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学的管理科学,基本上是从西方传来的西方管理学。当然,西方的管理学,现在有不少新东西。以前传统的大部分是用机械的、片断的思维方式去看一个企业,将企业管理分割成各种功能,市场管理啊,人力资源啊,成本控制啊,财务啊,质量管理啊,一个一个方面进行切割式的管理。因为西方思维的特点就是分析,分得越来越细。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它有科学性的一面,但仅仅是这样,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在过去,低廉的天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传统的管理系统就被实际用来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怎么开发这个资源达到最大的效益?怎么利用这些资源达到最大利润?如何用尽这些资源,把人力也当成一种资源。这样的时代已经离开我们越来越远了,因为资源越来越贵了。
发挥人的创造力成为现在企业发展的重心。在很多新兴的行业中,如信息产业,人的创造力已成为了关键的因素,天然资源的利用则已经不是主要的东西。另一方面,在社会处于相对贫困落后的情况下,人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以前,我到你这个企业来的目的就是谋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特别是现在年轻一代起来了,人们除了吃饱穿暖外,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在很多企业里,人们倒不在乎工资多个一百块,还是少个一百块,而是在这个企业里待得舒服不舒服。所谓舒服与否,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包括人际关系,包括有没有给我发挥作用的机会。我的晋升是受什么因素影响,是靠个人能力,还是靠听话,搞好和上司的关系?他们对于一个企业的选择,更在乎的是这些精神层面的因素,而不完全取决于工资的多少,福利好不好。当然,工资和福利还是考虑因素,我没有完全否定它,但这个趋势是向精神层面去了。所以企业管理不能单靠物质刺激的手段来吸引人才,必须要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怎么激发他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这更多的是文化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就提倡企业文化。国内最早关于企业文化的书是我编的。我们要管的是中国员工。中国员工思想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刚才讲的文化限定,很多还是中国人的传统。你不能不了解中国人的人性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模式。你不从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去找,去照搬外国的经验能行吗?你这个企业完全靠照搬西方管理学的东西就能管好吗?我是表示怀疑的。或者说,你这个企业的领导人,这个地区的领导人,完全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就靠这套所谓西方管理学知识,想要把中国企业搞好,把中国的一个地区管理好,想要有一股凝聚力,我觉得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