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经
商书伊训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
厥祖
蔡
传
元祀者太甲即位之元年十二月者商以建丑
为正故以十二月为正也孔氏言汤崩逾月太甲
即位奠殡而告是以崩年改元矣苏氏曰崩年改
元乱世事也不容在伊尹而有之不可以不辨
大
全
新安陈氏曰序言太甲元年序周人所作故称年
书言惟元祀书商史所作故称祀此元年非即位
之元年乃即位之次年先王崩崩年即位踰年改
元以崩年之十二月为后王元年之首月盖以正
朔行事也
周书泰誓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蔡
传
十三年者武王即位之十三年也按汉孔氏言
虞芮质成为文王受命改元之年凡九年而文王
崩武王立二年而观兵三年而伐纣合为十有三
年此皆惑于伪书泰誓之文而误解九年大统未
集与夫观政于商之语也古者人君即位则称元
年以计其在位之久近常事也自秦惠文始改十
四年为后元年汉文帝亦改十七年为后元年自
后说春秋因以改元为重欧阳氏曰果重事欤西
伯即位已改元年中间不宜改元而又改元至武
王即位宜改元而反不改元乃上冒先君之元年
并其居丧称十一年及其灭商而得天下其事大
于听讼远矣而又不改元由是言之谓文王受命
改元武王冒文王之元年者皆妄也欧阳氏之辨
极为明着但其曰十一年者亦惑于书序十一年
之误也
春秋四传
隐公元年
公羊传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注
年者十二月之总号春秋书十二月称年是也
变一为元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
地天地之始也不言公言君之始年者王者诸侯
皆称君所以通其义于王者惟王者然后改元立
号春秋托新王受命于鲁故因以录即位明王者
当继天奉元养成万物
胡传即位之一年必称元年者明人君之用也大哉
干元万物资始天之用也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地之
用也成位乎其中则与大地参故体元者人君之职
而调元者宰相之事元即仁也仁人心也春秋深明
其用当自贵者始故治国先正其心以正朝廷与百
官而远近莫不一于正矣春秋立文兼述作按舜典
纪元日商训称元祀此经书元年所谓祖二帝明三
王述而不作者也正次王王次春乃立法创制裁自
圣心无所述于人者非史策之旧文矣
大
全
胡氏曰人君先正其心知行仁政然后能体元
矣人臣知格君心之非则一正君而国定此调元
之效也
桓公元年
春秋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注
嗣子位定于初丧而改元必须逾年者继父之
业成父之志不忍有变于中年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王道
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
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
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夭贼并见五帝三皇之治天
下不敢有君民之心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敬长
老亲亲而尊尊不夺民时使民不过岁三日民家给
人足无怨望忿怒之患强弱之难无强贼妒疾之人
民修德而美好被发囗哺而游不慕富贵耻恶不犯
毒虫不螫猛兽不搏抵不触虫故天为之下甘露朱
草生醴泉出风雨时嘉禾兴凤凰麒麟游于郊囹圄
空虚画衣裳而民不犯四裔傅译而朝民情至朴而
不文郊天祀地秩山川以时至封于泰山禅于梁父
立明堂宗祀先帝以祖配天天下诸侯各以其职来
祭贡土地有所先以入宗庙端冕盛服而后见先德
恩之报奉元之应也
刘向说苑
建本
魏武侯问元年于吴子吴子对曰言国君必慎始也
慎始奈何曰正之正之奈何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见
正多闻而择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大
夫而一言士而一见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
四方至者勿距可谓不壅蔽矣分禄必及用刑必中
君心必仁思民之利除民之害可谓不失民众矣君
身必正近臣必选大夫不兼官执民柄者不在一族
可谓不权势矣此皆春秋之意而元年之本也
删府元龟
年号
传曰履端于始序则不愆自三代之际五行更王虽
三统循环迭举岁首至于纪年标历未闻他制逮汉
之文景始有前后之称施及孝武肇创建元之号厥
后或章述德美昭著祥异或弭灾厌胜计功称伐或
一号而不易或一岁而屡改其有矫时遵古但纪岁
历者亦不远而复斯乃前王因时立制后代沿袭而
不可易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