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60300000024

第24章

论曰:文昌之祀于学宫也,其来已久。谓紫微垣六星,在斗魁之南,并主天下文明之府。祀文昌犹周礼祀司中司命,其旨似也。道之显者谓文,言文即言道也。祀之学宫,谁曰不宜。自元、明二代,以梓潼县陷河神,为文昌帝君,叶石林崖下放言称:蜀有二举人,行至剑门,夜宿张恶子庙(恶子帝君名,王弇州「宛委余编」及「明史礼志」则俱称恶子。「北梦琐言」「续文献通考」俱称亚子)。梦神预作来岁状元赋甚灵异,高文虎「蓼花洲闲录」亦载其事;而道家遂谓,帝令梓潼帝君主文昌禄籍,由是天下群然祀者,殆皆志科名求福之意,其去道渐远矣。然今世之奉文昌者,出其书有阴隲文「感应篇」丹桂籍功过格大都本于福善祸淫之旨,以为修身饬己。功过格之法,日自记所为,夜焚香质于神,谓宋赵清献、苏文忠、明袁了凡皆行之,忠信之士信而奉之,则日用起居皆有所警畏。所谓苟志于仁无恶者,其不流于无忌惮也信矣。自圣学不明,士以孔孟之书为弋取科名之具,而不能明理致知,以为行己之耻,忽有怵祸福、知戒惧、兢兢于身心举止、不敢妄为者,则于梓潼之书,犹有赖焉。故功令以列于祀典。今郡县学皆祀文昌,而南中二社惜字敬圣者,克勤克慎,其说皆本于梓潼;外此有祀文昌于小南门城楼之上者,曰振南社,则太原杨御史始其事。御史作兴文教,伟矣;然笃于风水之说,建秀峰塔于南,命祀文昌于小南门城楼之上,祀魁星于大南门城楼之上,谓可协五行而应星宿,遂使文明之象,冷落漈闉,夜听巡钲戍鼓之声,与厮卒为伍。厥后寇氛时起,驱士乘城,非其气机所感欤。太原之说,殆堪舆家之陋者。故是志于振南社之祀,置不录。盖欲以正祀事而破堪舆之陋也。

泮额

入泮旧额(康熙二十五年,总督王新命、巡抚张仲举题准):府儒学岁试取进文武童生各二十名,科试取进文童生二十名,设廪膳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雍正元年特恩广额一次,加进文、武生各七名;乾隆元年特恩一次,名数如前)。县儒学岁试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二名,科试取进文童生十二名,设廪膳生十名,增广生十名(雍正元年特恩一次,加进文武童生各五名;乾隆、嘉庆元年各特恩一次,名数如前)。嘉庆十二年总督阿林保、巡抚张师诚奏准:台湾五学泮额,各酌加一名。于是郡儒学岁、科两试,取进文童二十一名、县儒学岁、科两试,取进文童各十三名,武童如旧(详见「选举志」)。

先是雍正五年,总督高其倬题准:台地文风渐盛,嗣后岁、科两试,饬令该地方官查明现在台地之人,有田有产、入籍既定者,取其里邻结状,方准考试。乾隆五年、巡视台湾御史兼提督学政杨二酉奏准:粤民流寓在台年久入籍者,台属四邑均有户册可稽;缘系隔省流寓,恐占闽童地步,是以攻击维严。现在粤童堪以应试者计七百余名,准其另编为新字号应试。其取进额数,照小学例,四邑通校共取进八名,附入府学。嗣后有续出应试者,总以八名为额。俟岁科数次之后,取进人数渐多,再将应设廪增并出贡之处,题请定议。至乡试不便附入台字号,应暂附闽省生员内乡试。俟数满百名,再行题请另编字号,取中一名。嘉庆十二年,总督阿林保、巡抚张师诚疏请:粤籍生员应准加设廪生八名、增广生八名,岁科取进童生亦加一名。部议报可,遂为例。

藏书

「十三经注疏」、「易图解」、「诗义折中」、「钦定三礼义疏」、「春秋直解」、「小学纂注」、「近思录集解」、「大学衍义辑要」、「大学衍义补辑要」、「小学实义」、「豫章学约」、「实践录」、「四礼翼」、「四礼初稿」、「学政全书」、「御制训饬士子文」、「吕子节录」、「从政遗规」、「圣谕广训」、「人臣儆心录」、「训俗遗规」、「养正遗规」、「教女遗规」、「在官法戒录」、「鳌峰书院规条」「十七史全书」、「宏简录」、「大清律」、「礼部则例」、「续增条例」、「御制诗集文集」、「鸡雏待哺图」、「福建通志续志」。

祭器

文庙祭器:礼器:铜爵六十五,铜毛血盘二,铜豆八十二,铜簠、簋各二十,铜方鼎一,铜圆炉三,铜烛台大对一、中对十九,铜彝一,铜斝一,铜罍一,铜洗一,铜茅沙池一,铜太尊、山尊、雷尊、牺尊、象尊合五。乐器:铜钟一,铜编钟十六,铁编盘十六。

文昌祠礼器:铜笾八(文庙内有竹笾八十二,无铸铜笾),铜豆八,铜铏二,铜簠、簋各二,铜台壶尊一(竹木锡器俱不载),大钟一口(嘉庆十二年,林朝英新铸)。

书院

海东书院:旧在宁南坊府学宫之西(今教授训导公署即其地也)。康熙五十九年,巡道梁文瑄建。后为岁、科校士所,书院几废。乾隆四年,督学单德谟别建校士院于东安坊(县学宫之左,今万寿宫即其地)。明年,巡道刘良璧修之;于是书院复振。御史杨二酉奏请,以府学教授为掌教,选诸生肄业其中(时府学教授福州薛士中)。拔贡生施士安捐田千亩,以给膏火(有记,见「艺文」)。十五年,新建县署于红毛楼右;乃修东安坊废署为书院,于是徙焉。乾隆十七年,诏以巡道兼提督学政。其后岁、科校士于道署,校士院遂旷。二十七年,巡道觉罗四明修旷院为海东书院,复徙焉(记见「艺文」)。三十年,知府蒋允焄护巡道事,乃谋别建,择地于宁南坊府学宫西崎下(与初址不同,初址在崎顶,迫近学宫),广三十丈,袤八十丈,南向。讲堂、学舍、亭榭悉具焉(记见「艺文」)。

崇文书院:府义学也。旧在东安坊。康熙四十三年,知府卫台揆建;置田租以供膏火。乾隆初,常以府学训导掌教。十年,巡道摄府事庄年修。十五年,徙于宁南坊府学宫之西(即海东书院旧处。其时以旧县署为海东书院,旧处空旷,故徙焉),初址遂废。二十四年,知府觉罗四明乃择地于府署东偏,捐俸率僚属绅士共成之,讲堂斋舍毕具。始延师于内地,掌其教焉(记见「艺文」)。嘉庆二十三年,署府郑佐廷改建。

引心书院:初为引心文社,在宁南坊吕祖庙。嘉庆十五年拔贡张青峰、优贡陈震曜、增生陈廷瑜等议定课期,生童月二次,监以绅衿,束修课费多出监生黄拔萃手。十八年,知县黎溶与拔萃及各绅士商改为台湾县书院;黎自捐银伍百元,拔萃亦再捐银伍百元、又捐埔地一所。二十五年,知县姚莹捐生息银一千元,又岁拨充鲫鱼潭户银三百元,前后置业充用。其掌教听绅士择请,官课县自延师校阅。至道光三年冬,经绅士张青峰等查得前知县高大镛亦捐银伍百元,赴学佥禀移查,并请建书院,以广育人才;当即准县覆,查明此项系交拔萃具领有案。

海东书院学规(巡道刘良璧定)

一、明大义:圣贤立教,不外纲常;而君臣之义为达道之首,所以扶持宇宙为尤重。台地僻处海表,自入版图以来,秀者习诗书,朴者勤稼穑,而读书之士,知尊君亲上,则能谨守法度,体国奉公。醇儒名臣,由此以出。虽田夫野老,有所观感兴起,海外顽梗之风,何至复萌。

一、端学则:程、董二先生云:凡学于此者,必严朔望之仪、谨晨昏之令。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容貌必庄,衣冠必整,饮食必节,出入必省,读书必专。

一、务实学:古之大儒,明礼达用,成己成物,皆由为书生时,明于内重外轻,养性深厚,凝重气质,故出可以为国家效力宣猷,入亦不失为端方正直之士。家熟党庠术序,胥由此道。诸生毋徒以帖括为工。

一、崇经史:六经为学问根源,士不通经,则不明理;而史以记事,历代兴衰治乱之迹,与夫贤佞忠奸,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罔不备载。学者肆力于经史,则有实用,而时文之根柢,亦胥在焉。舍经史而不务,虽诵时文千百篇,不足济事。

一、正文体:自明以来帖括取士,化治为上。隆万次之,启祯又次之。我朝文运昌明,名公巨篇,汗牛充栋;或兼收博采,或独宗一家。虽各随风气为转移,而理必程朱,法则先正,不能易也。夫不仰泰山,误止岨囗〈山儿〉之高;不穷典谟,妄夸诸子之陋。诸生取法宜正,立言无陂。

一、慎交游:读书之士,敬业乐群,原以讲究诗书,切磋有益。故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若少年聚会,不以道义相规,而以媟亵相从,德何以进,业何以修。稂莠嘉禾,不可不察。诸生洗心涤虑,毋蹈前习。

又海东书院学规(巡道兼督学觉罗四明更定)

一、端士习:台郡风气初开,士习最亟。盖士为凡民表率。士习端,即民风淳,理固然也。况士人身入圣门,将自命为何等人物?倘口诵诗书,而所行辄下同市贩,岂不为士林羞?诸生沐浴圣教,沦肌浃髓,谅不至此。而居常行动,尤必厚重端凝,以固其基址;谨饬敛抑,以束其身心。凡一切轻薄浮夸,与夫奔竞钻营,荡检踰闲诸事,所宜痛戒。吕荣公曰:后生初学,且须理会个气象。气象好时,百事皆当。正此意也。

一、重师友:师以明道解惑,友以取善辅仁。古人负笈千里,求一良师友而不可得。矧今同堂课业,以资砥砺,其有悠忽度日、甘自废弃者乎?今与诸生约定,用唐人十日休浴之例,每旬一假,每月分上中下三澣,余尽肆业院中,以收师友之益。如在假外任意出入者,察出按日抵扣膏火。至夫乐群,所以敬业也。诸生长聚院中,如或谑浪以为诙谐,或酒肉以相征逐,或势利以为炎凉,或睚眦以图报复,或较短论长以相角胜;凡兹陋习,并损交情,宜共禁戒。乃若居常聚首,则同体泛爱亲仁之意,和气相处,休威相关,有善则扬,有恶则隐,毋党同而伐异,毋别户而分门,毋挟嫌而忌刻。除质疑问难或有要事商酌外,各宜习静斋中,不得数相往来,以致废时失业。

一、立课程:业精于勤,荒于嬉,自古志之。今以卤莽灭裂之学,或作或辍,岁月坐弛,而欲几于有成,难矣。余于诸生,忝为一日之长,宜仿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之遗意而行之。各置一簿子,将每日所新读及旧所温习之书,四书、六经、三史、通鉴纲目、近思录、性理大全古文,诗文等项,逐一照格填注册内,各自量材力之浅深以为功课之多寡,勿怠缓,勿急迫。优游玩索,以俟自得。每旬日,诸生将所注簿子汇缴,凭院长逐条稽查,以验所学之勤惰。如有疑义不明,亦即面相质问,以着教学相长之义。如此则循序可以渐进,积累于以有成,将日就月将,自无废弃之日矣。

一、敦实行:读书所以致用也。圣贤垂世立教,诗书、礼乐、易象、春秋之文,于以发挥义理,非是为一场话说,欲使人躬行实践,体验于身心,而推诸家国天下之间。今学者开口便云读书,到底读书将为甚?此处宜自猛省。倘徒慕读书之名,而于伦常行己间多不可问,则所为读书之本已失,虽能读破万卷,作绝妙文字,亦何以质圣贤而盟幽独。故人既自拔于流俗,将以圣贤为必可为,凡一切言动视听,以及五常十义之伦,逐项须要认真,毋得仍前忽略;则修之于家,而献之天子之廷,将为言坊行表之儒矣。

一、看书理:朱子云:读六经工夫多,得效少。论、孟工夫少,得效多。程子曰: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自明矣。由程、朱之言思之,一部四子书,句句皆切于学者,操存涵养之要、扩充体验之功、修齐治平之实,非若他书之浩渺无涯,难于尽晓也。窃怪今之讲说者,不泥文义,却全背远去。理会文字,又滞泥不通。更有一种讲章陋习,章章节节,硬立一两句书旨,定一间架,强以圣贤言语来凑合。大抵多为时文立柱穿插起见,不知与圣贤本意已去千里。程子云:读书须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又曰:学贵自得,不可以相类泥其义。朱子云:某说书不敢先立一见,横生一解。惟平气虚心,以求圣贤本意之所在。合兹以观,学者看书,不当泛泛以书博我,而当以我看书。字字句句,实从经文传注涵泳而出,而又一一皆体之于身,验之于心,吻合无间,则积渐日久,心地光明,自能脱然有会通处。由是而六经而子史亦易为力矣。至若时下讲章,便于举业者,则汪陆二大全外,金坛王氏汇参一书,为得其要领云。

同类推荐
  • Catherine de' Medici

    Catherine de' Medic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杂纂二续

    杂纂二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农本草经读

    神农本草经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槐叶冷淘

    槐叶冷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祖庭钳锤录

    祖庭钳锤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十年苦恋一世伤

    十年苦恋一世伤

    十年苦恋,一世伤生死相依,两茫茫因为爱你,所以手放开
  • 霸道校草的野蛮小女友

    霸道校草的野蛮小女友

    曾经他为了好玩,让她在全校的同学面前一次又一次的出丑,她因为对他有一丝喜欢所以她愿意出丑。后来她忍无可忍出了国。回国后完美蜕变
  • 修炼神域

    修炼神域

    一个资质平凡的男孩,偶然得到一部功法,潜心修炼,如何能在大千三界搅动风云?独创一域?女人的背叛能否成为他纵横大千三界的阻碍?且看小人物的逆天之路。
  • 大乘宝要义论卷

    大乘宝要义论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地球三十五日

    地球三十五日

    五年前,埃美亚被毁,我们被迫游亡于宇宙。一个家没了,那么就再建造一个。于是我们计划移居到地球的地下。五年后,在去往地球的途中,阿尔法号遭遇意外,ALIMO同队员们失去联系。在寻找他们的途中,遭遇丧尸,却发现了惊人的秘密。是自我救赎,还是复仇?
  • 猎妖魔

    猎妖魔

    狩猎妖魔鬼怪是我的主业,拯救世界才是我的副职。
  • 希腊神话故事新编

    希腊神话故事新编

    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也是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之间,其内容涉及诸神与世界的起源、诸神争夺最高地位及最后由宙斯取得胜利的斗争、诸神的爱情与争吵、神的冒险与力量对凡世的影响,包括与暴风或季节等自然现象和崇拜地点与仪式的关系。
  • 院灵,千灵怨影

    院灵,千灵怨影

    一名医院普通药剂师,偶遇灵异事件。谁知,一切的偶然,实则命中注定。。。
  • 清风微凉:薄荷色夏天

    清风微凉:薄荷色夏天

    (短篇全免)我的世界里,存在着一丝温暖,他叫微凉。——薄荷薄荷,我从未离开你。——微凉
  • 网游之鬼神无双

    网游之鬼神无双

    孙锐是一个没有高智商没有重生记忆的人,仅仅为了心中的一个目标,阴差阳错进入游戏,成为吕布,搅动风云。“我乃吕布吕奉先,为了守护之人,为了亲人,以鬼神之力,造无双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