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62300000008

第8章 工业·交通·邮电(1)

最早的工厂

石嘴山也是宁夏最早的工厂,是由芬兰商人维利俄斯于1926年创建的甘草药膏厂。厂址在今平罗县通伏堡。维利俄斯与德国一家公司签订年销几十万斤宁夏甘草药膏的合同。每年夏季开工生产,雇工约60名,月产甘草药膏约6万斤,经天津出口销售。后因运输困难和产品积压等原因,于1928年初停产。1942~1943年,宁夏省建设厅在平罗、石嘴山等地先后建立了光华瓷厂、立达精碱厂、兰鑫炼铁厂、平罗及惠农纺织厂等近代工业企业,后因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未能得到发展,于1947年先后停产。据统计资料,1949年市境惠农、平罗、陶乐3县工业总产值为20.2万元,主要产品有日用陶瓷(20万件)、煤炭(8900吨)等。

最早的煤炭开采

石嘴山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煤炭是石嘴山的优势矿产资源。据北宋末年朱弁关于“石炭用于世久矣。然西北处处有之”的记载,证明西北地区采用煤炭在宋代已不鲜见。另据矿区7层煤滨河采空区小窑井口上覆盖厚度5米左右的冲积层这一事实,可以推断其开采年代之久远。据清《通智石嘴山土神祠纪》记载,雍正4年(1726年),兵部侍郎通智奉命到平罗兴修惠农、昌润水渠工程以及修筑新渠、宝丰两县城时,曾在石嘴山开采煤炭用于施工。有“取煤炭不下十万车”“更取干泥,烧造瓷窑”等记载。清朝《殊批奏折》记载,乾隆5年(1740年),甘肃巡抚元展成奏:“宁夏府属灵州及中卫、平罗二县……俱有煤洞,历听庶民采取,以资日用”,说明早在雍正年间或之前,此处已有煤炭开采,用于炼铁及烧瓷等。而清《平罗纪略》又称:平罗之“石炭出北山石嘴山、打碨两口”。“打碨”又称“打硙”,就是今天的大武口。加之清代文人咏石嘴山的诗中,也有“煤洞云开野火红”的诗句,断定石嘴山煤炭清朝时期即已开采可谓无疑。特别是1961年,在石嘴山二矿接收的原瓷厂小窑改扩建的小井五层煤老空区挖出了5具近乎木乃伊的尸体,身着清朝服饰,头留长发辫子,亦可证明这是清代死于非命的挖煤窑工。

最早的煤田地质调查

民国29年(1940年)5月,河南焦作工学院采冶工程学士张文谟、刘振中被聘为宁夏建设厅矿业技士,开始对今石嘴山地区煤田地质进行调查,均有调查报告问世。这是市境内最早的煤田地质调查。民国32年(1943年)8月及同年冬,宁夏地质调查所李士林、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西北分所边兆祥、李星学先后来汝箕沟、石炭井、大武口一带进行勘测。民国33年(1944年)冬,西北分所黄劭显、杜恒俭也来调查,并于1945年7月发表了《宁夏石炭井大磑口间煤田地质》调查报告。民国《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中载有石炭井沟、汝箕沟、王全沟、打磑沟等地煤田地质及储量的资料。

最优质的煤炭

石嘴山市“因煤而设”“因煤而兴”,素有“塞上煤城”之称,煤炭资源丰厚,品种齐全,有焦煤、瘦煤、肥煤、气煤、贫煤和无烟煤6种,其中被誉为“煤中之王”的“太西煤”(因石嘴山煤田位于中国“煤都”太原西部而得名)是市境最优质的煤炭,素以“三低六高”(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机械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块煤回收率、高化学活性)而著称,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等方面的高炉喷吹、合成氨、活性炭、载体化学炭,代替石油焦制作石墨制品、碳化硅等。

燃烧时间最长(百年)的煤田大火

石嘴山市汝箕沟煤田大火自清朝同治年间燃烧至2007年被扑灭,历史百余年,是全市燃烧时间最长的煤田大火。清朝同治年间,汝箕沟煤田西沟阴坡小窑在开采时,因劳资纠纷,挖炭工人放火烧窑造成早年火区;1918年至1948年间,窑工井下生火取暖,遗弃老塘火种引发大石头、黑头寨火区;新生和大岭弯火区则是小窑越界开采沟通老火区,使火势蔓延成灾,最终形成了长达百年的“火焰山”。1988年经有关部门勘测最终圈定汝箕沟火区17处,总面积为221.1万平方米,被火魔吞噬煤炭储量约3000万吨,约占当时汝箕沟煤田煤炭总储量的10%左右。煤火燃烧最强时,年均烧损近100万吨煤,汝箕沟矿、白芨沟矿因火灾威胁几次被迫停产。煤田火区给汝箕沟矿、白芨沟矿、大峰矿、红梁公司、金贺兰公司等矿井造成经济损失高达3亿多元。在火区附近空气中,能够闻到呛人的气味,矿区职工群众身体健康受损,经医疗部门专题调查,煤田火区是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和矽肺病高发区。这一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997年国家立项对汝箕沟煤田阴坡、水巷、上一、新生、红梁东、红梁西等12个重点火区进行专门治理。1997年至2006年,在中央及相关部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成立了煤田灭火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汝箕沟煤田火区海拔3400米的复杂地形和缺水少土特点,采取了地表覆盖、打钻灌浆、剥挖灭火和剥灌结合的灭火方法,对剥完后的火区表面全部用黄土进行覆盖平整,形成了新的绿化带。经过长达10年的鏖战,终于于2006年年底将汝箕沟煤田的12处火区全部扑灭。2007年8月29日,通过国家发改委检查组验收。2007年8月31日《宁夏日报》报道:“太西乌金”这一世界稀缺煤种在遭受火魔百年吞噬后,经过宁夏上下10年鏖战,国家立项的汝箕沟煤田12处168.75万平方米的煤田火区全部被扑灭。是月27日至29日,经国家发改委汝箕沟煤田灭火工程验收委员会在察看资料、现场踏勘后认为,该工程已达到全部熄灭的目标,标志着宁夏煤田火灾灭火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自治区每年为此至少可挽回“太西乌金”百万吨。10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共投入灭火资金10377.08万元。

最早的官办煤矿

民国35年(1946),马鸿逵以“敦厚堂”的名义租借汝箕沟阴坡煤窑矿主李秉英的阴坡井口,在此基础上成立宁夏德昌第一煤矿公司,由马继德(马鸿逵堂兄,省财政厅长)任董事长,为石嘴山首家官办煤矿。

最早的电力供应

市境解放前无电力工业。电力工业是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1954年石嘴山瓷器厂利用宁夏省工业厅调拨的一台小锅炉带80千瓦发电机,建立自备发电厂,于1955年开始发电,年发电量达11.9万度,石嘴山首次有了电力供应。1956年随着煤炭基地的开发,石嘴山、石炭井、汝箕沟等矿区,先后建立了自备发电厂。平罗、惠农、陶乐县也于1957年、1958年前后建立了小发电厂。

宁夏第一个煤炭工业基地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把石嘴山列为全国新开发的10个煤炭矿区之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石嘴山也是在宁夏投资兴建的第一个煤炭工业基地(主要由石嘴山、石炭井、汝箕沟、呼鲁斯太四大煤田构成)。20世纪60年代初期,时任西北煤管局局长的高节同志,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开发贺兰山北部煤炭基地及加强“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力排众议,果断将西北煤炭管理局由西安市搬迁到石嘴山市石炭井,开创了上层领导机关从大城市下迁到偏僻山区的先河,对进一步开发石嘴山、宁夏以及内蒙古乌海等地区的煤炭基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第一位跃身黄河抢救国家设备的勇士

20世纪50年代中期,石嘴山矿区建设所需用的大批设备,在包兰铁路尚未开通,包兰公路的路况和桥梁又不能承运大型设备的情况下,矿区筹建处通过调查研究,雇用有经验的船工,与筹建处的同志一道,乘木排在黄河上试航,摸清了自兰州至石嘴山数百公里的航道情况,经过70多天的努力,终于将矿区建设所需的设备、木材、钢材及其他物资从兰州顺黄河用羊皮、牛皮筏子及木筏陆续运抵石嘴山。1956年11月15日,一只运送机器设备的木筏在距石嘴山两公里处被一块巨大的黄河冰凌撞翻,机器设备沉入河底。西北的冬季,天寒刺骨。起重工王清自告奋勇,请缨下水拴绳,参加水底打捞设备的战斗。他连喝几口白酒,一个“猛子”扎进黄河。一次,两次,三次,终于把绳子拴在了河底的机器上,打捞出了国外进口的贵重设备。王清被冻僵了。筹建处领导孙昶一把将他贴身搂在怀里,泪水直流。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就这样,创业者用汗水鲜血,开辟了一条加快矿区建设的黄河水上运输线,保证了建矿之需。

第一个下迁到石嘴山的上层领导机关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把石嘴山列为全国新开发的10个煤炭矿区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开发贺兰山北部煤炭基地及加强“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西北煤管局领导高节力排众议,果断将西北煤炭管理局由西安搬迁到石嘴山市石炭井,开创了上层领导机关从大城市下迁到偏僻山区的先河,对进一步开发石嘴山、宁夏以及内蒙古乌海等地区的煤炭基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1965年,煤炭部在大武口成立了以高节、康志杰两同志为首的贺兰山煤炭工业公司,统一领导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5省区的煤矿建设。这是继国家成立东北煤炭工业公司之后的第二个直接接受煤炭部管理的国家直统的煤炭公司。同期,贺兰山煤田的石炭井矿区扩大了建设规模,呼鲁斯太、汝箕沟两个矿区建设也全面展开。

最早的国家统配煤炭企业

1957年5月23日,石嘴山煤矿基本建设局成立。1959年4月改为石嘴山煤炭矿务局,后更名为石嘴山矿务局,为市境首家国家统配煤炭企业。截至2000年,石嘴山矿务局累计生产原煤9026.45万吨,向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提供了煤炭支援,为国家建设和振兴宁夏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百余次,是国家大型煤炭企业和自治区一级企业。进入21世纪后企业改制为神华宁夏煤业集团下属企业。

最早的现代化煤矿斜井

1957年10月20日,石嘴山矿区(石嘴山矿务局)设计年产量45万吨的一号斜井开工建设,经过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战,于1958年12月建成投产。这是石嘴山乃至宁夏第一对现代化斜井。1959年4月,设计年产量50万吨的四号井投产;1960年7月,设计年产量100万吨的二号斜井投产;1961年12月,设计年产量21万吨的三号斜井于投产。为加强领导,石嘴山矿务局将一、四号斜井设为石嘴山矿务局第一煤矿,二号斜井设为石嘴山矿务局第二煤矿,三号斜井设为石嘴山矿务局第三煤矿。1964年第三煤矿下马,井田并入二矿。1961年,矿务局曾把第一煤矿分为两个矿,分别为第一煤矿和第四煤矿,成为一局四矿的编制,1964年又改为一局两矿编制。

第一次煤炭出口

1964年,石嘴山市煤炭首次出口打入国际市场。汝箕沟煤矿生产的优质无烟煤以“太西煤”(因“太西煤”产地石嘴山位于中国煤都太原西部,故名“太西煤”)命名,第一次作为出口商品运抵河北秦皇岛码头装船远销国外。太西煤已成为市境出口创汇的大宗产品,每年都有出口任务,仅1984年就有19.5万吨太西煤远销芬兰、丹麦、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诸国和日本、东南亚地区,创外汇1559万美元,占自治区创汇总额的49.7%。

最早的综合采煤机组

1980年8月,国产第一套QY型综采试验机组在石嘴山矿务局一矿2292工作面试产,月产4万吨,最高日产2799吨,最高工效12.33吨。为石嘴山矿区使用综采采煤机组之始。

石嘴山矿区之最

1964年,石嘴山矿务局二矿技术员欧阳伦,在全国首创厚煤层、特厚煤层倾斜分层金属网假顶铺顶网新工艺;1965年,煤炭工业部将这一新技术在全国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79~1981连续三年,石嘴山矿务局在生产能力2.7~3.3吨/平方米的煤层,创造炮采工作面单产15000多吨的全国第一;1980年8月,国产QY-1型液压支架在石嘴山矿务局一矿首次工业性试验成功,并通过煤炭工业部科技局技术鉴定。1982~1983年连续两年,石嘴山矿务局在生产能力2.1~2.7吨/平方米的煤层,创造炮采工作面单产14000多吨的全国第一。1985年,石嘴山矿务局创造原煤单位成本21.4元/吨的全国第一。

同类推荐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 知海泛舟

    知海泛舟

    《知海泛舟——文化常识珍闻录》汇集中外古今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知识,内容涵盖地理、地名、天文、历法、礼仪、风俗、民族、宗教、科学、文学、学科、教育、音乐、舞蹈、影视、戏剧、美术、工艺、交通、邮政、政治、军事、新闻、出版、经济贸易、著名品牌等方方面面,好玩、有趣、实用,堪称中外文化的普及本,人人爱读的百科全书。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
  • 书与艺术

    书与艺术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读本之一,是围绕“书与艺术”展开的读书随笔。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通过诸多艺术大家对音乐、绘画、舞蹈等的亲身讲述以及作者对身边艺术的感悟,将读者带入艺术类书籍所独具的浓厚的艺术氛围,体验至美的艺术境界,领略伟大的艺术精神、艺术情操和艺术精髓。
热门推荐
  • 天灵武神

    天灵武神

    武云夕,无知少年意外被天灵武神以残魂寄于体内,形成天魂圣城。借用天魂圣城的力量与亲朋好友们,生死离别,一步一个脚印,推翻九幽诸界,建立新的秩序世界
  • 穿越成乞之莼枫忆寒

    穿越成乞之莼枫忆寒

    什么?!穿越?!啊,木关系,反正她无牵无挂。可是,犯二是种病!得治!很可惜,你中二已经深入骨髓,无药可救!前世的殇,今世的缘。前世的遗憾,今世又能否圆满?前世有着太多的无奈,那么,就在这一世——活得潇洒,活得肆意!
  • 万古龙神传

    万古龙神传

    龙神创世,九子治世,龙族式微,人族当兴。龙神创造了整个龙神大陆,将无尽的血脉和强大的灵力尽数洒落在整个大陆上。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拥有些血脉之力,必以此为基础修炼灵力。而他,却是一个没有血脉的人。无法修炼灵力,十五年来受尽人的侮辱。直到那片神秘的火焰神鳞的出现。之后他靠着一部狴犴诀,一把青莲剑。一片龙神的神鳞。一个神秘的老人。从此一步一步的走上了这个大陆的巅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绝世倾城:嫡女大小姐

    绝世倾城:嫡女大小姐

    她是杀手界第一人,遭遇背叛穿越到幻碧大陆将军府的刁蛮大小姐。
  • 神笔惊仙

    神笔惊仙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一杆笔,一页纸,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幅画,一座城,天外飞来笔中仙!2014,老白用“笔”勾勒的仙侠故事。(2014年老白最新力作,《神笔惊仙》带您领略一个光怪陆离的仙侠世界,谁说纸墨无用,书生行遍天涯!点击,收藏,推荐,评价,打赏,全都砸给老白吧!)
  • 家有疯妻

    家有疯妻

    一夜之间满门全灭,如花少女精神成疾。原本她便钟情于他,是不是如果她一直疯狂下去。还可以维持这些年的样子,没有恨,没有报复。但是,真的可以吗?
  • 别回头

    别回头

    一栋封闭的旧图书馆里究竟有什么能让人莫名其妙的失踪?墙壁上的“死亡预言”又预言了什么,为何能让人自杀?古朴的青铜镜上的铭文究竟记载了什么,能引出匪痍所思的梦镜?
  • 公主不是萌淑女

    公主不是萌淑女

    红色的天空.是为我哭泣么纷繁的花瓣.是为我落下么绞杀藤上的花朵.是为我而默哀么就像是很久以前那样...很久很久以前.指尖一丝冰凉,划过夜空的一瞬谁记得它的陨落.青史已成灰.何况刹那芳华笙歌尽时会有人记得曾经的歌舞升平么烟花落时会有人记得曾经的绚丽多彩么当我死去时...会有人想起我么.试试看好了我离开以后.谁为我送葬.谁为我守灵.谁为我懊悔.谁为我不值谁亲眼见证我的灵魂沉入海底,永世安眠谁为我能够留下一滴泪水,慰藉我的亡灵谁愿意为我孤独一生,忏悔他的罪孽我以发为绳结,捆绑着的罂粟花其实我,也想要有人怜惜啊……
  • 原来我们椿暖夏凉

    原来我们椿暖夏凉

    锦南烟不喜欢钓鱼,因为何盛睿说过:鱼上钩是因为鱼爱上了渔夫,它愿用生命博渔夫一笑。可是何盛睿没有告诉过锦南烟,他和她之间,谁是鱼?谁又是渔夫?锦南烟一直以为自己是水,能陪伴鱼左右,可是有一天鱼走了,因为鱼爱上了渔夫。她就只能喝下一杯冰水,然后一滴滴地凝成热泪。可惜鱼,不能在温热而稀少的水中生存……有一天,鱼回来了,水却奔流到海不复回,水说:“我爱上了大海,正如你爱上了渔夫。”鱼的眼泪,水看得到。水的眼泪,谁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