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五十六卦,皆反覆自為兩卦;
則五十六卦,實二十八也;
合之乾、坤、坎、離、頤、中孚、大小過、八卦,共三十六卦; 以應周天之數,而象萬物之類。
故其次序,以上下篇分括六十四卦,而皆統之于乾坤坎離; 明天地為萬物之本,
水火為二氣之宗,而合乎伏羲八卦方位四正之象也;
故全易之序,皆以此四卦為主; 反覆交互,上下錯綜;
更以震、巽、艮、兌、為用,縱橫應接; 奇偶對生,以盡二氣之生化,而推五行之承制; 蓋其旨意固如是也?
至文王卦序之例,可得言者,則其卦之對舉,合之本宮卦序;
必一與五世,二與四世,三與三世; 遊魂與遊魂,歸魂與歸魂,皆不亂也;
如屯蒙二卦對舉,屯為坎宮二世卦,蒙為離宮四世卦;
又如同人大有二卦對舉,同人為離宮歸魂,大有為乾宮歸魂;是其所舉異宮,而仍同世也;
其次則乾、坤、坎、離、常以對舉,以屬先天對宮也;
震、巽、艮、兌、或對舉,或比類,以屬于先天四隅卦也。
又乾與坎,坤與離; 或離與乾,坎與坤; 亦比類連舉,以先天之乾坤,後天之坎離同位; 先天乾以離為用,坤以坎為用; 其位次相比並,有如比肩;
故其在後天有相對之象,有相類之象; 亦猶乾與坤,坎與離也;
震、巽、艮、兌、亦然; 震之于艮、于兌、巽之于兌、于艮、艮之于震、于巽,兌之于巽、于震,皆以比類連舉; 如震與巽、艮與兌之對舉也。
且在先天震巽為對,後天則震與兌對;
先天艮兌為對,後天則艮與坤對;
巽與乾對,其為比類者,在後天變對舉;
故其序怛連舉也。又震與艮、巽與兌、二卦獨舉,不以先後天對宮,為明四隅之卦,
以交錯為先,以類及為重; 不似乾、坤、坎、離、四正之卦也。
故其下篇序,震艮連及,巽兌並列;
以先天方位次序,固如是對,而卦之性相同也。
震艮一長男也,一少男; 巽兌一長女,一少女; 性類不殊,氣數可通;
故其致用也順,為生也孚; 風澤為中孚,澤風為太過; 雷山為小過,山雷為頤; 之四卦者,反覆不變;
恰與乾、坤、坎、離、同,其並舉有由來矣?
又六十四卦,一往一復,無不相應; 合之先天八卦方位,自可見也;
如乾坤之後,繼以屯蒙; 屯為水雷,蒙為山水;
後天之用,始于震,終于艮,而藏機于坎;
坎水以代坤,坤之氣見于坎; 故坎陽體陰用; 屯自水中陽出,蒙則山下水流;
屯為往,蒙為復; 一往一復,見氣之所化;
陽動而陰靜,陰出而陽歸; 故二卦對舉,而見一陰一陽之道;
此後天生化之始,二氣往復之初; 以交互而生,以循環而化;
為卦止二,為象已多; 天地之機以明,乾坤之用以啟;
故繼乾坤而為六十四卦之首也。
雷之為物,動而為陽,靜而為陰; 故出于地,而升于天;
在後天,東方木也; 木氣生于天,成于地; 木數生于三,成于八;
其本則天地也,其先則水火也; 在先天水為始,而後天木為初;
故傳曰:「帝出乎震」,言萬物之始生也。然自出者,必有本; 震之所本,坎也;
坎為水,先天之始生,後天之根源; 震自坎出,為先天化為後天之啟端;
故屯卦為全易各卦之初始,象萬物之初生也。祇在卦爻求之,即可見矣?
然生者必化,往者必復,此後天公例;
既有屯,以象往生; 自有蒙,以象復化; 化于此者,即生于彼; 往于昨者,必復于今;
此循環之定理。既有屯蒙以明其初氣,自有需訟以象其次數;
氣數周流,生化無盡; 而後萬物之象見,萬類之數明; 其例固昭昭矣?
就屯蒙卦言,在先天八卦,坤之左右; 雷自水出,泉流山下;
二者一自左上,一自右降; 一升一降,仍還于原;
坤用重坎,故用水不言地,明卦序之為後天也。
然後天者,仍出于先天,仍歸于先天; 故需訟二卦,則一為水天,一為天水;
坎本得乾陽為體,故遊魂之卦,仍溯源于所生;
而需訟之象,乃往復于乾坎也。
需訟二卦,一為坤宮之遊魂,一為離宮之遊魂,
坤之遊魂,即乾宮之氣所化; 離之遊魂,即坎宮之氣所化;
則需卦為乾坤二氣之交互,訟卦即離坎二氣之循環;
以水天合而為需,水上于天,即坎與乾交,而陽上升;
以天水合而為訟,天下近水,即乾與坎交,而陽下降;
一升一降,一往一復,自相偶也; 故需與訟二卦對舉,恰相當其位,而氣數亦相得。
自先天八卦言之,乾與坎為比類,即後天之對位也;
在後天坎代坤用,有似于泰否二卦,與晉明夷卦二卦相類;
晉與明夷,一為火地,一為地火; 為坤與離,升降交互之卦;
離在後天代乾,與泰否亦相似,又與既未濟亦相近也; 蓋先天為泰否,後天為既未濟;
半先半後,則需訟與晉明夷也; 皆乾坤坎離交錯往復之卦,即陰陽二氣交互升降之象也。故皆對舉以成序,仍本于八卦位次者也。
需訟在八宮,以坤與離對; 在八卦位次,以乾與坎合;
對合之間,見其交錯之出于自然,明其生化之有其定序; 不少差也。不獨其世同也,
凡此卦序,其例皆然; 皆自氣數所至,生化所成; 非故為之序也。
故六十四卦之序,循環終始,一一相得; 而八卦之用,往來升降,一一相當; 初無不偶之處,亦無相逆之情; 其相對舉也,正一陰一陽之道,後天生化之理然也;
合之洛書,徵之太極,自易明曉; 至其續之義,見序卦傳者,不贅述也。
宗聖講述----曾子
周易之書,文王所作; 易卦之象,伏羲所制;
文王演之以盡其變,是為周易; 故卦象一而用二,卦名同而用殊;
以伏羲初制為先天象,文王復演為後天象; 以此分別,體用斯明。
然夫子刪訂六經,獨宗周易,而不及文王以前者; 文王之作,足賅各易也; 文王之易,雖屬後天,而先天存乎其中;
人之生也,神存形中; 言形而神在,以神之德,體物不遺也; 先天之象亦然,先天以後天用,後天以先天神; 先後並行,神用無極;
故曰「神無方,易無體。」以體不見。由其而用見也。
然體不可見,因而忘之,不可也; 先天之象,不用可也,因而蔑之,不可也;
故言後天必及先天,原始要終,易之道固如是;
推來溯往,易之用亦當然; 明乎先天,則知後天所出; 明乎後天,則知先天所存;
氣數不同,名類異致; 雖猶木本與枝,水源與流; 一脈所傳,而在既變之後,形神各別,理氣殊途; 有一而不一,同而未同者在也。
故言文王之易,必溯以前之易; 習文王之卦,必本以前之卦; 卦同而異,以用不同; 易異而同,以體無異; 故雖有同異,而不得不求其合也。
合則通,通則神; 不合不通,滯于物,而失其神; 將何以致易之用哉?故學者,必將先後天二者,氣與數之分,明晰無遺。再將二者之合,通貫無滯;
庶可以因文王之作,探伏羲之制; 即可由周易,包括以前之易也。請將先後天卦象之同異者略述之。
先天八卦方位次序,與後天異; 先天乾坤上下,離坎東西; 震居坤左,巽在乾右; 艮連坎坤,兌接離乾; 此為相對,方位卦象皆相對也。
乾陽坤陰,離陰坎陽; 震艮皆陽,巽兌同陰;
陰下陽上,陰上陽下; 一陽與一陰對,二陽與二陰對,無相失也;
故其數為乾一、兌二、離三、震四、此左之行卦; 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此右之下行卦; 而其本數,則與河圖同;
其式為左右兩行,左則自下數,右則自上數; 左為震一、離三、兌七、乾九,右為巽四、坎二、艮八、坤六。
九 乾 巽 四
七 兌 坎 二
五
三 離 艮 八
一 震 坤 六
此即先天卦數,合河圖者也; 以乾九坤六,為乾坤大用; 左為陽數,一三七九,順行而上;
右為陰數,四二八六,逆行而下; 五在中央,以一合六為水,三合八為木,七合二為火,九合四為金;
五為土 ,以成交互之則; 一與四、三與二、七與八、九與六、皆成五,即中央所得之數也; 故卦八而數九,中數暗藏; 明卦之體不見,而寓于用也。
乾用九,坤用六,為用之最大者; 以陽極于九,陰終于六;
九六為乾坤之用,即全易之用; 故以九六代卦之用。九與六合為十五,成中央土數,即體也;
體以用見,故乾坤以下各卦之用,皆為五,不違其體; 體一而用殊,八卦各有所用,而體則一;
五在中央,名為中數; 中者天下之大本,八卦皆自此出; 萬物皆歸于中道,此數之妙,亦氣之所存也;
數以紀氣,氣行無垠; 周流無息,而不離其宗; 即永繫于中也。
中之氣,先天之真,八卦之氣,兩儀之象,八卦有物;
故氣有二,而成生化; 有升降消長,而成變化; 真氣無形; 獨居中央,無動無變; 八卦有名有數,中氣無名,而數以用成;
此即伏羲本河圖之象,制卦象也。卦八用九,而不以九卦者; 為示中氣之先天,而有異乎他物也; 然有物,則有此氣; 卦雖八,而中氣仍在,其妙義可見矣?
後天八卦之象,方位次序,均與先天異,以先天之已變也;
其象本于洛書,而成二五交錯之用; 故離上坎下,震東兌西; 乾居西北,坤處西南; 巽在東南,艮移東北; 離陰而在上,坎陽而就下;
震木在東,如日之出; 兌金在西,如月之升; 乾以金而連兌,巽以木而接震; 同類相親也。
坤以地而守南隅,艮以土而歸北角,土氣分佈也; 陰陽皆交互以成生化,五行有生制以為功用; 以其後天之象,必由二五之交錯,氣數之升降往來,而後見其生化,成其功用也。
四 巽 離 九
三 震 坤 二
五
八 艮 兌 七
一 坎 乾 六
由八卦之序數之,則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循環以行,牽引以用;
而其本數,則為坎一、坤二、震三、 巽四、乾六、兌七、艮八、離九,其式仿洛書也。
坎為一,自下始; 左右皆由下上,陰陽皆交互行; 不似先天在左上右下,左陽右陰; 兩相對待,而未交合也;
後天之象,在生化之後,本已交合; 故氣為同化,數為連生;
自坎至巽,為左之四卦; 自乾至離,為右之四卦;
其數原以一二三四居左,六七八九居右; 而其中二八易位,坤艮易方;
故左則坎一、坤八、震三、巽四,右則乾六、兌七、艮二、離九,
以成後天之數,合乎洛書者也。
洛書之數,二在西南,與七連; 八在東北,與三接。正符河圖之數。二七為火,轉為金,三八為木也;
故後天卦數,下則坎一與乾六合,上則巽四與離九合,金水為橫也;
左則坤八震三合,右則艮二與兌七合; 木火為縱也;
以在後天金火易位,變為水火上下; 金木東西,而巽木仍連震;
乾金仍接兌,離與坎對; 水火相交,坤與艮偶; 土地分化,土為四季之旺,分佈于四行中; 故土在後天,得時最多,以成生化之本也。
水火既濟,則萬物以生; 雷澤歸妹,則萬物以化;
有地山之謙,以行其令,厚其德; 則萬物以成,而後後天之用可見也;
且以乾六與巽四合十,則天風姤之象,示氣之媾遇也;
以坎一與離九合十; 則水火即濟之象,示氣之交濟也;
震三兌七亦合十,坤八艮二亦合十; 則謙與歸妹之象,示氣之通貫和好也。氣皆交和,用乃宏大;
數皆錯列,功乃周密; 而體以用見,神以功名; 則中數之五與十,仍存其中矣?此後天八卦之象,全本乎洛書者也。
述聖講義(一)子思
周易一書,文王所本于連山、歸藏者,而復推衍其變,以與伏羲之作相證也;
故卦象不異,而序異焉; 文王六十四卦序,雖參伍錯綜,往復循環,與本宮本卦之序異,而仍不變其宗。
宗者伏羲八卦之序是也,伏羲八卦為各易根本。無論何易,皆由其序而推衍之; 故連山、歸藏、周易三者,其所宗皆同;
即本宮本卦,及六日七分、十二辟卦之序。亦自伏羲卦序所變,初無異也; 其所異者,為其用耳。
用者合于時宜,孚于人事; 本于天道,翕于鬼神,而無間隔也;
故夏有連山。商有歸藏,周有周易,時之殊也;
有天地之序,日月之度,歲時之歷,人物之生,幽明之道,不相侔者,則卦用以變;
故有本宮、本卦、六日七分、辟卦之異; 及夫納甲、納辰、納音、運氣、占候之差也;
蓋卦以象物事,物事不一,則卦用不同; 而卦之為卦,仍止六十四; 其應于變者,唯有異其序。序異則用殊,雖卦同,而為象不同;
故各序皆有其象。以致其用,非重復也; 亦別有他易,而異于伏羲文王之制也;
制羲之制最古,時世簡樸,事物純省; 故為序者少異例,以不用也,遞降而時移世易,物繁事多,則必推其變,以窮其用;
而後序之異例日加,為易亦日眾,此自然之理也; 苟有賢者,能通其變,則卦序猶可推衍之以應于用; 亦如文王之變連歸為周易也。
故周易; 文王之制,周代之作; 為孚有周政教之用,應當時事物之變也;
三代之政教極于周,故夫子刪訂以周易為主; 周鑒二代,崇五帝; 明周之作,即足概以上之制; 取周易,足以窺各易之用也;
然周易之序,序周時之政教,即足概以上之制; 取周易,足以窺各易之用也; 然周易之序,序周時之政教,應事物之變者; 以後有所傳者、亦可輔周易而廣其用。
非僅限于周易也; 故于各序之列。有由來者,亦宜習之; 以廣易道,而神變化,此固夫子之微意也。
本宮之序,以乾、坤、坎、離、震、巽、艮、兌 相對之卦次;
如乾本宮卦,一世為姤,二世為遯,三世為否,則變于坤,四世為觀,五世為剝,皆坤卦所變; 六世游魂為晉,則乾附于坤; 七世歸魂為大有,則乾反于乾;
自本卦至三世,屬本宮所變; 自四世至五世。屬對宮所變; 六為附于對宮,故曰遊魂,言在外也; 七為返于本宮,故曰歸魂,言歸本也;
此本宮之序例,以本位與對位,相生相變,次第以成; 七世而終必有始,往必有復; 故三變而易對宮,七變而還本位,與其本卦成一宮;
八卦雖屬一宮,已見交錯往還之象; 非純一宮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