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关于政治见解不宜问,除非对方是一位政治家或权威人物,因为普通人的政见有很大的差异,他不知道你有无成见,聪明的人一般不会开诚布公地回答这种问题,所以最好还是不问为佳。
三、问话也须适可而止
有些问题,当你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时,是可以继续问下去的,但有一些问题就不宜再问。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他如果只说地区而不说具体地址,你就不宜再问在某路某号。如果他愿意让你知道的话,他一定会自动详细说明的,而且还会补充上一句,邀请你去坐坐,否则便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你也不必再追问了。举一反三,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如年龄、收入等也一样不宜追问,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不可问对方同行的营业情况。同行相忌,这是一般人的毛病。因为他回答你时,若不是对其同行过于谦逊的赞扬,便是恶意的诋毁。在一个人面前提及另外一个和他站在对立地位的人或物总是不明智的。
此外,在日常交际中要知道的是:不可问及别人衣饰的价钱;不可问女子的年龄(除非她是六岁或六十岁左右的时候);不可问别人的收入;不可详问别人的家世;不可问别人用钱的方法;不可问别人工作的秘密,如化学品的制造方法等。
凡别人不知道或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询问。问话的目的在于引起双方的兴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没趣。若能让答者起劲,同时也能增加你的见识,那是使用问话的最高本领。
一位社交家说:“倘若我不能在任何一个见面的人那里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是我的处世的失败”。
这句话很发人深省,因为虚怀若谷的人,往往是受人欢迎的。记住,问话不仅能打开对方的话匣,而且你可以从中增益学问。
四、如何应付沉默寡言
现在我们再来研究怎样应付那种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又不爱听)的人。
这种人常常在客厅的一个角落里,只顾自己吸烟。当偶然听见另外一个小组的笑声时,也照例跟着一笑,但这—笑显然是敷衍的,因为笑声随即收敛,他的目光移到墙壁上的一幅字画上去了。
这是较难应付的一种人。虽然这种人绝对不会单独来找你,但若在别人家里遇见,或在一次宴会里刚巧坐在你的身旁,那么你就不能不想个办法了。
首先你要明白,无论何人,不爱听也不爱说是没有用的,如真有这种人,那他一定终年躲在图书室或实验室里,不肯出来交际应酬,为什么这种人看来如此落落难合呢?分析起来,大概有两种可能的原因。
第一,他可能是一般人中年纪较大的或较小的,或者学问较高,而同时在座的其他人则比较市侩,谈天说地,问题无非是饮食男女,或出语俚俗,言不及义,使较有修养的人望而却步,所以他们才独自躲在一边。只要你知道症结所在,是不难应付的,你可以在几句谈话中探得他的学问与兴趣如何,然后才和他谈论下去。只要你学会怎样询问,就可以得到一个丰富你学问的机会。他见你谈吐不俗,一定会把你当成知己,这样一来,僵局就打开了。
至于年纪较大或较小的一种,也因兴趣不同而趣味不相投合,上面的方法,原则上可以应用。
还有一种人,他们沉默寡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并非特别高超,只不过生来古怪,与人难合。你和他谈上几句,了解了这类原因后,就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去进攻他。
“某某球员近来更不行!”比方你了解到他对篮球有兴趣,这一句话是很好的挑战方法,因为十个球迷有九个拥护这名球员,你这么一说,他必不肯罢休,你当然要在后来表示屈服, 不过在战略上你已经胜利了。
这种激将法同样可补充在那些学问渊博,但平时沉默少言的学者身上。
五、保持新颖的题材
你必须记住,话是说给对方听的,而不是说给你自己听的。因此,说话不在于仅图自己痛快,而必须顾全到对方的兴趣,你要为听者着想。
首先你必须探出对方的兴趣(照例用几个回合的对答就应该能探出来),然后选其感兴趣的话题谈下去。别人愿意听你的谈话,大概是因为你有某一种值得听的话题或观点,或是你刚从某地旅行回来,或因你的事业成功的经验值得重视,或因你知道了一些特殊的新闻,或因你对于某一个问题具有独特的见解,所以才愿意耐心地听你谈下去。你只要探出他兴趣的焦点,就可以围绕这一焦点一直谈下去。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使是一个很好的题材,说的时候也要适可而止,不可拖延太久,否则会令人感到厌倦。说完一个题材之后若不逗引对方发言,而又必须由你支撑局面,这时你就要另找新鲜题材,这样才能把对方的兴趣引导出来。
其次是在谈话中,虽然发言权为你所操纵,但你必须时常找机会诱导对方说话,当说到某一个问题,可征求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或在适当的时机请他叙述他的经验,务使对方不致呆听,才不失为一个善于说话的人。
再次,话题转了两三次,而对方仍没有将发言权接过去的意思,或没有作主动发言的打算,在这个时候,你应该设法把这一谈话结束,使你感觉还好,也应让别人休息了。
自己包办了大半的发言机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如果你不管别人是否爱听你的谈话,或不管别人有无兴趣,你一个劲儿地说下去,那就违背其谈话艺术之道了。
六、避免谈论他人短处
世间没有完人,凡人皆有他的短处,也必有他的长处。在与人谈话中,你要尽量避免谈论别人的短处,否则不仅使别人的声望受损害,而且也足以表明你为人的卑鄙。
第一,不可在谈话中借机刺探别人的隐私。
第二,不可仅知道别人的一点点短处就逢人便宣扬。宇宙之大,谈话的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何必一定要把别人的短处当做话题?
首先你要明白,你所知道的关于别人的事情不一定是真实的,也许另外还有许多隐衷非你所详悉。你若贸然拿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不亚于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当你事后完全了解真相时,就很难更正了。
社会上有一种人,专好推波助澜,把别人的是非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逢人便说。世间不知有多少悲剧由此而生。你虽不是这种人,但偶然谈论别人的短处,也许无意中就为别人种下了恶果,而这种恶果的滋长,是你所料想不到的。
请你为自己定下一条戒律,除了颂扬别人的美德以外,永不在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否则你将玷污了自己的人格,永远找不到一个愿意和你亲近的朋友。
要是别人向你说某人短处的时候,你唯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像别人告诉你的秘密一样,缄口不言,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不要深信这片面之词,更不要记在心上。
同谈论别人的短处一样,不可就片面的观察便在背后批评别人,除非这是善意的批评。说一个坏人的好处,别人听了最多认为你是无知,把一个好人说坏了,人们就会认为你居心不良了。
七、开玩笑要有分寸
熟悉的朋友聚在一起时,大家不免开开玩笑,互相取乐。说话不受拘束,原是人生一件快事,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乐极生悲,因开玩笑而使朋友不欢而散的事是常有的。有些人就由此生疑,是否在口才艺术中开玩笑之事应列为禁例?
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在相识的朋友面前连开玩笑的话都不能说,那么人生在世,真是乏味至极了。我们必须注意的,只是怎样避免因开玩笑而发生的不良影响。
开玩笑之前,先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对象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大概一般人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狡黠聪明;第二类为敦厚诚实;第三类为介于上例两种之间。
对第一类人,即狡黠聪明的人开玩笑,他不会让你占便宜的,结果是旗鼓相当,不分上下。第二类即敦厚诚实者,则无还手之力,亦无抵抗之力,这种人所见于外表的,不是道貌岸然就是无可无不可的,喜欢和大家一起开玩笑,任你如何取笑他,他脾气绝好,不会动气。
对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人,你可以看看对方的情况,决定你是否开玩笑。只有介于两者之间的那种人,应付时最要小心。这种人大概也爱和别人说说笑笑,但一经别人取笑时,既无立刻还击的聪明才智,又无接纳别人玩笑的度量,结果男的则变为恼羞成怒,大家不欢;女的则独自躲在床上痛哭一场,说是受人欺侮。所以开玩笑前先了解对方,然后再去做最为妥当。
其次,开玩笑要适可而止。普通开开玩笑,一两句话说过便罢,不能老盯着一个人。如果你这样做,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专对一个人不停地大开玩笑,则绝大多数人是不能忍受的。
开玩笑本来无所谓顾虑到对方的尊严,但如果使对方太难堪了,那就失去了开玩笑的意义。你笑你的同学不及格,你笑你的朋友怕老婆,你笑你的亲戚做生意因上了别人的当而亏了本,你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时跌了一跤……本来这些都是应该抱以同情的,你却拿来取笑别人,不仅使对方难以下台,而且表现出你的冷酷无情。同样,不可拿别人生理上的缺陷来做你开玩笑的题材,如对眼、麻子、跛足、驼背等。属于一个人的不幸,你应该是怜悯而不是取笑。
不可使开玩笑成为你的谈话习惯。除了开玩笑就不会说话,只能表示你的浅薄。故意在别人的苦恼上开玩笑的人,一定是个无情的人。
如果你怕不小心伤害别人的情感,而宁愿竭力避免开玩笑时,你可以把你的聪明才智转移在幽默上。诙谐而不下流,且具有浓厚风趣的语句,能使人快乐,更会引人深思。这种智慧型的幽默,是玩笑谈话中最上乘的,在不妨害别人的同时,使大家开心。如果你能诚心诚意地这样做,你一定可以获得更多人的信赖、更多人的钦佩,并将会获得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