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文体:道之显者谓之文。自有天地以来,盖已有之。顾代各异尚,体亦数变,见诸六经、性理、文心雕龙、文粹、文鉴,以及八家所自序说,其论详矣。至有明乡会两闱,以八股取士,本荆公经义,而参以帖括遗意,学者代圣贤立言,于以发挥天地民物之理,其一定绳尺,比诸明文字,成化以前,祗依传注直写,恰如化工之肖物,一字不可增减。此如太羹元酒之味,朱弦疏越之音,非可拟议而得矣。迨正嘉之年,堂皇肃穆,正大昌明,渊渟岳峙,可云极盛。隆万第讲机法,而气度渐即于轻佻,此为日之既昃乎。然尺度谨严,犹不失先民矩矱。天崇诸君,厌其卑弱,欲起而矫之,苦心孤诣,穷幽极险,材情魄力,诚足以横绝一代。然支离庞杂,不合于经者亦有之。我朝气运昌隆,人才辈出,国初如熊、刘诸公外,张京江、韩慕庐、李文贞公辈,皆能精理内涵,浩气外达,诚足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矣。即近代以来,风气稍异,而清真雅正,明训昭宣。其作文直抒所见者,如桐城方氏、金坛王氏、宜兴储氏、张百川、任翼圣数家,实能以濂、洛、关、闽之理,运王唐归胡之法者,学者尤不可不奉为圭臬。至夫合选善本,如钦定四书文外,王罕皆分种八编,殊有层级可循,无吊诡庞杂诸弊,宜所传习外,若矜奇好异,轧茁字句以炫听闻,概所弗录。
一、崇诗学:诗以理性情,学者所宜习。顾自乐府杂拟,以及五、七言古近诸礼,派别各殊,格律亦异。今圣天子覃敷文教,更定取士程序,自丁丑试贡士于礼闱,易二场,表判加试八韵诗一首,厥后着为令甲。凡直省乡试以及学臣科、岁两试,或八韵或六韵,皆得谐声比律,学为应制体。比年以来,士之喁喁向化者,谅无不扬风扢雅,以蕲至古之立言者矣。顾馆阁及省试诗并称应制体。昔人尝取少陵题画『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句,为馆阁诗定式。又取东坡论书『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句,为省试诗定式。照吾观省试诗较馆阁尤为不易。盖三条烛烬,排比声病诸律,既足以窘缚才思,而风流婉丽,铿訇钟吕之音,非沐浴于高文典册中者,亦未易展发其声华。故古人于试帖诗罕所惬心,即今读文苑英华所载唐省试诗十卷,惟沈、宋、元、白诸巨公,庶几完好外,其余多瑕瑜不掩,则地有以限之也。诸生倘欲习之有素,宜取唐人试帖,如国秀集、中兴闲气集、近光集,近代试帖如玉堂集、和声集、永集等书,朝夕讽咏,心和手柔,自足以鼓吹休明,而无鄙野之讥矣。
一、习举业:今人分举业与理义之学为两段事,谓举业有妨于理义之学。此说非也。盖举业代圣贤立言,必心和气平,见解宏通,自纲常名教以及细微曲折之理,万有毕备,然后随题抒写,汨汨然来。此正留心理义之学者,乃可因之以发其指趣。朱子曰:使孔子在今日,也须应举。正此意也。至夫闱中应制文字,作者阅者,针芥相投,尤必浑厚严整,敛才就法,使不失对扬之体。盖其慎也。乃世之论者,动以墨卷为腐烂不堪之物,斥曰墨腔,相与菲薄,摇唇弩目而共戒之。此其末流之失,非国家设科取士之意本然也。不知文字但论是非不关墨义。若果是,则房行是而墨卷亦是也。若果非,则墨卷非而房行亦非也。使不论题义当否,但以墨卷体式为戒,则将不顾题中精神命脉、篇中段落结构,自谓扫去一切,反成唐突可笑。矫枉则失其正矣。今愿与世之习举业者,息心静气,守前辈之金针,发儒先之阃奥,精实确当,卓然不磨,则以为拜献之先资可也,以为经传之羽翼亦可也。如必以传世售世分文章之低昂,理学举业,分学术之真伪,使学者工夫有两样做法,亦浅之乎视举业耳。
论曰:台湾之有义学也,始于卫南村太守,越十余年而梁观察继之。俶有海东,后亦式微焉。自太原杨御史嘉惠海邦,衡阳刘公复修海东斋舍,选士择师,立规以教,御史遂奏以郡学教授主讲席。考其时,教授则福州薛仲寅也。昔仪封张中丞始建鳌峰书院,立学规,手定课程,编宋、元、明诸子集,以实学励群士。求师难其人,则尝自掌其教。仲寅亲执业于仪封之门,与修正谊堂诸子集,卒为名进士。今读刘观察所定六规,大旨平实,语有本原,疑出仲寅之手也。厥后觉罗四公,更定八规,相辅以行,庶乎本末兼该,文行并勖者,何其择焉而能精、语焉而能详也。当是时也,几几乎濂、洛、关、闽之风被于海表,于戏休矣!觉罗之时,坐皋比者,今不可考。然太原求师于学博,而觉罗反之者,时势异也。夫择师之难也,博取无方,且犹不足,可以成法限之乎?贵阳蒋金筑,改拓斋庐,于今为烈。观其所撰碑记,以为士籍不清,则人材不出,有昧乎言之也。夫官斯土者,苟清户口、严保甲,则民籍不清,且不可为治,况士籍乎。教士之与教民,其理一也。夫久居者即为土著,所以爱护之者必至。其祖其父,能乐业于此都其子孙必能为士。彼橐笔涉波涛以至者,初在中土不得志于有司,乃轻去其乡,以希诡遇,其志巳陋矣。矧且移遂移郊,已为中邦所不齿;乃复求售于异地,遇试则供倩代,闲居则事刀笔,子弟以为胜己而亲之,于友善辅仁之道何取焉?然则论择师,则参酌于太原之所以取,与觉罗之所以去。求实学则二公之学规必不可亡。若夫达时势、明利弊,使教易施而去其所害,则以金筑之言为信也。贡生施士安见义必为,近则输粟千斛,远则舍田千亩。后之君子,何以无愧于士安哉?故备论其详,俾育人才者得所考焉。
学田
府儒学田
一、在凤山县囗〈鱼逮〉港庄,一百五十八甲一分六厘七毫。除管事辛劳田十五甲、甲头田五甲、本庄土地祠香灯田二甲、给赏孤老田二甲,实田一百三十四甲一分六厘七毫。年输正供一十九石九斗二升,折实粟二十四石道斗,实收租粟七百八十一石道斗。
一、在台湾县二赞行,七甲三分一厘八丝五忽。年输正供粟三十八石五斗二升九合七勺三撮,学租粟四十四石道斗(内乾隆二十年被水冲陷田囗亩囗分零,年减征租榖二十石,今实收学租粟二十四石道斗。郡志作二十道斗误)。
一、在凤山县荆蓁林,四甲二分。年输正供粟一十八石八斗,学租二十四石道斗。
以上俱康熙四十九年巡道陈璸置。乾隆三年定:每年拨给台湾县学粟八十石余,为文庙各祠香灯祭祀以及月课修葺诸费。
本县儒学田
一、在永康里崁顶,下则园一片二十三石九斗道斗(除正供外存粟二十一石有奇。旧志作一十二石,恐误)。
一、乾隆二年府学拨归八十石,定为例。
一、三十年,职贡杨志甲捐充彰邑猫雾拺田二十一甲零五分,计收租粟一百六十六石六斗三升(向系彰邑代征,每石折价银六钱。除二十七石零三升七合完正供番饷外,年移交银八十三两七钱五分五厘。嘉庆六年教谕吴拱极、训导庐应鹏详请归学自行征收,内失二石六斗二升七合,实收租粟一百六十三石九斗八升七合),又捐充凤邑三千庄田二十四甲,收租粟一百九十石(按「条规序」内作二百石,移详文稿作一百九十六石)为文庙二丁礼生、佾生辛劳及月课饭食赏给等费。嘉庆十一年,光禄寺署正林朝英捐银八百两,置凤邑下淡水港东里租一百二十四石(「学宫志」作一百二十石),为早暮香灯用。道光元年,教谕郑兼才、训导王承纬详禀文庙祀先师,乃以觉世牖民,非佛灯求福可比;应请停止,省雇人住庙,致多渎亵,且免火灼之虞。除照朔望两次及打扫、挖草、洁净殿庭外,将余项加办二丁牲物并文昌、魁星、蒋郡守等神位祭项用)。
海东书院田
一、在彰化县大武郡保社、北庄内二抱竹庄,计水田九十一甲七分三厘,折一千零九亩九厘零。每年除完正供粟一百六十石六斗六升六合零外,实收租粟五百七十三石二斗二升三合零(乾隆五年拔贡生施士安捐置)。
一、在彰化县佳秀庄,共计田五十甲,年征租粟二百七十石,旧系万寿宫香灯出(乾隆十七年,巡道金溶拨置)。
一、在台湾县罗汉门外庄,年征租粟二百一十五石八斗,折番银二百一十五员。另银六钱四分(乾隆二十五年,典史陈琇、监生陈丕、武生陈有志等捐置)。
一、在彰化县德兴庄犁分二张,水田十甲。每年除完正供耗羡丁饷等费外,另收田底租二百石,折官斗实粟一百七十石(乾隆二十七年,原任海宁州州同施士龄捐置)。
一、在嘉义县廖鹤鸣等园,租银七十六两八钱。一书院边小店,年收税银二十两零(此项小店现在俱各破损,迁徙空闲居多)。
一、巡道奇宠格檄发银二百四十两(每百两每月生息银一两五钱,每年应收息银四十三两二钱)。
一、巡道蒋元枢捐添乌树林鱼塭,租银一百九十二两。
一、巡道穆和兰檄发林隆盛捐充膏火银一千两(每月生息银一十五两,年共收银一百八十两)。
一、巡道万钟杰,檄发蒋国香名下原典契价银七百元,折银五百六十两。
崇文书院田
一、在诸罗县芦竹角海丰仑,三十七甲一分四厘四毫。每甲纳租粟八石道斗。共收粟二百九十七石一斗五升二合。除纳正供并运载船脚工费粟一百一十五石五斗六升,实存粟一百八十一石五斗九升二合道斗,以为师生膏火之资。四十五年,知府卫台揆置。
一、乾隆十六年,彰化岸里社原通事张达京、德化通事林秀俊呈请每年各愿捐榖四百石,共八百石。每石折银四钱,共银三百二十两,分春夏秋冬四季缴充膏火。巡道金溶给匾奖之,勒石以志(以上旧系台湾府义学田)。
一、淡防厅业户唐衣锦献充崇文书院膏火租田一处,年收租粟变价缴番银二百员。
一、台湾县典史陈琇等呈捐磱碡坑等庄租谷三百四十七石,折银三百四十七员。
一、凤山县贡生柯廷第呈捐置买萧大经等赤山洋田四甲,充入南胡书院年纳膏火银四十员(今归崇文)。
一、凤山县柯永德(即柯护)顶耕林遇夏田业,年完纳南湖书院膏火银十员(今归崇文)。
一、彰化县业户王绵远年应缴崇文膏火一百员。
一、彰化县监生杨振文呈捐承买萧大有水漆林庄业,充入南湖书院膏火,年应詹仲逵名下完缴银二百员。
一、彰化县吴洛年应就吴伯荣名下缴膏火银一百五十员。
社学
社学在东安坊者二,康熙二十三年,知府蒋毓英建。在镇北坊者一,康熙二十八年,巡道王效宗建。
土番社学,一在新港社口(今废)、一在新港社内、一在隙仔口(亦废)、一在卓猴社、一在大杰巅社,俱雍正十二年巡道张嗣昌建,各置社师一人,使教番童;以县儒学训导按季考察焉。
教官
教官初制,府儒学教授一人、县儒学教谕一人。雍正十一年年,复设训导一人;府县学同。考古礼经:建国之学校而合国之子弟,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今教官例以本省之人为之,犹古乡先生之意也。百余年来,岂无学行卓绝,合经师、人师而为一者欤?惜乎!无有能传者也,其姓氏犹存备录。
府儒学教授
林谦光,长乐副榜。康熙二十六年在。
张士昊,福州拔贡。三十年任。
林庆旺,晋江副榜。三十四年任。
蔡登龙,同安举人。
林华昌,晋江举人。
施德馨,南靖举人。
曾辉缵,福州举人。
杜成锦,侯官举人(旧注云有传,今失之)。
张应聘,海澄举人。
蔡时升,晋江举人。
丁莲,晋江人,癸巳进士。
吴启进,南安举人。雍正四年六月任。
郑拔进,南安人,甲辰进士。
薛士中,闽县人,甲辰进士。十年任。十二年丁忧。
吴开业,海澄人,甲辰进士,十二年任。乾隆三年,升徽州祁门县知县。
郭美,闽县人,癸卯进士,乾隆三年任。四年丁忧。
薛士中,见上,五年再任。
吴应造,福清人,庚戌进士。九年二月任。
黄元宽,福清解元,进士。十二年七月任。
林元德,福清人,丁巳进士。十五年十一月任。十六年八月,卒于官。
谢家树,归化人,己未进士。十七年三月任。以忧去。
唐山,莆田人,进士。二十二年卒于官。
林清源,安溪举人。二十二年七月署。
王士鳌,惠安人,己未进士。二十三年四月任。
谢家树,见上。二十六年六月再任。
官伟,邵武举人。二十九年十一月任。
尤垂青,晋江人。丁丑进士,三十三年三月任。
董文驹,闽县人,丙戌进士。三十六年任(有传)。
黄世模,福州人,丙戌进士。三十八年十一月任。
廖玉麟,闽县人,癸未进士。四十二年三月任。
黄洪诗,罗源举人。四十五年四月任。
罗前荫,侯官举人。四十八年八月任。
王简良,闽县举人。五十一年十二月任。
沈鸿儒,永定人,己丑进士,由广西知县改授。五十五年五月任。
游光缵,霞浦人,庚子进士。五十八年九月任。
陈从龙,安溪廪贡。嘉庆二年九月任。
黄耀彰,晋江举人。六年三月任。
傅渊季,南安人,庚子会魁。十年二月任。
府儒学训导
袁宏仁,建阳廪贡,雍正十二年任。乾隆三年,升山东巨野县丞(有传)。
李琼林,汀州岁贡,乾隆三年任。五年告休。
杨友竹,连江廪贡,五年任。
李长芳,永安廪贡,九年四月任。
萧国琦,惠安举人。十二年八月任。十五年六月卒于官。
林起述,沙县廪贡。十五年十一月任。
曾应选,惠安贡生。十九年三月任。
郑克容,永春。二十二年八月任。
王之玑,永定廪贡。二十五年十一月任。
陈鹏程,侯官廪贡。二十八年十月任。
吕天茂,顺昌囗囗。二十一年任。
唐象言,漳州廪贡。三十五年四月任。
范应斗,大田廪贡。三十八年四月任。
谢德芳,邵武举人。四十一年十二月任。
张锦,晋江举人。四十三年十一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