殊菩萨一看,便有所悟,刚才所起的佛见和法见,一扫而空。

所谓佛见,就是给佛下个定义:佛是这样,佛不是那样;佛在这里,佛不在那里,等等。想用一个筐子把佛框住,把别的东西扔在筐外。法见与此类同,也是下定义:这是法,那不是法;这是我,那不是我;这是心,那不是心;这个是物,那个不是物,等等等等。都叫做起见。一起见,就有了教条,被捆住了,动弹不得。所以,我们看了这个故事,也可以起一见,名日“文殊菩萨见”。什么叫“文殊菩萨见”?就是认为文殊菩萨不怎么样,不如世尊,不如我佛如来,不然文殊菩萨怎么起佛见法见,为什么佛不起佛见法见。

对于苦集灭道、十二因缘,我们也可能起见。于是就有大乘小乘之争,内道外道之争,佛教和非佛教之争,正见和邪见之争。所以又该说:“正见无见而无所不见”。可能有一天,那老母突然以为佛无法躲开,便心生一念:我就是要见佛。那时候,恐怕她到东方去,佛将不在东方;到西方去,佛将不在西方;到南方去,佛不在南方;到北方去,佛不在北方。

那怎么办?可能把自己五脏六腑掏出来,抖搂抖搂,都没有佛,何况于十指掌上见佛?不可能。

可是,不起见怎么可能?

其实,不起见,这就是一见。

这一下,读佛典可就麻烦啦。佛说苦集灭道、十二因缘,佛又说“无苦集灭道”,“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我们有点无所适从。

所以历史不容易搞清。搞历史有好多困难:一是历史过去了,史迹无存,史迹变了;二是史迹在当时就有争议,何况后人的评说;三是记忆的忘失和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历史都可能忘记,可能记错,何况对别人、对几千年的历史呢?心记和笔记都不行;四呢,历史是人参与的,一个人做的,可能跟他想的不一样,就是在当代在眼前,一个人这么做,我们还.难以知道他究竟怎么想,当代史都这么难写,何况古代史?现代考据学再发达,也还没有发达到能够考据古人的心理状态:某甲当时怎么想,某乙当时怎么想,等等。想到这里,唉,要是真有一种大智慧,真有宿命通,就方便了。宿命通之类,有人硬说没有。那么他是如来肚里的蛔虫?那已经说明他有神通了,而且是宿命通,因为他在断言过去的事情。不过也许他用的是科学仪器,这恐怕也并非绝不可能。硬说有呢?也不好证明。这时候,怀疑论还比较保险。如果怀疑论还过分了一点,那就保持一种怀疑的心境,一种探索研究的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作些推测,尽可能加以证明,可能好一些。

关于早期佛教的历史,也是不好写。大乘这么看,小乘那么说,何况还有教外人士。你说佛那么能耐?那么智慧?据说如来自己都说他“无智亦无得”,不信可以翻《心经》。还有一回,世尊正坐着,看见有两个人抬着猪过来,就问道:“这个是什么?”那两个人随口念了一首偈子,作为答复,偈日: “佛具一切智,猪子也不识!”世尊就说: “也要问问才知道嘛。”

好比孔子,注重一点一滴的学习,“入太庙,每事问”,“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好学,这大概也是一种大智慧。

还有一种智慧就是能言善辩,在佛家称为辩才无碍。

有一次,长爪梵志来找世尊辩论,他首先约定:我要是输了,我自己斩首。

世尊问:“你的学说以什么为宗旨?”

梵志说:“我以一切不受为宗旨。”

世尊问:“你这个宗旨,你受还是不受?”

梵志一听,拂袖而去,以为如来不过如此。走到半路上,感到自己错了。就对弟子们说:“我该回去,斩首以谢世尊。”

弟子们觉得纳闷:“人天大众面前,有幸辩赢了,怎么还斩首?”

梵志说:“我宁肯在智慧人面前斩首,不在无知人面前得胜。”说完自己叹道:“我两个地方都错了。如果我说受,那明显就错了,因为我说的是一切不受;说不受呢,也错了,不过错得比较隐蔽。一切人天二乘,都不知道我错在哪里,只有世尊和诸大菩萨知道我的错处。”

回到世尊那里,梵志说:“我两处都错了,来斩首谢世尊。”

世尊说:“我法门中,没有这种事情。你还是回心向道的好。”

梵志于是带着自己的500弟子投佛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什么是佛家大智慧,下个定义不容易。

有一次,一个外道问世尊:“世尊昨天讲什么法?”

世尊说:“讲定法。”

外道又问:“今天讲什么法?”

世尊说:“讲不定法。”

外道问:“昨天说定法,今天为何说不定法?”

世尊的回答很简单:“昨天定,今天不定。”

一下子把全部外道破个干干净净——说定法,破掉了怀疑论;说不定法,破掉了教条主义。六师外道,观点种种,却可以归结为两大派:要么执著一种教义不放,搞教条主义;要么自称什么教条也没有,搞怀疑论。

其实都站不住脚,都自相矛盾。

不过在好多人看来,佛法和佛教自身也是充满矛盾。佛陀在世,讲的只是小乘法吗?只是几部阿含经吗?大乘一派就不这么看。可是最初的几次结集为何都没有大乘经典?

虽然如此,如来涅椠后,大乘佛教的出现,的确是佛教史上的一个极为重大的事件。如来出世,只为一大事因缘——度众生成佛。因此,彻底的大乘佛教,主张不论大乘小乘,统统归于惟一之佛乘。所谓佛乘,其实是非大非小,能大能小,屈伸自在的。你说它大,它吱溜一声缩进小乘里面,甚至缩进世俗法里面,不见了;说它小,它唰地一下就铺天盖地,管什么都往里吞,无边宇宙在里面也只是微尘一粒。你说这佛乘,它就是小乘,就是大乘;也不是小乘,不是大乘。是什么不是什么,这些问题它都懒得管。所以说,看见“小乘”的时候,咱们可得“小心点儿”,可是不能“小心眼儿,”免得中了这老佛爷的机关。

同类推荐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全书讲的是领导成效总体和方方面面最优化的哲学,老子明确提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到底如何使领导成效实现最优化呢?这一问题“玄之又玄”,他自己解“极”。本书或明确或隐晦地揭示了他的答案,以免“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前世菩提树,今生因缘果。命运岑寂流离,佛颜嫣然常悦。作为红尘俗世中的人,且让我们问佛观心,于纷繁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安宁与淡定。
  • 聆听大师胡适

    聆听大师胡适

    胡适一生,涉及了大量的学术文化、思想文化和政治文化的言论,其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朴实无华。兼具了可读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聆听大师胡适》系列以独特的视角,从人生、治学、政治、社会等方面入手,在胡适作品中精选出能够代表胡适思想的篇章,收录图书:《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孤独与大胆:胡适自述》等七册。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佛说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

    佛说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曦月

    梦曦月

    “说,你爱谁!”原城几近吼了出来,那犹如冰魄利剑的眼神,仿佛凝聚了三万年的积雪,冰骨入髓的寒意瞬间包裹着青柠周身。“我......我爱你”青柠漂亮的眼眸,如水雾般迷离,泛着水润光泽,脸上是溢于言表的喜欢。原城显然没有料到她会这样回答,怔在了原地,不自觉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却幽幽吐出三个冰寒的字眼“那他呢”“他,谁?”青柠一脸茫然的望着原城,根本没有从中听出酸溜溜的醋意。原城很满意这样的回答,他俊美无双的脸上带着欢喜的笑,邪魅霸道狠地狠狠攫住她的樱吻,看似冷酷却又温柔似水。我也爱你,很爱很爱你,从第一眼看见你,就喜欢你,你是我存在的意义,是我一辈子努力的原因。
  • 泣血双绝

    泣血双绝

    万年前,神级强者阿修罗,不知为何一个接连一个出现暴走,为此给大陆带来毁灭性破坏。因此,为了‘守护家园’与‘生存权利’,阿修罗结成‘守卫联盟’与‘生存联盟’两派,进行对峙决战。此战导致大陆崩溃,修罗灭绝。而后大陆是靠无名神焰与其主人以生命为代价才重组大陆。人类才得以延续。万年后,一个不知修炼为何物?的遗孤少年,却在血与泪的浇灌下发奋图强,揭开层层迷雾,引出修罗之谜,迎来宿命之战。然而真相。。。谢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
  • 也许青春过

    也许青春过

    那些年、那些事、校园生活的点滴,百般滋味在心头。二十年后的再遇,主角原来是外星人,同班同学竟是杀父仇人,他卻被诱导进入一个架空的大宋年代...…。
  • 三国演义(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三国演义(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由于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有限,我们便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使之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还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圣殿少年

    圣殿少年

    圣殿于魔影大战造成的穿越,现代版的暗中较量!
  • 栀陌

    栀陌

    栀子树下,他手执竹卷的样子,绘了她整颗心;阶梯上,他微笑着将她拥入怀中,那有力的心跳,谱成她入睡前的乐曲。心之所向,君可知否?我愿与你,一生一世一双人,直至白头。
  • 青青海边草

    青青海边草

    肖沐青出生在80年代滨海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从军,母亲工人。姥姥、姥爷抚养他长大直至初中,父亲被军队调回滨海市工作,终于可以每天回家,故而沐青也可以回归三口之家。然而从小接受老人的抚养,作为男孩略显性格孤僻又值叛逆的青春期,情感细腻而又敏感的沐青在遇到了喜欢的女孩会如何表达,最后的初升高又能否顺利过关......
  • 第十使徒番外篇

    第十使徒番外篇

    《第十使徒》主线外的短篇番外。感谢极光游制作的封面。讲述主线故事之外的有趣的故事。为了更好理解故事内容,建议首先阅读《第十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