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他父亲一月的工资。
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
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我想,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
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他笑了,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
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经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
一轮明月升上山头,透过窗户柔柔地洒了一地。这个晚上,父亲与他抵足而眠。
父亲问:“孩子,从卖这三件衣服中,你有明白什么吗?”
“我明白了,您是在启发我,”他感动地说,“只要开动脑筋,办法总是会有的。”
父亲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你说得不错,但这不是我的初衷。”
“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个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
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严格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
朱笑寒
195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一年一度的入学考试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忽然,有一道题吸引了所有考生的眼球。
这道题是这样的: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会怎么做?
商学院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参加了这次阅卷。同学们的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说,我会留一块做晚餐。本杰明批注道:你很节俭。有的说,我会送一块给乞丐。本杰明批注道:你很善良。还有的干脆就说“统统吃掉”。本杰明看了莞尔一笑,批注道:你真可爱,我的孩子。
忽然,一个学生的答案磁铁一般吸引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目光。这位学生用很工整的澄蓝墨水写道:假如我有两块面包,我会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看着这个答案,本杰明的内心无比舒展开来,仿佛有一片蓝天白云在心中冉冉升起。他觉得有太多的话要跟这位学生说,定了定神,他在卷末写了这样几行文字:世人都知道面包的好,却不知道一朵水仙花的妙。一朵风中摇曳的水仙,能让疲惫的心灵舒展;能让忙碌的脚步从容;能让空洞的目光领略到美的震颤……我可爱的孩子,你小小年纪已经领略到人生的真谛,不为物质所累,堪成大器。
本杰明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学生的名字——沃伦·巴菲特。这一年,沃伦·巴菲特刚好二十岁。
本杰明·格雷厄姆是全美最著名的投资学理论专家。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诀窍。两人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1957年,巴菲特同几个合伙人筹集了30万美元的资金,正式跨入股市。他的稳健投资学理念立即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三十万元的资金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到2005年,沃伦·巴菲特的个人资产已达440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2006年6月25日,巴菲特宣布,他将捐出总价达三百多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笔巨额善款将分别进入比尔·盖茨创立的慈善基金会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巴菲特捐出的三百多亿美元是美国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这也为巴菲特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巴菲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假如我有两块面包,我会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2008年,巴菲特的个人资产达到了620亿美元,一举超越比尔·盖茨,成为新的世界首富。
眼中有“水仙”摇曳的人,才能真正成为金钱的主人;而眼里只盯着“面包”的人,则多半眼神暴戾心灵疲惫。
在这个物欲滚滚的碌碌红尘,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鲜活着一朵摇曳生芳的水仙。
一张寄给自己的贺卡
周礼
陈新是我们班的班长,学习极佳,其它方面也很优秀。每一位科任老师上课前,总是忘不了夸他几句,并要求大家以他为学习榜样。长期下来大家不免心生嫉妒,加之陈新生性高傲,难以靠近,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
一学期下来,陈新被完全孤立了。体育课上,大家三五成群,打球的打球,下棋的下棋,跑步的跑步,唯独陈新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操作上看着别人玩耍。文艺活动课上,大家开心地唱歌跳舞,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笑,只有陈新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捧着一本书一言不发。
本来这样的局面还能够基本维持下去,可是有一年冬天却发生了一件事,使陈新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也使大家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全新的洗礼。
那年冬天,临近新年,天空飘着丝丝雪花,同学们陆陆续续收到了远方亲友寄来的贺卡。那个时候,校园里很流行寄贺卡,每逢重大节日,大家都会给自己的好友寄去一张贺卡,表达一份诚挚的祝福。然而这一天,两年来从未收到过贺卡的陈新,却收到了一张精美的贺卡。当听到班主任老师念到陈新的名字时,同学们的眼睛都睁得圆圆的,简直难以置信,像陈新这样的人还会有好朋友。
只见陈新昂着头,得意洋洋地走上讲台,领取了自己的贺卡。那一刻,我听到全班同学的牙齿都咬得咯咯直响。
本来这件事应该淡淡地过去了,谁知有一位好事的同学趁陈新不在时,偷偷地将他的贺卡拿了出来,那个好事的同学像发现新大陆似地尖叫起来,并迅速在全班广播。原来陈新的贺卡是他自己寄给自己的。有同学不信,拿过贺卡来看,从字迹判断,的确是陈新写的,因为陈新的字很有风格,大家一眼就能辨认出来。大家欣喜不已,脸上都露出了一丝不怀好意的微笑。这一下,大家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打击陈新的秘密武器。
陈新回到教室,见所有的同学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甚至有几个比较急进的同学还鄙夷地朝着他说:别看平常装作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原来不过是一个伪君子,一个爱慕虚荣的小人。陈新看看桌上的贺卡,再看看四围同学箭一般的目光,他立刻明白了一切。
陈新的表情十分复杂,说不清是愤怒,是痛苦,还是悔恨,或许几者都有吧。陈新什么也没说,一路哭着跑出了教室。他的身后是一片潮水般的哄笑声,陈新从来没有这么狼狈过。望着陈新一颤一颤的背影,两年来郁积在大家心中的不满,在那一刻得到了完全的释放。
然而,笑过后,大家的心里就开始落空。一天,两天,三天……七天,陈新的座位一直空着,那空位就像一把利剑,直插大家的心脏,让大家不安,让大家痛苦,让大家自责。陈新有一个星期没来学校了,听他们同村的一个同学说,他不想读书了。这时,大家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纷纷到班主任老师那里说明情况。后来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选了几个代表去陈新的家给他道歉。来到陈新的家时,大家都震惊了,只见两间破旧的瓦房,四壁空空,甚至连墙也没砌,家中唯一值钱的东西就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
陈新回到班上不久,他收到了56张贺卡,那是全班同学寄给他的,表达了每一位同学的歉意和祝福。同时,除陈新外,每个同学都收到了一张自己寄给自己的贺卡。那一天,我们都流泪了,为陈新,更为我们的年少无知。
假币
顾文显
人有时一犹豫就错过了良机。辰这样想,此时老教授正在滔滔不绝地和新生们沟通感情,辰就没办法把那两千元钱交上,而早上乘乱交这笔钱再好没有,可那时辰就是犹豫了一下,错过了。辰为此如坐针毡。
终于熬到下课,辰遥盯住圈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女同学的老教授,好歹待女娃们散尽,他才跨前一步,把钱递上,这时,辰脑子嗡地一声,大片空白,他感到一种灭顶之灾的降临。还好还好,老教授点了点,装在上衣兜。
辰这一夜没合眼,那钱是单独交的,万一老教授发现呢?为了进京到这家文学院深造,他卖光了全部药材,没想到该死的药贩子在交款时夹了三张假币!他曾想到市场上买点零碎花出去,可小贩们不收这假钱。他已没有更多的钱了,逼急了才出此下策。但他又怕被识破,同学们个个是贵胄富子,只他一个穷孩子,假币的事抖落出来,他如何混得下去?
辰决定次日主动坦白,就说不小心夹带了,求老教授容他宽限些日子回信借来补上,这样总比当众揭穿好。
辰拿定主意次日就恭候在老教授上班必经路上,见到,他说:“老师,我昨天交的钱……”老教授的脸立刻板起来:“别提你那钱!”
辰魂飞魄散!却听教授说:“早不交晚不交,偏我揣了你的钱,在市场上走,被小偷割了兜。”
啊呀谢天谢地!辰一边陪小心,一边回到教室,这贼其实是帮了我的忙呢。辰想。
兴奋之后,辰又陷入了苦恼。毕竟老教授损失了恁多钱,并且直接怪他学费交得迟!想到教授总穿一件皱巴衣服的寒酸样他心里就凉涔涔的。辰想,好好努力吧,非出人头地不可,有朝一日我加倍报偿这善良无辜的老人。
辰勤学苦作,不断写出好文章,连《人民文学》这样的巨刊也有他一席之地,老教授时常当众夸赞,每当这时,辰就暗自道,等着,老师。
学习期满,辰交了大运,脱掉农田鞋,直接成了市文联干部,这当然要得力于《人民文学》等等等等;又一年,他又成为省作协聘任的专业作家。辰一步登天,阔步文坛,名声大得吓人,令许多杂志派编辑上门来泡他的议价稿,辰从此再不愁没钱。
辰依然惦记着那可怜兮兮的老教授,该彻底了结这块心病了。他为老教授准备了1万元现金,专程来京。
老教授高兴:“学生出了大名,不忘师德,这就好。”坚持设家宴款待高足。酒前,辰鼓足全部气力,向教授认错:“老师,我交给您那2千元学费中,混着3张该死的假币……”他眼圈红了,并哽咽起来。
老教授哈哈大笑:“3张假币你还没忘哪?在,我留着呢,如今集什么的都有,我集几张假币玩玩有何不可。”说着,从一本影集内拿出那几张玩艺儿。
“老师,那您说让贼偷了……”辰目瞪口呆。
“假话。兴你假币就不兴我假话?”
“为什么?您当时完全可以揭穿。”
老教授的脸色立刻无比严峻起来:“揭穿容易。但我更知道一个山里出来的孩子该多艰难,那样做对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为区区300元钱,扼杀一个人才,吾不屑为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