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窗虚延冷月,
芭蕉叶卷抱秋花。
伤心独向妆台照,
瘦尽失颜只自嗟!
芳草
芳草天涯人似梦,
碧桃花下月如烟。
可怜罗带秋光薄,
珍重萧郎解玉钿。
偶成
汽车中隔座女郎,言其妹氏怀仁仗义,年仅十三,摩多车遇风而殁。余怜而慰之,
并示湘痕、阿可。
人间花草太匆匆,
春未残时花已空!
自是神仙沦小谪,
不须惆怅忆芳容。
代河合母氏题《曼殊画谱》
1907年夏末,刘师培的妻子何震提出向曼殊学画,并拟辑印《曼殊画谱》,请河合仙作序。
河合仙无此文化程度,就由曼殊代笔。曼殊写出汉文后,再请人译成日文。故此诗当为曼殊所作。
月离中天云逐风,雁影凄凉落照中。
我望东海寄归信,儿到灵山第几重?
集义山句怀金凤
曼殊对金凤情意绵绵,而此时金凤经已他适,难以重拾旧欢,惟有暗地相思,终日怅望了。
义山——李商隐(813至858),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擅近体,构思精密,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尤以《无题》诗见称。曼殊深受其影响。
收将凤纸写相思,莫道人间总不知。
尽日伤心人不见,莫愁还自有愁时。
次韵奉答怀宁邓公
1906年夏,曼殊在芜湖任教,结识了邓绳侯,两人“共晨夕者弥月”(《题画》)。
随后,曼殊去了上海,邓绳侯作诗问候。直到1909年春,曼殊在“百助多情欲嫁予”之时,才以此诗作复。
怀宁邓公——邓绳侯,名艺孙,安徽怀宁人。曼殊在皖江中学时的校监,两人尝同游南京。
相逢天女赠天书,暂住仙山莫问予。
曾遣素娥非别意,是空是色本无殊。
附录
忆曼殊阿黎
邓绳侯
寥落枯禅一纸书,欹斜淡墨渺愁予。
酒家三日秦淮景,何处沧波问曼殊?
落日
1909年春,曼殊将所绘的《文姬图》赠刘三。刘三即据画跋赋六言诗作答,中有“白头天山苏武,红泪洛水文姬”二句。曼殊看后,忆及五年前舟经锡兰,思念家国,欲求一振的情景;对照如今旅居东瀛,系身情网,意志消沉的状况,不由悔恨交加,于是拿出上年刘三《送曼殊之印度》的七绝来读,那热烈而诚挚的情调,再次扣动他的心弦。他怆然执笔,步刘三诗韵,写出此首以作反省。
落日沧波远岛滨,悲笳一动独伤神。
谁知北海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
附录
送曼殊之印度
刘三
早岁耽禅见性真,江山故宅独怆神。
担经忽作图南计,白马投荒第二人。
题《雪莱集》(原译《师梨集》)
1909年春,蔡哲夫将得自侨居上海的英国女郎莲华的一本《雪莱诗集》转赠曼殊,希望他能译介给中国读者。对此曼殊十分感动,只可惜当时心情不好,难以把笔,于是就写下这首诗,以表愧意。
谁赠雪莱(原译师梨)一曲歌?可怜心事正蹉跎。
琅欲报从何报?梦里依稀认眼波。
题《担当山水册》
1909年8月,曼殊自日本回至上海,时到孝友里半行半隐窝访蔡哲夫、张倾城夫妇,其间蔡哲夫出示画册,曼殊应邀题此诗于其附页。
《担当山水册》——蔡哲夫得自云南的担当所绘的三幅山水画所裱成的册页。担当(1593至1673):姓唐名泰,号大来,法名普荷,云南晋宁人,是明末清初一位富有民族思想的和尚。明亡后,怨艾悲怆,寄情诗画书赋,时称“三绝”。画以山水为主,兼工人物,格调苍洋典雅。
一代遗民痛劫灰,闻师陡听笑声哀。
滇边山色俱无那,迸入苍浪泼墨来。
题《拜伦集》(原译《拜轮集》)
1909年11月,曼殊经陶成章举荐,前往爪哇任教,途经新加坡染疾,为早年英文老师罗弼·庄湘及其女儿雪鸿所劝留。于心烦意乱之中,翻阅拜伦诗篇,深感诗人去国离乡,飘流海上,客死异邦的境况与自己相似。于是写下此诗寄意。
《拜伦集》——即《拜伦遗集》。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诗集。
西班牙雪鸿女诗人过存病榻,亲持玉照一幅,《拜伦遗集》一卷,曼陀罗花共含羞草一束见贻,且殷殷勖以归计。嗟夫,予早岁披剃,学道无成,思维身世,有难言之恫,爰扶病书二十八字于拜伦卷首。此意惟雪鸿大家能知之耳。
秋风海上已黄昏,独向遗篇吊拜伦。
词客飘蓬君与我,可能异域为招魂。
束装归省,道出泗上,会故友,
张君云雷亦归汉土,感成此绝。
1911年6月,曼殊自爪哇赴日本探望义母河合仙。途经泗水时遇上张云雷回国。两人匆匆握别后,曼殊感慨良多,乃赋此诗。
泗上——即泗水埠,通称苏腊巴亚,在爪哇岛东北岸。
范滂有母终须养张俭飘零岂是归?
万里征尘愁入梦,天南分手泪沾衣。
以胭脂为□◇绘扇
曼珠曾为一位友人绘过一幅情景悲凉的扇画,不知何故却为火烧掉。对此,曼殊十分惋惜。如今友人邀他重绘,但曼殊心境不佳,总绘不出先前的水平。
□◇——不详。疑指繁英。林百举《题〈苏曼殊年谱及其他〉示亚子》自注:“民元民二,余亦屡与曼殊游,得画纨扇一柄,惜已毁于火耳。曼殊画扇,上款署内人繁英名。……画为秋景小山,疏柳荒庵,上有飞鸟。”
为君昔作伤心画,妙迹何劳劫火焚?
今日图成浑不似,胭脂和泪落纷纷。
碧阑干
1912年6月19日,曼殊偕孙伯纯等东渡日本,在东京千驮谷租屋居住。一天,他偶然遇到一位少女,与之搭讪,而少女的美妙的风姿给他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碧阑干外遇婵娟,故弄云鬟不肯前。
问到年华更羞怯,背人偷指十三弦。
南楼寺怀法忍
革命屡受挫折,使曼殊心怀忧伤。但他对革命的胜利始终充满信心。诗中表示一定要经受起黑暗势力重压的考验,并以此精神与远方友人共勉。
南楼寺——指杭州西湖白云庵。
法忍——陈去病。
万物逢摇落,娥耐九秋
缟衣人不见,独上寺南楼。
为玉鸾女弟绘扇
1913年春,曼殊在上海,目睹袁世凯倒行逆施,祸国殃民,而民主革命又处于低潮,心情异常忧愤,于是借绘画赋诗来抒发抑郁。
玉鸾——疑即《绛纱记》中的“马玉鸾”。据云为香山人,居英伦,究心历理至稔,治泰西文学卓尔出群,但家事、婚事均不如意,最后削发为尼。
日暮有佳人,独立潇湘浦。
疏柳尽含烟,似怜亡国苦。
彦居士席上赠歌者贾碧云
1913年,曼殊在上海,对新戏运动颇为热心。10月,他应陈彦通邀宴,席间听了贾碧云的演唱,即作此诗相赠。
彦居士——陈彦通,曼殊1908年在南京垣精舍的同事陈三立的第七子。
贾碧云——字翰卿,著名戏曲演员,与梅兰芳、冯春航、毛韵珂并称。曼殊赞扬他歌舞美妙,“温文尔雅”,为“今日梨园名角”(见《燕影剧谈》)。
一曲凌波去,红莲礼白莲。
江南谁得似,忧忆李龟年。
东行别仲兄
1913年12月,曼殊在上海患肠疾,遵医嘱赴日本治理。临行作此诗与潜居法租界的陈仲甫(独秀)道别。
江城如画一倾杯,乍合仍离倍可哀。
此去孤舟明月夜,排云谁与望楼台?
憩平原别邸赠玄玄
1914年初,曼殊随革命朋友田梓琴、邵元冲等到大森、横滨等地,在羽田共浴矿泉,时值新雨初过,稚柳吐芽,梓琴吟诵“漏泄春光有柳条”之句,而曼殊面对“湖光梅影,益增惆怅。”赋成此绝句。
平原别邸——田梓琴别墅。
玄玄——田桐(1879至1930),字梓琴,湖北蕲春人,同盟会发起人之一,时因参与反袁而逃亡日本。
狂歌走马遍天涯,斗酒黄鸡处士家。
逢君别有伤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
佳人
1914年春,在日本获得一帧摄于千叶町莲花池中岛的日本艺伎相片。相中人身着和服,美丽端庄。曼殊看着,浮想联翩,情不自禁地在背面写上此诗。
佳人名小品,绝世已无俦。
横波翻泻泪,绿黛自生愁。
舞袖倾东海,纤腰惑九洲。
传歌如有诉,余转杂箜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