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这景王祠里遍已人头攒动。我远远地站在街边看着,那人山人海的景象也就跟大年初一的庙会一般,果真是热闹无比。路过的人闲话着景王如何如何灵验,又说会护佑城阳子民。这些话,经过老百姓这般口口相传之后,无论真假,都会让人深信不移。
我在景王祠外看了会热闹,便与钟离砚溜达着回去。刚刚从后院的门进去,云娘便来报我,说是丞相来访。我看了看天上的太阳,想着丞相八成是下了朝就过来了。估计,景王祠的事他也已经听说了。
“丞相,子衿有失远迎了。”我快步进了前厅,人家是丞相,让人等着可是没规矩的。可是,我这话音刚落,丞相反倒先予我施了一礼。我忙上前扶了丞相道:“丞相这是何故?”
“沐封替城阳国的子民感谢子衿姑娘!”
“丞相说哪里话,子衿可是没做什么。”
我与丞相分别在几案前落坐,又替丞相续了茶水,丞相正襟危坐,害我也不得摆正身子,不能坐得舒服些。
“今日朝堂上都议论开了,不只是都城里有景王显灵一说,城阳国各地都有人见景王亲临。说是腾云驾雾,如神仙下凡。沐封福薄,未能见到景王亲临,着实遗憾了。”
“丞相,你是聪明人,子衿与无需隐瞒。那不过是些障眼法而已,只是想借景王的口,让受苦受难的百姓在精神上有所依托。大灾面前,总得有希望才是。”
“所以,沐封才要替城阳国的子民们感谢姑娘。”
跟丞相聊天的好处就是可以点到为止,不需要特别地说明,他亦不会追根问底,这样的男子让人觉得暖心。
“不知道丞相可有妻室?”我亦不想在景王那个问题上纠结,便扯开了话题。
“怎么,姑娘可是想给我做媒?”
“丞相误会了。那日我去相府,正好听到府里有丝竹之声。起初,疑是丞相在抚琴,后见丞相出来,而琴声未绝,想来府里定有佳人。”
丞相笑而不语,我便猜到大概是什么人了。前些日子丞相说有家人从蜀郡而来,还给我带了些家乡的特产,想这家人便该是他的夫人。
“等过些日子方便了,定请姑娘去府里小坐。内人虽不及姑娘这般聪慧,不过家乡菜倒是做得极好,到时候姑娘一定去尝尝。”
听完丞相这番话,我倒是对丞相这位夫人好奇起来。如此儒雅的男子,她的夫人定然也是极优秀的女子。那日听琴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我与丞相闲话一番之后,他便起身告辞。
送丞相出来,他走到门口像是有几分犹豫,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便问道:“丞相有话不妨直说。”
“自王美人有孕在身不便侍候大王,这些日子以来,大王夜夜宿在李夫人宫里。那李夫人乃将门之后,虽说比不得王美人娇艳,但论家世可是比王美人强上很多。如今王后之位空悬,王美人虽说怀有王嗣,但你应该比我清楚,她是皇帝送与大王的,大王再宠幸她不会立之为后。但李夫人不同,李将军从前就追随景王,那可是老臣了。如今亦是多事之秋,大王定然是更信任自己的老臣。所以,李夫人如今受宠,恐怕来日亦会为后。”
我知这沐封不是多嘴之人,他如今能对我说这番话,自是替我考虑的。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这城阳国的王后哪里有我的份。
“丞相除了夫人,可还有其他姬妾?”我问了句不相干的话。
“不曾!”
“那丞相可有想过再纳其他姬妾?”我又问。
丞相不解,但依然回答道:“沐封此生,有夫人足矣!”听了他这话,我冲他笑着点了点头。这样的男子,两千年前,一国之相,他应该妻妾成群的,但弱水三千,他只取那一瓢饮。而我却不是刘喜的那一瓢,所以无论他宠了谁,让谁当王后,与我又何干。
“若是如此,倒是沐封多嘴了。”
我什么都没说,可是这沐封把什么都听明白了。若是换成钟离砚,估计我把话说得再白,他也不会明白。想想翁主那日见他小脸绯红,他们应该能成就一段好姻缘,只是看刘喜愿不愿意了。
送走丞相,我独立于府门前,看门有些冷清的街道。这都城的商业并不发达,其实也不只城阳国的都城,想是大汉朝也没有几座城池是商业繁荣的。古代的重农抑商,禁锢了商业的发展。文帝重农劝农,这也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创立了条件。但是,商业不发达,也就创造不了更多的经济利益。没有经济利益,也就没有更多的税收。如今,农业受灾,这一年的税收自然是没办法了,但国家没有税收就没有收入,这问题同样严重。所以,发展商业,让商业繁荣,这可是利国利民的。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