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01900000007

第7章 找对山头站好队,适当距离不可少(2)

曾国藩在1847年升任礼部侍郎时,给他的祖父写信说:6月2日,我得到了皇帝的特别恩宠,由七品骤升至二品,本朝获此殊荣者,唯我一人。其实,曾国藩之所以平步青云,是因为他把握住了“借力”的机会,即认识了很多达官显贵。正是因为踩着这些人的肩膀,才使他爬到了最高点。

曾国藩能够在京城站稳脚跟,就得力于他的师友穆彰阿,其中细节我们之前已经说过。这里,我们再说一下曾国藩的熟人对这段故事的记述:一天,他忽然接到皇帝次日要召见的谕旨,于是便连夜赶到京城,先在老师穆彰阿家里住下,第二天,被带到皇宫的一个角落,他环顾四周,发现这里并不是平日里皇帝召见群臣的地方,最后竟白白等了半天,无奈只好返回穆彰阿家里歇息,准备第二天再去。然而,老师穆彰阿明白,这是主子要试探他,看他是不是留心身边的事物。于是问他:你在屋子里看见什么了吗?曾国藩说看到一面墙壁上有字。老师领悟道:那可能是主子专为你准备的。曾国藩这才知道,但并不记得写了些什么,甚是着急。老师赶忙弄了些银子贿赂了那屋子的看门太监,抄录了一份回来,曾国藩背了一夜,第二天现学现卖,蒙过了主子,留下了好印象,为以后升官打下了根基。

所以,纵观曾国藩在京城步步高升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除了他本身的才力,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借助外力,大家试想,如果没有老师的知遇之恩,就是他再勤奋上进,再聪明能干,而要在十年之内连升十级,都是白日做梦的事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日益频繁,这其中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所以,一个不懂得“借”的人,不仅在事业上难有建树,就是连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官员都是很难的事情。要知道,越是现代社会,想仅凭借一己之力,就越难以取得最后的成功。如果因为心胸狭隘,不愿意去借助外力,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更糟。

俗话说:兄弟一心,其力断金。一个人的力量往往太小,只有学会借力,才能拥抱成功。在这里我们不妨打个比方:一人之力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帆的一只航船,只有借助风浪,才能接近并主宰这只船。自古以来,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少不了借助别人的力量。因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而精力更有限,所以做一番大事情,就要善于把所有的“力”都集合起来。这正如每个朝代的繁荣并不只是皇帝英明,而是他广开言路,善于倾听臣民的意见。

汉武帝刘彻比较聪明,幼时被封为太子,等到父皇去世,皇太后窦氏独揽朝廷,大有废太子之势。然而,陪伴他读书的张汤、李陵、灌夫和郭舍人都给了他大力的帮助,最终得以顺利登基。

当他年纪稍大后,便重用这些人,君臣之间相处的如一家人,纵然有个别失礼之处,亦不放在心上。就这样,一家人兢兢业业几十年,创造了大汉时代的辉煌。太子尽管不需要什么升迁,但如果没有谋臣的帮助,也是做不了皇帝的,那皇太后窦氏过的桥比太子走的路多,可不是吃素的,区区一个太子能斗得过她?可见,不管是官大官小,借力是必须的,即便升了官,弄不好也有降的时候,这样的事也实在多了去了。所以,借力在任何时候都是必须的,做官千万不要过河拆桥,不然会落得同样下场。如今许多初入仕途的人还不会借力,以为借力的同时难免行贿,还不如不借。但不借又升不了官。其实,借力和行贿是两码事,借力还是要靠自己行得正走得直来打动别人的,要靠德。如果明白这点,也就能学会借力。

综上所述,“借”是生存竞争的第一法则。要成功必须善借别人的力量;借的力量无穷大;借,才是一切。借不仅是一种思维与行为的艺术,更是生存与成功的策略。因为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有借助外力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才能登上事业的顶峰。

而且,“借”无时无处不渗透在现实生活中,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罢了。从有形的借物、借财、借人、借地到无形的借势、借机、借力、借智以及借心,这都是需要掌握的。要成就大事,不借助于别人的思想、能力、经验、智慧、资金、资源、人才等各种可借之物,是很难的。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出身贫寒、运气不佳、资源短缺……这都不是你的错。领悟借力的思想、学习借力的方法、掌握借力的技巧、从此你便开始走向成功!

或许有些人要说:借力太难,不是我不想借。其实,借力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借力的关键是要有容人之心,也就是说,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评价,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短处,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与人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强烈愿望。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将如何借助别人的“力”呢!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借力给你,不论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无往不胜。”宽容也是一种德,可以帮你借到力。

正如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言:中国人基本上就是活在一个人情网络里,任何人之间都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而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果一个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他人力量的人,光靠自己去闯天下,在现代社会里是很难行得通的。因此,要善于利用人情网络来成就自己。

其实,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不是在人际关系上栽了跟头,以至于终生怀才不遇,抑郁而终?又有多少有才之人时常发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所以,懂得如何借用人际关系,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

聪明的人都是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成功!凡成大事者,都是借力的高手,谁敢说他的成功不需要借力?谁敢说他的成功中没有借力?因此,做官的朋友要谨记:官场上讲究的就是敢借、能借、会借、善借,只有这样,才能借出一片新天地!如果你还做不到,那就简单一句话:用你的德来借别人的力!

找好靠山,也要小心成为陪葬

靠山与陪葬只一墙之隔,虽说是靠山,但不可常靠,只在关键处一靠,方能免于牵累。

一个人要想在仕途上站稳脚跟,就一定要找好靠山,但在这同时,也不能过于依赖靠山,否则就有可能随着靠山一起倒掉,成为可怜的陪葬品。

在官场上生存,靠山是必须的,然而,也不能一味指望靠山,因为靠山终究有倒的时候,如果将自己全部的重心都放在靠山上,那么,就难免与靠山一起倒下。这就好比是古代一种叫作“连坐”的刑罚,只要你的靠山一出事,你就难逃一劫,因为你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所以,在寻求好靠山的同时,又不能完全依赖靠山,而是要把握大方向上的原则。不然,终究只是徒劳一场。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有关曾国藩在这件事情上的教训。

早期,曾国藩由老师穆彰阿提携,入仕为官还算顺利。但是,当道光帝驾崩的时候,曾国藩就已经隐隐之中觉得自己要大祸临头了,因为穆彰阿当时权可倾国,而且与和有一拼。结局也正如他所料,咸丰登基不久之后,就罢免了穆彰阿。那么,一直以来都靠倚仗他而得势的曾国藩此时的境况如何呢?尽管道光在死之前对咸丰帝说曾国藩能用,而且,咸丰帝也没有因为他是穆彰阿的学生而将他治罪,但是,曾国藩却因此而失去了一位有力的后台,成了彻底的孤家寡人。而俗话说得好: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捶。穆彰阿一倒,那些原本就对曾国藩不满的大臣,就更要对他落井下石了。而那些一直以来靠他罩着的老朋友也躲到一边去了。

当时的情景,令曾国藩终生难忘。自此之后,无论是位高权重、一呼百应时,还是在他不得志之时,曾国藩都不与朝中权贵过密交往。他不愿卷入高层的政治斗争中,做无谓的牺牲。于是,曾国藩也学会了“明哲保身”,在他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找靠山是一门学问,找到了并不代表你就会成功,只有做到既不受靠山连累,又能得到其扶持,才算是真的成功了一步。所以,找好靠山,也要当心不要成为陪葬品。

咸丰后期,皇族出身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及其异母弟肃顺为首的集团已经形成,并且越来越得到咸丰帝的信任,得到愈来愈大的权力。肃顺尤为突出,遇事敢作敢为,又与军机大臣杜翰、兵部尚书陈孚恩、两广总督黄宗汉等人结为死党。同时,又广泛招纳有名望的官吏和名士,“颇搜罗人才,资以延誉树党”。

有这样野心的人,对当时军队,特别是战斗力强的湘军,自然不会漠不关心。然而,军队是国家机器的支柱,大臣与带兵将帅密切往来,最易招致政敌的攻击,甚至引来不测之大祸,肃顺自然不敢贸然行动。

肃顺时常进言,力举咸丰帝不信任的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此后对曾国藩的下属又多有任命,他所给予湘军集团的实权利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显然是在招揽曾国藩。不过曾国藩看得明白、看得长远,只是在不得罪他的基础上左右周旋而已。

后来慈禧将肃顺处死,紧接着又要处置与肃顺有关系的人。

一时发现许多朝野文武大臣都有与肃顺交往的信件,但没有发现曾国藩与其交往的一字一言,不然是要把他“打”倒在地的。

其实,因“靠山”遭殃也是事情的本来面目。俗话说得好: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得人的好处,就得听人家的话,而话有可能是错的。当听到错话时,自己要有辨别对错的能力,而且,要有总的原则,不能因为受了别人的好处,就可以跟着他去送死,要是那样,也就没有寻求靠山的必要了。因为寻求靠山是为了发展自己,但是,发展到最后,连命都有可能送掉,那还有什么发展的必要?还不如自己单打独斗。所以说,靠山是要找的,但原则也是要讲的,在倚仗靠山的同时,也要有颗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因为脑袋一热,而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

西门庆原本是一富商,开着生药铺子,兼做绸缎茶叶买卖。

只因有京城亲家是相府管家,就每年过年运几大马车的好东西孝敬,还送了绣金红袍。原只是巴结,并没提什么要求,谁知官从天降,被任命成提刑官,当然是相爷的恩赏。自此后,紫衣加身,有权有势,更是得意,不料某日得京里线报,靠山被弹劾,与之联连的人一律下大狱,西门庆的名字也在其中。吓得他大门都不敢出,连夜运巨额贿赂到京城打点,最后不得已只好找到蔡京门下,从名单里将西门庆的名字勾掉,才躲过一难。

所以说,靠山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一旦用不好,就会危及自己,而那些在官场上屡屡得势的人,往往都是能够熟练利用并与靠山相处的人。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得以保全千秋的功业。

结交权贵,也要保持距离

大凡人情者皆难于推脱,然不推脱,则必受其害。与权贵交,务求纳于道德经纬中。官场之上,和权贵结交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与之结交也要保持距离,否则有“一荣俱荣”的盛况,也就会有“一损俱损”的惨状。

同类推荐
  • 梁启超其人其书

    梁启超其人其书

    作者系中国近代史、中国经学史研究名家,长期收集、整理近代思想家文献,对于戊戌变法研究尤为深入,此书系作者近三十年研究梁启超的心得,对梁氏生平与论著的重要侧面进行探索,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论语的提醒

    论语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论语的原文,给出了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论语的智慧,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提醒。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论美与人的生存

    论美与人的生存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王阳明与康德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我看20世纪中国美学——兼论我国美学的理论建设和发展方向》、《文艺本体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的发展和意义》等。
热门推荐
  • 毒宠冷傲战妃

    毒宠冷傲战妃

    云紫莹被前世喜欢的人伤透了心,跳下悬崖后穿越,醒来就遇到了穿越前欺负自己的姐妹两,收拾她们后......
  • 在那些相爱的日子

    在那些相爱的日子

    本小说总共六十回。讲述了主人公在大学生活的两段爱情故事,在前女友柯青莫名的消失之后,在一次厦门集美大学的晚会上认识的了慕容晓茹,之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毕业后各自不同的工作和不同的工作地点,迎来了时间和距离对爱情的种种考验。
  • 星都市系列再爱我一次

    星都市系列再爱我一次

    二十世纪大学青年穿越星都市的奇妙之旅行。。。。
  • 美女的终极保镖

    美女的终极保镖

    一位叫龙林的年轻人学会了一种特殊的武学去外国当兵结果成为一届兵王结果一个任务让他回到华夏,回归华夏后却遇到许多美女投怀送抱的故事,其中有霸道总裁,美丽御姐,清纯小妹等等的一系列故事
  • 胖女孩,想恋爱

    胖女孩,想恋爱

    她一直幻想,一直希望有一天有一个男孩子会喜欢她。而他,什么时候会出现?
  • 灭仙弑神

    灭仙弑神

    苏南,原是枫林宗一员无名之辈,他原本想平平淡淡度过一生,却不想六界纷争,将他卷入。从此,他走上了一条自强之路。灵兽,魔怪,仙道,凡间,每一个结界都被他搅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他不喜欢自己这样的状态,却又无奈,而且在这样的左右冲突中,他开始变得强大,变得复杂,最终攀上了气力与灵力结界的最高层。
  • 水浒传注略

    水浒传注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之突如其来的爱恋

    TF之突如其来的爱恋

    当霸道的她遇见霸道的他,当可爱的她遇见呆萌的他,当高冷的她遇见腹黑的他。。。。。。。。。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 火幻之岛

    火幻之岛

    作为自创“黑夜森林”系列的第一部小说,《火幻之岛》以苍凉的风格道出了一段现实与幻境交织的故事。该系列小说以横跨几个大陆的历史为背景,百万年的悠长纠葛,最终结局又将如何?何为真实?何为虚幻?无数人因为真实中的罪恶而选择了虚幻,也有无数人沉浸于真实的罪恶之中。何为光明?何为黑暗?光明不一定是真实,黑暗也未必是虚幻。本系列小说将为您展现一段心灵碰撞的旅程,跨越了时空的久远与距离的隔阂,在正与反的交织中,最终迎来的是——淡去了浮华,只求一片宁静与自然。目前该系列小说只完成了第一部——《火幻之岛》,今后将陆续推出续篇,敬请期待。
  • 异世修仙:上古遗神

    异世修仙:上古遗神

    本书有一对主cp,还有n对副cp(好吧,其实是作者懒得数……)为了满足某一些腐女的要求,里面特别添加一对男男恋。作者还是个中学生,可能会有一些不成熟。欢迎加入小说群~,群号码:521798931(里面可以问下作者大约剧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