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想来,科技书稿的科学性,似乎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初审、复审、终审的阅历却又明白地告诉我:必须密切注意、悉心审视科技书稿的科学性,未可不加详察就“信以为真”。
记得十多年前,我由某科研单位“转业”,走上编辑岗位之初,曾接待过一位远道而来的作者。他一进门就递给我一摞图纸,说是他经过十几年如一日的潜心研究,终于设计出一种“一经推动,便不再需要补充能量,而能够永远运转下去的机器”;要求将他所写的关于这种“机器”的“原理”与“结构”的书稿列入出版计划,正式出版。可是我却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他,尽管他的确耗费了不少心血,写下了洋洋数十万言的文字,无奈他的“科学研究”从一开始就背离了能量守恒定律,因而注定是错误的,没有意义的。至于反映其“研究成果”的书稿,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出版价值。作者听罢解释,很是不以为然,气冲冲地走了。不过,这位作者及其所写的那本很不科学的“科技书”,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此后的审读工作中,我发现,内容不尽科学或曰存在着不科学之处的书稿,其实时有所见,不一而足。例如,一本谈及空气调节技术的书稿,将节流过程以一条垂直于横坐标的实线表示在lgp-i图上,使人误以为节流过程是等焓过程,流体在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经与作者磋商,修改了插图(将实线改成了虚线),并且补充了一些说明文字,明确指出:节流过程的始末状态焓值相等,但节流过程并非等焓过程。之所以不能将节流过程以实线而只能以虚线表示在包括lgp-i图在内的一切热力状态图上,是因为热力状态图上的任一点都表示一个平衡状态,而节流过程中的每一状态都是不平衡的。这样修改之后。剔除了不科学成分,增强了科学性。
另有一种号称“生活科普”,冠之以“消闲娱乐”的书稿,公然大谈特谈生辰八字、面相、手相与人的性格、命运、婚配的关系,将封建迷信与科学“掺和”在一起。这种书稿,则正如鲁迅先生所批判的:“把科学东拉西扯,羼进鬼话,弄得是非不明,连科学也带了妖气。”若是难以将其不科学、反科学之处尽皆删汰,那么,除了“枪毙”,也就别无良策了。
还有一些正经、地道的科技书稿,只因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有失斟酌,以致严重地损害了其严谨性,继而损害了其科学性。例如,某经济数学书稿,称“一列数”为“数列”,忽略了“一列数”之前“依照某种法则排列”的限制语,极易使人误解为数列是毫无规律可循的一列数。再如,某介绍微型计算机应用的书稿,时不时地使用“一般地”“特别地”之类的字眼。可究其内容,却又不知“一般”在哪儿,“特别”在何处。对于诸如此类“信口开河”的文字,倘不审慎对待,认真处理,任凭其“姑妄存之”,印出书来,又何尝不是“丈二的金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此外,结构的失当,也会影响科技书稿的科学性。例如一本名为《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的书稿,统共80万字,其开端部分竟用了将近20万字的篇幅,介绍物质结构、物质聚集状态、理想气体、真实气体、化学动力学等《普通物理》和《普通化学》方面的内容。其实,《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的读者,那是不会不懂《普通物理》与《普通化学》的。对于他们说来,这种重复完全没有必要。重复的结果,不仅显得烦冗累赘,而且搅乱了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的体系。
当然,要想使科技书稿不失其严谨性、逻辑性,尽可能地增强其科学性,如何“切入”“展开”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仍以《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书稿为例,作者在介绍“熵”这个状态参数时,沿袭了某些热力学图书直接给出其数学表达式的办法,显得十分抽象。在笔者的建议下,作者修改了原稿,于“卡诺循环”一节的末尾,为“熵”的导出埋下伏线。然后将卡诺循环效率的公式稍加变换,“熵”的表达式便“应运而生”,其物理意义也便“昭然若揭”了。这样修改之后,可以使读者感到,“熵”并不是人为给定的一个数学式,更不是一个随心所欲的“定义”,而是在考察卡诺循环过程中发现的一个新的状态参数。这个状态参数既可用以表示体系内不能做功的热能,又可用以判断过程能否自发进行和进行到什么程度。由此可见,科技书稿对数学式、物理式、定义、定理等的诠释方法得当与否,不但影响到读者的理解,而且关系到书稿本身的科学性。
再者,语焉不详、语义不清,有时也会妨害科技书稿的科学性。例如,某数学书稿,在论述了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之后称:“文史、财经类学生只要求会解形如│ax+b│≥c和│ax+b│≤c的绝对值不等式。”这段话使人觉得,文史、财经类学生似乎无须知晓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然而,不知晓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不能对其作相应的变换,又怎么会解其不等式呢?细细咀嚼之下,方知作者在此处所强调的,是“形如……”而非“会解……”。类似这样的问题,在科技书稿中颇不少见,处理起来也煞费功夫,却又非得“三思而后‘改’”不可。
毋庸讳言,不少科技图书的作者和科技图书的编辑,迄今对于法定计量单位还不甚了了。例如将m(米)误用为M(兆,即106),将s(秒)误用为S(西门子),将k(千,即103)误用为K(开尔文温度),将h(小时)误用为H(亨)……似这样“张冠李戴”,亦势必妨害科技书稿的科学性。而误用非法定计量单位,以及单位符号与量的符号不分(即外文符号的正、斜体不分,如电压单位符号V与体积符号V不分)、中文符号与外文符号混用(如前一句用“千克”,后一句用“kg”)等等,那就益发不消说了。
总而言之,科技书稿的科学性是一个“多元函数”,是由诸多因素所决定的。作为科技编辑,不但须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认真的工作态度,而且须有渊博的科技知识和扎实的文字功底。这样,科技编辑的工作才不致流于“剪刀加糨糊”;科技书稿也才有望在经过科技编辑的审读、加工之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成为合格的乃至高质量的科技图书。
(原载《科技与出版》1997年3期,获全国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入收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