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52700000004

第4章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持不同政见的人的残酷镇压,是当时“师古”与“师今”两种政治思想斗争激化的表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巩固统一,禁止“以古非今”的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但是这种手段,愚蠢而又残暴,特别是焚书,毁灭了许多古代的文化典籍,造成了文化上的重大损失。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首先,秦王政召集群臣讨论关于更改名号的问题。战国时期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现在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从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这次讨论中,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并废除子议父、臣议君谥法,还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代以二世、三世计,传之无穷,以至万世。所有这些规定,都表明皇帝在封建国家中享有神圣的地位和最高的权力。对于这些问题,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没有大的分歧,但是,在讨论建立什么样的国家体制的时候,却发生了原则性的争论。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部分官吏,认为诸侯各国刚刚降服,燕、齐、荆楚这些地区,离咸阳很远,鞭长莫及,如果不在那里设立王侯,是难以控制的。他主张秦始皇把自己的儿子封到那里去建立诸侯国。秦始皇要群臣就王绾的这个意见进行议论,大家都说这个办法好。但廷尉(负责司法的官员)李斯却持不同意见,他说:“周朝文王武王封同姓的子弟很多,到后来亲属之情疏远了,便互相攻打,像仇敌一样,诸侯各国之间你争我夺,战争频繁,周朝天子无法制止。现在,天下靠着陛下的神威和才智统一了,原来的诸侯国都改为郡县,陛下诸公子以及有功之臣都用国家收入的赋税优厚地赏赐他们,这就够了,而且容易钳制,天下就不会出现与中央对抗的局面,这是最安宁的办法。倘若仍旧设置诸侯,那就不好了。”始皇说:“多少年来,天下之人都深受战争不断之苦,这无非是因为有了诸侯国的缘故。现在托祖宗之福,天下刚刚安定,又要再建立起诸侯国来,这等于是在准备战争,那样想求得社会的安宁不是很难么?廷尉的意见是对的。”于是,把天下分做三十六个郡,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

过了八年,到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大摆筵席,朝中大臣都来赴宴。宴会进行中,博士七十人上前向始皇祝酒,其中有个名叫周青臣的颂扬始皇的功绩,说:“从前,秦国的地方不过千里左右,凭着陛下的英明、才智和神威,平定了天下,把野蛮的敌对民族赶了出去。你的功德,像太阳和月亮的光芒普照四方,没有哪个不服从的。你把诸侯国改为郡县,从此,人人过着安乐的日子,再没有战争的忧愁了。这样下去,可以传到万世万代而不会变化。自上古以来,没有哪一个能比得上陛下的威德。”始皇听了这番恭维话,非常高兴。另外一个博士名叫淳于越的,他趁机又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他走到始皇面前说:“我听说殷朝周朝的统治之所以维持了一千多年,是由于把土地封给了子弟和功臣,作为它四周的屏障,中央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能响应和支援。现在陛下统一了天下,而自己的子弟一个个都是光杆,以后如果骤然出现齐国的田常、晋国的六卿专权篡位之臣,而没有封国的藩屏,那怎么可以相救呢?不管什么事情,如果不依照古代的法规去做而能久远的,我没有听到过。周青臣一味阿谀奉承,使陛下的错误加深,他不是一个忠臣。”始皇听了这番话,一时不能作出判断,就把这个问题交给群臣议论。丞相李斯说:“五帝的法治是不相重复的,三代的制度,也不是相沿袭的,各个时期都是根据本身的特点制定政策,这并不是故意要标新立异和前朝不一样,因为时代发生了变化,不是以前那个情况了,所以治理的方法也应该不同。现在陛下创造了天下一统的伟大事业,建立了万世的大功劳,这本来不是那些愚蠢无知的儒生所能够了解的。而且淳于越所讲的,都是很早以前夏、商、周三代的事情,时间隔了这么久,怎么可以按照他们那样做呢?如果那样,以后各个诸侯之间互相争夺,战乱纷纭,都用重金礼聘那些游说之士,天下又不会安宁了。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一致,各地都要遵照执行,百姓只料理家务,专心务农做工,读书人只要学习政府法令避免犯错误就是了。可是现在这些儒生,不学当今的法令,却一心推崇古代的制度,并说当今的政策都不好,这不是扰乱百姓的思想,在人民中进行煽动吗?我丞相李斯冒死罪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从前,天下四分五裂,战乱不休,没有人能够统一,所以诸侯各据一方,都借称赞三代来破坏统一,散布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洞言论来蛊惑人心,制造混乱。百姓的知识多了,他们就会议论领导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今天皇帝统一了天下,情况已经摆得明明白白,只有一个最高权威,而有些人却以为自己的知识了不起,议论当今的政策不对。他们听到命令颁布下来,就用他们的观点来进行批评。他们在朝廷里虽然不敢直说,但心里却不以为然,走出朝廷,就在街头巷尾进行诽谤,夸耀他们的主张以博取别人的好感。他们制造一些奇谈怪论而自以为高明,带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造谣生事。这样的情形如果还不禁止,那么,上面皇帝的权威就会要受到损害,而下面就会出现拉帮结党的现象。所以我认为还是禁止的好。我胆敢提一个意见,就是请求陛下吩咐有关官员,凡不是记载秦国事迹的书籍,统统把它烧掉。不是博士官所收藏的书,国内的人不准保存。《诗》、《书》等诸子百家的著作一律上交到郡、县,由郡县的官员负责统一烧毁。有胆敢私下谈论《诗》、《书》这类书的,处以死刑。如果有借着颂扬三代的功德而攻击现行法令制度的,就将他灭族。各级官员如果知道了这些情况而不执行的,判处同样的罪。命令传下去,如果三十天内不把书烧完,判处黥刑(脸上刺字),并罚他到边境白天站岗防守敌寇,晚上修筑长城,时间是四年。保留不烧的,只限于有关医药、卜筮、农业生产等一类的书籍。严禁私人办学。假若人们想要学法令,便拜官吏做老师。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于是,中国历史上的‘焚书’事件便这样发生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妄想长生不老,在公元前219年,即派徐市带了几千童男童女出海求仙,但去后,一直投有回来。四年以后,又派韩终、侯公、石生等人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还派了卢生再去海外仙岛寻访仙人。卢生不久回来,胡诌了一本神秘莫测的小册子,并说:“将来灭亡秦国的是胡人。”于是,始皇派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部队去进攻北方边境的少数民族。卢生虽然出海求仙回来是那样敷衍了事,但任务毕竟没有完成。公元前212年,卢生对始皇说:“我们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之所以没有找到长生不老之药,是因为这类东西有所忌讳。当前正在修陵墓,陛下平时的行动应该保守秘密,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就可以避开恶鬼。恶鬼避开了,仙人就会来到。陛下所住的地方,朝中大臣都知道,这对仙人的来临是不方便的。所谓仙人,他进入水中而不沾濡一点湿气,进人火中而烧不着他。他来去都是腾云驾雾,他的生命与天地永存。现在陛下治理国家,事情繁忙,心里不能安静。希望陛下所居住的地方和平时的行动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长生不老之药就可以找到了。”于是,始皇从此行动诡秘,会见群臣和处理问题只在咸阳宫一个地方。

卢生虽然几次胡言乱语把事情搪塞过去了,但是,到哪里去找仙人不死之药呢?侯生和卢生两人商量脱身之计,他们说:“始皇这个人。刚愎自用,暴戾无常。他本来只是一个诸侯,现在兼并了天下,他的意愿实现了,欲望满足了,自认为从三皇五帝以来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他只任用和依靠司法部门的官吏,这些人才得到他的宠信。博士虽然有七十人,但不能起一点作用,不过是装饰门面而已。丞相等所有大臣,都只能照章办事。皇上喜欢用重刑这样的高压手段来显示自己的威严,天下之人都是小心翼翼的,没有人敢说真心话。皇上听不进一点意见,日益骄横,下面的臣子慑于他的淫威,都只能说些违心的话去博取他的好感。秦国的法令极其残酷,对人民动辄处以死刑。国内之事,不论大小都要由他决定。他独断专行、专横跋扈、残忍暴虐到这种地步,不可能为他找到长生不老之药。”这两个方士散布了这些言论以后就逃走了。对始皇的这些诽谤之辞,不胫而走,最后被始皇听到了,大发雷霆,他说:“我早几年把天下不中用的书都烧掉了,招集了很多儒家学者和方士,想使国家兴盛,吉利平安,所以许多方士想为我炼长生不老的金丹。现在听说韩终等人去寻找仙人不死之药,几年了还没有看见他们回来交差;徐市带了几千童男童女去到海岛求仙,耗资巨万,到现在也还没有找到仙药,而不法之徒就造谣惑众,幸灾乐祸的人听了,互相传播。这些事情每天都听到一些。卢生等人,我以前很尊重他们,给他们的待遇也特别优厚,但是,他们现在反而诽谤我,说我无德不能长生。在咸阳的儒生,我将派人去进行查问,有些人就是在制造和散布谣言,煽动人民暴乱。”始皇于是派了御史去处理这个案件,对在咸阳的儒生一个个进行审讯。这些儒生转相告发,牵连到四百六十多人。始皇对这案件亲自判决,将他们全部活埋在咸阳,使国内的人都知道这个事件,以儆效尤。始皇的长子扶苏不同意这种做法,进行劝阻。他说:“国家刚刚统一,远方的人民还没有完全归顺,这些儒生不过是称述和仿效孔子的主张,今天陛下对他们量刑太重,我恐怕会引起天下的动乱,希望陛下仔细考虑一下。”始皇听到扶苏为儒生说话,很生气,就派扶苏到北部边境去作蒙恬的监军,驻守在上郡(陕西绥德)。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坑儒”。

秦始皇千方百计寻找仙人不死之药,但始终没有找到。公元前210年,当他巡行到沙丘(河北平乡县东北),因病去世,终年五十岁。

同类推荐
  • 谋成

    谋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划越完善则成事机会更大,这成事在天则不可违,天道缥缈不可琢磨,只可善待,为自己结下善缘弥补天道,则谋成也。
  • 乱世神尊

    乱世神尊

    一个在深夜离开了台湾的男人却在三国闯出一片天一个在三国闯出一片天的男人却也流下了许多血泪男人流上的血只为了兄弟情义男人流下的泪只为了儿女私情传奇之所以是传奇只因为无人可代替夜冥将写出什么样的传奇故事....?
  • 布衣弄国

    布衣弄国

    他,幼少家道中落,流落巷闾沦弃儿。他,青年投军从戎,抗击倭寇立奇功。他,中年劈风斩浪,海上捞金终成空。他,晚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国忙。本是江南良家子,老寄残身在京师,甘为浮浪一闲人。终日逍遥度日,聊度余生,却因种种因缘际会,阴差阳错成朝廷使节,花甲之年效冯唐,度关山,挽狂澜。烈士暮年,壮心未已,虽一介布衣,却长袖善舞,斡旋大国之间。怎奈何,形格势禁,渐入歧途;实难敌,方枘圆凿,两国势如水火;终不免,身首异处,声名狼藉。可悲?可叹?可笑?其真耶?其梦耶?一出闹剧、一部传奇、一曲悲歌、一捧辛酸泪,尽在《布衣弄国》………
  • 造像:敦煌文化传奇

    造像:敦煌文化传奇

    本书主要介绍了敦煌文化的历史,展示敦煌遗址的风采及内涵,重点介绍敦煌遗址的保护与研究现状。本书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敦煌学的研究;对于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敦煌文化遗产,带动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以及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天筹

    天筹

    长安市上少年游,荣华任东流,青云于我意何如?寒山宿雨露,千年一梦回。夕阳西下煨清酒,不醉不罢休,浮生唯倾逍遥途。黄沙散尽后,再忆百年身。
热门推荐
  • 魔王初养成

    魔王初养成

    人心有善恶的两面,世界也有两面。当人心的负面达到顶点时,就会产生与魔界的通路。项炎原本是一名中二的高中学生,由于他的离奇身份使他的生活再也不能淡定下去了,夺回魔王的宝座,重树魔界的威严,守护两个世界的和平。他要做的,还有很多…
  • 寒江潺潺,晴浅忧伤

    寒江潺潺,晴浅忧伤

    陆寒江,估计,在很多年之后,你的名字不再是我眷恋的,你的怀抱不再是我奢求的,你的一切一切都将与我无关。或许,从来就没有过关联。而我,为你而长的发也不再是为你而短。
  • 鲜妻少奶奶:老公,快过来

    鲜妻少奶奶:老公,快过来

    A国,一场盛大的婚礼正举行,富可敌国的石油大亨正看着向他款款走来的十位新娘。教堂外面,不知道何时架起无数支冲锋枪,数不尽的坦克也蓄势待发,一道狠厉决然的嗓音响起,“你敢娶她,我必定炸毁你所有的矿山”教堂里的人刹那间惶恐不安,这矿山可是整个国家的根基所在,矿山亡,国亡。片刻,“茉茉,别闹,我来接你回家,小宝贝想妈妈了”柔情蜜意的话从他薄唇昵出,没有了刚刚的狠绝,更多的是宠溺与深情。众人顺着他的视线而看去,发现他墨黑深邃的眸子落在其中一位新娘身上。A国婚嫁的传统,一夫可以多妻,一妻只能配一夫,仪式没有完成之时,新娘必须白纱盖脸,等待丈夫亲手揭开,因此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位祸国殃民的女子是何等模样。
  • 人世之间启文

    人世之间启文

    练手文!随意写本书讲的是奇异事件与幻想过渡的小小说启文,其外后可写超现实梦想成真后的过成……总之一句话:此文瞎编,纯属练手。
  • 纤细的爱

    纤细的爱

    小短篇玉迎林有一个秘密,那就是暗恋自己的语文老师。但他却小心将这份爱隐藏。某天,玉迎林打算与一个他聊的很欢的网友见面。谁知一见面,没有网友,却捕捉到一个腹黑老师。妖艳学生受X阳光腹黑老师攻全文欢乐,欢迎食用
  • 瞳神境

    瞳神境

    我完颜一脉,一生光明磊落,尔等所谓的名门正道竟以借口为名由,想灭我一族!哼,我完颜聚生前头顶天,就算死也要脚踏地。叫我投降?我完颜一族五千人口尽数在此,有种就放马过来我看你们谁敢放肆!身后那数千完颜氏异口同声道:护我家族尊严,拼到最后一刻,战至最后一人。杀,杀,杀。。。一片杀声响遍战场!
  • 刺客都市行

    刺客都市行

    曾经的第二杀手,因组织的任务,开启新的都市生活。
  • 花与寻夜人

    花与寻夜人

    她是21世纪穿越过来的“阴阳人”,可男可女,偷得了东西,扛得了沙包。他是一生致力于夺天下的翩翩公子,可是遇见了她,就无可救药。她们都有自己的使命,在阴谋中相爱,在爱情里相杀。
  • 她的替身吗

    她的替身吗

    以为他们婚后没什么改变,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她自始至终都是另一个的她的替身
  • 我和机器人的那些日子

    我和机器人的那些日子

    哆啦A梦从抽屉里出来情有可原,可你从我冰箱里出来是什么档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