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注云:此注論草蓯蓉,陶未見肉者。今人所用亦草蓯蓉,刮去花用代肉爾。《本經》有肉蓯蓉,功力殊勝。比來醫人,時有用者。
《日華子》云:治男陽不興,女陰不產,潤五臟,長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遺瀝,帶下,陰痛。
雷公云:凡使,先須用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刷去沙土浮甲盡,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絲草樣。是此偏隔人心前氣不散,令人上氣不出。凡使用,先須酒浸,并刷草了,卻蒸,從午至酉,出,又用酥炙得所。
禹錫云:按《蜀本圖經》云:出肅州祿福縣沙中,三月、四月掘根,切取中央好者三四寸,褊穿陰乾。八月始好,皮如松子鱗甲,根長尺餘。
據本草云:即是野馬精餘瀝結成。採訪人方知勃落樹下并土塹上,此即非馬交之處,陶說誤耳。又有花蓯蓉,即是春抽苗者,力較微耳。
《衍義》曰:肉蓯蓉,《圖經》以謂皮如松子,有鱗。子字當為殼。於義為允。又曰:以酒淨洗,去黑汁作羹。黑汁既去,氣味皆盡。然嫩者方可作羹,老者苦。入藥,少則不效。
防風
同州 齊州 河中府
味甘、辛,溫,無毒。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痺,煩懣,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莖。久服輕身。葉,主中風熱汗出。一名銅芸,一名茴草,一名百枝,一名屏風,一名簡根,一名百蜚。生沙苑川澤及邯鄲、琅邪、上蔡。二月、十月採根,暴乾。得澤瀉、藁本療風,得當歸、芍藥、陽起石、禹餘糧療婦人子藏風,殺附子毒,惡乾薑、藜蘆、白斂、芫花。
《圖經》云:今京東、淮、浙州郡皆有之。根上黃色,與蜀葵根泪類,莖、葉俱青綠色,莖深而葉淡,似青蒿而短。初時嫩紫,作菜茹,極爽口。五月開細白花,中心攢聚作大房,似時蘿花。實似胡荽而大。二月、十月採根,暴乾。關中生者,三月、六月採,然輕虛不及齊州者良。又有石防風,出河中府,根如蒿根而黃,葉青花白,五月開花,六月採根,暴乾。亦療頭風眩痛。
《藥性論》云:防風,臣。花主心腹痛,四肢拘急,行履不得,經脈虛羸,主骨節間疼痛。段成式《酉陽雜俎》云:青州防風子,可亂蓽撥。
陶隱居云:郡縣無名沙苑。今第一出彭城、蘭陵,即近琅呀者。爵州互市亦得之。次出襄陽、義陽縣界,亦可用,即近上蔡者。惟實而脂潤,頭節堅如蚯蚓頭者為好。俗用療風最要,道方時用。
《唐本》注云:今出齊州、龍山最善,淄州、兗州、青州者亦佳。葉似牡蒿、附子苗等。《別錄》云:叉頭者,令人發狂;叉尾者,發痼疾。陶云無沙苑,誤矣。襄陽、義陽、上蔡,元無防風,陶乃妄注爾。
《日華子》云:治三十六般風,男子一切勞劣,補中,益神,風赤眼,止泪及癰緩,通利五臟,關脈,五勞七傷,羸損,盜汗,心煩體重,能安神定思,勻氣脈。
《經驗後方》:治破傷風。防風、天南星等分,為末。每服二三匙,童子小便五升,煎至四升服,愈即止。又方:治崩中。防風去蘆頭,炙赤色,為末。每服二錢,以麵糊酒調下,更以麵糊酒投之。
蒲黃
味甘,平,無毒。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輕身,益氣力,延年神仙。生河東池澤,四月採。
《圖經》曰:蒲黃,生河東池澤,香,蒲黃苗也。生南海池澤,今處處有之,而太山者為良。春初生嫩葉,未出水時,紅白色茸茸然。至夏抽梗於叢葉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捧杵,故俚俗謂蒲捶,亦謂之蒲釐。花黃,即花中蕊屑也。細若金粉,當其欲開時,有便取之。市廛間亦採,以蜜搜作果食貨賣,甚益小兒。醫家又取其粉,下篩後有赤滓,謂之蒲萼。入藥以澀腸止泄,殊勝。
陶隱居云:此即蒲釐花上黃粉也,伺其有,便拂取之,甚療血,《仙經》亦用此。
《日華子》云:蒲黃,治撲損血悶,排膿,瘡癤,婦人帶下,月候不勻,血氣心腹痛,妊孕人下血墜胎,血運,血癥,兒枕急痛,小便不通,腸風瀉血,遊風腫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泄精,血痢。此即是蒲上黃花。入藥破血消腫即生使,補血止血即炒用。蒲黃篩下後有赤滓,名為萼。炒用,甚澀腸,止瀉血血痢。
雷公云:凡使,勿用松黃并黃蒿。其二件全似,只是味跙及吐人。凡欲使蒲黃,須隔三重紙焙令色黃,蒸半日,卻焙令乾,用之妙。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蒲黃,君。通經脈,止女子崩中不住,主痢血,止鼻衄,治尿血,利水道。
《千金方》:治臉上,舌上生瘡,涎出。以蒲黃傅之差。又方:治丈夫陰下濕癢。蒲黃末傅之良。
《肘後方》:治腸痔,每大便常血水。服蒲黃方寸匕,日三服良。
《葛氏方》:忍小便久致胞轉。以蒲黃裹腰腎,令頭致地,三度通。
《梅師方》:治產後血不下。蒲黃三兩,水三升,煎取一升,頓服。
《簡要濟眾方》:治吐血,唾血。蒲黃一兩,搗為散。每服三錢,溫酒或冷水調,妙。
《塞上方》:治鼠奶痔。蒲黃末,空心溫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又方:治墜傷撲損,瘀血在內,煩悶。蒲黃末,空心熱酒調下,三錢匕服。
催生:蒲黃、地龍、陳橘皮等分,地龍洗去土,於新瓦上焙令微黃,各為末,三處貼。如經日不產,各炒一錢匕,新汲水調服,立產。此常親用之,甚妙。
《衍義》曰:蒲黃,處處有,即蒲槌中黃粉也。今京師謂槌為蒲棒。初得細羅,取萼別貯,以備他用。將蒲黃水調為膏,擘為塊,人多食之,以解心臟虛熱,小兒尤嗜。涉月則燥,色味皆淡,須蜜水和。然不可多食,令人自利,不益極虛人。
香蒲
徐州
味甘,平,無毒。主五臟,心下邪氣,口中爛臭,堅齒,明目,聰耳。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睢,一名醮。生南海池澤。
《圖經》曰:文具蒲黃條下。
陶隱居云:方藥不復用,俗人無採,彼土人亦不復識者。江南貢菁茅,一名香茅,以供宗廟縮酒。或云是薰草,又云是燕麥,此蒲亦相類爾。
《唐本》注云:此即甘蒲,作薦者,春初生,用白為菹,亦堪蒸食。山南名此蒲為香蒲,謂昌蒲為臭蒲。陶隱菁茅,乃三脊茅也。其燕麥、薰草、香茅,野俗皆識,都不為類此,并非例也。蒲黃,即此香蒲花是也。
續斷
越州 晉州
味苦、辛,微溫,無毒。主傷寒,補不足,金瘡,癰傷,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及踠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久服益氣力。一名龍豆,一名屬折,一名接骨,一名南草,一名槐。生常山山谷。七月、八月採,陰乾。地黃為之使,惡雷丸。
《圖經》曰:續斷,生常山山谷,今陝西、河中、興元有,寄越、晉州亦有之。三月已後生苗,幹四稜,似苧麻,葉亦類之,兩兩相對而生。四月開花,紅白顏色,似益母花。根如大薊,赤黃色,七月、八月採。市之貨者,亦有數種,少能辨其粗良。醫人用之,但以節節斷,皮黃皺者為真。
《藥性論》云:續斷,君。主絕傷,去諸溫毒,能通宣經脈。
陶隱居云:按《桐君藥錄》云:續斷生蔓延,葉細,莖如荏大,根本黃白有汁,七月、八月採根。今皆用莖葉,節節斷,皮黃皺,狀如雞神者,又呼為桑上寄生。恐皆非真。
《唐本》注云:此藥所在山谷皆有。今俗用者,是葉似苧而莖方,根如大薊,黃白色。陶注者非。
《日華子》云:助氣,調血脈,補五勞七傷,破癥結瘀血,消腫毒,腸風,痔瘻,乳癰,瘰癧,撲損,婦人產前後一切病,面黃虛腫,縮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子宮冷。又名大薊、山牛勞也。
雷公云:凡使,勿用草茅根,緣真似續斷,若誤用服之,令人筋軟,採得後橫切剉之,又去向裏硬筋了,用酒浸一伏時,焙乾用。
《外臺秘要方》:治淋。取生續斷絞取汁服之,馬薊根是。
《子母秘錄方》:治產後心悶,手足煩熱,厭厭氣欲絕,血暈,心頭硬,乍寒乍熱,增寒忍不禁。續斷皮一握,剉,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分三服,溫服。如人行二三里再服。無所忌。此藥救產後垂死。
漏蘆
海州 秦州 單州
味苦、鹹,寒、大寒,無毒。主皮膚熱,惡瘡,疽痔,濕痺,下乳汁,止遺溺,熱氣瘡癢如麻豆,可作浴湯。久服輕身益氣,耳目聰明,不老延年。一名野蘭。生喬山山谷。八月採根,陰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