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05000000005

第5章 千古美谈(4)

汉士择所从

东汉末年,汉朝土崩瓦解,士大夫们纷纷以退为进,很多人弃明投暗,耽误了前途。而仁人志士都善于保护自己,普通人或平庸的人就很难躲避祸害,甚至性命难保。

荀彧的家乡颍川(河南许昌东)是兵家必争的战略之地。年少的时候,荀彧劝说地方老百姓尽快迁移,但是这些人依恋故土,不愿意离开,后来大多死于战乱,而荀彧却带着宗族逃往冀州(今河北临漳一带)。袁绍早就听到他的名气,将他奉为座上嘉宾。但是荀彧看到袁绍优柔寡断,难成大器,最终还是投靠了曹操。乡人宗族中留在袁绍这里的,后来大多被贼寇杀害了。

汝南(河南平舆北)士大夫大多投奔了袁绍。唯独和洽奔荆州(湖北襄阳)刘表,刘表非常重视他。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身边小人当道,如果不离开必定会被小人的谗言所害,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离开刘表,投靠了曹操。留下来攀附刘表的士大夫,后来大多被刘表杀害了。

曹操任兖州牧,陈留太守张邈和曹操很亲善。郡士高柔认为张邈早晚瞅机会背叛曹操,要率乡人离开这里,免受刀兵之苦。很多人都认为张曹关系和睦,不会反目,就不愿离开。高柔带全家迁往河北后,张邈果然起兵反曹。

郭嘉初见袁绍,发现他势虽强,却是个犹豫不决的人,难以和他共济大业。不久便去投了曹操,和曹操促膝畅谈天下形势后,便感慨:“曹操真是明主啊!”

杜袭、赵俨、繁钦到避乱荆州。繁钦对刘表很佩服,刘表也看重他。杜袭劝他说:“我们三人一起出来,是为保全自己等待时机,你如果是这样见人依人,我们就不是好友了!”到了曹操拥汉献帝迁都许昌时,赵俨说:“曹操必能统一华夏,我知道我们的出路了。”杜袭等三人就投靠了曹操,后来建功立业,也不枉活一生。

孙策夺取丹阳,吕范要求暂领丹阳督都的职务。孙策说:“你现在已经拥有很多兵马,怎么能再委屈你做这小官呢?”吕范说:“我舍却本土托身于将军,就是同你一起共创大业,我们就好像是同舟涉海存亡相关,稍有不慎就要遭到失败。这也是我的忧虑,不单单是您啊!现在丹阳这样重要,关系全局,还计较官职大小吗?”孙策非常感动,就把丹阳交给了吕范。周瑜同孙策论天下大势,英雄所见略同,结有生死之交。孙策死后,孙权接管江东,周瑜看出孙权能成大事便忠心相随。赤壁一把大火,定下了天下三足鼎立的事业。

诸葛亮身居襄阳,刘表却没有本事得到他。刘备三顾茅庐,便得到了一位殚精竭虑、名垂史册的辅佐之良才。

以上这些人见识广大,虽然身处乱世,他们是不会被乱世所埋没的。

孙吴四英将

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氏占据江东,凭借长江天险与西蜀的刘备、中原的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孙策、孙权兄弟二人有立国的雄才大略,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又是吴国的豪杰人士,可称得上是立国之栋梁,对吴国的兴旺盛衰起着很大作用。自古以来的文臣武将,多数自认为能力超群,嫉妒比自己强大的人,而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可以使这样的人自愧不如。

孙权刚执掌政务时,鲁肃打算返回北方,周瑜把他劝住,推荐给孙权说:“鲁肃的才能可以辅佐您得天下,应该广泛寻求像他这样的人,以成就功业。”后来,周瑜临终给孙权的信上说:“鲁肃忠诚刚正,遇到事情从不随便马虎,如果能代替我周瑜,我就死而无憾了!”周瑜死后,鲁肃就代替他执掌了吴国的兵权。

吕蒙原来学识浅薄,名声不佳,后来听了孙权的劝告,学识有很大的长进。鲁肃代周瑜做了兵马大都督,常到吕蒙那里计议大事,很赏识吕蒙的才华,而吕蒙却很自卑。鲁肃看他这样,便宽慰夸奖他:“我原认为老弟你只有武略,今天看来你学识渊博,不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了。”鲁肃就和吕蒙结为金兰之交,吕蒙也就接替了鲁肃的职务。吕蒙坐镇陆口(今湖北嘉鱼西南),因病告退,孙权问他谁能代他当此重任,吕蒙推荐陆逊,说他深谋远虑,才能足以托付重任。陆逊因此代替了吕蒙。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相继代替,驻守吴国边关几十年,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闻名一时的名将,曹操、刘备、关羽都曾败在他们手里。他们四人虽然相互交替,孙权都能听取他们的意见,将军中大事交给他们。吴国之所以成为三国之一,绝对不是没有原因的。

太史慈

乱世三国,英雄层出不穷,龙虎相争;英雄好汉,纷纷登场,盛况前所未有。他们之中的太史慈是值得赞颂的一个人物。

太史慈起初任职东莱郡(山东黄县)的奏曹吏。当时,郡与州之间有误会,州牧上章揭发郡守,太史慈用谋略挫败了州牧阴谋,使郡守免受冤屈。孔融在北海(今山东昌乐)被黄巾军包围,太史慈为了向刘备请求援助,先使计麻痹敌人,孤身一人冲出敌营搬来救兵,帮孔融解围。

后来刘繇当扬州刺史时,太史慈去求见,正好孙策领兵来攻扬州,有人劝刘繇任命太史慈为大将军,抗拒孙策,刘繇觉得太史慈资历太低,便说:“我如果用子义(太史慈字)为将,恐怕天下将要笑话我部下无能人。”于是仅派太史慈一人一马去前方侦察孙策军队的实力,在神亭的地方与孙策相遇,双方便打起来,与孙策恶斗一场,将孙策的头盔夺了回来。后来刘繇失败逃往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史慈被孙策擒获,孙策握着他的手说:“还记得咱二人在神亭时那场恶斗吗?”又称赞太史慈忠义勇烈,是当今天下有才能的人,便为太史慈松绑,任用他为将,并让太史慈去安抚刘繇的儿子,安排好刘繇家属的生活。孙权代替孙策在东吴执政后,任命太史慈为建昌(今江西奉新)都尉,遂委派他管理吴国南方的军政事务,设衙门于海昏(今江西永修)。他去世时,年仅四十一岁,葬在新吴,当地人为他建立祠庙,进行敬奉。宋孝宗时封他为灵惠侯,诏词上说:“神(太史慈)早年营救孔融,被人敬称为青州的刚毅之士,后来追随孙策,成了吴国的信任大臣。你为民惩恶扬善,后人为你建立祠庙直到今天。按照你的表现,选择两处纪念你的地方进行封侯。现在人们还记得‘神亭’的故事。”

诸葛公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董卓之乱,袁术称雄,袁绍、公孙瓒、刘备、曹操、孙权又角逐中原。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即使心怀大志,也只是仰人鼻息,漂泊无定。自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孔明才离开隆中,结束了他的隐居生活,全心全意辅助刘皇叔成就雄伟霸业。他用灵敏的观察和准确的事实分析,一语道破当时的时局,明确了刘备今后的战略方向:不能与曹操针锋相对,联合孙权而不能谋图江东,同时占领荆襄、益州的“隆中对策”,历史的进程实际也就是这样。

诸葛亮也正是遵循着他的最初意向为刘备鞠躬尽瘁、奋斗终生的。在他掌权的二十多年里,国君信任他,士大夫仰慕他,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百姓信服他,敌人畏惧他。对上,他以忠诚取得君主的高度信任,所以刘备临死时以至于对他说:“我的儿子没有才能,你可以自取帝位。”后主刘禅虽平庸懦怯、无所建树,也把整个国家交给他而毫无怀疑。对下,他的才德威望被部属信赖,所以长水校尉廖立与骠骑将军李严虽都被除名为民,但听到诸葛亮病逝的消息后,廖立垂泣不已,李严病发死去。后主左右奸佞之臣充塞宫中,却没有一个人有嫉恨暗害诸葛亮之心的。当魏国完全占领中州之地以后,还挟有曹操、曹丕父子生前的积威,军中勇猛的将士如林,却不敢派一兵一卒到蜀国,而诸葛亮却率领大军六出祁山、讨伐魏国,致使魏国上下畏惧蜀国如同畏虎。敌帅司马懿仔细考察诸葛亮军营壁垒后,叹服他是天下奇才。

后来,诸葛亮死后,曹魏大将钟会进攻蜀汉,特意派人到汉川祭祀诸葛亮庙,严禁他的军卒在诸葛墓附近伐木砍柴。钟会恐怕不仅仅是因为叹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才这么做的吧?

六出祁山伐魏的时候,蜀汉大将魏延屡次请求率一支人马,或东出荆州,或循秦岭向东与诸葛亮成两下夹攻之势,直捣长安。诸葛亮认为不妥。关于这一点,后世史臣认为诸葛亮把魏延的计策当作一种冒险之策而不用。实际上是诸葛亮所谓“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思想在起支配作用。当时,蜀汉拥数十万精兵,打着兴复汉室的正统旗号,大张旗鼓直捣魏都,其气势之浩大,根本不用诡秘行踪偷袭长安。这正体现了诸葛亮在大的道义方面光明磊落的品质。

司马懿比孔明大四岁,令人惋惜的是,司马懿活在世间,而孔明却由于身心交瘁而去世,死的时候诸葛亮才五十四岁。这只能说明上天不降福于蜀汉吧!唐朝诗人杜甫写了一首诗,有两句是这样的:“霸气西南歇,雄图历数屯。”诗中披露了对诸葛亮早逝的哀婉以及对蜀汉未能统一中国的遗恨之情。

谢朏志节

荀彧辅助魏武帝曹操,刘穆之辅助宋高祖刘裕,高德政辅助北齐文宣帝高洋,高颎辅助隋文帝杨坚,刘文静辅助唐高祖李渊,直到他们分别夺取了汉、晋、魏、周和隋的政权,这些人可称得上是为建立新的国家或为改朝换代立大功的人了。可是,只要皇帝手握大权,他们就没有什么好结局了,荀彧由于未及时告知曹操伏皇后的事和劝阻曹操封魏公,最终被迫服毒自杀。刘穆之驻守丹阳(今江苏镇江)时,刘裕北上攻伐,诏书下到丹阳封刘穆之“九锡”,刘穆之因为受之有愧和惶恐而死。高德政因为踌躇满志而遭到杨愔的谗害,高颎因纳妾的谗害,刘文静由于妾弟反叛,而被裴寂谗言。这些人最终为未能免去祸害而被杀害。

齐高帝萧道成当初阴谋篡夺宋时,曾请谢朏参与,屏退左右与他私下商量。但谢朏默不作声以表示拒绝。后来萧道成一定要谢朏参与政治,封他为左长史(南北朝时,刺史带将军称号者,其幕府所设的官职。相当于秘书长),并以石苞的例子讽刺他,谢朏还是不肯听从。等到萧道成做了齐高帝时,谢朏还是坚守志节,不肯解掉做宋代侍中时印章上的丝带,甚至枕着它睡觉。有一天他走在街上,萧道成的儿子萧赜看见后非常气愤,想杀掉他。萧道成因为害怕舆论的谴责而阻止说:“如果杀掉他,则正好成全了他的高名。我们不如宽恕他,以表示我们的大度。”后来,萧道成把他贬回了老家。

海陵王萧昭文称帝时,又封谢朏做侍中。不久之后,宣成王萧鸾又谋权篡位,并收买了一大批朝廷侍臣。谢朏不愿参与,就要求去吴兴(今浙江吴兴南)去做太守。临别时,他和时任吏部尚书的弟弟谢治一同饮酒。酒醉中,他举起酒杯对弟弟说:“可以畅饮,不要参与政务纠葛!”他可能是非常反感萧鸾谋权篡位的行为又束手无策吧?

可见,谢朏的气节真可称得上廉洁清高。可是,司马光还曾嘲笑他,真是难以理解!

轻浮称谓

南齐时期,有一名叫陆慧晓的人,为人肃静,有礼节,曾经做过几个王的长史,可是说是达官显贵了。即使一般的僚属部下来拜访他,他也必定很有礼貌地起立迎送。有人看到这种情形就劝言:“长史官位已经足够高贵了,你可不能过于恭谨,屈尊大驾啊!”陆慧晓听后淡然自若,说道:“我生来厌恶人们无礼,怎么能够不时时刻刻以礼待人呢?”陆慧晓从未称呼一般士大夫为卿,有人诧异地问其中的缘由,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达官显贵不可随便称呼为卿,一般人倒是可以随便称呼卿,人生在世怎么能够忍受这样以己之见擅自分高低呢?”因此他一生行事时,常常敬称别人的名位。

现在世俗中一些行为比较浮夸的年轻人,即便自己职位卑微,在和长辈谈话,提及他们的同辈人时,必定说“某某先生”,而谈及他的上级长官,也是如此,甚至在别人的尊长前谈到他们的儿孙甥婿时,也说“某某先生”。有的随意称呼宰相执政达官贵人的字号。这些都是不了解上下尊卑名分高低的人,习惯使然,原不是他们思维简单,态度傲慢无礼所导致的。

公孙五楼

东晋十六国时期,南燕慕容超继承皇位后,将南燕的国事都托付给公孙五楼去治理。南燕王朝自此就逐渐衰退没落了。

不久以后,东晋大将刘裕带兵攻伐南燕,他的部下分析说:“假如南燕军队占领了大岘(山名,今山东临朐县东南)这一要隘,坚壁清野,如此一来我军如果全部进去,估计很难出来。”刘裕说:“鲜卑人(指南燕人)贪得无厌,不会做长期打算,必定会认为我军不能持久作战,只不过占据临朐,退守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罢了。所以不一定会死守要隘,坚壁清野。”

慕容超听说有晋兵要来攻打,召集群臣聚会议论,公孙五楼说:“南方的士兵轻捷果敢,有利于速战,我们不可和他们交战,应该据守大岘,使他们不得深入。命令各个守宰,依靠险要自我固守,烧光物资粮食,割除禾苗,使敌人无资可掠。他们在外驻兵没有吃食,我们可以安坐而制服他们。若是放纵使他们进入大岘,我们出城迎战,这是下策。”

慕容超没有采纳公孙五楼的建议,等到刘裕率兵通过大岘时,燕兵并不出来迎战。刘裕欣喜万分,士气也很高昂,结果一举灭掉了南燕。

分析公孙五楼的提议,正是刘裕所担忧的。慕容超平时一直很信赖公孙五楼,大小事务都交给他打理,偏巧这一次不听取他的提议,结果使南燕灭亡,这可能就是天意吧!五楼也可称得上是个聪明人,足以和李左车相提并论了。后世一些执掌朝政的奸诈小人贻误了国家大事的很多,因为他们都没有听从公孙五楼的智谋。

同类推荐
  • 忠孝勇烈奇女传

    忠孝勇烈奇女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库全书精编1

    四库全书精编1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贾岛集

    贾岛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墨学十论

    墨学十论

    故谓思想文化实乃一个民族进步的关键所在,只要有思想文化的活跃滋长,民族精神可以起衰继绝,民族血脉可以雄劲康健。而文化的发达,首在继承。唯有继承,始有创造。而继承的关键在乎吸收精华,剔除糟粕。
  • 忍经·劝忍百箴(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忍经·劝忍百箴(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你想怎么活

    你想怎么活

    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张伽在24岁时卷入了家族事件的种种奇遇让他变的不再平凡,但生活在继续从来不会变得简单,神秘人的突然出现,使得跟他生活在一起陪他度过难关出生入死的朋友一个接一个离开,这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一场漫长的梦。
  • 吾来自混沌

    吾来自混沌

    混沌力诞生的世界,矛盾重重,各种奇异能力者多如牛毛,争执不休,恩怨情仇都是笑谈……混沌之主:怪我咯地处偏僻的九州国是一个小国,吴悠然却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太子爷,一路闯荡…
  • 网游之封印魔法师

    网游之封印魔法师

    因为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禁止不能进入游戏。宣子浩头脑一热,竟然想到了用自己的黑客技术进入游戏,结果出乎意料。刚刚进入游戏就被整个游戏的生物追杀……没曾想,这只是一个开始。当他认为这一切已经结束的时候。接二连三的通缉。悄悄降临。为了能够好好的玩一次游戏。他再次变得丧心病狂……“有本事你们一起上啊!来!正面上我!”面对眼前数之不清的玩家,宣子浩大声的嘲讽道。—————————————————————
  • 雪域之殇

    雪域之殇

    他,是雪域的神话,也是世间最美的风景。他为她写了好多被后人赞美的情诗。也许是想见不能见的无奈,他才把这份情藏在诗中……她,是魔界最年轻的君主。有人说,人和魔相恋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可是她偏要逆天而行,最后却落下一身的伤疤。可她,还是不甘心……
  • 苍域圣主

    苍域圣主

    世人敬我一尺,我丁当一丈相还。世人如若辱我,我必加倍辱之。他,林聪。一个被朋友当垫脚石,一个被世人唾弃的废柴少年,机缘巧合之下解开了魔灵的封印。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一具徘徊与正邪之间的灵魂。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一段爱恨难分的情感。道非道,何须寻道。只要道在心,可伐天!
  • 第一萌探

    第一萌探

    做为二十一世纪重案组的一员,你问顾泱泱如果穿越了能做什么?首先当然要拉拢一群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然后再重建重案组!结果重案组是建了,接的案子不是谁家鸡丢了就是谁家的衣服被偷了,顾泱泱忍无可忍仰天长叹,你们这些古人就不能整些什么大案子吗?见天的东家撕架西家丢东西的,她一个重案组成员快赶上居委会大妈了!
  • 修心之路

    修心之路

    为什么祖祖辈辈中都要继承家业,世界奇大,为什么我要待在这里安安静静的做个少爷,成天就知道学习,有什么好的,我一定不负万物皆从生,问生哪儿?问从哪儿?问来哪儿?万物皆可灭否?天到哪儿是边,水到哪儿是源?十年之约,诩,你等着,我不会后悔的——無言
  • 终极一家之荼蘼

    终极一家之荼蘼

    特别提示,看此文的人一定要看过台剧终极系列,因为银拉写的是同人文。看过台剧就相当于看过简介了,此文的女主角是电视剧里面没有的人物,安安,讲述她身为夏公馆养女的故事。
  • 初见不念:路过的安夏时光

    初见不念:路过的安夏时光

    我爱你,与你无关。她曾经幻想过的幸福,爱过的安夏时光,宁商商原本黑白的世界硬是闯进了这三个人,她原本只是想要平静的结束自己的一生,现在也因为他们的出现,憧憬自己的幸福。“商商,你幸福就好。”“宁商商,做我的女人。”“白丫头,我们,在一起好吗?”三场完美婚礼,只是,你欠我一辈子的幸福。多想说,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 等到三月烟花情凉

    等到三月烟花情凉

    那年他突然出现惊醒了沉醉在亲情的幸福之中的她,他说:“我会帮你完成你妈妈的遗愿,等我。18岁时我定会归来,那时便带你一起俯视大地!”不明所以的她听了之后,开始有了提防之心。今年她年满18,誓言之期已到。只是却迟迟不见那个立誓言的人,她并没有忘记他的话。这几年来,她明白了许多的事情。她以前真的很傻,傻到有人谋害她,她都不知。现在已经不是了,她很感谢他的忠告!她有两个哥哥,虽然不是一母同胞,但是两个哥哥对她很好。是唯一一个以真心对她的人,可他们的妈妈害死了她的妈妈,这有怎能轻而一举的忘记。可是她不傻,她是人,有血有肉的人。她也有感情,她不会忘记当初他们对她的好。王者归来,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