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明大勝分中二。初牒前。亦是顯得大勝所因。後則為下正顯。於中三。一智大。二此菩薩如是下明業大。三佛子菩薩住此下明彼所住功德大。初中四句。初句總。謂於生死涅槃俱不住故。寂用難測名不思議。後別中三。一修盡至不思議證理甚深。二所知不思議照境廣大。三除障不思議破取相極。二業大中二。先牒前。後畢竟下十二句正顯業大。於中。初三句。明三業淨是業大。體下九句。約修辨業攝為四。一起能起起同時者。謂前三業是所起智慧。起彼是能起。彼業起竟。共慧相隨。名曰同時。故名身業隋智行。二般若下智攝。不染作利眾生行等者。明智悲一對。故云般若增上大悲首等。三善起願下因攝。自行他行因等者。此能感所感為一對。謂自起大願名自行。此自行與他佛行。能加為因。故名他行因等。故云善起願善為佛護。四常勸下作業所持者。謂三業行成不壞名持。於中三句。初二利他成就。一說法益生。二普住下淨土神通化。後一自行增。三明彼二所住功德大中。十三句。於中。前十句正釋。後此菩薩下三句結成。前中。論攝為七。初四為一。是住德體故。名善住道功德。後六各一。是約修辨德。前中四句。初二自行。一淨心離障。二深心攝善。不離道故名對治堅。後二利他慈悲不捨救也。後約修辨德中。一不忘德。是意業總持德。二成就語業說德。三定以自在。是身業德。依定發通故。四依願力起行。五修行成就者。明行力集法。六與智者。行成證入佛境。名佛與智。此後六及前一合七也。後三句結定者。初智力者。牒前智大。無增愛不分別眾生有惱無惱故。能現下牒前作業大。謂平等作業故。無過咎者。是前彼二所住功德大。以得前七種功德故。法行事中無過矢也。
第七釋名分中二。先顯地釋名約法明位。後佛子菩薩成就下辨智者釋名約人彰得。
前中十句。論攝為六。謂第三第八各為一。餘八兩兩為一。故有六也。一初二句明染對治。一下地功用行小乘願諸魔業故名不動。二謂煩惱習行故名不轉。二次一句明能得難得甚深無生故名難得。三次二句明發行清淨。一友淨。謂如童子無染欲之過。純無漏慧。世莫能測故。論經云。王子者。如王子生在王家。尊貴無有譏嫌卑門之過。菩薩亦爾。得在此地。一切所作無功用失。二行得者。住生地所欲事自在成就故。四次二句明世間出世間有作淨勝。謂教道脩起名有作。有作名成。福德名世間。慧名出世。出世之慧善決擇智障淨故。名究竟。五次有一句。明彼二無作淨勝。謂證道真理非脩行作。梵云無與變化相似故。二譯致異由願非滯寂故云變化。六以二句明菩薩地勝。謂位分過前故。一力持者。願力任持故。論經名加地者。願力所持。如他力加故。由先願護持故。他不能動。由先善起導行。今得無功用也。此勝六地者。發起殊勝行故。此顯過前也。他事念動故。彰前劣也。此即六地觀空。以有為他。動其空觀。今則不爾。故過前也。二先脩善名無功用地者。明勝七地有功用。顯前劣此。此地善起等。彰此勝彼。餘文可知。
後明智者釋名中二。先總牒前所成能起前後。後入佛下正顯。前中謂何故此菩薩得名不動。有二義故。一一向不動。謂行修上順故。二一體不動。謂與諸菩薩行同體故。後正顯中二。先廣釋二種不動。後於無量下總結。前中二。先明一向不動。後佛子菩薩如是入下顯一體不動。前中十四句。先四句釋明一向義。後十句明不動義。前中初云入佛境界者。論經名入佛性。由梵云。駄都。此云界。亦云性故。二處譯異。然義無別。言此菩薩智契佛所證境界故。滿足勝者。近同佛果故。隨順因者。標後三句隨順佛因也。二佛功德照者。名攝功德善清淨義故。明觀解攝德。三順佛威儀者。名為正行故。依解起脩。四佛境現前者。近佛境故。佛即是境。非佛之境。後十句釋不動者。初一是總。常為等者。上果下加故。餘九是別。論攝為五。謂前四各一。後五為一。前中。一釋梵等者。是供養功德。明感天供養。二金剛等。守護功德。先來密護。從此現形護。三恒不等。依止功德。謂依定成德。四能現等。國土清淨功德。謂前淨土分中現身差別也。次五句五。一者是化眾生功德。於中。一於一一等。是願取諸有中生。此身業化益。二報德等。是報心便智。智力能知眾生諸根欲煩惱等。此意業化也。三三昧自在者。是無量法力轉法輪故。此語業化。依定證法。以此法力。能轉法輪。故云語業。四能受無量記者。是受力。謂堪能領受多佛記故。此句。論經有。今此脫。(勘梵本)五隨有等者。是護力。謂示現成佛說法度人。後明一體不動中十句。初一句總。餘九別。別依總開出。總中云入大乘會者。謂此菩薩得預此無功用位菩薩大會眾數。言入大乘眾數者。是不破義。後別中九句。一獲大神通者。是智不壞。以內證法實故。二數大等者。是說不壞。以依證起說故。三入無礙等者。解脫不壞。以無礙法界業用自在。四知世界等者。佛國土清淨不壞。以於諸佛大自在無碍故。曰善知。五示現等者。入大乘不壞。意業入法能示現。六隨意等者。神通不壞。是身業。七善能等者。能解釋義不壞。是語業。八普伏等者。坐道場不壞。謂降魔怨。九深入等者。正覺不壞。心能現佛說法。後總云心修行得不退轉無碍不斷絕故。名不動地菩薩。
第二明位果中。三果同前。就調柔法說中。云受世界差別等者。等取眾生及智正覺二世故。以依此三能無量淨土作用名為法明故。說所受為彼因相。喻中依人顯勝。謂得清淨地身心勝故。即純淨無漏也。善根光明更明淨示現者。釋教智淨。攝報果中。云能與聲聞辟支佛諸菩薩波羅蜜道者。梵本中無諸字道字餘准可知。
第三大段重頌分中。二十二頌分九。初一頌半頌前方便作業地分。二有一頌半頌淨忍分。三有七頌頌勝行分。於中。初二頌頌勝行。後五頌頌發起。即七勸等。於中。初一頌第三句。梵本云語言我等佛法力智廣。謂佛法廣大。力廣大。智廣大。四有六頌頌淨佛國土分。於中。初二頌頌器世間。次二頌頌眾生世間。後二頌頌智正覺世間。五有半頌頌自在分。六有一頌頌大勝分。七有一頌頌釋名分。八有二頌半頌位果分。九末後一頌結說分齊。釋不動地竟。
第九善慧地中二。先義料簡。後正釋文。
前中二門。一釋名。二來意。
前中亦二。先得名。後釋名。前中七釋。一攝大乘云。由得最勝無量智故。名善慧地。世親釋云。由無[得-彳]解智。說名為慧。此慧妙善。故名善慧。無性釋云。謂得最勝四無礙解。無[得-彳]解智。於諸智中最為殊勝。智即是慧。故名善慧。二莊嚴論云。於九地中。四無礙慧最為殊勝。於一剎那。三千世界所有人天異類異音異義異問。此菩薩。能以一音。普答眾問。遍翻眾疑。由此說言。名為善慧。三金光明云。說法自在無患累故。增長智慧自在無礙故。名善慧。四解深蜜云。於一切種。說法自在。獲得無罪廣大智慧。故名善慧。五瑜伽住品云。由此地中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清淨。建得菩薩無[得-彳]解慧。由此善能宣說正法。是故此地名善慧地。六十住論云。其慧轉明。調柔增上。名善慧地。七成唯識云。成就微妙四無礙解。能遍十方。善說法故。名為善慧。
第二來意中三。一前地雖得無相中無功用行。而未能以四無礙解隨機說法。今此進脩令彼證法。二為知眾生三性等諸法行隨其化故。三為知眾生心業等諸稠林。隨應化故。略說如是。若廣說者。乃至為無量因緣故。諸門分別。具如別章。
後依文釋中。三分同前地。
初讚請分中。有十三頌分四。一初二頌顯前地益。二有二頌。明菩薩天王供養。三有八頌半。辨天女供讚。於中。初二頌述天女喜樂音讚佛。次有三頌。歎說法菩薩。於中初頌云寂靜等者。後半頌。梵本云。利益十方得自在心如行空演佛行。次有三頌。歎說法菩薩應機巧說。後有半頌。結諸天女美讚佛。四末後有半頌。顯上首請說。
第二正說分中二。先明地行。論分為四成就。後佛子菩薩住此第九地下。明位果。前中四者一法師方便成就。二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善慧地如實知下。明智成就。三此菩薩以如是智慧如實知眾生心下。明入行成就。四住此地已了知眾生諸行差別下。明說成就。
初成就名者。此地能起辨才說法師地趣地行。立名方便成就。文中二。先牒前起後。後欲更下正顯。前中謂無量智者。是前八地深廣之智。後正顯方便中。依他利自利。一一五三句示現者。初一句利他。次一句自利故。云一一也。次五句亦利他。後三句亦自利故。云五三示現也。初云求轉勝寂滅解脫者。依無色得解脫根。可化眾生作利益故。化彼令得真涅槃故。二復脩等者依未得究竟佛智自利益故。下五句亦明利他。三入如來等者。化根熟菩薩。令入深蜜。四觀察等者。化耶念脩行可化眾生。令得正念之行。五淨諸等者。化未知眾生。轉法輪令得。謂總持定智皆是說法所依故。大具廣等者。以大神通。化耶歸依眾生。令入正法。七入差別等者。以通達世界。八脩力無畏等者。欲得佛內證正覺大智等故。九隨諸等者。欲得外化攝生法輪大智。十不捨等者。欲得佛無住涅槃不捨悲願。後入結可知。
第二智成就者。知法智成故。文中二。先總標。後有漏下展轉別聞。前中總知三性淨染不二。後轉別開中有三重一就前淨中。開漏無漏。謂見道前善名有漏。見道已上善名無漏。或我我所心脩善行名有漏。為此相違名無漏。就無漏中。復開世出世。謂依脩阿含行名世間。正證真行名出世間。或加行所脩行名世間。正體智證真行名出世間。後得智所脩行法名世出世間。又若行法是可破壞墮虗妄中名為世間。與此相違名出世間。二復就彼淨中。開思不思。謂地前可思。地上不可思。就可思中。間定不定。若大乘權教十迴向已名定。已下名不定。若依實教。十住已去名定。已下名不定。故仁王受持品云。習忍已前行十善菩薩有退有進。譬如輕毛隨風東西。乃至云是不定人。三復就淨中。開出三乘。謂四諦緣生六度等法行故。云彼復於三乘中也。就三乘中。開為無為。謂能證脩起名有為。所證真理名無為。又若約教分別。大乘權教。依事觀脩行。名有為法行。依理觀脩行名無為法行。若大乘實教。依即理之事觀脩行。名有為法行。依即事之理觀脩行。名無為法行。若雙觀為無為非即離性而脩行。名有為無為非一異法行。言依順行者。謂依三乘法各隨順行故。
第三入行成就者。知所化器故。文中三。初略標十一章門。二此菩薩如實知下依章廣釋。三佛子菩薩隨順下總結安住。
就初標章中。論釋有三。初略解。二別釋三結釋名義。
初中一依共者。是心稠林。以是染淨所依故。名為共煩惱業是次二也。生是第九以與煩惱業是三。雜染次第故向前列也。次言共者。是根解性欲此四根似故。名為共。共同故。次云染者。是隨眠雜染種子。次云煩惱染淨等者。是習氣。此即是前種子殘餘。氣分未斷絕故。謂之根續。次云依定不定等者。舉三聚稠林也。二別釋相似義。言根次第者。明依根起解等故。言次第。何故依起。以相似故。云何相似。謂宿習為根。依根生解。解必似根。論經名信者。信之深忍。是勝解故。又即由深忍。方起樂欲。即由樂欲。數習成性。由後後得起必依前前故。實相以信等。後解欲性三故後起必依於前名定。能依所依名字時分別故名為不定。故云依定不定時。三結釋名義中。眾多釋林。誰知釋調者。應作四句。此是亦多亦難知句也。行是不正信義者。遠云。法理證信。能滅心根。心根滅故。一切不行。由無證信。心等集起。故名為行。問此行一字。貫通十一章。如遠所云。則此菩薩。但能了地前菩薩及凡小等心等諸法。不能了知地上菩薩心等諸法。所以者何。由彼地前無證信故。又心集起。既釋行義。根等既不名集起。應非是行。又心章中清淨相。論云自性不染故。幻所作相是因相。諸菩薩願力生故。知此二不是地上證信菩薩心耶。
今助一釋。謂此所有心等諸法。相是有為。性即無為。由未究竟契會為無為非一異故。是不正信。名之為行。若反此者。一切契會。是離不正信。不名行也。
第二依章別釋中。即為十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