囗(三十一)年五月廿九日,某报载何天行“王静安十五年祭文”,意在发明静安本心不在为遗老,其死则困于贫。夫静安是否不愿竭忠清室,其人死矣,无可质矣;至于其死,实以经济关系为罗叔言所迫而然,则余昔已闻诸张孟劬,惜未询其详。后又闻诸张伯岸,则未能言其详也。静安确是学者,余于三十年前即识其人,而不相往还(其弟哲安为余同学于养正书塾者也)。及其任北大教授,复相见焉,而亦无往还。国民军幽曹锟,逐溥仪。溥仪遁居东交民巷。时议颇虑其为人挟持,余欲晓以祸福,往请见。抵其所寓,则有所谓南书房侍从者四人,延余入客室。余申来意,有满人某以手枕首示余,谓皇上正在午睡,如有所言,请相告,可代达也。余不愿与若辈言,遂辞而出。此四人者静安与焉。越日,赵尔巽托邵伯纟告余,愿相见。据伯纟云:溥仪以余时方代理教育部务,乃国务员身份,骤不敢见也。余以次珊先生年长,遂谒之其第,然次老并未表示代表溥仪者,故余亦略申余意耳。自此一晤静安,遂隔人天,不意倏焉十五寒暑也。静安毕生态度可以“静”字该之。
吴雷川
吴雷川先生震春,余舅父邹子苌先生之内弟,清德宗光绪廿四年翰林,然绝无得色。建国元年,入教育部为签事,靖共厥位,余长教部,擢为参事。国民革命军既定南京,蒋梦麟长教部,请为常任次长。不久,辞去,为燕京大学校长,盖先生自少遇艰屯,中岁归依基督,大为同教中人信仰故也。然先生实以儒理文之,比见先生在北平所为《利与命》讲稿,其释命为环境,与余昔见相契。余昔在北京大学,为诸生讲《庄子》,颇发挥此义,庄子所谓命与孔子、孟子同。墨子所以非命,正以其主张天志明鬼不相容故也。特先生未悟环境之“命”字当作“令”,命乃假借字耳。比又闻先生研究墨子与耶稣,谓耶稣之本旨,不在创立宗教,实欲改建社会,趣于共产主义,故揭平等博爱之旨。先生年七十矣,老而笃学如此。其行谊尤有足传者,平生谨予取,一介不苟。十年前,以窘乏而又病心藏重症,不能事事。余为书告其门人邵元冲、赵述庭等,元冲等乃共醵资奉之。先生初不肯受,后乃曰:“存之,待吾必不得已而后用。”而其佣文子者,一家依先生食,先生先急文子而后己,尝与余言:“人皆相需,吾与文子正相需也。”陈伏庐丈先生之从姑婿也,久居北平,一岁南行,请先生为守其平寓,先生即与丈之佣者共饮食,盖实信理而能率履者也。
马君武
马君武死矣。三十五年前,余佐邓秋枚治《政艺通报》于上海,君武与马一浮邀余同游西湖。时值暮春,自上海乘轮船至杭,君武、一浮同寓于斗富三桥河下一过塘行中。时杭州唯有爵禄客栈较大,其他皆逼窄不堪居也。次日买舟至茅家埠,遇雨,君武、一浮遂宿云林寺,余独归。转眼三十余年,一浮避兵入川,君武还广西,长广西大学,不通音问。君武长余四岁,一浮长余二岁,彼时朱颜绿鬓,各自负以天下为任。乃一浮寻即自匿陋巷,日与古人为伍,不屑于世务。君武西游,留学于德国,及归而与政,然所成与余相若,实皆未可以为有利于天下也。辛亥之冬,与君武晤于《民立报》馆,时皆访于右任也。十五年前复相见于北京,君武少年,风姿失丽,至此憔悴非复当年之俊矣。君武少孤,事母孝,然有断袖之癖。唐桂良语余,君武之董君,君武市妇人服,使夕而衣之,俨然处子也。君武初在上海时,必与国是之会,其演说辄有三件事,每拳而初伸小指,继以无名指,再伸将指,数而说之。余屡试不爽也。
王文韶
清末故相王文韶,字夔石,与余同籍故杭州府仁和县,然知者谓文实江苏嘉定人也。以进士起家,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致仕。其在户部郎署时有声。曾国藩总督两江,赵惠甫烈文在幕府相论朝事,曾独称之。其为人尚圆到,故官湖南巡抚时有“琉璃球”之目:言其内明而外圆也。以此,居朝亦得与权贵相安。庚子义和团之变,夔丈任军机大臣。领班为荣禄,慈禧后内侄行也。一日,荣禄先至,见载澜一摺,极言夔丈媚外不忠——载澜者,端王载漪党也。——荣禄遽匿其摺。丈至,按目索此摺不得,自语曰:“尚有澜公(时载澜位公爵)一摺何在耶?”荣禄语之曰:“你不用管,丢不了的。”及入对,荣禄出载澜摺进之,奏称:“载澜荒谬之至。”慈禧怒视夔丈,而语荣禄曰:“这人靠得住么?”荣禄曰:“他人臣不敢保,王文韶必无他,臣愿以百口保之。”慈禧曰:“那便交给你,”时夔丈耳已失聪,不知所云,面若含笑,随荣禄叩首而出。荣禄以语人曰:“此人生死在顷刻间,不自知也,亦大可怜。”然戊戌政变时,上海电报局总办经连之与汪穰卿丈康年等以电报达军机处有所白,军机处无有司收发电报,皆自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转呈。时汪伯棠大燮为军机章京,见报,遽改穰丈等姓名,陈燮丈,谋保全。夔丈询荣禄:“如何处置?”荣禄曰:“斫了!”夔丈曰:“万寿在即,以此奏,恐有碍;且电中具名者,虽称浙人,然余皆不悉,此辈无知妄为,不足大惩,不如将经道(时经连之以候补道任总办)革职以示警。”荣禄然之,事遂已,其所保全者甚大。丈年逾七十,请致仕,得许。故事宰臣致仕,地方长吏巡抚以下备大学士仪仗郊迎送至里第,丈自上海乘铁道至嘉兴,改由水道进,不愿劳人也。已还第而巡抚始得报,盖犹有古人风矣。
朱强村 袁爽秋
吾浙归安朱强村丈祖谋以词学名海内,其身长不满五尺,手指纤白类妇人,语声清细。其官礼部侍郎,值义和团之变,慈禧后实主之,而端王载漪以子立为大阿哥(清语称太子为大阿哥),倚势用事,内结宫廷,外煽团民,故祸至不可收拾。当炮轰使馆界时,慈禧挟德宗御殿,召大学士以下至九卿集议。吾浙尚书徐用仪、侍郎许景澄、太常卿袁昶皆抗言拳民不可恃,不宜轻启衅端,皆被斥责,竟死柴市。强丈亦力言其不可,其语多乡音,慈禧不能谕,注视不已,然无可罪之,幸而免。太常字爽秋,桐庐县人,其始在朝,日者言其当被刑祸,栗栗然惧。出为芜湖道,尤恐,以外吏易挂误也。尝制一囚笼,每日必一入其中以厌之,乃复归朝籍,意谓当无虑矣,然竟被大辟。
大茶壶
督办吉林军务孟恩远,出身行伍,初不识字,及贵,能作大幅虎字。十一年冬王宠惠内阁提出辞呈于总统黎元洪,黄陂召集国务会议,辞职者均不出席,各部惟陆军总长张绍曾至焉。余由次长列席,余以教次厕之,无事可议,遂成闲谈。有言及恩远者,黄陂曰:“这是大茶壶!”盖恩远故微贱,曾操役于浴室,曩时小报曾有记其事者。
程砚秋
听歌于中和园,汤尔和、金仲荪在焉,中和台柱为程砚秋,砚秋之歌,婉转促顿,固自别有所长,其最佳处,纳音至于塞绝,而忽悠扬清曼,仍如高山坠石,戛然而止,真有遗味者矣。砚秋为清宣宗相穆彰阿之曾孙行,穆相权倾一时,然至砚秋兄弟已无立锥之地,其母鬻之伶工,罗东喜顾曲,爱其幼俊,为之脱籍,且教之焉,遂擅艺誉,今已压倒南北剧界矣。砚秋事母至孝,推产赡其兄。
张伯岸
张伯岸之铭,宁波人,以贾起家,创实学通艺馆于上海,而嗜藏书,初藏于日本,毁于大地震,今其上海所藏书,亦数万卷。伯岸年七十矣,藏书无目录而随手可以检得,老而忆力犹强,可羡也。伯岸示余所藏《民报》末期,止章太炎之应付《民报》被封时数牍耳。中有标语六,其三有中华帝国之名。盖太炎初旨止在覆灭满洲政权,君主民主非所顾也。
烟霞洞罗汉
杭州城西南烟霞洞,亦游憩佳处,惜为闽僧学信点缀恶俗,惟春初梅开之际,尚可驻足耳。洞中有十八应真千官塔,皆吴越古迹也。相传罗汉旧只六尊,见梦于吴越王,乞为完聚同气,王为补刻其十二。按:净慈寺罗汉其始止十八尊,吴越王梦十八巨人而范其像。南宋时僧道容增塑至五百尊。清咸丰间寺毁于兵燹,诸佛俱随灭度。然此二事相类,岂传闻有岐耶?又《冷斋夜话》载临川景德寺有禅月所画十八应真像甚奇,而其第五轴,亦见梦一女子求引归,女子果于邻家门壁间得之。此事在吴越王后,然则应真固善示梦,而事又相类,当补入同书。
中和园听歌
金仲荪约在中和观戏曲学校学生王金璐之《连环套》、赵金蓉之《奇双会》,《奇双会》比去年程砚秋所演相去远矣。金蓉本宜于青衣而不宜于花衫,又拙于表情,亦以其年龄关系,有体会未切者。金蓉今年约十七矣,貌不若往年之静穆。往年余观其演《孔雀东南飞》,亟称其幽娴得体,书《孔雀东南飞》诗贻之,奖励之也,今日之作似无进于昔焉。剧中饰风神者,持而不展扬;又风神转述李奇所唱时,音乐之助不力。盖当以音乐助李奇之唱,而风神扬以示所唱之播传。去年所观砚秋演时即如此,大有意思也。压轴为金璐之《连环套》,金璐近投杨小楼之门,故一一唯小楼之是师,至并小楼晚年来倦眼朦胧之状亦效之,其实小楼中年丧于酒色,又服阿芙蓉膏,故至目损耳。金璐此演大体神似小楼,然皆到七八分,后轴神力俱疲矣。
三贝子花园
北平西直门外农事试验场,俗称三贝子花园,亦名万生园,即故可园也。周可数里,有池阜之胜,花木蓊郁,垂杨最佳。东为动物园,有虎,豹、狮、狼、熊、象、斑马诸兽。狮子与世所图者迥异,惟与文华殿所陈清陕西将军阿尔稗绘《狻猊图》相似,阿尔稗盖写生者也。羽族中鹦鹉种极夥,形色皆至丽。西为植物园,有楼曰畅观,清孝钦显后尝临幸,故游者皆趋之,余所不至也。
欢喜佛
昔记京师雍和宫欢喜佛事,未能详也。刻观李湘帆《金川琐记》云:“夷地多喇嘛寺,大者殿宇如浮屠,中间空洞直上,四方重檐叠拱,塑释迦像一如中土。余俱塑欢喜佛,多至千百,皆青面蓝身,作男女交媾状,机捩随手展动,不穿寸缕,或坐或立,丑态万端,却未见有卧像。清净祗园,不啻唐宫镜殿。询之喇嘛,云:‘是佛公佛母。’然何必描抚床第秽至此。男女身有缨络宝玉嵌饰,兼以骷髅作杂佩,或缀垂马缨;身下衬藉者,亦莫非骷髅。更有所谓牛头大王者,形如夜叉独立。诸欢喜佛间,瞠目注视,似未得其偶。”按:雍和宫欢喜佛虽不多,而状一如此记,然则仿西域为之者耳。
岳飞善处事
岳武穆《满江红》词固脍炙人口矣,然以其忠义奋发,不仅为词采而已,其诗固平常宋人句耳。其驻兵江渚时,江禁甚严,有毛国英者投诗云:“铁锁沉沉截碧江,风旗猎猎驻危樯。禹门纵使高千尺,放过蛟龙也不妨。”武穆笑曰:“此张元昊辈也。”即召见,以礼接之。使今之武人遇之,谁理此辈,驱为元昊之续矣。且今日固未尝无此辈,特不必以诗投耳。
墓上植梅
林和靖居孤山,以梅为妻鹤为子,死后因葬其处。故千年来,鹤虽已去,梅固未芟,然非植梅于墓也。余于廿六年植梅于二亲冢域,而有句云:“从无坟上植梅花。”后知杨雪渔太世丈师殁后莹兆植梅。今读《随园诗话》,则平湖张香谷临终有“清魂同到梅花下”之句,盖以与其兄坡友爱而坡先殁也。坡之子即于墓旁种梅三百树,则又先于雪师墓矣。恐古人尚有先于此者,余读书不广,而记力复弱,武断如此,可愧。
朱天庙
英玉欲赴梅白克路松柏里朱天庙进香,嘱余为导。及至其处,烛火香烟,目为之眩。英玉徼余同拜礼,余不从。问以何故须余同拜?则曰:“拜菩萨必须偕人同拜,否则来世将作孤老。”可笑有如此者。朱天大帝者,实即明崇祯皇帝也,故塑像右手持环,左手持棍。邵裴子说:“棍以象树,环以象结绳,正似思宗自缢也。”惟此间庙像颈悬人头一串,杭州无之,此不知何人妄作聪明也。杭俗祀朱天甚虔,持斋一个月。杏是谓上海人持朱天斋,世世相传,不得废也,否则有灾。余谓此皆居丧不食酒肉及示子孙不忘之意耳。亡国之君乃受顶礼如此,岂思陵功德所及哉!亦以蒙古蹂躏华夏,杀戮淫污,皆至其极,朱氏覆之,夜而复旦,故思之不亡。而思陵虽亡国,所遭既惨,又代明者为满洲,不异蒙古,遂使人恋恋于朱氏。
官僚解
今人斥人为官僚者,恶之之词也。然凡作过官者皆目之为官僚,虽于名义无碍,而实不同。盖斥之为官僚者,言其以官为业,去此不能生活,而其居官则唯诺以保禄位,无所建白,故可恶也。
谈月
夫月最动情,令人百感横生,然余以为最好相对澹然面不动虑。清辉互映,胸襟无滓,则真不妨百回看也。不然。圆缺怨欢,与为循环,亦竟无谓矣。昨与智影看月后有诗意,今起即为之:
狂风逐湿云,片片东西飞。
去散风亦止,一轮自东移。
企望心自急,珊珊来何迟。
接目何团,投怀尽清辉。
娟娟复皎皎,此乃姑为辞。
仪态竭万方,谁能写多姿。
多姿复岂弟,蔼然如母慈。
万物各自照,无择为不私。
对此豁胸抱,澹澹无所思。
惟念同情人,此际忘其疲。
清露倏已下,勿使沾肤肌。
(自注:智影言归后尚须续看。)
梦中诗
七月十七日晨梦中得句云:
庙堂无善策,清野有遗贤。
丝发回翔地,江湖浩荡天。
乾坤终日战,何事小儒ぉ。
补首二句可成五言律诗。
可异的政令