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漓江进入枯水季了,所以没法乘船去阳朔。非得乘船,那也要到一个叫杨公堤的地方。到桂林不游漓江,算什么到桂林?
漓江的水值得好好描述,与任何一条大江大河的水都不同,清澈见底,远看蓝蓝的,近看黑黑的,仿佛有一种厚度,给人凝脂一样的质感。水流缓慢,听不见一点哗哗声。两岸一些凤尾竹的倒影,使河流看上去比实际更深。远处堤坝上萧索的枯树,经过水汽的氤氲,成为绝妙的山水画。怪不得徐悲鸿要到此赁屋居住。
但漓江的美到此就要结束,梦幻漓江的梦幻就要破灭了。
在河流中漂浮行走的游船,不知何时引来了一帮人,这帮人你看不见他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他住在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就在漓江附近。个个都很单薄,穿的是单衣,打着赤脚。小的七八岁,大的四五十,跟着游船往前走,逢滩过滩,逢水涉水。有个小的,特别瘦,只穿一件破衬衫,且全部湿了,看得见在瑟瑟发抖,但他还在一个劲地跑。船上人起了怜悯之心,扔下钱去,虽然不是百元五十元大钞,但仍然激起兴奋的水花,使一帮人全部疯狂地奔了起来。小气鬼在恶作剧,扔下花生,那是刚才一兜一元钱买的。花生也要,捞起来烘干还是一元一兜。所以拼命地奔跑,捞花生。一个妇女,衣衫全湿,她的身上还驮着一个宝宝,但她奔走得最疯狂,手上有根长竹竿,竿子顶端绑了个网兜,游人可以直接将钱放进网兜,她也可以用网兜在水里捞花生。一个大善人放五元到她的网兜,她立刻将钱送上岸去,放进丈夫的口袋。我听见一个伪君子游客在骂她丈夫,好像他倒愿意做她的丈夫。
像文清一样的导游,感到面子无光,很久不说话,只是说,当地政府对这种行为是严禁的,只是禁止不住,也实在没办法。
晚上看演出,名为“梦幻漓江”,用音乐、舞蹈、造型、声光电,种种奇技淫巧,将桂林演绎得如梦似幻,令人久久不能平静。以前我从没看过这样精美的表演,仅仅那些演员,也不知从哪请来的,个个刚刚长成、充满活力与朝气,据说多在十六至十八之间,让观者格外的亢奋。看来,美是要脱离苦难才能感觉得到,同是一个桂林,同是一个漓江,白天的那一幕令我大失所望。也许,美只在虚幻中,在舞台上。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这个人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潇洒风流,仿佛一个白衣秀土,生着一副白净面孔,长着仙风道骨,忽然这里,忽然那里,永远也不老的样子。
我追随杜牧已久,只可惜他来我家乡的时候,我还连影子的影子都不存在,弄得只能读他留下的诗句。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我到扬州,一半也是因为前述“青山隐隐”诗句。
有这样的城市,不一定很大,也不一定很富,但当你住在那一生,不会觉得遗憾;或者因为没有去过而抱憾终生。这样的城市,在中国并不很多,扬州就是其中最有代表的一个。
从镇江搭轮渡,越过京口、瓜洲间的一水,便来到扬州。现在自然有了润扬大桥,不必坐轮渡了。扬州的青山是难以看到的,杜牧的眼力可能比较好,那么一个平缓的蜀岗竟然被他看做青山了。但扬州的水确是很多的,运河不算,从蜀岗流下来的几条小溪,竟然汇成了一个湖,这湖弯弯曲曲,阔的地方像大塘,窄的地方竟如河沟。不知谁那么高明,称之为“瘦西湖”,既沾上杭州的灵气,又别有韵味。
就是这一湾碧水,把整个扬州档次提升了。因为有水,城市的文章也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