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69600000002

第2章

師行離浙,遊歷淮楚,至沐陽赤蓮湖真武堂,遇舊道友高臥雲來訪師,與徒眾和泥。高戲曰:這幾年無垢,今番拖泥帶水。師曰:只知藕在泥中長,不識蓮花離水開。高曰:藕與蓮花,身性何比?師曰:藕者,喻人之身也。蓮花比心性也。道人與常人一般應事,乃方寸有異,作詩曰:

虛空本不立纖塵,外相非真裹面真。

只知藕在淤泥長,不識蓮花出水新。

師遊,西渡黃河,至湛首座庵,與老僧坐話間,有一僧來聽法。老僧曰:無法可說。師曰:此乃真說法也。豈不聞《金剛經》云: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儒云:視聽不用耳目,卒不能逃耳目之用。昔須菩提巖間宴坐,諸天雨華曰:我見尊者善說般若。尊者曰:我於般若未嘗說一字。雨華曰:尊者無說,我亦無聞。無說無聞,乃真般若也。《雷祖經》云:欲聞至道,至道深窈,不在其他。爾既欲聞,無聞者是。夫學道之人須是誠實,柔弱默守,方可入道。僧又問中字。師曰:念頭起處謂之中,此道家之中也。釋云不思善,不思惡,正想麼時,那箇是自己本來面目,此釋門之中也。儒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此儒門之中也。汝宜思之。

師至邳寧菴,有張菴主參師。問曰:桃核、桃樹,何者先有?師曰:只見園苑百花開,不知皆賴陽和力,乃一炁分真,化而有此。太極初判,無相能生萬有,無形能制有形,是名象帝之先也。菴主又問曰:鷄卵、鷄母,何者先有?師曰:此皆一理。菴主曰:鷄卵有不生鸚者,何也?師曰:譬如桃核,懸於空中,不着地土,焉能發芽成樹乎。《文始經》云:諸核在土,天地造化生芽,芽長為樹,樹即開花,花謝成果,果又成核,核復成芽,芽復成樹,核芽相生,不知變化幾億萬樹,化化無有窮盡。若懸核在虛空,不着邊傍,不居土內,天地雖大,不能造化空中之核,而生芽作樹。且言雌卵得雄,陰陽造化而生禽,禽復生卵,抱卵相生,不知變化幾億萬禽,無有窮盡。若卵無雄,陰陽雖妙,不能變化,此乃孤陰而無陽也。古云:純陽無雜為仙,陰陽相和成物,純陰無陽為鬼。是也。尹真君云:未干我者,攝之以一息,則變萬物,於我五行,孰能變之。且如修行人,於境物上要輕快過去,一切諸緣不可滯着攝伏住,則萬物被我所拘,若着物則隨物所化,便被陰陽所拘,隨念遷轉,即墮輪迴流浪生死也。若有絲毫念起,便須降伏,果能念滅情忘,萬緣頓息,五行豈能變化,陰陽怎生陶鑄。如空中核,似無雄卵,不在六合之內,復歸太初之先,玆非小可也。

師至那州佑德觀,有秀聚峰和尚參師。問念佛二字。師曰:何必遠求,自己的佛如何不認?假如請將西方佛來,卻把你自家佛放在何處?汝不聞川老云:若言他是佛,自己卻成魔。道云:身中自有真元始,何須心外覓天尊。儒云:吾身自有一太極也。和尚再問曰:請師開示念佛捷徑法門,(如何)得見佛面?師笑曰:吾語汝。古人云:念佛一聲應一聲,本來面目太分明,無心杖子敲桃核,直教驚動裹頭人。此乃是說破佛之真面目也。且念佛法門有三等,一降魔,二觀想,三參究。此三段俱不在念佛數珠上。如初學念佛之人,先須念佛降魔,魔伏念滅,方入法門。若不如是,枉勞神氣,終不成功。緊要降魔滅念,念佛時不要絲毫念起,將雜念作正,要把頑心換佛心。如若根基淺薄,急換不過,乃自思忖:我乃是念佛之人,何有此念,此是業根。如此自持自戒,再將佛號慢慢舉起,一聲至十聲,或至百聲,莫教雜念間斷,有念即掃,無念即舉。先師云:無念中念,念中無念是也。久久純熟,自然有箇道理。只要行住坐臥常常舉起,不可間斷。若心念不離,動靜不忘,直至不舉自舉,無念自念,方是得力處。如此念佛,後有善果。若心惡念多,口念心非,此乃造業,名曰佛口蛇心。觀想念佛者,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之間,時刻念想,不在出聲。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如子母相憶。若境物上纔有動念,即便攝景歸心,以作觀想。自己心中一尊真佛,紫焰金容,端坐於中,巍然不動。無時暫捨,念念觀想,或千百聲念念現前。若遇逆境順境,邪魔一齊掃蕩,一心且觀且念,阿彌陀佛,作箇主宰,如靠須彌山相似,如急水中抱著橋柱,不可放捨,其魔自散,其邪自正。如若百年命終之時,亦是如此,一心把佛為主,心念不離,自然不隨邪道。若在生念佛,刻刻不忘,久久自有入頭處。猛然拶着磕着,得自已之彌陀,千了百當。此般念佛一聲,強如千百聲,罪消道長,則本性自悟也。參究念佛者,須擇靜處,節飲食,厚氈褥,寬衣結跏趺坐,堅脊調氣,屏除雜念,然後將佛號輕輕舉起。不在出聲,默念一聲至百聲,如有雜念,重頭再舉,直至百聲無間斷。一聲聲參究意義:念佛的是誰?四大分張之時,念佛的歸於何處安身立命?且參且念,時時不離。行住坐臥中參念,不可忘部窮根究本,直須要箇明白。直至不參自參,不舉自舉,日久月深,猛然摸著自己鼻孔,認著阿彌陀佛。恁時一聲,即登彼岸,勝似念千萬億佛名,數念珠耗氣也。古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即在汝心頭,人人有箇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乃作頌一首曰:

西方有佛號阿彌,只在心中人不知。

若肯念中無別念,火坑變作白蓮池。

師至邳州,有善士蘇德善參師,請問養心二字。師曰:若要養心,須是除垢止念,念滅垢除,心自清凈也。再問養氣。師曰:稀言可以養氣。再問會首二字。師曰:會者聚也,能勸一切人作善修福,一會上為尊也。以內言之,養神煉氣,燮理陰陽,調和四象,攢簇五行,透過三關而朝天谷,得三華聚頂,五氣朝元,會於泥丸,故曰會首也。乃作偈曰:

過失休言微細,滴水成河不竭。

作福休言福多,須防衢中補折。

福上更要加善,惡念滅中更絕。

直待善惡兩忘,恁時盡皆透徹。

師至宿遷縣峒峪山七真洞,有善友劉伯通問動靜二字。師作偈曰:

靜則自如,動則差別。一念歸家,萬緣盡絕。雲散青霄,一輪皎潔。照見本來,不生不滅。只這箇是,休生枝節。放下放下,决烈次烈。驀直便行,有何可說。若能敬信,行之不謁。

復有心禪和尚參師,請問本來面目是何物?師作頌曰:

無形無影果難尋,達者分明昧者沈。

直待皮膚脫落盡,圓陀陀地一團金。

僧送扇與師,乃作詩回贈二首:

這扇從來不耐秋,金風纔起不能留。

勸汝從今能放下,免得狂風亂捲愁。

拳柄全憑掌握中,收來放去快無窮。

提得起時須放下,纔有清凉便莫風。

又送鞋與師,乃作詩回贈:

金針玉線用工奇,足下相將步步隨。

不履纖毫泥共水,清清凈凈赴蓮池。

師至裕州仙翁觀,聞蟬聲噪,乃適興詠詩曰:

泥丸百轉用功多,不覺翻身出糞窠。

拋棄從前殗穢殼,緑揚獨占最高柯。

師在仙翁觀,有蘇提點參師,問清靜道德四字。師曰:靈府無事是清,一念不生是靜,寂然不動是道,感而遂通是德。初修之士,靜則守志降心,動則安人利物是也。楊提點問:學道有四事,立如松,走如風,睡如弓,語如鍾。何也?師乃作詩曰:

立志如松耐歲寒,如風遇境莫遮欄。

掌握精神如搭箭,休教失手再難還。

多言恐有傷人禍,不語之時更是難。

從今向去如鍾鼓,擊則聞聲住則安。

學道若依如此事,有何煩惱有何歡。

猛然踏着來時路,不覺黃糧夢自殘。

此四事分為內外,且初機之人,先行外而後行內,不可離也。

時值孟夏,師適興作《滿庭芳》詞一首: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不覺人老顏悛。那時曾聽,高柳噪新蟬。今日又逢首夏,欻忽間、又早經年。尋思起,人生一世,能有幾時堅。空之字,諸公聞早悟,急忙下手,猶是俄延。勸疾速放下,凈洗三田。煅煉陰消陽長,迷雲散、杲日當天。光輝滿,十方明朗,照見未生前。

師云:初機之人,可習養身安樂四法,一齒要頻叩,二津要頻嚥,三髮要頻梳,四氣要頻煉。此乃小乘法也。久久行之,則卻病延年,身輕體潤。內修者,心上事少,口中語少,腹中食少,夜間睡少。聖母云:如此四少,神仙必了。此也。

師至三鄉光武廟,有善士秦微靜參師,問有中無者何?師曰:修行人雖有四大假合,然在愛慾境中,心上無纖毫塵念,是也。又是有相身中無相身,妙體也。祖師云:有形是假,無相是真。再問無中有?師曰:雖是心上無情,意中無念,不落頑空,一點真性湛然不昧,須要空中不空,無裹生有。古云:虛無生白雪,寂靜發黃芽。再問動靜二字?師曰:動者心,靜者性,心生性滅,心滅性現。道人曰:如何是性滅?師曰:客強主弱,昧了本真也。道人曰:如何是心滅?師曰:主正邪避,念滅情忘也。

師至福昌縣,有坐圓者,師往問曰:先生何日出園?答曰:倒了圜屋出也。師曰:圓屋若倒,何處安身?先生曰:屋倒者,比喻也。師曰: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夫坐圜者非輕,乃試仙舉之場,號曰三靜關。故經云:小靜一百日,中靜二百日,大靜三百日。須要識邪正,不要着相。古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百日內磨煉,心中無絲毫塵翳,要節飲食,薄滋味,敵魔戰睡,調息綿綿,精神內守,入希夷域,無何有鄉。若得湛兮若凝,久久自然結就虛無靈胎,可以保養。若養成至寶,方可調神出殼,從近至遠,往來純熟,要住則隨緣,要去則脫殼矣。不可在圜內百般紐捏,見神鬼以為真,久久則著魔祟也。古云:道無鬼神,獨來獨往。先師曰:居圓守靜,清靜道生。靜極陽復,久久養煉,要得其中,自然成道矣。

師至魯山度老菴,有沈法師參問修行何處下手?師曰:下處不用手,養則自然有,修成無漏房,便得長生壽。夫初學人,不離八法:養.體、養胃、養心、養神、養氣、養精、養性、養智。凡養體者,要减重從輕;養胃者,節食薄味;養心者,少思寡慾;養神者,儉事勿窺;養氣者,息言緘口;養精者,少淫寡聽;養性者,安知勿思;養智者,沈靜默然。此八法不可離也。乃作詩曰:

修行不必向他尋,只在心中七寶林。

識得玄關真一竅,那時便得見天心。

師至安東州,有道友高明遠參師,問曰:迴光返照,此理如何?師曰:迴光者,一念歸家。返照者,覺照已過。迴光莫向外遊,返照點檢自己。儒云先覺後覺。道云自覺勝如覺他。自覺則無失錯,覺他則迷本真。須要時刻點檢,攝念降心,直至念無可念,覺無可覺,混俗而諸塵不染者,方是道人也。古云:百花叢裹過,一葉不沾身。是也。再問曰:混俗豈得諸塵不染?師曰:水自動而山自靜,天自閑而雲自忙。從他世事紛紜,我自如如,心要主宰,不隨物轉,不被境瞞,如何渾得自己真如也。

師至東海大伊山古佛陀寺,與梁和尚語間,有鐵牛和尚參師,拜求指箇生死路頭,教箇出身之處。師曰:有成有敗,是生死路頭;無去無來,是出身之處。鐵牛拜云:終朝只在輪竿上,不識蘆花對蓼紅。師曰:只這迴得過,便是出身處,放得下輸竿,便離生死路頭。又云:不得東風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此者是生死路頭。無雲生嶺上,有月印江心。此是出身之處。吾今直言與汝:若情忘念滅,便是生門;意亂心狂,便是死路。其心不與萬法為侶,一性孤明,湛然獨照,此乃出身之處。仍作詩曰:

不滅不生性湛然,無來無去出三千。

要知這箇翻身處,踏破虛空透妙玄。

師至伊廬山重陽洞,有菴主周道隆參師,問坐缽之理。師曰:鉢字者,本也,乃金本而成也。金本者,金情木性也。情性相合,以喻鉢也。情者,波也。性者,水也。坐鉢者,去情而定性也。鉢中一小竅者,乃昇降之義也。有昇則有降,有盈則有虧,定鉢之時,須緘口靜默,正身端坐,絕慮忘言。此者教情性相合,抱於一神也。

又敬菴秀才拜師,問本來面目者何?師曰:不即此,不離此。若離此是本來面目者,動靜語默,四大六門動靜,徧身互用者是誰?若即此是本來面目者,死人亦有四大六根,如何不動?且如父母未生之前,無此四大六根,何者是動靜,覺箇甚麼?道經云:視不見我,聽不得聞,離種種邊,名曰妙道。釋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無相能生有相,無形能制有形,本來面目非五色可觀、非五音可聽。無目能觀,無耳能聽,無鼻能臭,無舌能嘗,無口能言,無手能拳,無足能走。本體法身纔動便着,六根靜定,本來面目自現。只今動者,乃主使奴,靜定主歸位。昏迷散亂為鬼,湛湛明了為神。修行人要見本來面目者,須是屏息諸緣,六根清凈,一心不二,纖毫不立,寸絲不掛,自然迷雲消散,性月呈輝也。古云:霧開日瑩,塵爭鑑明。乃作偈曰:

看後無形覺有形,從來不惹一毫塵。

能將萬法皆拋棄,顯出元初不壞身。

師至太白山安樂窩,有講師陳弘道參師,問《莊子齊物篇》中有言: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何也?師曰:大知閑閑者,無不容受也;小知間問者,有間別也,此蓋知之同。大言炎炎者,同是非也;小言詹詹者,小扁之貌。此語言之異,莫不只此四者差別,萬物萬情,取舍不同,若有真宰使之自然也。要見真宰麼。咦,雖然出入無蹤跡,物物全彰見也麼。

有道士劉宗海參師,問修煉者何?師曰:修者修其外行,煉者煉其身心。修外行者,恤孤念寡,敬老憐貧,修橋砌路,扶患釋難,總有八百之數。煉身心者,居環守靜,磨身煉心,惜精養氣,鍊神還虛,總有三千之數。外行生福,內功生慧,福慧兩全,超越生死也。

又(問):男子六十四歲不能修命者,何也?

師曰:人者萬物之靈,壽本四萬三千二百餘日。其神三萬六千,元陽真氣本重三百八十四銖,內應乎乾。不知保養而致之散,是以中道夭閼。乾者六陽具,而未知動作施為,知此修煉即神仙也。自十五歲至二十五歲,施泄不止,則真氣虧四十八銖,存者應乎姤。嗜慾甚,加十歲則又虧四十八銖,存者應乎遯。又不知保養,更加十歲,又虧四十八銖,存者應乎否。至此乃天地之中氣。又不知修養,更加十歲,其虧七十二銖,其應乎觀。又不知補養,更加五歲,其虧九十六銖,存者應乎剝。又不知保養,八八六十四卦元氣終矣,中應乎坤。

坤者,純陰也。惟安穀氣而生,故名苟壽。人至於此,去死不遠,不復能修丹矣。其或淺敗之甚者,又不逮此而絕。如老樹精微,遇大風火燎,其枯死必也。凡修行人要識銖兩,抽添下功。祖師云:一葫蘆三百八十四銖,此之謂也。

有陳講師問尸解之道。師曰:尸解有五,兵文水火太陰者是也。兵解者,如郭樸被戮於市,周樸遭於鋸解。文解者,如長房般形於拄杖,達磨隻履而西歸。水解者,馮夷溺於大川、太白沉於江底。火解者,封子焚於火樹,陸仙上於柴棚。太陰解者,視其色不變,尸不青,皮不皺,目光不毀,屈伸柔軟,此亦尸解也。肉皆百年不朽,更起成人。雖如是,終不成天仙之道,但得不死而已。

是歲丙寅九月,師至華陽東嶽、廟歇禪,值雨屋漏,乃作詩一首。

屋漏人不漏,人忙我不忙。

移身安穩處,俗念總相忘。

當月十五日,全真道人董孤雲、王夷山、何懶雲三人,赴丹陽萬壽宮作主鉢,即賦詩一首,別眾而行。

深山幽谷是吾家,受用平生實可誇。

瓦鉢常盛蜂蜜酒,磁瓶時煮构芽茶。

閑來笑指天邊月,悶後行觀澗畔花。

今日別辭諸友去,遙瞻林壑謾咨嗟。

是時九月二十二日,到長安丹陽萬壽宮,有鄧指揮謁師曰:久聞先生道矣。師曰:貧道居山養拙而已。指揮曰:只這拙字若能會,養其道至矣。師曰:匿光藏輝,見素抱朴,雖辯無言,雖巧如拙、眼不觀色,耳不聽聲,口雖應事,心固無欲,心無其心,念中無念。此者余養拙之用也。指揮請問:性命二字何?師曰:性乃命之體,命乃性之用。用無體不明、體無用不備。根梢本相連;權且分為二。指揮曰:既是體用並行,因何分二?師曰:性命本一,因慾念離隔為二。古云木金間隔分烏兔,是也。指揮曰:論性在道為何物?師曰:即金丹比喻。真性亙劫常存,出入無礙,故比如金之堅,如剛之利,如丹之圓。重陽帝君云: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假為爐煉作團,不染不思除妄想,自然輥出赴仙壇。此也。次日大眾參畢。師曰:朽木免彫琢,拙夫省役心。辯不如訥,巧不如拙,石有玉而損石,蛤懷珠而喪蛤,誠無妄耳。乃詩曰:

成村百尺青松,不覺春風一送。

枝梢一任翻騰,本來根深不動。

同类推荐
  • 连城璧外编

    连城璧外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品录

    玄品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吴三桂考

    吴三桂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黄华集

    黄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

    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tfboys之盛夏年华

    tfboys之盛夏年华

    芷曦,当年你我是那样美好,你真的不那让我继续守护你吗?”——王俊凯,“若兮,那年的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无论你能否回来,我都等你。”——易烊千玺,“凝雪,回来吧,我想念和你抢零食的日子了。”——王源
  • 王源可惜没如果

    王源可惜没如果

    TFBOS中的王源是和莫安晓是一对恋人,可是徐佳雅的哥哥也喜欢莫安晓,徐佳雅的哥哥许帆威胁莫安晓和王源离开,不然就杀了王源。……五年后。莫安晓回来了,可是王源却在五年前出车祸失忆了,莫安晓该怎么办呢?
  • 平行世界的我朋友很少

    平行世界的我朋友很少

    名字因为和谐的原因没通过审核,后来就瞎打了这个名字,名字和内容关系不大!同样,封面与内容也没什么关系!这个我会在下次修改时间修改!这个主要讲述的主角穿越到平行世界后用小说、漫画、动画装13的故事!(雾)
  • 星星纪:三十三封情书

    星星纪:三十三封情书

    我能保护好你,所以我们不要分手!和你相遇,好幸运,喜欢上你的一切。等不及,怕错过,爱上你,拥有你,抱紧你。作者亲身的经历,没有繁杂的恩怨情仇,只有简单的,普通小市民的恋爱,浪漫在心里,温柔在怀里。
  • 大陆玄

    大陆玄

    故事讲诉了一名学生叶傲天在已经巨变的大陆生活的故事。
  • 逗逼小牛的修仙日常

    逗逼小牛的修仙日常

    艰险的修仙之路有重重困难,小牛儿总能机智逗逼的将它解决。汪兰生一把将小牛儿按入水中:“我这刚买的衣服是只能干洗的啊!”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大名巫

    大名巫

    我以巫命,以铸大名,恪守法道,执守铁律。蒙尘只会让我看清眼前的未知道路,苦难只会让我更加清晰自己的坚守。我会在迷雾小径中摸索前行,我会在骸骨血道上艰难爬行。天下苍生的苦难由我来结束,九天十地的厄劫由我来清除。我会以我之命,完成众生夙愿,哪怕被误解,哪怕被我想要守护的九界众生阻扰。我之本心,犹如顽石,亘古不变!这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小女孩,这是一条满是荆棘的喋血之路!qq群:180545394欢迎加入
  • EXO岁月流苏

    EXO岁月流苏

    我们去看樱花吧,在岁月流苏的那一刻不是所有的人都像边伯贤一样
  • 烈焰神医,腹黑王爷滚出去

    烈焰神医,腹黑王爷滚出去

    【已完结,请放心跳坑,新文请戳↑其它作品。】此文原名《烈焰神医,冷情少主弱爆了》她是21世纪盛誉全球的外科医生,旅游途中遭表妹暗算,跌落大海,香消玉殒。一朝穿越,竟成了刚刚呱呱落地的婴儿,这小胳膊小腿的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啊!唉!既来之,则安之,慢慢熬吧。时光如梭,好不容易熬过了没有自由的十五年,可没想到刚脱离苦海,又被迫陷入“狼窝”——被人从家里劫去给什么堡主治病,真是丢人丢到家了。被胁迫之下只好无奈妥协,哼!都给我等着吧!女子报仇十年不晚,等姐掌握主权的时候,让你们一个个生不如死。片段:“哟,王爷如今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啊,怎么,这么多的美人,王爷为何不让她们留夜呢?嗯……王爷您该不会有什么难言之隐吧?要不让妾身给您治治?妾身一界神医,只要出手,定能让王爷恢复往日雄风。”瑶儿明眸一睇黑着脸将一干美貌女子给赶出门去的冷酷男子,她就是有心要气死眼前这个专横霸道,不信任她的男人。原本站在原地,生着闷气的煜云在听到她的话后,脸色一沉,心中对她的迟钝气愤不已,当下长臂一伸,便将其禁锢在身下,抵在桌案上,咬牙切齿道:“臭丫头,你会为你的话付出代价的,既然你觉得本王有难言之隐,而你又恰好是神医,且又是本王的王妃,那么便由你来为本王医治吧。”随着话音落下,他已欺身而上,誓要让她明白,他这方面非但没有问题,反而比一般男人还要强上许多!************************************************【后记】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取了今生的相遇,我说若是这样,我愿用前世的一万次顾盼,换取与你今生的携手。我只愿伴随在你左右,择一城终老,与你共白首。依然乃新人一枚,非常需要大家的鼓励与支持。求收藏,求推荐,我会努力加油的!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