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门
中风者,真中风也,有中腑、中脏、中血脉之殊。中腑者,中在表也,外有六经之形证与伤寒六经传变之证无异也。中太阳,用桂枝汤。中阳明,葛根汤加桂枝。中少阳,小柴胡汤加桂枝。其法悉具伤寒门,兹不赘。中脏者,中在里也,其人眩仆昏冒,不醒人事,或痰声如曳锯,宜分脏腑、寒热而治之。假如其人素挟虚寒,或暴中新寒,则风水相遭,寒冰彻骨,而风为寒风矣;假如其人素有积热,或郁火暴发,则风乘火势,火借风威,而风为热风矣。为热风多见闭症,其证牙关紧急,两手握固,法当疏风开窍,先用搐鼻散吹之,次用牛黄丸灌之。若大便闭结,腹满胀闷,火势极盛者,以三化汤攻之。为寒风,多见脱证,其证手撒、脾绝,眼合、肝绝,口张、心绝,声如鼾、肺绝,遗尿、肾绝,更有两目直视,摇头上窜,发直如妆,汗出如珠,皆脱绝之证,法当温补元气,急用大剂附子理中汤灌之。若痰涎壅盛,以三生饮加人参灌之。间亦有寒痰壅塞,介乎闭脱之间,不便骤补者,用半夏、橘红各一两,浓煎至一杯,以生姜自然汁对冲,频频灌之,其人即苏,然后按其虚而调之。
然予自揣生平,用附子理中治愈者甚多,其用牛黄丸治愈者,亦恒有之,惟三化汤一方,并未举用。此必天时、地土、人事之不同。然寒热之剂,屹然并立,古方具在,法不可泯,故两存之,以备参酌。中血脉者,中在经络之中也。其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是也,大秦艽汤主之。偏在左,倍用四物汤;偏在右,佐以四君子汤。左右俱病,佐以八珍汤,并虎骨胶丸此治真中之大法也。
口噤、角弓反张
口噤、角弓反张,痉病也。但口噤而兼反张者,是已成痉也,小续命汤。口噤而不反张者,是未成痉也,大秦艽汤。其痉病俱见前伤寒兼证中,宜细加查核。
不语
不语有心、脾、肾三经之异,又有风寒客于会厌,卒然无音者。大法,若因痰迷心窍,当清心火,牛黄丸,神仙解语丹。若因风痰聚于脾经,当导痰涎,二陈汤加竹沥、姜汁,并用解语丹。若因肾经虚火上炎,当壮水之主,六味汤加远志、石菖蒲。若因肾经虚寒厥逆,当益火之源,刘河间地黄饮子,或用虎骨胶丸加鹿茸。若风寒客于会厌,声音不扬者,用甘桔汤加疏散药。
遗尿
遗尿谓之肾绝,多难救,然反目遗尿者,为肾绝,若不反目,但遗尿者,多属气虚,重用参、 等药,补之则愈。
桂枝汤、葛根汤、小柴胡汤 (俱见伤寒)
搐鼻散
治一切中证,不醒人事,用此吹鼻中,有嚏者生,无嚏者难治。
细辛(去叶) 皂角(去皮弦,各一两) 半夏(生用,五钱)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勿泄气,临用吹一、二分入鼻孔中取嚏。
牛黄丸
治中风痰火闭结,或螈 瘫痪,语言謇涩,恍惚眩晕,精神昏愦,不省人事,或喘嗽痰壅,烦心等症。
牛黄(六钱) 麝香 龙脑(以上三味另研) 羚羊角 当归(酒洗) 防风 黄芩 柴胡 白术麦冬(去心) 白芍(各七钱五分) 桔梗 白茯苓 杏仁(去皮尖) 川芎 大豆黄卷 阿胶(各八钱五分) 蒲黄 人参(去芦) 神曲(各一两二钱五分) 雄黄(另研,四钱) 甘草(二两五钱)白蔹 肉桂(去皮) 干姜(各三钱七分) 犀角(镑,一两) 干山药(三两五钱) 大枣(五十枚,蒸烂去皮核) 金箔(六百五十片,内存二百片为衣)为细末,炼蜜同枣膏丸,每两作十丸,用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温水化下。
三化汤
治中风入脏,热势极盛,闭结不通,便溺阻隔不行,乃风火相搏而为热风者本方主之。设内有寒气,大便反硬,名曰阴结。阴结者,得和气暖日,寒冰自化,不可误用攻药,误即不能复救,慎之慎之。
浓朴(姜汁炒) 大黄(酒蒸) 枳实(面炒) 羌活(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附子理中汤
(见中寒)治寒风中脏,阴冷极盛,脱证随见,此风水相遭而为寒风者急服此药,犹可得生。夫病属脱证,设误用疏通开窍之药,如人既入井而又加之以石也,必须参、附大剂饮之,方为合法。
三生饮
治寒风中脏,六脉沉细,痰壅喉响,不省人事,乃寒痰厥逆之候。
生南星 生乌头(去皮尖) 生附子(各一钱五分) 生姜(五片) 生木香(五分)水煎服。
薛立斋云:三生饮,乃行经络,治寒痰之良药,斩关夺旗之神剂,每服必用人参两许驾驭而行,庶可驱外邪而补真气,否则不惟无益,适以取败。观先哲用 附、术附、参附等汤,其义可见。
大秦艽汤
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语言謇涩,乃血弱不能养于筋,宜用养血疏风之剂,经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
秦艽(一钱五分) 甘草(炙) 川芎 当归 芍药 生地 熟地(自制) 茯苓 羌活 独活白术 防风 白芷 黄芩(酒炒,各八分) 细辛(二分)水煎服。
如或烦躁口渴,加石膏一钱五分;阴雨,加生姜三片;春夏,加知母八分。
窃谓本方,初时宜用,若日久,则以四物、四君为主,而以风药佐之,庶收全功。
四物汤、四君子汤、八珍汤 (俱见虚证。)
虎骨胶丸 (见痹证。)
小续命汤 (见伤寒发痉)
神仙解语丹
白附子(炮) 石菖莆(去毛) 远志(去心,甘草水炮炒) 天麻 全蝎(去尾,甘草水洗) 羌活南星(牛胆制多次更佳,各一两) 木香(五钱上为末,面糊丸,龙眼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
二陈汤
陈皮 茯苓 半夏(姜汁炒) 甘草(炙,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六味汤 (见后类中门)
地黄饮子
熟地(九蒸晒,二钱) 巴戟(去心) 山萸肉(去核) 肉苁蓉(酒浸焙) 石斛 附子(炮) 五味子(杵炒) 白茯苓(各一钱) 石菖蒲(去毛) 桂心 麦冬(去心) 远志(去心,甘草水炮炒入薄荷少许,姜一片,枣二枚,水煎服。气虚,加人参二钱。)
甘桔汤 (见伤寒咽痛。)
类中风
者,谓火中、虚中、湿中、寒中、暑中、气中、食中、恶中也,共有八种。与真中相类而实不同也。然类中有与真中相兼者,须细察其形证而辨之。凡真中之证,必连经络多见歪斜偏废之候,与类中之专气致病者,自是不同。然而风乘火势,邪乘虚入。寒风相搏,暑风相炫,饮食招风,种种变证,所在多有,务在详辨精细,果其为真中也,则用前驱风法,果其为类中也,则照本门施治,果其为真中、类中相兼也,则以两门医法合治之,斯无弊耳。兹举类中诸证,详列于下,俾学人触目洞然也。
一曰火中。火之自外来者,名曰贼,实火也。火之自内出者,名曰子,虚火也。中火之证,良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盛,肾水虚衰,不能制之,故卒然昏倒,不可作实火论。假如怒动肝火,逍遥散。心火郁结,牛黄清心丸。肺火壅遏,贝母栝蒌散。思虑伤脾,加味归脾汤肾水枯涸,虚火上炎者,六味地黄汤。若肾经阳虚,火不归原者,八味地黄汤,刘河间地黄饮子并主之。此治火中之法也。或问:火中而用桂、附者,何也?答曰:肾阳风越,则丹田虚冷,其痰涎上壅者,水不归原也。面赤烦躁者,火不归原也。惟桂附八味能引火归原火归水中,则水能生木,木不生风,而风自熄矣。
二曰虚中。凡人体质虚弱,过于作劳,伤损元气,以致痰壅气浮,卒然昏倒,宜用六君子汤主之。中气下陷者,补中益气汤主之。
三曰湿中。湿中者,即痰中也。凡人嗜食肥甘,或醇酒乳酪,则湿从内受。或山岚瘴气久雨阴晦,或远行涉水,坐卧湿地,则湿从外受。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故卒然昏倒无知也。苍白二陈汤主之。
四曰寒中。凡人暴中于寒,卒然口鼻气冷,手足厥冷,或腹痛,下利清谷,或身体强硬口噤不语,四肢战摇,此寒邪直中于里也。宜用姜附汤,或附子理中汤加桂主之。
五曰暑中。凡人务农于赤日,行旅于长途,暑气逼迫,卒然昏倒,自汗面垢,昏不知人急用千金消暑丸灌之,其人立苏。此药有回生之功,一切暑药,皆不及此,村落中各宜预备。灌醒后,以益元散清之,或以四味香薷饮,去浓朴,加丹参、茯苓、黄连治之。虚者,加人参。余详论伤暑门。
六曰气中。七情气结,或怒动肝气,以致气逆痰壅,牙关紧急,极与中风相似,但中风身热,中气身凉。中风脉浮,中气脉沉。且病有根由,必须细究。宜用木香调气散主之。
七曰食中。醉饱过度,或着恼怒,以致饮食填塞胸中,胃气不行,卒然昏倒,宜用橘红二两,生姜一两,炒盐一撮,煎汤,灌而吐之,次用神术散和之。其最甚者,胸高满闷,闭而不通,或牙关紧急,厥晕不醒,但心头温者,即以独行丸攻之,药即下咽,其人或吐或泻自应渐苏。若泻不止者,以冷粥汤饮之,即止。
八曰恶中。登冢入庙,冷屋栖迟,以致邪气相侵,卒然错语妄言,或头面青黯,昏不知人,急用葱姜汤灌之,次以神术散调之。苏合丸亦佳。
加味逍遥散
治肝经郁火,胸胁胀痛,或作寒热,甚至肝木生风,眩晕振摇,或切牙发痉,一目斜视,一手一足搐搦,此皆肝气不和之证。经云:木郁达之是已。
柴胡 甘草 茯苓 白术 当归 白芍 丹皮 黑山栀(各一钱) 薄荷(五分)水煎服。
牛黄清心丸 (见真中门。
贝母栝蒌散
贝母(二钱) 栝蒌仁(一钱五分) 胆南星(五分) 黄芩 橘红 黄连(炒,各一钱) 甘草 黑山栀(各五分水煎服。
加味归脾汤
黄 (一钱五分) 人参 白术 茯神 当归 枣仁(炒,各一钱) 远志(去心泡) 甘草(炙,各七分) 丹皮 黑山栀(各八分) 元眼肉(五枚)水煎服。
六味地黄汤
滋水制火,则无上盛下虚之患。
大熟地(四钱) 山萸肉(去核) 山药(各二钱) 丹皮 茯苓 泽泻(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本方加肉桂、熟附子各五分,各八味地黄汤。若为丸,十倍其药,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地黄饮子 (见真中)
六君子汤
理脾祛痰。
人参 茯苓 白术(陈土炒) 陈皮(去白) 甘草(炙) 半夏(汤泡七次,各一钱) 生姜(五分大枣(二枚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
中气下陷,宜服此以升举之。
黄 (一钱五分) 白术(陈土炒) 人参 当归 甘草(炙,各一钱) 柴胡 升麻(各三分) 陈皮(五分) 生姜(一片) 大枣(二枚水煎服。)
苍白二陈汤
(见中风)即二陈汤,加苍术、白术(各一钱)。
姜附汤 (见诸方补遗。
附子理中汤 (见真中。)
千金消暑丸
治中暑昏闷不醒,并伏暑停食,呕吐泻利,一切暑药,皆不及此。
半夏(醋煮,四两) 茯苓 甘草(各二两共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六十丸,开水下,若昏愦不醒,碾碎灌之。予用此药,治中暑证,累效。有一老人,厥去半日,药下即苏,随以香薷饮去浓朴,加丹参、茯苓与之,遂愈。因劝各村落中,预备应用,以为救济之法,并嘱同道中预备此药以广活人之术。)
益元散
通利九窍,清暑热,除烦渴,为治暑之圣药。
甘草(一两) 滑石(白腻者,水飞过,六两)上为末。每服三、五钱,新汲水调服,或用灯心煎汤,待冷调服。
四味香薷饮 (见伤暑。)
木香调气散
平肝气,和胃气。
白蔻仁(去壳研) 檀香 木香(各一两) 丁香(三钱) 香附(五两) 藿香(四两) 甘草(炙) 砂仁陈皮(各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点服。
神术散
此药能治时行不正之气,发热头痛,伤食停饮,胸满腹痛,呕吐泻利,并能解秽驱邪,除山岚瘴气,鬼疟尸注,中食、中恶诸症,其效至速。予尝合此普送,药到病除,苍术(陈土炒) 陈皮 浓朴(姜汁炒,各二斤) 甘草(炙,十二两) 藿香(八两) 砂仁(四两共为末。每服二、三钱,开水调下。)
独行丸
治中食至甚,胸高满闷,吐法不效,须用此药攻之。若昏晕不醒,四肢僵硬,但心大黄(酒炒) 巴豆(去壳,去油) 干姜(各一钱研细,姜汁为丸,如黄豆大。每服五、七丸,用姜汤化下。若服后泻不止者,用冷粥汤饮)
苏合丸
治劳瘵骨蒸,疰忤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疫疠,瘀血月闭, 癖疔肿,惊痫中风,中气痰厥,昏迷等证。
白术 青木香 犀角 香附(炒去毛) 朱砂(水分) 诃黎勒(煨、取皮) 檀香 安息香(酒熬膏) 沉香 麝香 丁香 荜茇(各二两) 龙脑 薰陆香(别研) 苏合香(各二两上为细末,研药匀,用安息香膏,并苏合香油,炼蜜和剂,丸如弹子大。以腊匮固,绯绢当心带之,一切邪祟不敢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