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01900000007

第7章 找对山头站好队,适当距离不可少(2)

曾国藩在1847年升任礼部侍郎时,给他的祖父写信说:6月2日,我得到了皇帝的特别恩宠,由七品骤升至二品,本朝获此殊荣者,唯我一人。其实,曾国藩之所以平步青云,是因为他把握住了“借力”的机会,即认识了很多达官显贵。正是因为踩着这些人的肩膀,才使他爬到了最高点。

曾国藩能够在京城站稳脚跟,就得力于他的师友穆彰阿,其中细节我们之前已经说过。这里,我们再说一下曾国藩的熟人对这段故事的记述:一天,他忽然接到皇帝次日要召见的谕旨,于是便连夜赶到京城,先在老师穆彰阿家里住下,第二天,被带到皇宫的一个角落,他环顾四周,发现这里并不是平日里皇帝召见群臣的地方,最后竟白白等了半天,无奈只好返回穆彰阿家里歇息,准备第二天再去。然而,老师穆彰阿明白,这是主子要试探他,看他是不是留心身边的事物。于是问他:你在屋子里看见什么了吗?曾国藩说看到一面墙壁上有字。老师领悟道:那可能是主子专为你准备的。曾国藩这才知道,但并不记得写了些什么,甚是着急。老师赶忙弄了些银子贿赂了那屋子的看门太监,抄录了一份回来,曾国藩背了一夜,第二天现学现卖,蒙过了主子,留下了好印象,为以后升官打下了根基。

所以,纵观曾国藩在京城步步高升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除了他本身的才力,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借助外力,大家试想,如果没有老师的知遇之恩,就是他再勤奋上进,再聪明能干,而要在十年之内连升十级,都是白日做梦的事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日益频繁,这其中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所以,一个不懂得“借”的人,不仅在事业上难有建树,就是连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官员都是很难的事情。要知道,越是现代社会,想仅凭借一己之力,就越难以取得最后的成功。如果因为心胸狭隘,不愿意去借助外力,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更糟。

俗话说:兄弟一心,其力断金。一个人的力量往往太小,只有学会借力,才能拥抱成功。在这里我们不妨打个比方:一人之力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帆的一只航船,只有借助风浪,才能接近并主宰这只船。自古以来,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少不了借助别人的力量。因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而精力更有限,所以做一番大事情,就要善于把所有的“力”都集合起来。这正如每个朝代的繁荣并不只是皇帝英明,而是他广开言路,善于倾听臣民的意见。

汉武帝刘彻比较聪明,幼时被封为太子,等到父皇去世,皇太后窦氏独揽朝廷,大有废太子之势。然而,陪伴他读书的张汤、李陵、灌夫和郭舍人都给了他大力的帮助,最终得以顺利登基。

当他年纪稍大后,便重用这些人,君臣之间相处的如一家人,纵然有个别失礼之处,亦不放在心上。就这样,一家人兢兢业业几十年,创造了大汉时代的辉煌。太子尽管不需要什么升迁,但如果没有谋臣的帮助,也是做不了皇帝的,那皇太后窦氏过的桥比太子走的路多,可不是吃素的,区区一个太子能斗得过她?可见,不管是官大官小,借力是必须的,即便升了官,弄不好也有降的时候,这样的事也实在多了去了。所以,借力在任何时候都是必须的,做官千万不要过河拆桥,不然会落得同样下场。如今许多初入仕途的人还不会借力,以为借力的同时难免行贿,还不如不借。但不借又升不了官。其实,借力和行贿是两码事,借力还是要靠自己行得正走得直来打动别人的,要靠德。如果明白这点,也就能学会借力。

综上所述,“借”是生存竞争的第一法则。要成功必须善借别人的力量;借的力量无穷大;借,才是一切。借不仅是一种思维与行为的艺术,更是生存与成功的策略。因为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有借助外力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才能登上事业的顶峰。

而且,“借”无时无处不渗透在现实生活中,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罢了。从有形的借物、借财、借人、借地到无形的借势、借机、借力、借智以及借心,这都是需要掌握的。要成就大事,不借助于别人的思想、能力、经验、智慧、资金、资源、人才等各种可借之物,是很难的。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出身贫寒、运气不佳、资源短缺……这都不是你的错。领悟借力的思想、学习借力的方法、掌握借力的技巧、从此你便开始走向成功!

或许有些人要说:借力太难,不是我不想借。其实,借力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借力的关键是要有容人之心,也就是说,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评价,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短处,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与人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强烈愿望。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将如何借助别人的“力”呢!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借力给你,不论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无往不胜。”宽容也是一种德,可以帮你借到力。

正如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言:中国人基本上就是活在一个人情网络里,任何人之间都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而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果一个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他人力量的人,光靠自己去闯天下,在现代社会里是很难行得通的。因此,要善于利用人情网络来成就自己。

其实,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不是在人际关系上栽了跟头,以至于终生怀才不遇,抑郁而终?又有多少有才之人时常发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所以,懂得如何借用人际关系,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

聪明的人都是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成功!凡成大事者,都是借力的高手,谁敢说他的成功不需要借力?谁敢说他的成功中没有借力?因此,做官的朋友要谨记:官场上讲究的就是敢借、能借、会借、善借,只有这样,才能借出一片新天地!如果你还做不到,那就简单一句话:用你的德来借别人的力!

找好靠山,也要小心成为陪葬

靠山与陪葬只一墙之隔,虽说是靠山,但不可常靠,只在关键处一靠,方能免于牵累。

一个人要想在仕途上站稳脚跟,就一定要找好靠山,但在这同时,也不能过于依赖靠山,否则就有可能随着靠山一起倒掉,成为可怜的陪葬品。

在官场上生存,靠山是必须的,然而,也不能一味指望靠山,因为靠山终究有倒的时候,如果将自己全部的重心都放在靠山上,那么,就难免与靠山一起倒下。这就好比是古代一种叫作“连坐”的刑罚,只要你的靠山一出事,你就难逃一劫,因为你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所以,在寻求好靠山的同时,又不能完全依赖靠山,而是要把握大方向上的原则。不然,终究只是徒劳一场。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有关曾国藩在这件事情上的教训。

早期,曾国藩由老师穆彰阿提携,入仕为官还算顺利。但是,当道光帝驾崩的时候,曾国藩就已经隐隐之中觉得自己要大祸临头了,因为穆彰阿当时权可倾国,而且与和有一拼。结局也正如他所料,咸丰登基不久之后,就罢免了穆彰阿。那么,一直以来都靠倚仗他而得势的曾国藩此时的境况如何呢?尽管道光在死之前对咸丰帝说曾国藩能用,而且,咸丰帝也没有因为他是穆彰阿的学生而将他治罪,但是,曾国藩却因此而失去了一位有力的后台,成了彻底的孤家寡人。而俗话说得好: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捶。穆彰阿一倒,那些原本就对曾国藩不满的大臣,就更要对他落井下石了。而那些一直以来靠他罩着的老朋友也躲到一边去了。

当时的情景,令曾国藩终生难忘。自此之后,无论是位高权重、一呼百应时,还是在他不得志之时,曾国藩都不与朝中权贵过密交往。他不愿卷入高层的政治斗争中,做无谓的牺牲。于是,曾国藩也学会了“明哲保身”,在他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找靠山是一门学问,找到了并不代表你就会成功,只有做到既不受靠山连累,又能得到其扶持,才算是真的成功了一步。所以,找好靠山,也要当心不要成为陪葬品。

咸丰后期,皇族出身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及其异母弟肃顺为首的集团已经形成,并且越来越得到咸丰帝的信任,得到愈来愈大的权力。肃顺尤为突出,遇事敢作敢为,又与军机大臣杜翰、兵部尚书陈孚恩、两广总督黄宗汉等人结为死党。同时,又广泛招纳有名望的官吏和名士,“颇搜罗人才,资以延誉树党”。

有这样野心的人,对当时军队,特别是战斗力强的湘军,自然不会漠不关心。然而,军队是国家机器的支柱,大臣与带兵将帅密切往来,最易招致政敌的攻击,甚至引来不测之大祸,肃顺自然不敢贸然行动。

肃顺时常进言,力举咸丰帝不信任的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此后对曾国藩的下属又多有任命,他所给予湘军集团的实权利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显然是在招揽曾国藩。不过曾国藩看得明白、看得长远,只是在不得罪他的基础上左右周旋而已。

后来慈禧将肃顺处死,紧接着又要处置与肃顺有关系的人。

一时发现许多朝野文武大臣都有与肃顺交往的信件,但没有发现曾国藩与其交往的一字一言,不然是要把他“打”倒在地的。

其实,因“靠山”遭殃也是事情的本来面目。俗话说得好: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得人的好处,就得听人家的话,而话有可能是错的。当听到错话时,自己要有辨别对错的能力,而且,要有总的原则,不能因为受了别人的好处,就可以跟着他去送死,要是那样,也就没有寻求靠山的必要了。因为寻求靠山是为了发展自己,但是,发展到最后,连命都有可能送掉,那还有什么发展的必要?还不如自己单打独斗。所以说,靠山是要找的,但原则也是要讲的,在倚仗靠山的同时,也要有颗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因为脑袋一热,而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

西门庆原本是一富商,开着生药铺子,兼做绸缎茶叶买卖。

只因有京城亲家是相府管家,就每年过年运几大马车的好东西孝敬,还送了绣金红袍。原只是巴结,并没提什么要求,谁知官从天降,被任命成提刑官,当然是相爷的恩赏。自此后,紫衣加身,有权有势,更是得意,不料某日得京里线报,靠山被弹劾,与之联连的人一律下大狱,西门庆的名字也在其中。吓得他大门都不敢出,连夜运巨额贿赂到京城打点,最后不得已只好找到蔡京门下,从名单里将西门庆的名字勾掉,才躲过一难。

所以说,靠山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一旦用不好,就会危及自己,而那些在官场上屡屡得势的人,往往都是能够熟练利用并与靠山相处的人。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得以保全千秋的功业。

结交权贵,也要保持距离

大凡人情者皆难于推脱,然不推脱,则必受其害。与权贵交,务求纳于道德经纬中。官场之上,和权贵结交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与之结交也要保持距离,否则有“一荣俱荣”的盛况,也就会有“一损俱损”的惨状。

同类推荐
  • 老子试读

    老子试读

    本书对老子《道德经》的原文进行了试读和注释,在“破”的学术意义上,排除了对老子消极遁世的误解,驳斥了把《道德经》视为卜巫之术的行径,摈弃了认为老子的权诈功利的想法在“立”的创见上,说明了老子的哲学足以破解唯物辩证法的迷惑,为心灵生命境界开创出超然的立场和出路。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老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老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不论你是圣哲贤人,还是凡夫俗子,都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做人的资本。一个人,如果有了成功的做人资本,就能在生活中扮演各种成功的角色。
  •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社会如江湖,混迹江湖之中,既不能做人皆如韦小宝那样圆滑善辩,过于张扬;亦不可做事都似郭靖般敦厚呆板,不懂变通。若想为人称道,又事有所成,惟有学习老顽童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之术——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热门推荐
  • 绯色豪门:枭宠秘密情人

    绯色豪门:枭宠秘密情人

    谁说每个女明星背后都有人包养?她就是自立自强!某大boss傲娇的说道:“女人我养你!”孟歆柠嘴角抽搐:“你有那么好心?说吧,看在你养我的份上。”某大boss强势的宣布,“不准你跟别的男人有结婚;不准你动情的看着别的男人;不准让别的男人近身。除了我之外。”孟歆柠:“……”洛少,剧情需要懂吗?将就一点吧。
  • Roughing It

    Roughing I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限之大魔头

    无限之大魔头

    传统无限流,腹黑无底线,喜欢的朋友可以来瞅瞅
  • 星际流浪佣兵

    星际流浪佣兵

    校园里吊儿郎当,到处看美女的老师打捞星际残骸、遗迹的星际流浪者。逃出残酷、恶臭特里第行星监狱,带着一大票杀人不眨眼的越狱者。在异族的攻击下,人类节节败退,却能独挡一面的机甲战士。人类的最后希望……那个才是他真正的身份?
  • 等你离婚来娶你

    等你离婚来娶你

    与心爱的男友分手,一纸契约便嫁入了豪门,却更阴差阳错与早已暗生情愫,屡屡守护在侧的项络臣滚了床单,而婚姻里裹着的是金钱、城府、欺骗、算计和利用,为了那一夜的过错,连累项家企业被他报复几近破产,更耗尽她全部的力气去忏悔去弥补,却无法抹掉掉那一次出轨的罪名,更无法摆脱自己被当做兄弟之间,集团之间相互争斗的利器……她在人生的颠簸中学会反抗,腹黑,算计,可命运该如何眷顾与她?
  • 黑五

    黑五

    历史的车轮在不停的转动,请随我一起走进黑五的世界…………
  • 鸿蒙天演决

    鸿蒙天演决

    废物?不能修炼?错!沐风雨的体质奇特,是天地间最为强大的体质鸿蒙神体!在得到天地第一功法,鸿蒙天演决后,他拳打仙剑,脚踩仙器,肉身更是堪比神器!沐风雨在鸿蒙天演决之下从废柴脱变成天才,且看沐风雨的逆天成神之路......
  • TfboyS之穿越来爱你

    TfboyS之穿越来爱你

    一次神奇的穿越,让女主见到了自己的偶像tfboys,他们会有怎样的火花,会发生啥子事呢?看文就知道了!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 我的心情有点杂

    我的心情有点杂

    叶雯来到一个新的学校,新的环境,诶,气氛有点不对,他们着看神经病的眼神看着她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她只是出去了一趟,就不对劲了。真相只有一个,快来围观吧
  • 岁月最后酿成病

    岁月最后酿成病

    一个讲初恋的故事,关于我们都经历过的那场青春校园酸涩的懵懂爱情。在这场爱情里,我们献出了我们的第一次,我们疼了爱了哭了离散了,当初兵荒马乱的去喜欢一个人,却不知,初恋的又名为虐恋。因为啊,初恋,往往都不能在一起呢,即使它成了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经历,一次懂得,一次学会,一次成长。就像岁月里的那句话:我们用了整个青春去深爱一个人,那么深刻,那么铭心。到最后,却还是不能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