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件玉章天篆八十字,上鎮太虛無上常融天,下統第八壘大風澤地土皇君。
《玄契》曰:太真九光妙行十佺捨觀雙修仙化,胞仙胎仙、魂仙魄仙、臟腑中仙、靈仙元仙、華仙嶽仙,元命神仙,梵炁始炁,元炁玄炁,道炁中理,真人變真化神,三千行成,)文含漱貴炁,自然十轉回靈,萬炁齊仙。十佺者,太真妙行,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是也。)文乃天地十佺之文章也,即人之五臟六腑精華玉液,故曰含漱貴熙。
元始天王曰:文昌大洞玉章第三十,地十成土,十明妙行。辛未、壬申、履、泰。
太玄九炁上,
太玄太元太始三炁在九炁之上,後結句云:太玄啟十明,妙行登十真,又曰:太玄都九炁丈人所主之祥煙生炁也。
煙回太暉間。
三炁合德,九炁齊并,合成雲煙,回轉於太虛之間。太暉者,宮殿名也,他本有作太虛者,必誤,此乃玄炁出於九炁上。
神光秀空峰,
神光寶光即靈光也,蓋無形可捉,發秀暉彩於長空杳冥恍惚之表,在人,則精神光彩,發秀於雙目,空峰者,頭面也。
五道煥三天。
五道即五老,煥明於三天之上,言朝謁上帝冠冕燦斕也,大丹三花聚頂,五炁朝元也。無上三天,即人身中三田宮。
駕景登絕霄,
乘景輿而上升、重絕霄漢,言人紫河車搬運崑崙之頂,前云乘景晨中暉,蓋同義。絕霄者,上無所維,下無所基。
乘風蕩滯神。
仙人身輕,又所服者六銖衣,所駕者飛輪羽車,皆可乘御風炁行。蕩滯神者,三界之中剛風浩炁,五帝大魔統領諸天魔鬼,把截要路,若能大功圓滿,上帝鑒觀,魔王保迎,流金火鈴,五老啟途,方得上升,亦如修行人真炁強壯,慧力貫通,則夾脊雙關天柱玉城,自然開通,終無滯神。
日中一運珠,
終宮中一丹元君名神運珠,中宮常運轉,如日之寶珠,一云中有運珠理,一云運一日中珠,不通。西王母握固法,存心中有日如崇寧錢大,運轉如火之熱,下至湧泉,上至泥丸,經由三宮,千日可以出神。日中司命接生君,中央丈人司命君,與神運珠,皆守心之神,心中萬神,此其大略也。
理心入清閑。
以正理此心念,使之清净安閑,不為物撓,《圓覺經》: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遺教經》:制之一處,無事不辦。一處者,澄清心念。前說天,此說心,蓋此心天心也,內修而外應,不一其內,無以制其外,不齊其外,無以養其中,內外交養,動靜感應,此大洞之本旨,道經只滅動心,不滅照心,亦同。
混合三五宮,
金水同源一五,火木同鄉三五,中宮戊己三五、四象五行交媾於中宮也。昔女冠徐鍊師、張惠明遇南嶽右英夫人傳道,行三五混合之法,咸得尸解神仙,人能行三五混合之道,自得脫離三塗五苦,升入三五天宮, 得天堂快樂自在,動經拂石之年,自此不貪快樂,進修真造上境。
累變億萬年。
動經億千萬年,永無失墜,修天人之福,如箭射虛空,力盡還自墜,如修大洞金丹之道,直登究竟地位,豈有輪轉耶。
伐絕胞樹土,
此句當重說,蓋以胞胎為一大事,非此無以生化,此言土配合不謬,一黃演之炁結為胞根,附于脾,皆屬土成數。
永斷尸血根。
九玄七祖咸被道炁,解釋前世積滯之冤結,胞樹血根皆有深根固蒂之喻,得此大洞寶章之功,咸得伐絕永斷。
七祖散積滯,
人之上世有因相争,結為口東咒於靈壇社廟,政連逮子孫塚訟徵呼,積滯幽扃,不得解散,今聞大洞玉章即脫。
反華生幽玄。
反回善芽增生,長育於北方幽玄之圃,乃天一所生之地,三才之始也,如人歸根於下元是也,炁海乃一身之所主。
萬炁生萬神,
人之炁以萬計,《孟子》謂浩然之炁充塞天地也,若不能貴固根本,耽戀酒色,炁漸隨散,至中晚之年,不及數千,所以神疲力倦,若知而存養,則萬神復為之生矣。仙傳載,廬山太平宮三一王先生,夢神人告曰:上帝令汝住金華洞天,賜丹一粒,還汝精神,復汝元炁,翌曰遂化,故知人之得道,神炁不備不成仙矣。《傳》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也。人多以酒色財炁損傷身體,幽冥之中不逃譴責,何望神仙!
齊仙成仙王。
見賢思齊。既與諸真仙比肩而行,成就仙道,為諸仙推戴,故曰仙王,仙亦有王者之服,文昌仙職,至此亦為極貴。
太玄啟十明,
太玄開啟十明妙行,以接度有缘。太玄乃三炁之祖,生育天地萬物,至此為足數,合十明妙行,乃得登十真。
妙行登十真。
十明妙行圓滿,則證登太玄真人之位。十明十真,地十成土之數也明矣,河圖至此為足數,六爻純陽為乾,屬金明,則識認一切境物如幻,一切事務如夢,理法如眼翳空華,有為如鏡中像,所以視聲色如寇讎,視軒冕如糞土,等生死如旦暮,故應事接物,鎰空衡平,方證太玄妙行。
右件玉章天篆九十字,上鎮太釋玉隆騰勝天,下統第八壘福德君。
《玄契》曰:太玄十明妙行十真:圓成精真,玄珠炁真,玄力神真,玄通性真,玄一元真,玄妙命真,玄光形真,玄全德真,玄洞道真,玄應全真。太玄十真,妙行梵行,諸天橫文,固根萬行,周圓六位,已陞妙行,大全形成,炁精鍊化紫金長生無窮太玄真人。
元始天王曰:文昌大洞玉章第三十一,表乾兌二卦,其音同金。癸酉、甲戌、否、同人。
上清絕霞外,
上清在太清之上,故云絕霞外,人即絳宮是也。此章表乾兌二卦,乾象高高在上,故絕霞外,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洞仙經》普資萬有,而不矜其功能,他經則云持誦之者即得如何,是矜其功也,乾之體剛健純粹無有息時,人之學道,當乾乾不息,綿綿若存,永成。
八皇運九天。
八皇,八卦也,九天,九宮也,見前洛書數,玆不再舉。乾元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元亨利貞乾之德也,故曰運九天,言自強不息也。八皇,老君運轉九天之上,即八靈王也,皇與王一也,天地之大,豈離陰柔陽剛二氣,二氣運轉無窮,豈離乎一元之會,故天地之大,萬理兼備,其為體一而已,一元之運,春夏秋冬,弦望晦朔,未嘗一息之謬。《易》曰;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信哉,在丹道,謂之火候,以應太陽一年一周天,三百功滿可以吞服。
幽寥玄帝子,
注見上卷第二章,帝皇太一重冥空字幽寥無,又皇一之魂上歸字帝子,二神共守下丹田,存思法:幽寥黑帝子赤。
携此景中人。
幽寥、帝子二人能提挈此景中之人,乃自己法身歷劫不壞之象,得此提省常惺惺不昧,無私欲之蔽,無愛惡之侵。
晨登天老室,
子時夜半上升天老宮,天老帝君七星神咒經載,即人之肝臟,咒:日出東方,赫赫大光,此卯時真炁傳送至肝之時。
夕宴金華庭。
晚夕遊宴於金華之庭,人肺也,以表兌卦。一云金華便,必悮。酉時,真炁傳送至肺臟,宴者飲金漿玉液,餐交梨火棗。
羽節命太一,
以羽葆之旌節命召太一帝君,見前注。太一在頭,執符以召內境萬炁萬神,神隨炁行,皆得聚凝,而朝太一帝君。
錦旛召萬神。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也,章中多有錦旛錦旂,所以招真致靈之具,方以類聚,物以羣分,是以羽節錦旛,各以其類。
堅我六仙府,
六府,大腸為尚書府,小腸為元陽府,膽為蘭臺府,膀胱為太和府,胃為太素府,三焦為無極府。聖人時乘六龍以御天也。天以六炁流通,宰制品彙,人以六腑和暢,捍禦外邪,故曰堅固兆身中五臟六腑之炁,固則成六仙府,散則為六洞冤魔,遞相殘賊,皆因情慾所撓,敗壞六洞六天。
伐滅胞胎根。
戕伐胞胎之根胤,毋使滋芟,蓋此死根當盡去之,死根伐絕,然後得生根增長,蕃衍盛茂,即葱鬱成功德之林。
解結生七祖,
解釋七祖之結習,令上生天堂,享受快樂無為也。一云解結七祖生,有此顛倒錯亂?但令用心向善,自然七祖生天。
散禍寧九玄。
消散九玄之禍,令得安寧,六陰剥盡,九陽始成。《易》:夕惕若厲無咎。當一得永得,綿綿若存,禍自散失,深沉九地之下。
赤城丹臺女,
赤城,一云日帝玄洲赤城蓬海螯宮,在九霄之下,謂之初霄,丹臺紫府乃陽明之宮,多女仙之瓊館,楊太真之銀闕。按《山海經》,東海蓬萊山,扶桑山,方丈山、滄浪山,四山最高極大,下有三島十洲,一曰玄洲,二曰瀛洲,三曰祖洲,四曰聚窟洲,五曰炎洲,六曰麟洲,七曰流洲,八曰長洲,九曰元洲,十曰生洲。此章下有玄洲絕三津,上有滄臺飛羽輪,校仙登扶桑,皆在東海境上,得道者莫不經由此處,脫蛻幻骨,拜職受服,然後上升天境,朝見三清至尊。
扶兆入金門。
乾居西北,屬金,為天門,故曰金門,此兌之少女仙,扶持我身同升入金門,一云符召入金門,必悮,世主之門亦曰金門。
月母靈素蘭,
兌卦為月,月神乃太陰之精,諱靈素蘭,或寧素蘭,必悮,正法月咒作靈素蘭,《斗經》云:主司陰府,宰御水源是也。
守閉死炁關。
月精常饉守下元,閉塞死炁。此四句皆雌一之經,丹臺女陽神欲人上升,寧素蘭陰神能為人遏塞死戶,注流生炁。
死炁自今絕,
既塞死戶,則死炁斷絕,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蓋大洞之道,知生知死,亦如《易?繫》云:原始要終,故知死生之說。
生津從玆延。
求生之津涯可望而度也,釋曰:無生忍● ,既無生,安有死,若了無生,須求解脫,釋一切法縛,直得萬緣清净,了無可得。
萬神萬炁仙,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故曰萬炁生萬神,萬炁仙即萬神歸之為一體,太極圖中化生萬物是也,乃天地生生之根。
超脫位真王。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故超脫過越生死之關,則證品為大洞真王之位,前章成仙王,今次修習至此,為長生真王位。
十真妙行全,
十真者,誠實無妄之謂也,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至誠不息,不息則久,故得十真妙行,全備前章妙行全十真。
太玄會明陽。
九天之上,陰炁不侵,九地之中,陽光永隔,故令我身中太玄之炁,會於明陽之天,後章我身會明陽,同義者二焉。
無上大洞尊,
於此利見大人也,自己大洞帝尊出現,乃無極無上品之貴人,與天同其匹休永無墮落,此皆無色界上大羅天也。
一炁同龍光。
乾,陽物也,故以龍為喻,曰濳龍、見龍、飛龍等語,皆是元始一炁化生,若仁以行之修己身大洞,則與元始同炁合德乾健也,自強不息,兌,悅懌也,喜慶難言。修煉至此,陰爻剥盡,化凡質為純陽紫金之體,神抱炁,炁抱神,精神粹明,炁脉調暢,如夫婦之歡合,如子母之留戀,待時神化。
右件玉章天篆一百二十字,上鎮龍變梵度天,下統第八壘視德君。
《玄契》曰:己身精炁全命鍊化紫金六位,已昇妙行大全長生無窮太玄真人,至此回光開度胎根,七玄九祖並解充結,斷除債訟,閉塞死戶,應同炁同根蘇懋生津,延益萬神,同超真王,和合萬炁,妙行並全,皆號太玄會明陽天,我獨超出,證大洞尊帝一龍光,號無上玄通。
疑此處脫一『天』 字。
『三五』,據上下文意當作『二五』。
『無生忍』,按文意,當作『無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