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00000000005

第5章 抱怨是羊群里的瘟疫(1)

你抱怨的事真那么严重吗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和物质压力不断加大,环境在给人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这种生存环境之下,人们不同的心态造就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在同样的环境中,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有人直面人生,勇敢地迎接挑战,有人则怨气冲天,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抱怨人生多苦难,前一种人,自然是生活中的强者,而后一种人则要思索,你的处境真的有你抱怨的那么糟糕吗?你所抱怨的事情,真的如你所说的那么严重吗?

人的心理有一个特点:艳羡比自己境遇好的人和好的事情,这种心理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就极容易产生抱怨情绪。人们心里的这种不平衡状态,处理不好就是抱怨情绪产生的根源。这种不平衡心理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家庭、事业、情感诸多方面,都会成为你抱怨的理由。人往高处走,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受到别人的尊敬,渴望成为众人的焦点,这种要求无可厚非,但是在处理这些正常的欲望时,对于自身的心理一定要控制好,不要遇事就抱怨,即使你极度需要通过抱怨来消解压抑于心中的情绪,抱怨的话语出口之前,一定要理性地思索一下:我为什么要抱怨,我抱怨的事情真的像我想象的那么严重吗,我抱怨的事情值得我消耗精力吗,抱怨过后的结果又是什么?在思索过这些问题之后,你心里肯定就有了答案,对于抱怨的事情糟糕程度就已经做到心中有数了,也会有个明确的答案,此时无论是对你的生理还是心理,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长远来看,对于你个人的生活状态或者是事业状况,都会影响深远。

在生活中,不仅自己经常抱怨,还经常会听见亲人朋友向自己诉苦,作为旁观者,自己能很好地为他人分析原因,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这点事情值得抱怨吗?事情并不像他们抱怨的那么糟糕,他们简直有些小题大做。对他人抱怨的感受,也就是你在处理自身抱怨时应该具备的理性思索,经过理性的分析之后,你就会觉得事情原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只是自己有意识地夸大了这种困难,因为人的心里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缺少能力,而希望通过扩大困难来掩饰自己,结果通过这种错误的处理方式,造就了错误的心理,破坏了处理事情的能力。所以不要让错误的观念主导你,造成错误的结果。古人有云:“三思而后行”,面对抱怨心理,就要“三思而后抱怨”。

经过深思熟虑过后,对于将要抱怨出口的事情,你都会觉得自己太没有承受力,太小题大做,也太可笑了。因为人们经常抱怨的事情,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是自己无形地将困难加大,就像手影一样,只是虚幻的,并非是事情的真实状况,实际上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给自己制造困难,让杯弓蛇影似的困难压倒自己,而往往更为可笑的是自己还要无限地扩大这种虚幻的状态,使它足以销毁掉自己的勇气。

契诃夫说过:“你们只要没有活到大难临头,就不要抱怨,不要发牢骚!样样事都会发生,人事是千变万化的……比方说,你现在无声无息,什么也算不上,如同一粒沙子……一粒葡萄干。可是,谁知道呢?说不定,时机一到……你就交上了好运了!什么事都会发生的!”所以,任何人抱怨的事情,都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人活于世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对于没有心理准备的事,一定要进行理性的思索,同时明确地告诉自己,事情远远没有抱怨的那么严重,不断地暗示自己,使这种积极的暗示成为你处事的一种习惯。

人们所抱怨的事情,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只是人们自己用错误的思维方式引导自己,把自己推向绝境,所以,在抱怨之前,一定要理性地思索:我抱怨的事情真的很严重吗?

抱怨是种传染病

抱怨是种传染病,就像瘟疫一样,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传染给他人。

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在某部门内,刚开始可能只是某人在抱怨,但很快地可能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产生抱怨。

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堆人在某个角落里唧唧喳喳地你一句,我一句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发表什么重要演讲,实际上是在互诉苦衷。

张红是某公司底层员工,因为上个月自己多干了些活儿没有发给自己工钱而有些怨气。一日,她实在觉得憋屈极了,午饭后,她便向平日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吴芳抱怨这事,吴芳一听觉得也很气愤,便替张红抱不平。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不一会儿,人越来越多了,嗯,大家一听都觉得不公平,于是唧唧喳喳地不忿儿起来。

也许你很奇怪,抱怨怎么会传染得如此之快?

大家也许有所不知,人类天生就具有情绪模仿能力,或者说情绪具有感染性。那么我们这里为什么又说情绪具有传染性呢?可以这么说吧!好情绪感染给他人,坏情绪就像瘟疫一样是传染人的。这很像“多米诺骨牌”,一个群体、一个家庭,如果有人整天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周围人的热情就会被一点点地吞噬掉。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抱怨者在抱怨的时候需要听众,当然这个听众在抱怨者看来必须有共同的利益,并且要争取听众的认同,所以他会不自觉地夸大事件的严重性和范围,并且会尽力与听众的利益取得联系(为了获得认同)。在这种方式下,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员工偏听偏信,最终加入抱怨的行列。

所以,我们说它传染也正在于此。

小王工作失误心情不佳,回到家跟老婆闹别扭,老婆窝火后打儿子,儿子没好气,冲自家的猫踢了一脚泄愤,猫跑到街上,遇到一辆汽车,司机为了躲猫而把旁边一个小孩儿撞死了。

心理专家称上面这个事件为“踢猫效应”,即坏情绪是会相互传染的,抱怨不正如此吗?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总会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也总会有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其实你仔细想想那些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是一时的抱怨在作祟,往往事情发生的根源不在于谁起了头,而是在于你对待这件事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每个人只要认识到这点儿,就不会把抱怨传染给别人。

抱怨——每况愈下——抱怨

抱怨是最错误的处事方式,因为抱怨既不会改变你的境况,也不会为你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只会为你增加抱怨的材料,加重你抱怨的程度。经常抱怨的人,只是徒然地给自己增添烦恼,分散解决问题的精力,削减自身的幸福感。

抱怨不会改变你的境况。改变境况的方式有很多种,唯独不包括抱怨。因为事情的现实状态已经存在了,而且有时是无法改变的,这就是事实。抱怨只能是对客观事实的评述、批评、指责,而你的任何言语都不会产生效果。与此同时,抱怨只会阻碍你去解决问题,因为你的精力都消耗在抱怨上了,不能全身心地去处理问题。当然,抱怨的情绪也会影响你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在抱怨声中,不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有时还会闹出笑话。

在一个酷热的日子里,一个农夫驾着一只小船,给邻村的农民送产品,为了早些摆脱糟糕的天气,他匆忙地驾驶小船,渴望尽快完成任务。往往世事难料,就在农夫沿河而下的时候,迎面驶来一只小船,丝毫没有闪避的意思,农夫急得大喊:“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结果农夫的船被撞上,农夫生气地大骂:“你会不会驾船,这么宽的河面,你竟然撞到我的船上!”当农夫仔细观察那只船时,发现原来是一只空船。

抱怨只会使事情越变越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那么经常抱怨留下的一定是抱怨的味道,抱怨时时缠绕身旁,事情还会好吗?自然是越变越糟。经常抱怨既无法改变事实,又徒添烦恼,还会影响你的个人形象,因为一个抱怨的人还会有什么大作为吗,在这种观念下,只会使你渐进悬崖,把事情搞得更糟。

驴子需要给农夫做大量的工作,但是农夫却给它很少的草料。于是它委屈地跑去请求宙斯,让它离开农夫,换到好一点的主人那里去。宙斯答应后,把它卖给一个陶工,而陶工让它搬运沉重的黏土和陶器,这样它比以前更劳累。驴子又一次请求宙斯给它换一个主人。宙斯很爽快地答应了,又把它卖给了一个皮匠。驴子一到皮匠那里就后悔不已,痛苦地说:“我真不幸!留在以前的主人那里该多好啊!现在连我的皮都得交给这个主人了。”

抱怨无法消除,人活于世经常会遇见不开心的事,或者人生境遇时常受困,而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进行得极其顺利,这时处于困境的人自然会牢骚满腹,极度希望走出困境,但是事实又总是不尽如人意,此时抱怨就成了受困人的最好武器,似乎抱怨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于是在重复抱怨中寻找出路。抱怨是人们最常用的武器,面对失败、挫折都会抱怨,适度的抱怨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总把抱怨作为你失败的借口,经常抱怨会使你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因为抱怨的过程就是心理暗示的过程,你抱怨得越多,就暗示自己越失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的恶性循环,削减你的处事能力,使你最初的渴望,变成阻止前进的障碍。因为你一直在抱怨,在暗示自己事情很难,自己很倒霉,自己渴望的事情永远都不会发生,在这种心态下,试问何人还会有勇气、有信心去做。所以,遇事不要马上抱怨,要周全地考虑事情的状态,分析自身的处境和处理此事的把握,同时考虑如果存在差距,这种差距有多大,自己应该怎样处理,如果处理过程中问题很难解决,此时你应该如何面对,是抱怨,还是寻求处理的办法?当然了,如果不想让你的状况越来越糟,那么你就闭上嘴巴不要抱怨。

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抱怨的坏习惯

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这才是真实的。但也总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说:“如此不公平,不抱怨成吗?”呵呵,对于说这样话的人,我想说:“已经不公平了,那你抱怨有用吗?”难道只是为了图一时嘴快活吗?

也许会有人说:“自己又无力改变,发发牢骚还不行吗?”“行,当然可以!”当自己有什么不满或是想不明白时,可以倾诉一下,以泄心中怨气,求得暂时解脱。这在心理学上叫宣泄,宣泄出来,达到心理平衡,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良好素质的培养。但这需要有个度,你能保证把握得好这个度吗?

不能,很少有人能恰当合适地把握这个度。有专家认为,假如一个人的性格有“消极情感”的倾向,就容易产生抱怨。

抱怨不仅仅是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往往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在他们看来,不抱怨才不正常。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

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它。

弟子不明所以,便按照大师的吩咐去做了。

大师问:“味道如何?”

弟子龇牙咧嘴地说:“苦。”

大师又吩咐他把剩下的盐都放进附近的湖里,然后对弟子说:“你再尝尝湖水。”

弟子又按照师傅的吩咐,捧了一口湖水放到了嘴里。

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弟子回答:“很新鲜。”

大师笑笑,问:“你尝到咸味了吗?”

“没有。”弟子不明白大师的意思。

弟子不明白大师的良苦用心,便问大师更深一层的内涵。

大师对弟子慢慢说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取决于将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

所以,当你处于痛苦中时,不要只记得抱怨,而要开阔胸怀,化不满为动力,积极去想办法……

抱怨会成为一种习惯。奥维德说过:“坏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当你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时,如果不改变心态,继续抱怨一切事情,那么,你必然会形成抱怨的习惯。拉布吕耶尔也说过:“大事使我们惊讶,小事使我们沮丧,久而久之,我们对这二者都会习以为常。”所以,不要使抱怨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一旦抱怨的习惯形成之后,你就会在不经意间抱怨人生,抱怨世事,把抱怨当做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好的习惯可以使你终身受益,而抱怨这种坏习惯会贻害你一生,所以不要使抱怨成为一种习惯。

爱抱怨的人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他们很少反省自己的责任,大多将原因归咎于外部或他人,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但你有没有想过,今天这件事不公平,你抱怨了;明天对那件事不满,你又抱怨了;后天你的老板数落你了,那接下来你怎么办?我想你肯定又找人抱怨!久而久之,你的这种抱怨行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习惯。当大家在背后说:“哎,你们说,这个小李以前不是挺好的吗?最近怎么总是在抱怨,不是在说老板不好,就是在抱怨他老婆和孩子!”这时,你自己还蒙在鼓里,自我感觉良好呢。殊不知,有一种毒素已经悄悄潜入你的身体、你的心里、你的骨髓——这就是抱怨的习惯,只有你自己还未发觉。

喜欢抱怨的人,不但自己不快乐,也经常会给周围的人带来烦恼和压力。抱怨是人性中的一种自我防卫机制,要完全断绝的确很难,但是我想你至少不希望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吧,那么你就要试着去改变,至少应该在抱怨的时候提醒自己,这个抱怨只是暂时地出气宣泄,可做心灵的麻醉剂,但绝不是心灵的解救良方。

人生有许多简单的方式可以化险为夷,闭嘴不说话就是其中妙招之一。抱怨一旦成了一个人的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

同类推荐
  • 合格班干部的自我培养(优秀班干部从这里起步)

    合格班干部的自我培养(优秀班干部从这里起步)

    《优秀的班干部从这里起步:合格班干部的自我培养》细致入微的介绍了中小学班干部与少先队、共青团的干部的养成,帮助学生更好的处理班级事务,增加学生的班级建设能力和组织能力,增强自身的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班级建设者。
  • 这个医生不干了:一个名医硕士的十年江湖路

    这个医生不干了:一个名医硕士的十年江湖路

    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本科毕业后,努力考取著名医学教授胡大一的研究生,这期间,遭遇到了体制内的种种限制,并且面临巨大压力,于是下决心不做医生,而是选择下海经商,经商的过程中,尽管遇到种种困难,作者都得到成长,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终于获的成功。
  • 妙语成长

    妙语成长

    你想做一个杰出的青少年吗? 你想成为未来的一颗闪亮新星吗? 那么请你打开这本书—— 《妙语成长》用心灵的视角和不寻常的探索,从东西方文化中挖掘和提炼出成长要诀50句,句句饱含哲理,篇篇精彩有趣。《妙语成长》破译了人类五大成长功能的奥秘,阐释了素质训练的种种法则,应用最简单的原理,最容易的法则,让读者一看就爱,一读就懂,一练就会,一用就灵。
  • 最新推销员培训与管理全书

    最新推销员培训与管理全书

    本书是针对推销入门人员的普及经管书,包括推销人员职业素质、基础技术、心理素质、业质素质、形象设计培训等内容。
  • 元曲名篇的人生哲理

    元曲名篇的人生哲理

    本书分修身、处世、持家、爱情、交友、职场、谋略七类,从“人生智慧”的角度,重新解读元曲。选入杂剧约50个,散曲14首。
热门推荐
  • 暖暖的你

    暖暖的你

    如果重新来一次,我想还欠你一句话,一句结束我们执念的诀别。
  • 奈何志

    奈何志

    这是一个很暖的除妖师的故事,希望可以温暖到路过的你……改编自微博热门漫画《奈何志》
  • 心梦记

    心梦记

    他,是这世间的主宰。天空,是他用双手,抚摸出的虚幻。大地,是他以双腿,踩踏出的真实。而红尘,则是他的心灵,演化出的梦境。他是…
  • 逍遥神血录

    逍遥神血录

    神的血液,落入宅男身;仙帝求助,引入修炼路。胡明,一个毕业后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工作的“小富”二代。一次救助高空坠落的幼儿,意外受伤,莫名融入神血。一个来自仙界的仙帝,寻求神血挽救后裔,找到胡明,欲取血液。看一个体内拥有神血的青年,如何在修炼界逍遥。
  • 轮回暮光

    轮回暮光

    “你是谁?为何我一见你,便有一种前世便相识的感觉。你到底是谁?”她是谁?他又是谁?那个在阴暗处的人苍白而优雅,她是谁?为何让他如此渴求她的新鲜血液,她的气息。“Whoareyou?”为什么她会有一种万世轮回错过相逢的感觉。她的美丽最终会成为他一生的归依。而另一个他如同一团烈火一般,狂野,奔放,和热情。但他与那个女子邂逅,他只想将自己所有的热烈都献给她。爱是一种伤,到了最后,痛得心碎,痛得无法落泪,痛得让一切都褪色,痛得让生命选择了枯萎。是他拯救了几近枯死的生命,百年的时光,最终沉淀了谁的梦?
  • 异能的传承之奇异魔幻录

    异能的传承之奇异魔幻录

    刘宇是刘伯温的后代,在现代的社会中,他尊崇先人给他留下的遗言与能力,对外他是一个普通的心理医生,对待心理疾病的人呵护备至,用他那可以看穿人心里所想,甚至内心深处秘密然而又不会点破人们那最后的一到防线。心理医生的工作,使他接到一个特殊的病人,李冰,李冰是一个女强人,
  •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

    本书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包括: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历史渊源,诱发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主要因素,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对社会的影响等。对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研究可以为探讨俄罗斯独特的历史发展道路提供新的切入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解析现阶段俄罗斯政府的内政外交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亡命鬼堡

    亡命鬼堡

    传说中的古堡,竟在21世纪离奇出现!伴随着它的,还有一系列古怪的事!从天而降的人头、怪异的画、神秘的失魂花,而这一切,仿佛都跟一个数字“7”有关!他们能否逃出生天?探寻古堡真正的秘密?
  • 那些年的诡异经历

    那些年的诡异经历

    说起阴阳先生,似乎大家都会想到“南茅北马”,而现在还在世上继续帮人占卜测字帮人驱邪避凶的基本上都是北派的出马弟子,很少有人见到南茅的踪迹了。而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而我则是上清派的唯一传人。这是我,世上最后一个南茅弟子的故事。诡异莫测的日本妖怪,惊险万分的苗疆蛊术,甚至还有“转轮圣王”的托世,这一切说明了什么?末日的到来?请看我如何转危而安,力挽狂澜,面对修道之人都会有的“五弊三缺”,我又是如何应对的.....
  • 诱惑你的胃

    诱惑你的胃

    我,一个18岁的高中生,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穿越到了古代……而且灵魂居然落到了一青楼女子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