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41200000007

第7章 变蒸论

小儿在母腹中。胎化十月而生。则皮肤筋骨腑脏气血虽已全具。而未充备。故有变蒸者。是长神智。坚骨脉也。变者易也。蒸者热也。每经一次之后。则儿骨脉气血稍强。精神性情特异。是以圣济经言。婴孺始生。有变蒸者。以体具未充。精神未壮。尚资阴阳之气。水火之济。甄陶以成。非道之自然。以变为常者哉。故儿自生。

每三十二日一次者。以人两手十指。每指三节。共骨三十段。又两掌骨。共三十二段。足亦如之。以应之也。太仓公曰。气入内支长机骨于十变者。乃是也。圣济经又曰。变者上气。蒸者体热。上气者。则以五脏改易。而皆上朝藏真。高于肺也。体热者。

则以血脉敷荣。阳方外固。为阴使也。故变蒸毕而形气成就是也。亦由万物之生。非阴阳气蕴热蒸。无以荣变也。儿自生三十二日。为第一变者属肾。又三十二日再变且蒸者属膀胱。肾与膀胱为表里。共六十四日也。其变则耳与 骨皆冷者。肾为水。水数一。故为变蒸之始也。又三十二日为第三变属心。又三十二日为第四变且蒸属小肠。心与小肠为表里。共一百二十八日也。其变则汗出而微惊者。心为火。火数二。故为变蒸之次二也。又三十二日为第五变属肝。又三十二日为第六变且蒸属胆。肝与胆为表里。共一百九十二日也。其变则目不开而赤者。肝为木。木数三。故变蒸之次三也。又三十二日为第七变属肺。又三十二日为第八变且蒸属大肠。

肺与大肠为表里。共二百五十八日也。其变则皮肤热。或汗或不汗者。肺属金。金数四。故为变蒸之次四也。又三十二日为第九变属脾。又三十二日为第十变属胃。脾与胃为表里。共三百二十日也。其变则不食腹痛而吐乳者。脾为土。土数五。故为变蒸之次五也。后又六十四日复一大蒸。四次积二百五十六日。大蒸毕。凡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变量足。其血脉充荣。则手受血而能握。足受血而能步。此亦手足之应也。其变蒸之候。体热微惊。耳冷 冷。上唇头有白泡起。若鱼目珠子。脉乱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则辄吐。目白者重。目赤黑者。微闭而不开。至变蒸了。自然明矣。其轻者五日而衰。重者十日而衰。或先期五日。或后之五日。或十日之中。热乃除耳。若热甚违日不歇。不得惊动。勿令旁边人多而语杂。不可妄行灸刺。但少与紫丸微利之。则热便止矣。

或用孙真人肘后黑散子粉香散调治亦可。唯不可余治。若伤寒时行温病。及惊热温壮等候。虽与变蒸颇皆相似。

耳热 热。唇上无白泡珠。乃为他病。各从其证为治。若以变蒸内有寒。加之寒热交争。脐腹夭矫。啼不止者。

熨之则愈。

变蒸赋

看病婴儿。先明四时。既有变蒸之状。还如温壮之推。寒热初来,慎一七而方退。周期未满。当四八以重期。原夫魂魄将成。筋骸始荣。开舒腠理。通彻奇经。运用而阴阳以正。往来而血气初平。顿觉精神婴婴。全然有异。未知蒸变一一。子细须明。肝者干也。东方所属。为木象之三数。发形证于两目。浑身壮热。令瞳子以无辉。遍体昏沉。为神魂而未足。四数于金。二由在火。咳嗽频频。汗珠颗颗。两日间嚏喷仍加。数夜里虚惊又可。暗增骨髓。学反复以番身。渐长性情。畏傍人而恋我。脾土五呼。肾水一称。谷气暗引。精志时增。乳哺甘甜。 骨成而独坐戏。经络流利。掌骨具而匍匐能。次后筋脉之稍更。膝踝之渐变。气血先荣于四肢。光彩遂滋于满面。亭亭立犹未稳。喽喽语尚声颤。手足受血。移步行而堪怜。耳目通神。意智生而可羡。斯由呼吸以定。肌体乃浓。两气而外阳内阴。一息而入鼻退场门。期来应节。自然腑脏充盈。将养乖宜。致得风邪甚有。于是发竖无润。乳 吐口。珠起丹唇。冷浸 耳。或肠鸣而微利。或惊啼而勿喜。经云。蒸即蒸血肉之坚。变即变形神之正矣。

变蒸方治

紫丸治小儿身热。变蒸不解。及温壮伤寒。乳哺失节。宿滞痰癖。腹满吐 。便利不调等疾。亦治食痫。先寒后热。

代赭石(火 ,醋淬十次) 赤石脂(各一两) 巴豆(三十个,去皮心油) 杏仁(五十粒,去皮尖)上前二味为细末。下二味捣成膏。相和更杵二千下相得。若硬。入少蜜。同杵作剂。密器中收之。三十日儿。服麻子许分丸。乳汁送下。候食顷之后。方与少乳。勿得多与。至日中当小利。即热除。若未除。明旦更一服。百日儿。小豆许。以此准量加减。夏月多热。喜令发疹。每二三十日。辄一服甚佳。

黑散子治婴小身热。变蒸不解。及挟时行温病。

麻黄(去根节,二分) 大黄(一分) 杏仁(一分去皮,二分和皮用)上都烧存性。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量大小加减。以水半银盏。煎少许。须抱儿于暖温避风处。连进二三服。取微汗。候身凉。以粉香散扑之。一方只炒黑用。

粉香散蚌粉(不以多少研极细,水飞过) 麝香(少许,研)上匀末。用绵裹扑粉儿身。如已凉。胃气未和。不快美乳。服观音散。方在后。

熨法治小儿变蒸。内有寒加之。发寒热交争。脐腹夭矫而痛。啼不止。灶中灰食盐二味。量其相等和匀。炒令热。以重帛裹。适温热熨儿。仍不可太热。恐惊烙儿也。

以上凡儿于变蒸之内。若遇身热脉乱。汗不出。不欲乳食。乳食后辄吐者。必审其日数。度是变蒸之时者。

虽有是证。无所苦也。

陈知军云。小儿变蒸。但以四君子汤加茯神与服。其方白术人参茯苓茯神各半两。甘草炙三钱。同末。薄荷汤下。调一钱。慎不可余治。及服惊药。恐冷伤胃气也。

脉理论

凡儿禀受。脏腑气血。荣卫形体。虽有生皆全。然于未语之前。变蒸之际。则血气未充。肤革未固。筋骨未坚。脉状未成。若有病也。难为诊切。又难访问。以是贤圣言婴小之病难治者。以无承据也。故立其观视形色之法焉。儿自生。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变蒸数毕。则气血荣。精神异。筋骨壮。脉理全。然后方可诊切。又能言问也。或以谓小儿之阴。与壮老不同者。是不达延医之大体也。凡脉之长短迟速。在因形以别之。不必拘于至数。经言小儿脉多雀斗。要以三部为主。其脉小数小细者平也。诸家所言甚众。今择其当者具之。孙真人云。小儿之脉。固难分表里。今撮其要者。不出数条。其总目歌曰。小儿有病须凭脉。一指三关定其息。(小儿臂短。难以布其三指以分三关也。以一指诊之)浮洪风热数为惊。虚冷沉迟实有积。

浮脉为风。秋得之曰平。余时得之。主伤风寒。头疼壮热。或夜热昼凉。咳嗽嚏喷。鼻塞清涕。呕逆不食。

〔歌曰〕浮为风兮秋日平。余中风寒头目疼。壮气夜极鼻清涕。嚏喷咳嗽吐食频。

洪脉为热。夏得之曰平。余时得之。主风热壅盛。身体温壮。疮疡血泄。

〔歌曰〕洪为应候夏时和。余须发热壮温多。风壅作惊或疮肿。有时泄下血滂沱。

数脉为惊。春得之曰平。余时得之。主惊风抽掣。脉数小者。多睡惕跳。直视怕怖。盗汗非时。切牙吐舌。微吐喘息。脉数大者。一两日间。必发搐搦也。

〔歌曰〕数为惊候春日长。余时小数睡惊扬。喘息直视舌频吐。大数潮搐发沉殃。

沉迟为虚冷。冬得之曰平。余时得之。主脾胃虚弱。泄泻滑肠脱肛。吐痢不止。日渐 羸。以成脾困。或作疳劳。

〔歌曰〕沉迟之脉冬日安。余时脾胃弱虚言。泄泻滑肠肛脱出。吐痢 羸瘦变疳。

实脉为积滞。四时得之。皆主食伤积聚。面黄腹胀。发焦烦渴。吐 腹痛。

〔歌曰〕实脉含伤积滞言。壮热腹胀发毛干。吐痢肚疼或为癖。四时无异一般看。

实鉴四时脉。谓者弦夏洪。秋浮冬沉。四季缓。各推其王相表里以察病。假令春得弦而浮者。病在表在府。

为阳为顺。病则易治。若得弦而沉者。病在里在藏。为阴为逆。病则难治。余时仿之。

王氏脉歌 小儿乳后辄吐逆。更兼脉乱无忧虑。弦急之时被寒缠。脉缓即是不消乳。紧急细快亦少苦。虚濡邪气惊风助。痢下宣肠急痛时。浮大之脉归泉路。

脉经曰。小儿之脉快疾。一息七八至曰平。不及曰损。太过曰至。

通真子歌 小儿三岁至五岁。呼吸须将八至看。九至不安十至困。短长大小有邪干。

又曰 小儿脉紧是风痫。沉脉须知乳化难。腹痛紧弦牢实秘。沉数有热在骨间。

死证脉 脉来三动而止不见者死。脉来速如弓弦硬直者死。脉来瞥然不见者死。

〔歌曰〕三动而止不来凶。速硬如弦劲在弓。瞥然至而反不见。皆为死脉定由宗。

诸般病脉 脉弦者为风寒。弦数者为疟。脉急者为气不和。或为客忤。脉紧者为痛。紧数者惊痫。脉浮者为风。浮紧者惊风。浮大者伤寒。浮虚者盗汗。浮数者风热。脉伏者为气滞。脉缓脉细者皆为冷。为乳不化。脉虚脉濡者。为虚弱。为惊。虚濡者慢惊风。虚紧者伏热,脉沉重者为有积。沉数者骨间冷。(一云骨间热)沉迟者虚冷。沉缓者伤食。脉牢紧者癖聚。牢实者肠秘。

心脉满大。肝脉小急者惊痫。心脉数小者疳淋。数急者热。寸口脉直上直下者为惊。寸口脉大小脉不匀。乱者变蒸。左手寸口无脉。心痛中热。呕逆口疮。或咳嗽。喉中哽声。头汗出而热。此乳母食冷以乳儿所作也。又脉乱者吐逆。右手寸口无脉。胸满短气。吐逆噫哕。喉中响。此乳母抱儿冲冒风寒所作也。凡脉如雀啄而紧者风痫。

凡脉大小不根据部次者恶候。

凡小儿脉快。呼吸八至曰平。九至曰病。十至曰困。

凡小儿脉虚者病亦虚。轻手得也。脉实者病亦实。重手得也。故急惊脉促急。慢惊脉虚微。

诸身热论

凡小儿有病。皆须身热。其证不一。今条而具之。

小儿于某时间发热。过时即退。至来日根据时发热。(昼夜同)此为潮热。欲发惊也。

小儿身热。但一向壮热不已者。此为壮热。甚则发惊也。

小儿身热。但温而不甚壮热。此为温热。

小儿身热。口中气热。叫哭无时。呵欠顿闷。面目青色。此为风热。甚亦发惊。

小儿身热。饮水悸惕。手足摇动。上视弄舌。印内青筋见。掌中赤。怕物生涎。此为惊热。

小儿身热。面赤时久不退。睡觉颠叫。气急发渴。胸高热壅。此为积热。与壮热相似。但胸高涎壅为异。乃脏腑积蕴热毒。三焦鬲脘壅滞也。又摇头顶硬者。亦三焦鬲脘壅也。以上皆甚则发搐。(治在惊痫门中)小儿身体发热。气促鼻塞。清涕嚏喷。寒毛立。眼泪出。或出痰水。此为伤寒。(治在伤寒门中)小儿身热。时发时退。退但肚热。或夜发熟,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粪酸臭异常。此为食伤。(治在伤食门中)小儿夜发热。晓即如故。多涎喜睡。此肺虚发热也。此与食伤夜发热相似。须要识之。况二证余候各皆不同。食伤者可下。肺虚者不可下。下之则失津液。发渴引饮。昔钱乙治朱监簿子五岁。

夜发热。晓即如故。众医作热。以凉药解之不愈。其候多涎喜睡。又以药下其涎。病益甚。至五六日。大引饮。请乙治之。乙曰不可下。乃取白术散煎汤三升。使任意取足服。朱曰。饮多不作泻否。乙曰。无生水不能作泻。纵痢亦不足怪。但不可下耳。朱又曰。先治何病。乙曰。止泻治痰。退热清神。皆此药也。服尽。又作两次与服,其子不渴无痰。又投阿胶散二服而安。是此证也。钱乙方本集载之。小儿每早食后发热。至夜则凉。此为血热。(治方在后)小儿身热。形瘦多渴。饮食不为肌肉。此为疳热。(治在疳门中)小儿血气旺盛。发渴引饮。大便黄坚。小便赤少。四肢身体翕然而热。此为胃实热也。(治宜下之)小儿身热微惊。耳冷 冷。上唇头有白泡起。如鱼目珠子。或汗或不汗。此为变蒸。(治在变蒸门中)小儿身热。昏睡惊悸。喜嚏喷。耳 冷。此为疮疹候。(治在疮疹门中)此与食伤变蒸相似。伤寒耳 皆热。变蒸唇上有白疣泡珠子为异。

小儿身热者。更有内外。在内者多饮水得之。在外者多因风寒得之。钱氏有云。小儿身热饮水者热在内。

身热不饮水者热在外。此大概之验也。在内者宜下之。在外者宜散之。若小儿积蕴内外。感伤表里。浑身俱热。

颊赤口干。小便赤。大便焦黄少者。先以四顺清凉饮子。利动脏腑。热即退矣。既而复热者。是里热已解。而表热未除。复以惺惺散。或红绵散加麻黄。微发其汗。表热乃去。既去又复发热者。世医尽不能晓。再下再表。

皆为不可。误伤多矣。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浮于外。所以再发热也。但以六神散和其胃气。则收阳归内。身便凉矣。

阎孝忠论小儿壮热。伤风温疫。伤寒风热。疮疹伤食。率皆相似。未能辨认之间。但与升麻葛根汤惺惺散小柴胡汤服之。甚验。盖此数药通治之。不致误也。惟伤食者。则大便酸臭。乳不化。畏食或吐。宜与微下之。

孙真人论小儿内外气盛。眠时小惊。或微觉伤风伤食。又虑变蒸身热者。但以紫丸。(方已在前变蒸门中)或龙胆汤为治。此二药无所不疗。虽微利动。以减盛气。亦不虚人。小儿粪黄而臭者。此腹中有伏热也。宜服龙胆汤。若粪白而酸臭者。此挟寒不消也。宜服紫丸。但少与。令内俏。甚者小增。令微稀溏。皆须节乳哺一两日。令胃气平和。若不节。则病易复。复则复下。伤其胃气。令腹胀满。若至再三下之。则过伤矣。

身热方治

胜金散治小儿潮热温壮。

雄黄(一钱,水飞) 白附子(半钱) 甘草(半两,炙) 芍药(半两,水煮十沸,焙干) 南星(半两,炮) 荆芥穗(一分)上为末。每服半钱。水一小盏。入薄荷三叶。煎至五分盏。去滓温服。无时。

金花散治小儿潮热发燥。

川大黄(一两) 秦艽(去芦,半两)上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水一小盏。入青蒿三两叶。葱白二寸同煎。至五分盏。去滓温服。若变骨蒸劳气。用童子小便浸青蒿葱白煎药。

秦艽散治小儿潮热。减食蒸瘦。

秦艽(去芦,切,焙) 甘草(炙,各一两) 干猫儿薄荷叶(半两,切。焙。萧注云。或云此薄荷。猫喜食之。故名)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盏。去滓。食后温服。

地骨皮散治小儿虚热潮作。亦治温壮。及解伤寒。

知母 柴胡(去芦) 甘草(炙) 半夏(汤洗七次,切焙) 人参(去芦头) 地骨皮(去骨) 赤茯苓(去黑皮,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量大小加减。

凉肌丸治小儿温壮身热。脸赤烦渴燥闷。

龙胆草(去芦,二两) 玄参(去芦,一两) 当归(去芦,洗净,一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竹叶汤下。儿大增之。无时。

牛黄膏治小儿温壮风热。

寒水石(四两, 出火毒) 雄黄(一两,水飞) 山栀子仁(一钱半) 甘草(一分炙) 牙硝(一两)铅白霜(半两)上为细末。入麝香少许。炼蜜和旋。取皂子许。薄荷水化下。乳食后。

克效散治小儿温壮风热。睡卧不稳。咳嗽喘急。

龙脑薄荷叶(二两,薄荷之一种) 白僵蚕(去丝嘴,半两,微炒) 玄胡索(去皮,半两)上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蜜汤调下。无时。

镇心丹治小儿风热惊热。眠睡不安。此胡御带秘方。许宣赞传。

铁粉(一分) 蛇黄(一两 ,醋淬七次) 代赭石(半两 ,醋淬十次) 马屁勃(半两) 麝香(一分,另研)上为细末。入炼蜜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一粒。磨剪刀 水化下。食后。亦治惊痫发搐。

梨汁粥治小儿风热昏塞。燥闷不食。以鹅梨三枚切碎。以水二升。煮取汁一升。去滓。入粳米一合。煮粥食之。

龙齿散治小儿惊热如火。亦治温壮。以龙齿为末。调服。或以烂龙角研浓汁。服一二合。

人参牛黄散治如前。以人参牛黄等分为末。以薄荷水调下最佳。

又方治如前。以竹沥二合。温之。分三四服。无即刮竹茹。以醋煎温服。

青金丹治小儿积热啼叫。三焦壅滞。

青黛(四两) 甘草(二两生末) 蝉壳(去足,一两末) 麝香(一钱,研) 辰砂(一分,研,水飞) 牛黄(别研) 脑子(各三铢) 龙齿末(半两) 天竺黄(半两)上为细末。以饴糖和丸鸡头大。每一粒分四服。温水化下。无时。

犀角丸治小儿积热痰实。三焦蕴毒。及风热面赤。大小便秘涩。

生犀末(一分) 人参(去芦,半两) 黄连(去须,一两) 枳实(去穣,半两,炒) 槟榔(半两)大黄(二两酒浸。切片以巴豆一百个,去皮,贴在大黄上纸裹饭上蒸三次,切碎,炒黄焦,去巴豆,只用大黄)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临卧时熟水下。未利加丸数。疏导极稳。

四顺饮子治小儿诸热。

地骨皮(去骨) 防风(去芦,并叉枝) 山栀子(去壳取仁) 连翘(各等分)上为细末。每用一钱或二钱。水一小盏。入灯心竹叶少许。煎至五分盏。放冷服。无时。

甘露散治小儿诸热。

牙硝(一分) 龙脑薄荷叶(一两) 大黄(半两) 甘草(半两,炙) 芎 (一分) 雄黄(一分,水飞)上为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无时。

牛黄散治小儿诸热烦躁。取郁金大者。湿纸裹。慢火煨熟为末。入牛黄少许。冷水调下。大者一钱。小者半钱。无时。治小儿身热不痊。以熟汤研郁李仁。如杏酪。一日服二合。

又方以鸡卵一枚。和白蜜服之。

小儿于立夏之后。有病身热者。慎勿妄为吐下。但以除热汤浴之。除热粉粉之。赤膏摩涂之。出千金。

除热汤以白芷根苗苦参等分为粗散。用清浆水煎。更入盐少许。以浴儿。浴毕用粉粉之。

又方白芷苦参秦皮煎汤。或无众药。但得一味煮汤皆可。

又方切李叶一升。水七升。煎至五升。适温暖用之澡浴。或只用楮叶亦可。

凉肌粉以白芷、枫叶、 本、苦参、黄连等分为细末。每用三钱。以蛤粉二大块。同研匀细。入生绢袋子。每浴了。以扑身遍。令匀。亦治夏月伏 。遍身生赤痱子。用之极妙。

赤膏丹参 雷丸 芒硝 戎盐 大黄(各三两)上切碎。用苦酒半升。浸四物一宿。以炼成猪脂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入芒硝成膏。每用以摩心下。及涂脐中。

猪胆丸治小儿血热。早食后发热。至晚则凉。

胡黄连 宣黄连(去须,各半两) 赤芍药(一两)上为细末。以 猪胆汁和成剂。却入在胆皮中。悬铫上。用浆水煮。勿令浆水入。煮熟取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饮汤下。食后临卧日三。有生瘰疠一证。亦早食后身热。颇相似。但以鼻衄泄泻。宜审辨之。

牛黄膏治小儿疳热引饮。亦治伤风温壮。

雄黄(研,水飞) 甘草末 川甜硝(各一分) 郁金末(一钱) 脑子(一钱,研) 寒水石(生一两,飞研) 绿豆粉(半两)上同为细末。炼蜜和成膏。每用半皂子大。薄荷汤化下。食后。

四顺清凉饮子治小儿里热。头昏颊赤。口内热。小便赤。大便少。要微挨动脏腑即安。 又治睡卧不宁。五心烦热。四肢抽掣。及乳哺不节。并寒温失度。热久连绵。欲发惊痫。目赤口疮。疮疹余毒。

大黄(湿纸裹煨熟,一方生用) 当归(去须,洗) 赤芍药 甘草(炙,各等分)上为末。三岁上儿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盏。分二服。更量大小加减。食后温服。

惺惺散治小儿外热。要微发汗即愈。良方名桔梗散。治小儿风热。及伤寒时气。疮疹发热。

桔梗(去芦) 细辛(去苗) 人参(去芦) 甘草(炙) 白茯苓(去黑皮) 栝蒌根 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薄荷三叶。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凡伤寒温壮。变蒸疮疹未辨。皆可服。

红绵散治小儿风湿体热。头目不清。

白僵蚕(去丝嘴,二两,炒) 天麻(一两) 天南星(二两,薄切片子,油焙黄) 苏木节(二两半,别研)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绵少许。同煎至五分盏。去滓温服。若伤风有表证发热者。于本方中入去节麻黄半钱同煎。若有里热。心躁烦渴者。入滑石末半钱同煎。

六神散治小儿发热。已经汗下仍热者。

人参(去须) 白茯苓(去黑皮) 干山药 白术 甘草(炙) 白扁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枣一枚擘破。生姜三片同煎。至五分盏。通口服。此药用处甚多。治胃冷加附子。治风证加天麻。治诸痢加罂粟壳。若服之热犹未退。更与银白散治之。

银白散干山药 白术 白茯苓(去黑皮,各半两) 知母 人参(去芦) 白扁豆 甘草(炙) 升麻(各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枣一枚同煎。至五分盏。温服。无时。

升麻葛根汤治小儿温壮惊风。及伤寒身体发热。或作疮疹。于初身热未辨之间。并宜服此。

干葛(细锉) 升麻 芍药 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盏。去滓。温服。无时。

小柴胡汤治如前。

柴胡(去苗,二两) 黄芩 人参(去芦,各三分) 半夏(六钱一字汤浸七次) 甘草(三分炙)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入生姜三片。枣一枚。水一小盏同煎。至五分盏。去滓温服。无时。

龙胆汤治小儿自出腹来。血气实盛。发热不歇。及食不消。变蒸不解。客忤鬼气。温壮寒热。并诸惊痫。悉皆主之。

龙胆(去芦) 钩藤 柴胡(去苗) 黄芩 桔梗(去芦) 芍药 茯神(去木) 甘草(炙,各一分)蜣(二个,去翅足,炙焦) 大黄(一分,锉碎微炒。) 千金(一两。疑太多)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无时。

粉方治婴小壮热。未能服药者。

寒水石 芒硝 滑石 石膏 赤石脂 青木香 大黄 甘草 黄芩 防风(去芦叉枝) 芎 麻黄根(各等分)上为末。每用药末三合。入牡蛎粉一升。细蛤粉亦可。相和再罗细。用以粉儿。日二次。

桔梗散治小儿风热温壮。或伤寒时气。疮疹未发。并宜服之。仍兼小黑膏服尤善。

桔梗(去芦) 细辛(去苗) 人参(去芦) 栝蒌根 白术 甘草 川芎 白茯苓(去黑皮,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薄荷三叶同煎。至七分盏。三岁以下儿作四服。无时。

小黑膏川乌 南星(各一枚,大者)上入一小瓶子内。用湿纸密搭封口。慢火烧之。候火灭取出。削取中心所存白处。如皂子大用之。须烧数枚。择中度者方用为末。次入薄荷叶玄参末各五钱。研匀。炼蜜和成剂。每用旋豆许丸之。葱白汤下。频频服。若筋脉或缓或急。加乳香同葱白汤下之。

治小儿发热极甚。因伏留心经。昏冒不省。或误服热药。蓄热所致。用之神效。以生梅花脑子半字或一字。取新杀猪心中血一两滴。同研作一丸。新汲水少许化下。大良。未省。即再服一粒。

治小儿惊热。以水磨犀角汁服之。

薄荷散治小儿风热温壮。及伤寒伤风。疮疹未辨之间。皆可服之。

薄荷叶 藿香叶(去土) 荆芥穗 甘松(去土) 白芷 防风(去芦并叉枝) 川芎 桔梗(去芦)白僵蚕(去丝嘴) 甘草(炙) 本(去土,各一两) 细辛(去苗,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茶调温服。亦治大人风气不顺。头面风等疾。大能清利头目。止昏眩。聪明耳目。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无边无界

    无边无界

    浩瀚宇宙,冥冥众生,无穷无尽,无边无界!封印在混沌之初,觉醒在世界之末——来吧!我的前世,请赐予我力量,去开天辟地!去创造一个我们的世界!
  • 易烊千玺之网游明恋

    易烊千玺之网游明恋

    易烊千玺,一个姓易的男生,意外在电视看到你,从此一见倾心,千纸鹤有很多喜欢你的,但是感情都一样,希望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们兜兜转转,还是……
  • 昆腔原始

    昆腔原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杀手毒白

    杀手毒白

    我,是一个杀手,一个异类。不管你相信与否,你终会为你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欢迎书友及小编加我QQ250732613,为我提供相关意见!
  • 白衣景

    白衣景

    他是她的劫,她是他的孽。大婚之夜,他只是揭开了盖头,对她说了一句,你对我有过救命之恩,日后我定会好好敬重你。……
  • 颜王追妻:天才特工王妃

    颜王追妻:天才特工王妃

    逗比王爷和他的美艳王妃小日常——“我觉得你越来越美了,我的王妃。”颜王拍完马屁,把脸凑到黎浅幽嘴边,一副求表扬的乖宝宝模样。“嗯。你也越来越丑了。”黎浅幽淡定起身走向门外,边走边用手给了颜王大人一个飞吻,“诺,奖励你的。”“别人的王妃都会暖床,你会什么?”颜王又开始嘴欠了。“你,暖床,我,负责帅。”“颜希墨,有没有人跟你说过你很像受。”“什么是受?”颜王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哦,就是形容很有阳刚之气的男子。”在这之后,颜王经常会在黎浅幽怀疑自己的时候,大喊:“我是受!”妻管严,究竟是颜王的懦弱,还是王妃的霸气,接下来,让我们走进《颜王追妻:天才特工王妃》一探究竟。
  • 莫克的英雄之路

    莫克的英雄之路

    嗨,我就是莫克。什么?你没听过我的名字?很遗憾,除了孤陋寡闻之外,我实在想不出其他的形容词了。如果你有机会到原大陆去的话,会发现我的名字跟雕像一起树立在王宫门前那个最大的广场上,每个看到雕像的人都称呼我为-英雄!其实我从来没想过要成为英雄的……
  • 邪王独宠:嗜血王妃独冷冷爱

    邪王独宠:嗜血王妃独冷冷爱

    他,是北冥国的王爷,嗜血冷酷杀人如麻。却在一次无意的机会,他救了她,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起了兴趣,第二眼,就确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她,是丞相府的嫡长女,却因为天生废材而被人处处欺凌,人人唾弃。被自己的亲妹妹逼下悬崖,醒来之后——一切不复过往!!!某王“默默——”某女“干甚?”某王邪魅一笑“不干甚,干你………”话落,还不等某女反应过来,扑倒………
  • 剽悍王妃复仇记

    剽悍王妃复仇记

    被该死的男人骗光了钱,骗走了房子,自己又身患绝症不幸身亡,做为一个怨气冲天的枉死鬼,孟清儿做梦都想回去虐死那个渣男。可老天却没让她重生,竟让她穿越了?几个意思?竟然还配备一打渣男来激发她的小宇宙,这是要她痛快复仇的意思?
  • 流亡之徒

    流亡之徒

    故事梗概这是一场多年的情世恩怨。幼年的昭妃亲眼见证了自己的父亲因人恐吓而杀死了亲生母亲。母亲死后不久,昭妃就被确诊为是基因突变的血友病,成年的昭妃早就习惯了自己血流成灾的样子,病痛折磨也好仇恨肆意也好,昭妃想结束一切,自杀的念头涌上心头。在埋葬母亲的那片海,她决然跳了下去,孝廷因此出现,救昭妃的是他,机缘巧合下还因为身手不凡被父亲重用,从此走进了云昭妃存在的世界,看着昭妃每每发病,孝廷的心就被侵袭的只剩躯壳。因此开启一段刻骨铭心的心痛之爱。彼时,从小一起长大的潘西又有几时放松过对昭妃的关心,因为不能放松,因为害怕会失去。要逃避昭妃爱的是别人的事实,从此引发又一段爱之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