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美学特征
幽默作为喜剧的一种特殊样式,其特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幽默具有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
幽默通过内容与形式、谐调与不谐调、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强烈对照,突出地表现了幽默艺术家作为本体对扬美抑丑的自信心和优越感。
2、幽默具有一种对客体的温和、宽厚的态度
幽默反映了艺术家出于扬美抑丑的自信心和优越感,对事物发展趋势抱乐观、豁达、超然的态度,对人的长处和弱点持辩证的观点,展示博大宽宏的胸怀,保持亲切友善的态度,为别人设身处地,嘲人时不忘自嘲。
3、幽默具有特殊的表现方法、技巧和欣赏方法艺术家有意识地运用暗示、含蓄手法对客体进行“倒错”,使之与欣赏者的“理性”相悖;而欣赏者则必须诉之于理性,采取意会、联想方法将艺术家的“倒错”重新颠倒过来。
4、幽默具有特殊的审美效果
艺术家采取了“理性的倒错”这一特殊方法,促使欣赏者以理性的思维领悟艺术家的真实信念和态度,从而产生了特殊的审美效果。即:会心的微笑。这种特殊的审美效果为观赏者进入幽默特有的耐人寻味的意境提供了前提。
幽默的审美标准
意境是幽默的审美标准。幽默作品有无幽默效果,关键看其作品能否使审美主体进入一种包含复合情感、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意境。
意境是通过艺术构思所创造的并表现于艺术品中的形象化和典型化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和深情或深意的完美统一。幽默的意境有自己的特点:
1.复合性
幽默意境所造成的审美感受不是单纯的对美的赞赏,而是对美的赞赏和对丑的嘲弄这两种不同性质情感的复合。使嘲弄、赞颂、喜爱、疼爱、同情、怜惜、怜悯、责备、谴责、厌恶等形形色色的情感相互冲撞,彼此交融,构成了多层次的复合情感,让观赏者享受到难以言传的快感。
2.情趣性
幽默意境的情趣是一种充满了轻松、欢快和嘲弄,永远伴随着笑声的浓烈而又独特的情趣,是由幽默作品作为审美对象所具有的根本属性以及笑的审美效果决定的。因此,幽默的情趣要求比其他任何艺术样式都要高,既是幽默作品构思的出发点,又是衡量作品意境之有无、高低和浓淡的根本标志之一。
3.嘲弄性
组成幽默意境的诸多复合情感中具有嘲弄的特征,是幽默艺术家通过美丑对比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一种对丑的嘲笑或戏弄的意念。由于幽默描述的对象不同,其意境包含的复合情感的成分不同,其所蕴含的嘲弄也呈现出种种不同的性质,既可以包含某种程度的讽刺成分,也可以仅仅表现为友好的玩笑乃至欲扬故抑的戏谑等。
4.意会性
鉴于幽默采取了“理性倒错”的特殊表现方法,幽默的意境要求观赏者经历比其他喜剧样式更为漫长、复杂和艰巨的思维过程,意会幽默艺术家深藏并暗示的嘲弄意念,从而获得充满情趣的美感享受,发出会心的笑。
幽默的基本环节
在幽默意境的形成过程中,一则典型的幽默一般包含四个相对独立的环节:
1、制造悬念
所谓悬念,就是通过情节的叙述、描写和交代,使观赏者产生关心好奇,从而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造成紧张的心理状态。制造悬念通常采用巧设伏笔、假述表象、声东击西的手段,目的在于提出疑问,布下迷阵,造成假象。
2、着意渲染
所谓渲染,就是对已造成的悬念、假象作多方铺陈、描写、形容和烘托。渲染通常采用白描、夸张、歪曲等手段,目的是承上启下,发展和加强悬念造成的气氛,为引起反转打好基础。
3、出现反转
所谓反转,就是在着意渲染的基础上笔锋一转,突然出现某种出人意料的下文或十分新奇的事物,打断观赏者的正常设想或合理预想,使之思考并对描述对象的真相或规律实现审美判断上的转变或飞跃。在语言艺术中,引起反转的手段主要是妙语,常用借喻、双关、反语等修辞格。反转的目的在于戳穿假象,解除悬念,启动联想,产生突变。
4、产生突变
所谓突变,是指反转出现后的效果。悬念得以解除,好奇得到满足,紧张化为和缓,局势迅速向反面转化。和前三个环节不同,突变并不以语言、文字或其他有形的形式(如画面、音乐语言、舞蹈语言等)出现,而仅仅存在于艺术家和观赏者的意识之中。
幽默的社会功能
幽默的社会功能突出地表现为两个基本的方面:干预生活的功能和娱乐的功能。其中,干预生活的功能是通过娱乐功能来实现的。
当幽默作品不仅提供了一幅曲折而又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图画,还在这幅图画里寄予着幽默艺术家的某种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表现对生活的态度与评价时,幽默便程度不同地具备了干预生活的功能。
山于幽默特有的乐观精神、戏谑性、轻松感以及笑的审美效果,其娱乐功能也比其他样式更为明显和强烈。在喜剧性的幽默情趣感染下,幽默艺术家引导观赏者愉快地告别陈旧、丑恶的生活方式,欢笑着向新生的、美好的生活方式前进。观赏者在尽兴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和教育。幽默的干预生活功能在娱乐功能的作用下得到了体现。
幽默的娱乐功能还在于,除了包容干预生活的功能外,也可对生活作饶有情趣、甚至是有悖常理的反映,并不含有明显的是非观念,以“纯”幽默的形式娱乐观赏者。这种单纯的娱乐功能同样给人以智慧和美的享受,有助于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趣味。
幽默的艺术功能
幽默的艺术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结构作品、刻画人物、烘托气氛。
1、结构作品
是指幽默作为一种根本的或主要的情节手段,通过饶有风趣的情节和巧妙安排的人物关系,创造出一种贯穿作品始终、具有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的喜剧冲突,从而成为结构幽默作品的基本支柱。
2、刻画人物
是指幽默作为塑造喜剧形象(也包括某些悲剧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含蓄、深沉的手法展示美与丑的强烈对照,表达美对丑的优势,从而塑造出具有明显正面色彩的肯定性喜剧形象,具有明显反面色彩的否定性喜剧形象及介于肯定性和否定性喜剧形象之间的过渡性喜剧形象,并使人物形象具有其他喜剧性刻画手段所难以达到的耐人寻味的韵致。
3、烘托气氛
是指幽默作为喜剧气氛描绘的重要手法之一,通过幽默的语言手段展现喜剧情节和喜剧人物所处的情趣浓郁的环境氛围,有时还兼有刻划人物的作用。
幽默的民族性
幽默的基本规律和手段,对于各个民族的幽默都是共同的。但是不同民族的审美理想,既有着客观的共同要求,又有着民族的显著差异,由此形成了一民族的艺术所共有而区别于其他民族艺术的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在幽默中,民族性表现得更为明显而集中,这是由其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
首先,幽默依据正常逻辑与幽默逻辑的对立构成矛盾冲突时,经常采用各种具有双重含义的语言手段,这就在涉及一民族正常思维规律和一般语言规律时,不可避免地牵涉到该民族以有悖逻辑的方式来造成反转时所惯用的特异思维规律,以及表达这种思维时惯用的方式和方法,即民族语言的特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