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陈述事实还是抱怨
生活中经常有人抱怨,但是也有人说:“我不是在抱怨,而是在陈述事实。”但我想问的是你能分得那么清楚吗?你敢说你说的这句话是在陈述事实吗?绝没有一点抱怨的口吻吗?你可能会纳闷:“我所说的话,什么时候算是抱怨,什么时候又是陈述事实呢?”其实这很简单,你有所期待,或者说是想改变别人,或者希望一切有别于现状,那就是在抱怨,相反则是在陈述事实。抱怨与非抱怨陈述的用语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其间的区别则在于——你在话里传达的用意以及隐含的能量。
比如张芳说:“我的火车预计在早上8点发车,现在已经是早上9点半,而我刚刚才得知,新的发车时间是中午12点——慢了4个小时。”
像这样的话语你就很难分辨它是陈述事实还是在抱怨。这就要结合说话者的语气或心情来看。如果张芳坐在火车上,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听着优美的音乐,那么她的一席话就是在陈述事实,而不是抱怨。如果她在火车上很无聊,等发车的时间等得很不耐烦,那么她就是在抱怨。其实是抱怨、还是在陈述事实,说话者心里最清楚,你的话语是没有任何深层次的含义吗?你的话语里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吗?你是心平气和地在说这句话吗?我想在你说话之前应该最好要想一想。
有时候抱怨的背后也有另外一些潜台词,比如“对不起,经理!今天这事情没有办成,其实要不是谁谁从中捣乱,那么肯定成。”或者“要不是,今天早晨出门天气不好……”这种抱怨背后往往是隐藏着推卸责任,或者是给自己找一个理由。
再比如,一家餐厅的菜品极优,服务是令人称赞的。但是你刚一坐下,那就对这家餐厅的服务不满,甚至还说:“你们应该这样或那样,我以前就是酒店的大堂经理。”那么你的抱怨也是暗藏着潜台词的,你是在显摆自己过去是大堂经理,暗示自己有很多酒店服务的经验,你们做得不到位,应该向我请教。
相反,陈述事实如果没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也没有什么暗示,它只是在讲述一件事或一个道理。所以当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最好应该仔细斟酌。
沉默比抱怨更具建设性
抱怨一般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只会激化矛盾,使问题变得更严重,事件发展得更为糟糕。相对于抱怨产生的效果而言,沉默就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因为沉默的过程也是思索的过程,在思索的过程之中,自然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沉默就比抱怨更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蒙田说过:“沉默较之言不由衷的话更有益于社交。”这就告诫人们在扩大关系网时,沉默比抱怨更有意义。经常抱怨的人给人的印象是光说话不干活,怨天尤人的形象,也就消减了你的人格魅力,使你的形象挂上无能的标签。这样一来,抱怨就不如沉默的效果好,因为沉默的人是善于思索的人,也是深沉的人,这种人给人的印象就是行动做事极其干练,是有能力的象征。因此,对于你的交往而言,无用的抱怨的话不如不说,沉默比抱怨更具有建设性,也更有利于你人脉的发展和你个人形象的树立。
奥格登说:“青年人的不能上进,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有多说话的习惯。一个不很开口的人,一个多思想少说话的人,以及比较深沉的人,往往能够成功,我总是怪我爱乘兴时多说话,沉默的素养太差劲,以致对我沉闷的努力颇生不良的影响……我非改这个爱说话的习惯不可!”人的进步中抱怨是绝对的大敌,因为你有限的时间都用来抱怨了,留给自己进步和成长的时间和精力还会有多少?所以,人们经常说,多做事少说话,只有你的行动带动你的言语,你才会有进步,有收获,不要使你抱怨的言语控制你的行动,如果是这样,你将一事无成。对于你,一个有志创造辉煌人生的人而言,一定要管好你的嘴巴,不要让你抱怨的嘴巴影响你具有创造性的行动。所以,你以沉默的方式、以沉默的行动成就你的梦想吧。
有人曾经说过:“有时候,你被人误解,你不想争辩,所以选择沉默。本来就不是所有的人都得了解你,因此,你认为不必对全世界喊话。”这就道出了沉默的真谛。有些时候你遇到的事情,或许真的很不公平,急需通过抱怨来解决、来争辩,但是抱怨之后事情就会变得很公平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所以,选择抱怨不如选择沉默,抱怨只是激化矛盾的一种方式,而沉默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比较而言,沉默比抱怨更具有建设性,也更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沉默比抱怨更有益于事件的发展。抱怨的过程有时就是激化矛盾的过程,抱怨得越严重,就会越迅速地激化矛盾,就像古语讲的:祸从口出。也就是说,无用的抱怨的话语就可能激化矛盾,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此时就不如保持沉默,在沉默中寻求发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才是处理事件的最佳方案。
无独有偶,李敖也就沉默和抱怨发表过意见:
大体说来,沉默就是进步的表示,沉默的时候是我最进步的时候,我不太以为这样说是武断或矫枉过正的,因为沉默带给我缜密的思考,清醒的意识,安定的内心与沉重的情绪,多说可不必说的话只是证明我为人的没有定力,言辞没有分量,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示,一个成熟的公式应该是爱因斯坦所说的A<;成功>;=X<;工作>;+Y<;游戏>;+Z<;少说话>;,因为目前还停留在浅薄与自救的阶段,对任何问题都还没有真知灼见,不,妄言无当、大言不惭,对我这好说好道的人来说,应该是一种很重要的戒条。薛敬轩说:“句句着实不落空,方是谨言,信口乱谈者,无操存省察之功也。”在我忘记了沉默寡言的当儿,我该想想古人这几句老话,我相信他会使我变得深沉,老成而稳重。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抱怨都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抱怨的过程既是浪费生命的过程,也是葬送虔诚的过程。而沉默则是助你成就人生的过程,因为就像李敖说的“沉默的时候就是我进步的时候”,沉默中有思索,沉默的过程就是理性思索的过程,也是人生进步的过程,所以,就利于人生发展而言,沉默比抱怨更具有建设性!
要事情往好处发展就别往坏处想
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人们的抱怨在所难免,但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可以有所不同,你可以乐观积极地赞美生活,也可以悲观消极地抱怨生活,态度不同,人生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自然就不同。不同的人生是由不同的人生态度造成的,怎样的态度就会造就怎样的人生,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乐和有成就的一生,那么从你的意识深处就要明确这个目标和人生状态,并且积极地肯定,不能携带着美好的事情,想着事情会向坏处发展,那样事情不会有好的发展结果。也就是说,如果你想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就别往坏处想。
《秘密》一书中就提出了“吸引力法则”,也就是说,人就像一块大磁铁,既可以吸收好的因素,也可以吸收坏的因素。此时就要看你的选择了,如果你希望自己是快乐的,那么你就要想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既而你就会遇见快乐的事,你也就会处于快乐的状态中;相反,如果你抱怨一件事,你想到的就只会是这件事的缺点或者是坏处,那么即使你遇见了好的事情,坏的印象已经遮住了你的心智和双眼,因此,你看见的也只是坏的方面,事情也会向坏的方向发展,因为你的眼里心里,都是关于事情的坏印象。所以,对于乐观开朗的人而言,遇见的都是好事情,因为他们的心始终是朝向光明的,他们想的永远是事情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抱怨悲观的人,遇见的永远是坏事情,因为在他们的心里事情永远是向着坏的方向发展,所以,他们永远也不会遇见好的事情。有一个关于蛇的古老传说。
提到蛇,大多数人都会心惊胆战,没有人希望在野外遇见蛇,当然除了捕蛇的人。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也是一种忌讳,人们上山务农或者采摘果实,经常会遇见毒蛇,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极其可怕的事情,怎样才能避免遇见蛇,于是古人说了:如果你不想在野外遇见蛇,那么就闭上你的嘴,不要提蛇,更不要想,或者提自己会遇见蛇,如果提及害怕遇见蛇,或者在上山之前提到蛇,那么你就一定会遇见蛇。
这个古老的传说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你就不要往坏处想。心理学中所讲的心理暗示作用就是如此,积极的心理产生积极的效果,而消极抱怨的心理必然产生消极的效果,因为你的心理支配你的行动,而行动决定你遇事的性质。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很多,但是快乐幸福的事情依旧很多,正是酸甜苦辣咸百味人生,这就是生活的本真状态。面对这种情况,不同的人生态度,就会决定了后来的人生境况。所以,世上之人遇快乐与痛苦之事差之毫厘,但是人生的结果却是谬以千里。差别就在于人们遇事的态度上,是否向好的方向想。当然,没有人希望自己遇见的是坏事情,都渴望自己是被幸运女神连续选中的人,但是幸运女神惠顾的永远是把事情往好处想的人,对于那些想让事情向的好处发展,但是还把事情向坏处想的人是不予理睬的。就像威尔·鲍温说的:“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创造自己的人生。重点是真正拿起缰绳,引导马匹到我们想要去的地方,而不是到我们不要去的地方。”也就是说,想要好事情接连发生,就要引导我们的心往好处想,而不是相反的方向。
当你实在想抱怨,那就写下来吧
人生总会有不如意,工作上有压力会感到不如意。干工作不能如想象中的那样轻松、自如、潇洒,而是一天从早忙到晚,甚至还要加班延点,也许即使这样领导也不满意,还会挑出许多缺点和不足;也许黄领导满意了,李领导不满意,李领导满意了,刘领导又不满意。无论你怎么做,就是不能达到人人都满意的程度,不是这位领导说你做得不对,就是那位领导说你有问题,说你工作滞后、拖拉,即使不给你施加压力也让你感到有压力。这种压力让你左右为难,让你无所适从。
这是工作上的不如意,其实生活中也会有不如意,比如今天你买菜跟人吵起来了;你骑车好好的,别人却从后面撞你,甚至撞了你之后什么也不说就走了,你说你气不气?再比如,你最心爱的宠物被对面驶来的汽车撞伤,那司机态度却不好,反而说你没看住自己的宠物……
像这样的不如意,生活中还多得是,难道你都要抱怨个不停吗?如果你每个都要抱怨,那岂不是被这些糟心的事搞得一塌糊涂了吗?
人生总会有不如意,你就接受它吧!如果你实在憋在心里难受,那么我告诉你,你就写下来。写的时候,你的思想就专注在那一点上了。由于人的头脑不可能停止活动,因此写日记能帮助你训练集中注意力,愈能集中力量则愈强。因为在你写的过程中,也是你思考的过程,你会变得很冷静,会重新审视这件事情。
日记也有隔离的作用。若把问题写在纸上,就已隔离了心中的感觉,因此,在脑子里想起来十分严重的问题,会变得没那么严重。不信,你就试一试。
王爷爷自小失去父爱,随母亲居住在姥姥家,寄人篱下,使他比别人更早地感受到孤独、寂寞,于是他变得少言寡语、自卑。
长大后参加工作,也常常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所以他很是苦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写日记,将自己心里的委屈毫无保留地写在日记里。写完后,他感到轻松了许多,心情也随之平静了。从此以后,每当不顺心,他总是记在日记里。
退休后,老伴又病故,子女都结婚了,他的心情更加失落和痛苦,总感到在同龄人中,一切都不如别人。他不愿和朋友交往,生活更加苦寂。为了消除这种孤寂和痛苦,他又开始写日记了,把他要说的事和感受,自己的喜怒哀乐毫无保留地倾诉在字里行间,心情感到舒畅了,好像这一切的烦恼都过去了。闲暇时间翻看过去的日记,别有情趣。
你不妨也拿起笔来,敞开心扉,尽情地将自己所要说的话,全部发泄出来,避免积郁成疾。所以,当你实在是想抱怨时,那就写下来吧!
让自己变得有“安全感”
提起安全感,我想很多人都有话说。不知你有没有注意,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上网玩QQ?很多刚拥有QQ的人,上网后的第一件事那就是打开QQ,然后让那只企鹅头像挂在电脑右上角,很快,好友名单中的头像就次第亮了起来,唧唧地叫个不停。不管是熟悉的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在不停地说这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