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78700000006

第6章 “六书”造汉字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规律,是东汉许慎等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人们造字时:其中象形、指事是“造字法”,形声、会意是“组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象形比较容易懂,就是用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而“日”字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样子。指事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画出较抽象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兇”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下面一个人;“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分。

形声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湖”字,形旁是“水”,表示它与水有关,声旁是“胡”,表示它的发音与“胡”字相近。会意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合并起来表达这个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解”字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表达剖拆的字义;“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

转注就是互相解释。古代因为地域上的隔阂,不同地区发音有不同,或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就会互相转注。如《说文解字》在“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语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它的含义。一些难以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来表达的概念,往往使用假借之法,使这个概念不至于无字可写。如虚词“莫、矣、者、焉”,代词“我、吾、汝、乃、其”等字,本来各有自己的本义,但这些虚词、代词难以用上述各种造字方法来创造对应的汉字,于是古人只好假借这些字来表达完全没关系的概念。

清代有一个大学者叫做戴震。他的研究方法是“由声音文字以求诂训,由训诂以寻义理”。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古人阐述的义理留存在古书中。古人已经死了,他当时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我们今天已经不可能让他起死回生,来向他请教,只能靠书中所记述的文字来探寻。但是古书中所用文字的形体和读音到今天很多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古时使用的词汇的涵义到今天的变化更大。两千多年传下来,很多意思,现代人已经不明白了。这需要专家用大家听得懂的话,用看得懂的概念、当代的概念来解释这些已经死去的词汇。这就需要训诂。什么叫训诂?训诂就是指对古人古书的解读诠释。训,就是以当代的话来解释古代那些很生僻的词义。诂,就是以很通俗的话来解释一些很深奥的概念。当然,后来训诂就连在一起用了。“训诂”这个词始于汉代。汉代大学者孔颖达说:“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意尽归此”,意思是解释古代的语文和名物制度。比如草木、鸟兽、山水的名称,古今是不同的,你要找出来,从前说的那种鸟,现在叫做什么,人家才读得懂。宋代的朱熹一生研究《五经》、《四书》,连吃饭睡觉都手不离书,可是搞了一辈子,书上的义理仍弄不明白,往往牵强附会。这是因为他在训诂上没有扎实的功夫。可见训诂对于研究国学是极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戴震要“由训诂以寻义理”。另一位清代大学者钱大昕也说,“六经圣人之言,因其言以求其义,则必自诂训始”。

同类推荐
  • 现当代诗歌鉴赏

    现当代诗歌鉴赏

    现当代诗歌,是一种相对尴尬的存在,它缺少了古典诗歌精致的格律美,不再被人们从蒙童时代便熟纳于心,随时引用,成就一种出口成章的悠然。现当代诗歌的自由体,使人怀疑诗歌到底是否还是诗歌,或者仅是一种占据着这个名词的新的物种。然而,走过这沧桑的百年,穿越那参差不齐的诗行,我们不禁为那些幽深的情感和思虑所打动,它们脱去了格律的桎梏,却依然营造着诗意的氛围,展示着诗人们超越现实的情怀。
  • 名家经典散文选:宏论博天下·议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宏论博天下·议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钱玄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钱玄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近来看见《上海时报》上登有广告,说,有《灵学丛志》出版;此志为上海一个乩坛叫做什么“盛德坛”的机关报。其中所列的题目,都是些关于妖精魔鬼的东西。最别致的,有吴稚晖先生去问音韵之学,竟有陆德明、江永、李登三人降坛,大谈其音韵。我看了这广告,觉得实在奇怪得很,因此花了三角大洋,买他一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怪事。
  • 寻找卡拉

    寻找卡拉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它象征性地概括了二十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确实发生过的文化现象。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期,那也是短篇小说的“黄金时期”。那时的文学期刊包括诗刊,都办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文学热”是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改革大潮一浪接一浪,生活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各路人马纷纷“下海”,一些诗人、作家也耐不住“万元户”的诱惑。潮流变了,“文学”不再是热点,多数期刊的发行量每况愈下,一些报纸的文学副刊也被砍去,代之以流行的时尚娱乐和衣食住行的专刊、专栏。为了生存,许多刊物改为时尚杂志、实用杂志,或者改版内面何小学生或中学生的杂志。
  • 中华对联(第九卷)

    中华对联(第九卷)

    中华对联,也称“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厅堂门前的柱子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热门推荐
  • 玉碎灵缘

    玉碎灵缘

    世界上有24块玉佩,其力量非常之大,但在世间留了八百年,就再也没出现。可如今第三十五代魔守人夜清不知为何有6块玉佩,并把玉佩送人。本女主冬城倾风[任性ing],本男主刘天严俊[自大ing]。
  • 九妖录

    九妖录

    改名《九妖赋》昆仑山上有传说:昆仑山是圣山,山上更有盘古死后留下的庞大灵力,而冰夷就是冰雪吸收这些庞大的灵力化成的一条冰龙。多年后,冰夷羽化,在昆仑云上的虚空浮生界中留下一位后嗣,他的后嗣是在虚空浮生界中,唯一一棵樱花树下诞生的……也是在那里成为了虚空浮生界至高无上的上神。
  • 九药

    九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时光不冷亦不热

    时光不冷亦不热

    动心或不动心,并不只是在于爱情。人各有命。
  • 约至夏日

    约至夏日

    各位大人们,小女子,喵咪。人有点儿2,文有点儿烂。小女生的文章。还很稚气,下笔可能也不太准确。请大家多多包涵~a~去抱走,会暖床!~
  • 堕落羽

    堕落羽

    金木研失去了记忆,他和她成为了敌人。“金木。。。。我会等你回来。'
  • 妃雪满天舞

    妃雪满天舞

    “你好啊!我是林晨曦,你呢?”女孩笑靥如花,那笑容深深的印在他的心底,只是如今繁华已过,在回旧地时才发现那曾向他焉然一笑的女子早已不在,,,,
  • 惊了情动了心

    惊了情动了心

    望着一步步远去的白衣男子她丢下了句狠话:“你给姐姐等着,哪怕你是乡野村夫我也要嫁你
  • 超凡圣体

    超凡圣体

    圣体大陆,几乎人人都可以觉醒体内血脉成为圣体。如烈焰圣体,全身火焰环绕,形成火焰攻击;如冰霜圣体,可令方圆百里化为坚冰困住敌人;又如龙血圣体,可以化为九天神龙翱翔九天……林绝,玄枫国十大家族林家族长的儿子,拥有无与伦比的出生,可林绝却始终不能觉醒体内血脉成就圣体。当无数的嘲讽、奚落、白眼接踵而至的时候,林绝却觉醒了天地之间独一无二的的‘超凡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