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知道天坛有什么可看的,差不多这样富丽堂皇的东西,我都没什么兴趣。但这世界上恐怕还没有人能完全按自己的兴趣办事,所以,在几个老头子的催促下,还是买了票进去参观一回。此前虽未来过天坛,地坛倒是去过的,森森柏树,坦坦马路,就是一个大树林子。地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孩在水沟里钓鱼,二尺长一根竿子,拖着一条细线,从早到晚也钓不了一条鱼,完全是一种虚拟的娱乐行为。
在天坛,情况有些不同,主要是没有水,所以也就没有垂钓的孩子。但天坛有一个风雨长廊,九曲回环,直通到祈年殿。粗一看,不能发现这回廊的妙处。尤其是人多,而且平均年龄大,要不是一些年轻游客充数,怕平均年龄不会低于六十五六。人在这里形成一窝一窝的人堆,有点像卖杂货的市场,又有点像赌博的地摊儿。人都拥住了,自然行走的速度就慢了。
我正憋气,却突然从嘈嘈嚷嚷中分辨出一种超然尘外的袅袅之音。再一细听,原来是国粹——京剧。
北京,令我神往的有五道口,有天桥的广和楼,有西四的沙锅居。为了像捧角家那样痴迷,我已到过前门大街数次,但每次看到的,除了一个紧挨一个的美容美发店,连广和楼的影儿也没见着。其实我也并非懂戏,也不想冒充懂戏,只是有时想到吴祖光十几岁在那儿捧角,觉得异常新鲜有趣。
天坛的唱家,看来是属于票友性质,看那行头、做派、唱腔,接近专业水准。老夫妻一拉一唱,是为妇唱夫随,比较有趣。至于锣鼓家伙齐备、生旦净末丑一个不缺,就是要把排场摆到大庭广众之下,叫大家看看北京人玩物到什么程度。我对此一概没有热情,因为已经听到前面“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
李奶奶五十多,李铁梅也是五十多,眼睛里射着深仇大恨。“奶奶不是你的亲奶奶,你爹也不是你的亲爹”,“却原来我是风里生来雨里长,奶奶呀”。演的人全身心投入,听的人目醉神痴。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天坛票友的演唱,但可以肯定,这一对“祖孙”一定配合了不下百遍。
人生本如戏,何必太当真。想当年我第一回听“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的时候,还不知道这是戏是歌,只觉得披肝沥胆,甚是好听。如今一转眼,已经明白,却原来人生不过是一场戏。看《风雪夜归人》电视剧,听苏芮演唱的《容颜》,不知不觉流下来眼泪:
那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容颜,看不清是喜欢或伤悲,我醉了我累了我是谁,回忆的风雪,密密将我淹没包围。
尝尽了感情的盛开枯萎,回头我才懂释怀的美,无语的心关上眷恋,只想给自己一张不再掩饰不再脆弱的容颜。
走过了昨天的千山万水,我多想停靠安歇,平静的心坦然告别。只想给自己一张没遗憾没有苦涩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