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9300000004

第4章

论阴阳灾变为易之别传

经学有正传,有别传,以易而论,别传非独京氏而已,如孟氏之卦气,郑氏之爻辰,皆别传也,又非独易而已如伏传五行,齐诗五际,礼月令明堂阴阳说,春秋公羊多言灾异,皆别传也,子贡谓夫子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则孔子删定六经,以垂世立教,必不以阴阳五行为宗旨,汉艺文志阴阳五行分为二家,其后二家皆窜入儒家,此亦有所自来,古之王者恐已不能无失德,又恐子孙不能无过举也,常假天变以示儆惕,礼记曰,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易本卜筮之书,其掌卜筮者,必陈祥异占验以左右王,古卜筮与史通,周官冯相保章司天文者属太史,故国语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左氏传采占书,虽未必皆当时本文,而所载卜筮事,皆属史官占之,此古卜筮与史通之明证,亦古卜史借天道以儆君之明证,后世君尊臣卑,儒臣不敢正言匡君,于是亦假天道进谏,以为仁义之说,人君之所厌闻,而祥异之占,人君之所敬畏,陈言既效,遂成一代风气,故汉世有一种天人之学,而齐学尤盛,伏传齐诗公羊春秋,皆齐人所传也,孟京非齐学,其言易亦主阴阳灾变者,卜筮占验,本与阴阳灾变为近,故后世之言术数者,多于易,汉书儒林传曰,孟喜好自称誉,得易家侯阴阳灾变书,诈言师田生且死时枕喜独传喜,诸儒以此之,博士缺,众人荐喜,上闻喜改师法,遂不用喜,京房受易梁入焦延寿,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会喜死,房以为延寿易即孟氏学,翟牧白生不肯,皆曰非也,至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唯京氏为异党,据班氏说,则易家以阴阳灾变为说,首改师法,不出于田何杨叔丁将军者,始于孟而成于京,班氏既谓二家不同,而艺文志又有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似二家实合为一者,盖又京氏之孟氏,而非孟氏之本然也,孟氏得易家书,焦延寿得隐士说,则当时实有此种学,而非其所自创,汉志易家有杂灾异三十五篇,是易家本有专言灾异一说,而其传此说者,仍是别传而非正传,汉儒藉此以儆其君,揆之易义,纳约自牖,与神道设教之旨,皆相吻合,可见人臣进谏之苦心,亦不背圣人演易之宗旨,而究不得为正传者,孔子说易见于论语者二条,一勉无过,一戒无恒,皆切人事而言,战国诸子及汉初诸儒言易,亦皆切人事而不主阴阳灾变,至孟京出而说始异,故虽各有所授,而止得为易之别传也,困学纪闻,京氏易积算法,引夫子曰,西伯父子,研理穷通,上下囊括,推爻考象配卦,世应加乎星宿,局于六十四所,二十四气,分天地之数,定人伦之理,验日月之行,寻五行之端,灾祥进退,莫不因兹而兆矣,王应麟曰,此占候之学,决非孔子之言,惠栋曰,如京说,则今占法所谓纳甲世应游归六亲六神之说,皆始于西伯父子也,案西汉以前,无以为文王周公作卦爻辞者,况纳甲世应之说乎,此不特非孔子之言,并非京氏之说,京氏易传无之,乃后人传会,不可信。

论孟氏为京氏所传孟学亦间出道家

孟氏之学,以今考之,有与诸家相出入者,卦气出于孟氏,而其书不传,其说不详,详见于京氏书,汉书京房传曰,分六十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孟康曰,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卦为三百六十日,余四卦震离兑坎,为方伯监司之官,所以用震离兑坎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其说亦见于易纬稽览图,所云卦气起中孚,卦主六日七分,大谊略同,唐一行卦议引之,以为十二月卦,出于孟氏章句,汉儒以纬为孔子作,固未必然,孔疏以谶纬起自哀平,亦不甚合,纬书之出最古,亦有汉儒传会者,稽览图未知与孟京孰为先后,或纬窃孟京,抑或孟京窃纬,皆不可知,汉儒称谶纬,宋人斥谶纬而称图书,其实皆主阴阳五行,如邵子曰,卦气始于中孚,蔡西山云,康节亦用六日七分,是孟京之说,不仅汉儒宗之,宋儒亦宗之矣,然其说有可疑者,六十四卦直日用事,何以震离兑坎四卦不在内,但主二至二分,乾坤为诸卦之宗,何以与诸卦并列,似未免削趾囗履,强合牵附,京氏与孟氏相出入,汉书云,焦京之孟氏,不相与同,则卦气之说,或并焦京所,非孟氏本旨欤,汉书又云,孟喜得易家阴阳灾变书,则卦气之说,或孟氏得易家书本有之欤,皆疑莫能明,焦循云,六日七分,即所得阴阳灾变之田生者,艺文志章句二篇,此乃得之田王孙者,今说文释文中所引即此志,又有孟氏京房十一篇六十六篇,则所传卦气六日七分之学也,孟氏今文,与费氏古文易判然不合,而许慎说文解字叙云,易孟氏皆古文也,则孟氏亦有古文矣,荀爽传费氏易而言升降,虞翻表献帝云,颍川荀号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虞氏言消息旁通,与荀言升降相出入,则荀氏费易与虞氏孟易相入矣,张惠言易义别录,首列孟氏,亦仅能举说文释文诸书之异字,而不能举其义,张氏以为学者求田何之书,则惟孟氏此文,求孟氏之义,惟虞氏注说,故作虞氏义与消息,阮元称为孤家专学,近之汉学家多宗之,而亦有不尽谓然者,王引之谓虞氏以旁通说彖象,显与经违,虞氏释贞以之正,违失经义,见经义述闻,钱大昕论虞仲翔说易之卦,有夫其义者,有自紊其例者,见潜研堂答问,陈沣云,虞氏易注多不可通,所言卦象尤多纤巧,见东塾读书记,焦循易图略虽取虞义,亦其非,张惠言云,虞氏虽传孟学,亦斟酌其意,不必尽同,然则虞氏间有违失,而非必尽出于孟矣,虞氏引参同契日月为易,又言梦道士饮以三爻,则其学杂出于道家,故虞氏虽汉易大宗,亦有当分别观之者。

论郑荀虞三家之义郑据礼以证易学者可以推补不必推补爻辰

郑君用费氏易,其注易有爻辰之说,盖本费氏分野一书,然郑所长者不在此,郑学最精者三礼,其注易,亦据礼以证易义广大,无所不包,据礼证易,以视阴阳术数,实远胜之,郑注如嫁娶祭祀朝聘,皆合于礼经,其余虽阙而不完,后儒能隅反而意补之,亦颛家之学也,郑君自序,来至元城乃注周易,其成书在绝笔之年,晋以后,郑易皆立学,南北朝时,河北用郑易,江左用王弼易注,至隋郑易渐衰,唐定正义,易主王弼,而郑易遂亡,宋末王应麟始为辑古书之学,辑郑易注一卷,近儒惠栋以为未备,更补正为三卷,丁杰又以为有误入者,复加订,称为善本,是郑君之成易注,视诸经为最后,郑君书多亡逸,辑易注者,视诸书为最先,张惠言亦辑郑易,而加以发明,周易郑荀义叙曰,昔者ж牺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郑氏赞实述之,至其说经,则以卦爻无变动,谓之彖辞,夫七八者彖,九六者变,经称用九用六,而辞皆七八,名与实不相应,非ж牺氏之旨也,爻象之区既隘,则乃求之于天,乾坤六爻,上系二十八宿,依气应宿,谓之爻辰,若此则三百八十四爻,其象十二而止,殆犹溓焉,此又未得消息之用也,然其列贵贱之位,辨大小之序,正不易之伦,经纶创制,吉凶损益,与诗书礼乐相表里,则诸儒未有能及之也,荀氏之说消息,以乾升坤降,万物始乎泰,终乎否,夫阴阳之在天地,出入上下,故理有易有简,位有进有退,道有经有权,归于正而已,而荀氏言阳常宜升而不降,阴常降而不升,则后遁否之义,大于既济也,然其推乾坤之本,合于一元,云行雨施,阴阳和均,而天地成位,则可谓得易之大义者也,虞氏考日月之行以正乾元,原七九之气以定六位,运始终之纪以叙六十四卦,要变化之居以明吉凶悔吝,六爻发挥,旁通乾元,用九则天下治,以则四德,盖与荀同源,而闳大远矣,王弼之说,多本郑氏,而弃其精微,后之学者习闻之,则以为费氏之义如此而已,其盈虚消息之次,周流变动之用,不详于系辞彖象者,概以为不经,若观郑荀所传卦气,十二辰,八方之风,六位,世应爻,互卦变,莫不彰著,刘向有言,易家皆祖田何,大义略同,岂特杨叔丁将军哉,锡瑞案张氏举郑荀虞,而斟酌其得失,皆有心得,其于郑义取其言礼,不取其言爻辰,与李鼎祚集解采郑注,不采其言爻辰者,同一卓识,惟以卦气十二辰之类,亦祖田何,则未必然,孟京以前,言易无有主卦气十二辰之类者,不可以后人之说诬前人,而以易之别传为正传也,焦循曰,爻辰自为郑氏一家之学,非本之乾凿度,亦不必本于月律也,然以离九三为艮爻,位值丑,丑上值弁星,弁星似缶,坎上六爻辰在已,蛇之蟠屈似徽纟墨,临卦斗临丑,为殷之正月,以见周改殷正之数,谬悠非经义,至以焚如为不孝之刑,女壮为一女当五男,尤非圣人之义也,余于爻辰无取焉尔。

论费氏易传于马郑荀王而其说不同王弼以十篇说经颇得费氏之旨

汉易立博士者四家,施孟梁邱京氏,并今文说而皆亡佚,后世所传者,费氏古文易也,而今之易又非古文,盖为后人变改几尽,说文间载古文,许慎以为孟氏,释文所载经文异字,惟易独多,然则汉时传易者,尤为杂而多端,未知田何杨叔丁将军之传本,究如何也,汉书儒林传曰,费直字长翁,东莱人也,治易为郎,至单父令,长于卦筮,亡章句,从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琅邪王璜平中能传之,后汉书儒林传曰,东莱费直能易,授琅邪王横为费氏学,本以古字号古文易,陈元郑众皆传费氏易,其后马融亦为其传,融授郑玄,玄为易注,荀爽又作易传,自是费氏兴而京氏遂衰,锡瑞案费氏之易,不知所自来,考其年当在成哀间,出孟京后,王璜即王横,与王莽同时,为费氏一传弟子,则必在西汉之末矣,费氏无章句,故艺文志不载,释文有费直章句四卷,当属后人依,费氏专以彖象系辞文言解经,与丁将军训故举大谊略同,似属易之正传,而汉不立学者,汉立学皆今文,而费氏传古文,汉人重师授,而费氏无师授,故范升曰,京氏既立,费氏怨望,则东汉初有欲立费易者,而卒不立,陈元传费易,或即欲立费易之人,正与范升反对者也,陈元郑众马融易学不传,郑荀二家稍传其略,王弼亦传费易,而其说各异,费氏亡章句,止有文字东汉人重古文,盖但据其本文,而说解各从其意,此郑荀王所以各异也,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邱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此马郑所以皆用费氏,释文,以为费易人无传者,是不知马郑王之易即费易也,王弼尽扫象数,而独标卦爻承应之义,盖本费氏之以彖象系辞文言解经,后儒多议其空疏,陈沣独取之,曰,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王辅嗣法云,文言备矣,九二见龙在田,注云,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于地上,故曰在田,此真费氏家法也,元亨利贞之义,潜龙勿用之义,文言已备,故辅嗣不复为注,至见龙在田,象曰,德施普也,文言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又曰,时舍也,皆未释见字田字,故皆为之注,而又不可,以意而说也,文言曰,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潜为未见,则见为出潜矣,潜为隐,则见为离隐矣,故辅嗣云,出潜离隐,据彼以解此也,系辞传曰,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是五与上为天,三与四为人,初与二为地,初为地下,二为地上,故辅嗣云,处于地上也,此真以十篇解说经文者,若全经之法皆如是,则诚独冠古今矣。

同类推荐
  • 对类

    对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老残游记续集

    老残游记续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文龙虎经注疏

    古文龙虎经注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续齐谐记

    续齐谐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笑话录

    笑话录

    现实百态,水不试不知深浅,人不交不知好歹。?到不了的就是永远、忘不了的就是曾经。胖是暂时的矮是终生的。昨天、今天、明天;昨天以成为过去,今天以成为昨天,明天以成为今天。人生本来就是一盘棋就看你是当棋手还是棋子。
  • 我为阴阳先生

    我为阴阳先生

    骆华,八岁时差点死于非命,被路过老道救起,从此跟随老道修习道法。直到八年后老道去世,一切切鬼道阴险,僵尸勇战,妖怪无常,人心险恶,一切都在《我为阴阳先生》,重重磨难,且看骆华该如何面对?生死有命个由天先天道体降人间阳尘琐事阻其行阴间鬼物乱他心为寻道心持利刃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为阴阳先生》——
  • 为什么我们走不到一起

    为什么我们走不到一起

    通过80年代两个大学生的书信的方式,作者对青春时的悔悟,对每一封书信的点评,来解读“为什么我们走不到一起”。同时也展示了80年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 狙击之王

    狙击之王

    为了给自己的青春留下纪念,大学毕业生林晨参了军。到了部队,林晨凭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刻苦的训练,凭着名牌大学生习惯于优秀的性格,在训练上走出一条路,参加支队、总队的军事比武,走到武警部队中的特种部队——特勤大队,身边一起参加集训的战友一个个的被淘汰,各种奇难艰险的训练考核,林晨的内心受到触动,在不愿意让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的倔强下,在习惯于优秀、不愿意被淘汰的自信中,林晨熬过特勤大队集训队的集训选拔,成为一名真正的特勤大队特战队员。
  • 霸世龙啸

    霸世龙啸

    悠悠沧海,混沌开,道法自燃,苍龙现……天雷滚滚,翔云密布,电闪雷鸣之后,只见苍穹金光一闪,骄儿降世。从此天下群雄角逐,一场浩劫,正在弥漫而来。张翎骄,一个猎户之子,又是如何得奇果、习武技、巧姻缘、组势力、分天下、压群雄、成霸业呢……
  • 王安石和他的北宋帝国

    王安石和他的北宋帝国

    王安石北宋中期,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大是人物,有人骂他是民贼,有人说他是圣人,阴暗与光辉交织,诋毁与赞扬相济。近乎一千年后,如何给王安石一个中肯的评价?本书以王安石为主线,在描写和分析王安石这个人物本身的同时,加入了同时期的著名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管窥宋朝历史的面貌和特点。
  • 时光会记得

    时光会记得

    荆棘女王独木舟惊才绝艳之作。直面浮华尘世的残忍与慈悲、宿命青春的爱恨与离索。 爱情是一场宿命,由不得你不甘心,由不得你不情愿。就像宋初微遇见顾辞远,筠凉遇见杜寻,沈言遇见黎朗。或者说,就像林暮色遇见顾辞远,陈芷晴遇见杜寻,袁祖域遇见宋初微。这些遇见,都身不由己。我们曾经那么坚信的,曾经那么执拗的,曾经用生命去捍卫的,原来通通只是幻影。我们背道而驰,最后却殊途同归。
  • 草包嫡小姐:特工狂妃倾天下

    草包嫡小姐:特工狂妃倾天下

    她,出生在鼎鼎有名的穆家,家族的强大和荣誉让人感到无比的羡慕,而她却是鼎鼎有名的草包小姐,身收指责的她却还是被爷爷、父母关爱着、呵护着,从小懦弱的她还是被逼上了绝路;她,21世纪的王牌特工,横跨黑白道,一双青葱如玉的手上全是腥血,在她的眼里除了昔日陪伴她的伙伴、友情外,只有无情,她冷艳、高贵、冷酷无情;他腹黑、强势、风华绝代、神秘莫测。当无情的她遇上强势的他,强强联手,上天入地,打造属于他们的盛世传奇
  • 龍一宿缘

    龍一宿缘

    传说万物之最强者,自东方而来,谓之执法,可御天劫号令众生,无所匹敌,不受天地法则制约,翻山倒海信手拈来,纵横八荒舞动之间,此物生得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似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鹰,能走,亦能飞,能倒水,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名曰:龙。我要讲的故事,在大陆上可谓是人人知晓,但能把这传说讲成传奇的却只有一个人,他叫白半仙,也有人管他叫瞎子白。说书,讲故事的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故事的内容,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风澈。
  • 萱雪凝露

    萱雪凝露

    从阳台坠落,死而复生。她以为自己再不会爱,没想到却为他卸下心房褪去枷锁。【可爱篇】“石头剪刀布,谁赢谁先选,选到红色的今晚做饭吃。”【霸气篇】“‘啪’‘啪’我告诉你,你最好祈求凝凝姐,能平安的醒过来,否则我一定会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绝情篇】“我今生还未有过后悔的事,你不要把我遇见你,变成第一件让我后悔的事。”【告白篇】“今生你若不离,那么上穷碧落下黄泉我都陪你。”花开半夏,以为是结束,却是新的开始。注定不平凡的人生,强制让它归于平淡,只有毁灭。当再一次坚定心扉,就一定要让世人为之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