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26300000001

第1章 前言(1)

飞白

勃朗宁夫妇的爱情传奇是文学史上最脍炙人口的一段佳话。两位诗人,仿佛是把一个童话搬到了人间。

先从女主人公讲起。她,勃朗宁夫人,闺名伊丽莎白·巴雷特,生于1806年,虽是富家小姐,但从小勤奋好学,六岁能读小说和写诗。父母加以鼓励,还把她十二岁上写的一部历史题材长诗印了50册。但才女伊丽莎白不幸在十五岁上落入病魔的罗网,据说是因骑马摔伤,得了脊椎伤残,然后又加上肺病咯血。病痛难忍,她不得不经常服用鸦片制剂,这使她身体越加衰弱。她刚成年时母亲去世了,她父亲以清教徒观念和专制方式管制着家庭,不讲情理地禁止子女婚恋,伊丽莎白在结识勃朗宁之前对父亲是完全服从的。当她年过三十时,她知道除非出现奇迹,命运已注定她将在病床上了此一生,而到勃朗宁出现之时她已三十九岁了。

然而伊丽莎白·巴雷特是个倔强的女子。病痛折磨下的她并没有放弃诗,她在浪漫主义诗歌特别是雪莱的影响下写作,令人惊讶地把禁锢的生命能量在创作中发挥出来。她冲破狭小病房的局限,深切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她继承发扬后期浪漫主义诗歌传统,抱着宗教和政治的双重激情为被压迫被欺侮者大声疾呼:她为妇女呼吁,为处境悲惨的童工请命,她的诗《孩子们的哭声》对推进英国童工改革发挥了很大影响,她揭露批判奴隶制度的罪恶,写出被鞭打被强暴的女黑奴的血泪控诉,这造成她与父亲关系失和,因为她父亲拥有大量海外种植园,而奴隶制的一步步被废除导致他的财产亏损。

伊丽莎白·巴雷特1844年出版的两卷本诗集使她名满英伦,数年后,桂冠诗人华兹华斯于1850年去世时,她与丁尼生并列为桂冠诗人候选人。尽管结果是丁尼生折桂,但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条件下,伊丽莎白做到这一步实在是难能可贵。

因诗相知,以诗为媒,伊丽莎白两卷本诗集的出版引出了他,本书的男主人公,罗伯特·勃朗宁。

勃朗宁比伊丽莎白年轻,他1812年生于一个银行职员的家庭,父母有很好的文艺素养和大量藏书,因此他也从小爱读书,并在当时尚处于创作顶峰的拜伦、雪莱影响下,十三四岁上开始以全部热情投入诗歌创作。到1844年时,他已出版四部长诗和诗剧,以及总题为《铃铛与石榴》的一系列戏剧独白诗,而且已经完成了“浪漫主义后”诗歌的转型。不过,由于探索新路的曲折和人们接受的滞后,对勃朗宁的评论一直不佳,直到1842年《铃铛与石榴》系列中的《戏剧抒情诗》出版,才为他赢来了转机。所以这位日后的大师和维多利亚时代主要代表诗人,在1844年时对伊丽莎白还须仰视。

勃朗宁读到伊丽莎白的诗集十分喜爱,也为伊丽莎白对他的相知而感动(伊丽莎白在诗里把勃朗宁和华兹华斯、丁尼生并列,并指出把勃朗宁的“石榴”剖到中心,会看到一颗鲜红的人道主义的心),在1845年1月给伊丽莎白写了第一封信。信中说:“我全心爱你的诗,亲爱的巴雷特小姐。”他盛赞她诗中“新奇的韵律、丰富的语言、凄婉的力量和真诚勇敢的新思想”,然后又加上“我真的全心爱这些书,而且我也爱你”。

伊丽莎白在给友人的信中透露:“昨夜我收到诗人勃朗宁的信,这使我欣喜若狂——勃朗宁,《帕拉切尔苏斯》的作者,神秘之王。”然而,以自己病弱之身和三十九岁的年龄,她决不敢发勃朗宁那样的狂想,她努力给勃朗宁降温,但她已身不由己,深深陷入与勃朗宁说知心话的书信来往之中,两人在约六百天的交往中互写了五百七十多封信。

1845年5月,勃朗宁得到允许初访伊丽莎白。这次见面导致感情升级,勃朗宁立即寄出了热烈求爱的情书,但仍遭不敢奢望爱情的伊丽莎白婉拒。她退回了原信,要求他烧毁,并规定“只能做朋友”。勃朗宁只得遵命(他的名作《失去的恋人》就是此事的戏剧化描写)。然而他是个坚毅的人,依旧锲而不舍,他的信伴着他从园中摘取的鲜花,依旧几乎每天出现在她的床前。伊丽莎白深感自己寒伧,怕拖累了对方,竭力抗拒着,抗拒着,直到被他的真情融化再也无力抗拒而投身于爱的怀抱。

她的爱情诗

勃朗宁明白他追求的是什么——他要接过一个病残者来照顾她的终身。而一切客观条件都似乎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伊丽莎白比他年长六岁,伊丽莎白的父亲坚决反对他们来往,而且她已有六年没离开过自己的房间,从当时情况看,她不再有重新站立起来的希望……

勃朗宁迎着逆境而上,伊丽莎白受到极大触动,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钦佩他坚毅正直的品格。我因他在逆境中(他的感受比我更为深刻)的勇气而爱他。”

英国阴冷的天气对肺病不利,当时治肺病又没有特效药,唯一的处方是到温暖的意大利去疗养。这也正是伊丽莎白得到的医嘱。然而她严厉的父亲却不予批准,这导致勃朗宁的爱情带着怒火一齐爆发,一双有情人终于决定不顾严父禁令,“私奔”去意大利。

这真是异想天开,然而奇迹出现了:爱情给伊丽莎白注入了神奇的力量,还在他们筹划过程中她就开始站立起来,渐渐能走出房间,得以在久违之后重新亲近大自然,这时她的感觉就像是“甩掉了早已加身的寿衣”。1846年9月他俩秘密结婚,伊丽莎白演出了她笔下的“逃亡的奴隶”,和勃朗宁去了意大利,最后定居在但丁的家乡佛罗伦萨。父亲从此与她断绝关系,剥夺了她的财产继承权,并拒绝拆看她的信。但他们在意大利过得很好,尽管经济窘迫却异常幸福。伊丽莎白的健康有了奇迹般的改善,并在四十三岁高龄生下一子。尽管长期重病对她体质的损伤难以逆转,他们还是赢得了十五年幸福生活,直到伊丽莎白因肺功能衰竭,1861年的一个夏日安静地死在丈夫的怀抱里。

诗人加爱情,不能不产生诗。爱情不仅挽回了伊丽莎白的健康,也催生了她最好的作品:抒情诗集《葡萄牙女子赠十四行诗》和诗体小说《奥萝拉·李》。而勃朗宁也在同一时期出版了《勃朗宁作品集》和《男男女女》,其中包括他最优秀的戏剧独白诗。意大利的十五年成了他们的黄金时代。

爱情结出的最直接鲜活的果实,当然是勃朗宁夫人的《葡萄牙女子赠十四行诗》了。这是在他们的爱情传奇发芽生长的过程中,伊丽莎白涌动的心潮化成的珍宝。当时她是悄悄儿地写的,直到三年之后的一个早晨,才带点儿犹豫地对勃朗宁说:

“你知道吗,我曾经写过一些关于你的诗?”

然后把诗集交给了丈夫:“这些就是,假如你想看看的话。”

勃朗宁读了诗稿惊喜异常,他说:“我无权把这些自莎士比亚以来最好的十四行诗留给自己一人。”他劝伊丽莎白把它们收入了1850年版的作品集。

为什么诗集题名为《葡萄牙女子赠十四行诗》呢?原来因伊丽莎白的肤色较黑,勃朗宁对她的昵称是“我的小葡萄牙女郎”。这个书名饱含着情意,又带点儿活泼调皮,非常可爱。

葡萄牙位于南欧,又含有一些种族混血因素,所以葡萄牙人的肤色和发色比英国人深。而伊丽莎白肤色较黑,是因为她的几代祖先都在西印度群岛的牙买加经营甘蔗种植园,在那里混杂了黑人血统的缘故。巧合的是,伊丽莎白写的十四行诗不是英国式的莎士比亚体而属标准的拉丁体,也像南欧的葡萄牙风格。

他的爱情诗

与勃朗宁夫人的《葡萄牙女子赠十四行诗》一同,本书收入了勃朗宁的爱情诗名篇。虽同属爱情诗范畴,但他俩的爱情诗读起来非常不同。

这两位诗人独立意识都很强,各自具有鲜明的风格。他们写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唱和”,而是更高层次上的对话和交流——既作为恋人和夫妻,更是作为独具一格的文学家的对话和交流,其中既有共享也有争论切磋,既是思想情感的交流,也是哲学、价值观、诗艺、体裁和风格的交流。读他俩的诗,使我们开阔眼界也开阔胸怀。

他们二人,一位写的是古典诗,另一位写的是“现代”诗;一位写的是个人化直抒胸臆的诗,另一位写的是客观化戏剧化的诗;一位写的是优美的情诗,另一位写的爱情主题诗丰富多样,但大多数并不是“情诗”;一位的基本主题是“完美的爱情”,另一位的基本主题是“不完美哲学”;一位堪称浪漫主义美丽的回声,另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名副其实的终结者。

这并不是如许多研究者所想的,说明他们之间不协调或有裂痕,而是说明:与世间一切事物一样,不论是诗还是爱情,都包含“对立统一”的真理。他们俩貌似完全不同类的诗合在一起,恰好使得主题深化,构成了一个互相呼应和互补的整体,可谓天作之合。

勃朗宁爱情主题的诗十分丰富,其中有求爱失败系列、批判男性霸权系列、心灵沟通疑难系列、追寻不止系列、爱情至上系列等,本书从这些类型中各选一些代表作,按其性质分编三组:

第一组是爱情小品和抒情诗,但也往往带有戏剧性,如最受群众喜爱的浪漫主义小诗《你总有一天将爱我》,是勃朗宁的戏剧长诗《碧葩走过》里的一段抒情插曲;他的一些小品诗则带哲理诗性质。

第二组是爱情探索,采用的是最体现勃朗宁特色的“戏剧独白诗”形式,其中富含抒情和哲思成分,而以“不完美哲学”为核心。诗中第一人称的独白者都是“剧中人”,不能等同于诗人自己。这些诗探讨爱情的奥秘,发人深思,是勃朗宁爱情主题诗中的精华部分。

第三组是爱情礼赞,也是戏剧独白诗或对白诗,以戏剧性、故事性为特色,通过讲述人间多姿多彩的故事,表明了爱情在勃朗宁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由此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归纳:

勃朗宁夫妇二人都写了爱情主题的名作。勃朗宁夫人写的是抒发爱情的诗,而勃朗宁写的是思考爱情的诗。

解读她的诗

解读她的诗相对容易。我们现在都很爱说“纯情”,但说的其实往往只是些校园幻想,动漫标签。要想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纯情,莫若读一读在迟暮岁月追回早春爱情的《葡萄牙女子赠十四行诗》。

然而解读勃朗宁夫人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同类推荐
  • 追踪报道

    追踪报道

    本书讲述了黑白利益盘根错节、基层司法监管空白、国企改制资产流失、派系之间权谋倾轧的故事。新闻媒体以镜头剑指腐败,突破层层阻碍揭露真相。资深媒体人十年磨一剑,直击中国媒体舆论现状。本书从细微处着眼却不落窠臼。书中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某市一起离奇的车祸在电视台播出,引得方方面面的强烈关注,随着报道的深入,唯一的女知情人被迫害成精神分裂,案情陷入迷局……副台长方诺亚基于记者的职业道德,决心将官场腐败的黑幕彻底掀开,他像拆弹专家一样游走在生死边缘。随着幕后主使渐渐浮出水面,方诺亚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更大的谜团……
  • 许地山精品选

    许地山精品选

    《许地山精品选》系中国书籍文学馆·大师经典系列书之一。《许地山精品选》由许地山著。《许地山精品选》由散文小品、蛇、笑、三迁、愿、山响、愚妇人、蜜蜂和农人、爱底痛苦、信仰底哀伤、暗途、梨花、难解决的问题、暾将出兮东方、花香雾气中底梦等内容。
  • 跨越时空的自有:郭沫若研究论集

    跨越时空的自有:郭沫若研究论集

    本书包括郭沫若研究的区域文化视野、郭沫若诗歌研究、郭沫若文化观念研究、郭沫若研究学术建设问题等几个大的方面。
  • 与心灵有个约会(滋润心灵的温馨故事集)

    与心灵有个约会(滋润心灵的温馨故事集)

    本书包括《心爱永恒》、《巧遇》、《爱的示意》、《父母心》、《播种生命》、《一路同行》、《选择人生》、《最后一美元》、《寻找一颗善心》等124篇故事。
  • 七情集

    七情集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退休后撰写的散文随笔选《七情集》,近日由国务院研究室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自2013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结合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作者先后写成七篇散文,发表后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获得广泛好评,一些部门、单位和地方还专门组织进行学习研讨。
热门推荐
  • 影帝独宠女王妻

    影帝独宠女王妻

    冷暄妍自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有一个美满·的幸福婚姻,有老公的宠爱呵护,孩子们的体贴关心,还有一群一大波的女人,羡慕嫉妒恨!顾霖逸自认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有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有自家老婆的的信任与依赖,有宝贝们的撒娇爱戴,还有一排排排,不知道打了多少省略好的单身狗的眼红!(甜文,宠宠宠!)【本书群号:499123275】
  • 赞法界颂

    赞法界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原来爱很殇

    原来爱很殇

    相识,她8岁。他带着火红红的帽子,围着妈妈织的围巾,朝她伸出手。肉乎乎的圆脸,还挂着怎么也擦不尽的鼻涕。他说,笑嘻嘻地:“姐姐,我们回家吧!”后来,她19。他穿着黑色的风衣,围着她的围巾,伸出手,从身后轻轻拥住她。他将她裹进风衣里,尖削的下巴搁在她肩头。他笑着说,声音有些低哑:“姐,我已经比你高了。”重逢,她26。他走过去,扳过她的肩,捏住她下巴,要她抬起头正视自己。深邃的五官,冷然的瞳仁。他笑,扬起的嘴唇薄得无情。他说:“允洛,你别想再离开我。”
  • 冰城女人

    冰城女人

    黑龙江—黑土地—五彩缤纷的北国冰城....与所有繁华都市一样,人们生活在富有与贫困、追求与幻想、欲望与现实之间,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不同的人走向不同的生活轨迹,演绎着不同的生活内容。有人在逆境、磨难中选择了坚强,有人在繁华都市中迷失了方向,有人在生活重压下自暴自弃,有人在悲剧发生后方知悔悟。正是这种对生活充满欲望和追求的现实人们,谱写了黑土地上最感人最真实的人生画面.....这是一部激情与欲望共存凡人生活乐章;是一部哀婉、凄美的爱情绝唱;是一部黑土地上女人和男人的爱恨交错;一部最值得反复阅读的顶峰之作.....
  • 倾尽所有只为你一笑

    倾尽所有只为你一笑

    (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还请见谅谢谢)苏瑞“做我女朋友行不?”林默涵“给我个理由”“我喜欢你,够不够?”“不要”。“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我,你问什么不喜欢我?”“那么多人不喜欢我,你为什么喜欢我?”(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煽

    本书为随笔集。书中收入了海岩关于做人、处世、谈情及成功的的文章,配有图片。
  • 十二仙肖

    十二仙肖

    天道破败降大任。光复天则庇后人。陈通,一介凡夫俗子。穿越到异世界后意外卷进一场策划已久的阴谋,在机缘巧合下踏入仙路,找寻世间消逝的十二仙肖,捍卫位面的最后荣光。
  • 寻仙不辞远

    寻仙不辞远

    小小萝莉剑修路,什么男主和男配,女主和炮灰,都别挡了她的剑修路。什么?_?不让!!那好吧!本姑娘惹不起躲还不行!
  • 爱的主题曲之独家记忆

    爱的主题曲之独家记忆

    名震中原的八八六十四式杨家枪被一个小丫鬟发挥的淋漓尽致,十二把玄铁飞刀更是削金断玉例无虚发,单枪匹马闯入辽军三十六连环营,连挑数员敌将,陷入重重包围而面不改色。令人心惊胆寒的一百四十八位军统局刺杀队竟斗不过个落魄二级建筑师,他曾沿街乞讨,后官至国民党少将,抗日年间更是荡寇无数,战功卓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然而,这位马踏黄河两岸,扬威百万军中的豪杰,却无法赢回乱世佳人回心转意,苦觅半生,踏遍大江南北,终不见伊人回眸笑,唯留下独家记忆!
  • 妖少仙缘

    妖少仙缘

    在很久很久以前,仙界蛋生了一个婴儿。第一天,婴儿变得力大无穷;第二天,婴儿长出了千里眼顺风耳;第三天,婴儿练成了铜头铁臂刀枪不入;第四天,婴儿学会了喷火;第五天,婴儿学会了吐水;第六天,婴儿学会了隐身,来无影去无踪;第七天,婴儿海纳百川、气吞山河,等到了第八天,婴儿终于修成正果,成了一名光荣的……大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